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北京高考物理分析,北京高考物理分析题
tamoadmin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R?/T?=k),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
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
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
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
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υ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
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
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
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
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
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
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
30、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
…
31、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
…
32、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摘自百度空间》
…
…
1858:普尔克尔:观测到阴极射线。
&
1887:赫兹:观测到光电效应(光具有能量)。
&
1890:汤姆孙:气体放电管实验。
&
1890: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
&
1897:汤姆孙:断定阴极射线本质是带负电粒子流。
&
1898:汤姆孙:汤姆孙模型(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核各处,也称枣膏模型或西瓜模型)。
&
1900: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以一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叫做能量子)。
&
1913:波尔:原子结构假说,提出三条假设:轨道假设、能级假设、越迁假设。
&
1919:卢瑟福:大小质子,并猜想中子的存在。
&1918~1922:康普顿:康普顿效应(光具有动量[速度和质量])。
&
1924:德布罗意: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
1929:戴维孙、汤姆孙:证明电子的波动性。
&
1932:查尔威克:发现中子。
&
1938:哈恩:核裂变。
----《原创》
…
…
时间不用记,很多,但也不难记。
有事没事拿几个考考你同桌(当然是在没准备的时候,想到哪个就问哪个,考试一般就考人物与其发现的配对而已),过不了几天就都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