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历史2019真题解析,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
tamoadmin 2024-06-05 人已围观
简介1.2019高考新课标地理考试大纲内容解读及命题变化分析2.山东2019年高考理综使用什么试卷用全国几卷2019年高考对数学科目创新题目增多,对考生思维开放要求高。高考对物理科目题型发生了变化,难度增加。2019年高考对物理科目题型发生了很多变化,考生必须要多了解考纲,物理科目会把选考的部分成为必考内容,往年未在考纲内的动量守恒、原子物理范围,在2019年考纲全部列入考纲范围。全国卷的高考试卷难度
1.2019高考新课标地理考试大纲内容解读及命题变化分析
2.山东2019年高考理综使用什么试卷用全国几卷
2019年高考对数学科目创新题目增多,对考生思维开放要求高。高考对物理科目题型发生了变化,难度增加。2019年高考对物理科目题型发生了很多变化,考生必须要多了解考纲,物理科目会把选考的部分成为必考内容,往年未在考纲内的动量守恒、原子物理范围,在2019年考纲全部列入考纲范围。
全国卷的高考试卷难度历年来都是以一个相对稳定的难度趋势在发展,难度适中是全国卷的一大特点,明年高考全国卷在难度上相信依旧不会提升太大的幅度,但是在结构上全国卷一直都是以结构变化大而出名,因此今年的高考全国卷结构依然会继续调整和变化。
高考全国卷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一直都是追求的目标,全国卷在高考大纲中都会要求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里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答题方式的创新。至于难度会不会创新,就等明年的高考再看了。
2019高考新课标地理考试大纲内容解读及命题变化分析
在历史高考试题中,大多提供新材料作为设问背景,因此,解读历史材料,学会提取有效信息,这是考生所应具备的重要的基本功。本文立意在于探寻解读历史材料的正确方法,帮助考生提升解题能力。
一、考纲要求
考纲所规定的四种能力中,第一种能力是获取和解读信息,具体包括以下三点:(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
二、什么是 “解读历史材料”和“有效信息”
根据考纲的要求,我们得先弄明白以下两个问题。
1.何谓“解读历史材料”
所谓“解读”,一般包括以下三层含义:(1)阅读、解释;(2)分析、研究;(3)理解、体会。由此可知,解读历史材料,就是要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解释,并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得出结论和认识。解读历史材料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解释材料,即材料说明的历史信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史”;第二个层面是这些信息所反映的历史问题、所得出的认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论”。
2.何谓“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信息”,就是指蕴涵在材料中的、对试题的设问具有针对性、对解答问题具有实用性的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材料中所反映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这些信息我们一般可以直接从材料的出处、注释、内容中获取;二是材料中所反映的作者的观点主张、历史发展规律等,这需要我们通过对材料进行解析而获得。
三、历史材料解读的具体内容
解读历史材料,具体来讲,主要是解读出以下这些内容。
1.读懂历史语境,探明原意。所谓“历史语境”,是指与该材料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各种史学信息及历史背景的总和。只有把具体材料置于一定的历史语境中进行分析,才能真正理解材料的原意(本意)。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第41题,材料提供了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以及白金汉宫和唐宁街10号(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的,其历史语境为清朝中国君主专制和18世纪中期至今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弄明白了这些内容,就能较好地理解材料中这两幅的意思。
2.概括文字、解释历史材料字面含义。就是把材料的全部字面含义用文字表达出来,而不仅仅是从材料中摘取可以利用的信息。如2013年天津卷历史部分第4题,求答项“结尾的简短一章”,即要求解释材料的字面含义。再如2013年江苏地理卷第3题,即要求考生解释材料中“违制”的含义。
3.分析材料所反映出的规律性知识。历史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不仅仅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所发生的原因、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特点(特征)、历史意义(影响)以及历史认识和启示。如2013年山东文综卷第28题(1)小问,“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即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历史特点。
4.要深入理解史料信息的本质。历史材料所表述的内容可能只涉及历史现象的表面,我们应透过材料信息的现象,从深层次上进行认识,认清历史现象所反映的本质。
5.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取舍。在材料中,可能有一些与题目要求无关、没有价值的文字。因而我们必须对材料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取舍,把无关的、无效的东西删除,保存有价值的信息,或把繁杂的内容加以精炼,选取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如非选择题中常见的设问“依据材料……概括……”
四、正确解读历史材料的方法
1.仔细审读题干设问,寻求思考的维度。在解读材料前,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仔细审读题干设问。一般来说,命题者会根据材料设置问题,如设问中常见的“依据材料……”“指出、概括、分析”“特点、变化、原因、影响”,这些试题中的设问就为解读材料确定了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依据设问来确定哪些材料是有用的,从而提取出对解答问题有用的信息。理解了题干内容与要求,思考问题的方向和维度就凸显出来了。如有些设问是根据材料得出结论,在解读材料时,就不能仅仅是对材料内容进行简单概括,也不能仅仅是提取材料的局部信息,而必须通过对材料的宏观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历史结论。如果对设问的要求解读不明确,就会使解题不到位。
2.认真研读材料,读懂材料意思。在阅读材料时,不仅要读正文,还要注意提示性文字(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应给予重视。在解读材料信息时,首先弄清楚材料中涉及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然后,用符号(直线或曲线)圈点出关键词句,借助标点符号(特别是分号和句号)划分层次,理解各层次的含义和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各段侧重点是什么,作者对事件所持的态度,材料反映的作者的立场、观点等。如2012年北京文综卷第37题,材料四文字量约245个字,但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宪法”“总统”“国会”,就可以知道该材料所要反映的核心问题是三权分立问题,这样,思考问题的方向就应该围绕三权分立展开,然后再寻找相关有效信息进行说明,解答问题就容易了。
3.分析材料间的相互联系,确定材料所体现的主题。历史材料的组合是有一定的逻辑性的,根据命题的思维过程,命题者在命制材料题时,会先确定命题主题,然后再去选取材料。这样,每一道材料题都会有一个主题,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们也是围绕一个主题而设计的。试题所引用的几段材料或图文之间联系紧密,会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事实的本质,共同说明一个历史问题。找出了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确认材料间的相互关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解读材料时,我们不仅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内容,同时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切不可把它们割裂开来。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I卷第40题,材料一叙述了汉代丝绸之路、宋代指南针、清政府采取“海禁”方法,材料二叙述了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洋务派创办的轮船相关企业、发展海洋渔业等,由此可知,两则材料都是围绕对海洋的利用来选材,其主题也就明了了。
4.寻找材料与所学知识的关联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材料内容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解读材料时,一定要边读材料,边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有意识地、主动地联系所学知识,建立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的内在关联。依照材料与教材的关系,可以把材料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材料源于教材,依托于教材,二者具有一致性和相辅相成性。要处理好材料,必须把材料同教材的内容相联系,把材料的观点和教材的观点结合起来。第二类是材料虽然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这类材料打破了教材的束缚,提供了新的材料,让考生在全新的情境下进行历史思维活动,这类材料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要处理好这类材料题,必须依照材料的内容进行解读。此类题的设问结构一般是“根据材料,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情况、分析原因、影响等”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等)”。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中的史实、结论相对照,确认材料信息与课本内容的关联点,再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课本知识进行迁移,有助于考生理解材料信息,通过归纳推断形成正确的历史结论。
5.运用历史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来处理信息。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材料,是特定历史时期留下来的历史资料,肯定会受到时代、阶级的影响。我们在解读材料时必须去伪存真,按照马克思主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辨析。第一,要用辩证的观念去运用材料信息、评价历史。第二,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看待材料信息,看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第三,利用材料信息评价历史时,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认识。我们只有用科学的历史观来对待材料信息,才能形成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正确认识。如2013年安徽文综卷第37题(3)小问,“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就是要求我们从积极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山东2019年高考理综使用什么试卷用全国几卷
与2018年版相比,就文本陈述而言,2019年版考试大纲最大变化在第一部分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前言部分,其他的具体考核目标与考核要求,以及具体的学科考查领域与方向都没有变化。
2019高考新课标地理考试大纲内容解读及命题变化分析
2019年版地理考试大纲在考核目标前言部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考核要求的描述由“文化素质”调整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⑵并在考核要求中加入“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阐述;⑶并在试题设计取向中加入了“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联系的情境”。
下面针对上面三个方面的变化做一个简要地解读:
⑴从2018年高考命题对“一体四层四翼”这一命题框架的构建来看,对高中毕业生所应具有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考查成为了高考命题的中心思想;就这一点与地理学科的结合来看,包括从2010年以来的新课标版全国卷真题的考查趋势来看,包括“人地关系”、环境伦理、社会伦理在内的道德层面的反思和理解是需要在高中学段教学中关注的方面;同时,“科学文化素质”也是在2019年版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与地理学科的结合应主要体现在基本的科学研究框架、流程规范及研究工具和思维方法等应在备考中加以关注。
⑵“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阐述也是第一次体现在考试大纲之中,从地理学科的考查视角来看,应关注到地理学科的跨学科领域的特征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⑶第三方面的变化也代表了当前学习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基本潮流,也就是基于相关境脉的学习实践场的学习被认为是有效的;从地理学科来看,地理学科自身对自然和社会学科领域的融合是其显著特征,关注地理学科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内在关系是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高考命题所力求体现的重要方面。
如何学好高中地理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2019年山东高考属于半自主命题地区,文综、理综、外语使用全国Ⅰ卷,语文、数学自主命题,一切都是遵照高考大纲命题的。
2019年山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解析:
生物:考试内容更注重基础知识
2019年生物备考关键词——基础、实验、创新、致用。
化学:大纲选考模块缩为“二选一”
物理:新增必考内容今年的考纲与往年确有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把能力考查放在首要位置。其次,优化考试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和3-5。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