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北京卷历史,北京高考历史答案解析版
tamoadmin 2024-08-03 人已围观
简介1.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_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2.高考历史基础知识_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总结归纳3.2021北京历史高考选择题满分率4.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考哪些课本1. 《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集》(第三版):这套试题集包含了高考数学的全部知识点,每一道题都有详细的解析,适合高考复习。2.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集》(第三版):这套试题集包含了高考物理的全部知识点,每一道题都有详细的解析,适合
1.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_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2.高考历史基础知识_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3.2021北京历史高考选择题满分率
4.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考哪些课本
1. 《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集》(第三版):这套试题集包含了高考数学的全部知识点,每一道题都有详细的解析,适合高考复习。
2.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集》(第三版):这套试题集包含了高考物理的全部知识点,每一道题都有详细的解析,适合高考复习。
3. 《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集》(第三版):这套试题集包含了高考化学的全部知识点,每一道题都有详细的解析,适合高考复习。
4. 《新课标高考英语试题集》(第三版):这套试题集包含了高考英语的全部知识点,每一道题都有详细的解析,适合高考复习。
5. 《新课标高考政治试题集》(第三版):这套试题集包含了高考政治的全部知识点,每一道题都有详细的解析,适合高考复习。
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_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2012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卷第41题,历史题 答案是略 求高手作答
新课标文综41题为评述题,这样的题历来没有标准答案,只是根据材料的意思自己去体验。明确提出论点 然后在材料和课本里找论据。对于开放性的材料型问答题,其实不论赞同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答题时,只要选取一种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即可。
我考试时,是结合和中国的反应来作答的,因为从这样下手比较容易。可以结合晚清中国的几次探索,答出其意义,并结合材料,对其进行概括性总结,最后点题。今年的评述题比去年的西方崛起好答多了,应该没什么问题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包括哪些题型就非选择题部分来说,根据设问方向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八大类: (1)内容、措施类,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第(2)问“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等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2)背景、原因类,如2012年北京卷第37题第(1)问“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3)比较类,如2012年山东卷第28题第(2)问“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4)影响、意义类,如2012年天津卷第13题第(2)问“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5)评价、评述类,2012年浙江卷第39题第(1)问“评述西方大国的宪法”。
(6)特点类,如2011年安徽卷第35题第(1)问“概括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7)启示、认识类,如2012年山东卷第29题第(3)问“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8)开放探究类,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明确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基本结构,可以帮助同学们把握基本的解题方向,在平常备考复习中培养相关的能力,对迎战高考有事半功倍之效。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包括哪些题型就非选择题部分来说,根据设问方向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八大类:
(1)内容、措施类,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第(2)问“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等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2)背景、原因类,如2012年北京卷第37题第(1)问“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3)比较类,如2012年山东卷第28题第(2)问“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4)影响、意义类,如2012年天津卷第13题第(2)问“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5)评价、评述类,2012年浙江卷第39题第(1)问“评述西方大国的宪法”。
(6)特点类,如2011年安徽卷第35题第(1)问“概括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7)启示、认识类,如2012年山东卷第29题第(3)问“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8)开放探究类,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明确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基本结构,可以帮助同学们把握基本的解题方向,在平常备考复习中培养相关的能力,对迎战高考有事半功倍之效。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_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一般是每年6月7日-8日考试。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
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 总结 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 传统 文化 中的正统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
(1)科技:以四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农村 革命根据地。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伟人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l947年春,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开始反攻。
(6)1948年9月至l94 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1)“新思想”萌发: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维新思想:1 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面前,提出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4):1915年,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1955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
(5)“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6)1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7)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8)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l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等;到1 8世纪中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共和制:美国独立后,通过l 7 8 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一权分立原则等,开创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新形式。
(3)法国议会共和制:法国大革命后,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法国政体也几经反复,最终于1875年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1 9世纪中后期,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1871年制定了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浪漫主义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深入挖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与传统大相径庭。
(4)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架起桥梁的伟人。
(5)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自制**成功,标志着**的诞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一五”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年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全面建设时期,党和国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左”倾思想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害。
(3)____后,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外开放格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和霸权地位的确立。
(3)《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欧盟——一体制化,没有超越国家权力的机构;北美自由贸易区——半体制化,无协调性组织机构;亚太经合组织——论坛性经济组织,不具备实际管理职能。
(5)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6)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 教育 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高考历史必背易错知识点
1.中英《南京条约》开上海为通商口岸,而没有南京;《天津条约》开南京为通商口岸,而没有天津,但通商口岸已经开到了海南岛和台湾岛;《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但北京不是。
2.《南京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商品输出、掠夺原料的侵略要求;《马关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的尖锐;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4.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
5.《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平均分配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配产品。平均分配土地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而平均分配产品则相反。
6.五四运动只是取得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并不是彻底胜利。
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
8.“二大”的主要成就是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三大”的主要任务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而不是国共合作问题。
9.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
10.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而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
11.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但因为“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所以“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12.中国***领导的三大起义失败的最大教训是坚持“城市中心论”,最大启示是应该从城市转入农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13.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开始上升,到了华北事变后,中日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14.近代前期三次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_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大全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
★ 提高高考历史大题成绩和知识点
★ 2022年高考文综知识点总结
★ 2022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整理大全
★ 2018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汇总
★ 2022高考文综知识点总结
★ 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 2022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归纳
2021北京历史高考选择题满分率
面对历史高考,我们学生要明确复习的重点,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将每个知识点都复习好。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目录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 :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二、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三、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 代 制 度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
五、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 文化 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 起源和发展 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
1.***领导下的根据地
错因对各时期的根据地的名称记忆不准。
正确理解“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解放区”是指人民时期中国***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2.德国议会、法国议会、美国国会、英国议会的结构与权力
错因对四国议会的结构与权力掌握不准确。
正确理解(1)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
(2)法国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权力大于众议院;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内阁须经众议院同意。
(3)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共同行使。
(4)英国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议会的主要权力属于下院,上院为最高司法机关,其对下院通过的立法和预算案只有延搁权。
3.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
错因对二者的关系把握不准确。
正确理解
(1)“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而“马歇尔”比较隐蔽,它着眼于经济,担负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美国企图通过帮助西欧振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稳定资本主义阵营,联合西欧各国一起对抗苏联。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控制西欧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2)二者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马歇尔”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当然,“马歇尔”在客观上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4.苏联解体
错因认为苏联解体代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正确理解苏联解体是各种矛盾和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从历史上看,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的结果;从现实来看,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模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正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5.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错因认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
正确理解苏联经济的衰退和苏联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标志;第三世界实力的增强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只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 教育 ,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一、农业
(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废井田,开阡陌(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四大农具
两汉:耧车(专用的播种工具) 耦犁:赵过,二牛三人 南北朝:马钧的翻车又叫龙骨水车
唐朝:(江东)曲辕犁: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筒车
(2)水利工程——春秋战国:都江堰(秦国时李冰父子修造,位于四川) 西汉:白渠、漕渠、龙首渠(关中地区)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涿郡(北京)到苏杭
作用:1、促进南北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带动两岸农业和城市的发展3、加强了中央集权
(3)耕作 方法 :春秋战国 垄作法 西汉:代田法
(4)土地制度:商周:井田制(土地国有)
春秋战国以后:小农经济,土地私有,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特点:1、以家庭为单位,规模比较小2、男耕女织3、自给自足
二、商业
商业发展的历程:商周时期:商人出现,商业为服务:工商食官。 官营手工业特点:1、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2、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产品供宫廷和使用
春秋战国:民间商业兴起,各国首都都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城市
秦汉: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汉武帝实行盐铁酒专卖,抑制大商人的势力 隋唐:草市兴起(柜房、飞钱、邸店) 城市繁荣:扬(扬州)一益(成都)二 宋元:商业税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夜市流行;海外贸易发达;元大都是国际性大都市
明清: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出现商帮:徽商和晋商
明中期以后,官营手工业超过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基本特征是雇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只有广州一地可以对外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_高考历史基础知识 总结 归纳相关 文章 :
★ 上海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点归纳
★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点整理
★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点总结
★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点
★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
★ 高考历史知识归纳大全
★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
★ 高三历史基本基础的知识点解析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s://hm.baidu/hm.js?cb1587ad6f9e6358c6ab363586b8af79";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考哪些课本
历史:满分93分(删除第1题、第20(1)题),平均分60.77分,最高分86.5分,最低分6.5分,众数64,中位数62.05。中高分段人数相对较多,低分段相对较少。选择题满分42分,平均分33.37分。,满分率0
2022年新高考地区历史使用的是由教育部组织统一编写的教材。
包括两本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及三本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未实行新高考地区仍然是以前的教材《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思想文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