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高考文科数学考纲,文科数学考试大纲

tamoadmin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文科数学试卷和理科数学试卷一样吗?2.2011高考湖北文科数学各内容所占比例?3.2012福建省高考 文科数学考试大纲4.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修改解读,高考大纲内容知识点5.高三文科数学有哪些内容?6.高三文科数学高考要考放缩法么?7.安徽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有阶乘吗高三网可以看语文考纲解读:与2017年相比,202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变化不大,在考核目标、能力要求、考查范围、试卷结构等

1.高考文科数学试卷和理科数学试卷一样吗?

2.2011高考湖北文科数学各内容所占比例?

3.2012福建省高考 文科数学考试大纲

4.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修改解读,高考大纲内容知识点

5.高三文科数学有哪些内容?

6.高三文科数学高考要考放缩法么?

7.安徽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有阶乘吗

高考文科数学考纲,文科数学考试大纲

高三网可以看

语文考纲解读:

与2017年相比,202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变化不大,在考核目标、能力要求、考查范围、试卷结构等方面保持稳定。因此,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套试题对今年的复习备考的题型、题量、命题方向等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应当认真研究。

数学考纲解读:

仔细对照《2022年高考文理科数学大纲》与2017年相比,会发现两者无论是考核目标、考试范围与要求都没有变动。这说明2022年高考数学科的命题仍然保持相对的稳定。在新的一轮高考改革到来之前,以平稳过渡方式进入新改革。

英语考纲解读:

2022年考纲和2017年、2016年考纲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2017年全国卷与往年试卷相比发生了部分变化。其中,试卷融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外文化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2022年考纲和2017年全国卷来看,预计2022年全国卷将会强调立德树人,重视文化品格,突出人文素养。内容涉及人与自然、人际关系、全球文化和科技创新。同时,展现文化自信,融入创新意识,传承文化精髓。命题人既设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查,又注意在命题中融入世界元素,使整套试卷既有传统文化的典雅和端庄,又散发出当代中国和整个世界的蓬勃生命力。

高考文科数学试卷和理科数学试卷一样吗?

1.类比直角坐标的思想?体会极坐标的思想?用此思想建立极坐标系?理解点的极坐标的不惟一性?

2.学会用极坐标表示平面上的点?

3.体会用极坐标刻画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系求曲线方程的问题

4?掌握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关系式?

5?会实现极坐标和直角坐标之间的互化

1、掌握实数大小的基本性质?理解均值定理及其应用?了解不等式的概念以及用比较法和综合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2、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了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011高考湖北文科数学各内容所占比例?

高考文科数学试卷和理科数学试卷是不一样的

相对理科数学卷来说,文科数学要简单很多。

文科数学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1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 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2个专题。

理科数学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2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的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2个专题。

报了文科,数学也是不能放弃的。物理化学生物可以稍微了解一下。

高考时,除了语文,英语文理科考生是一样考卷,数学和文综(理综)是不一样的。

扩展资料:

每个实行文理分科考试的省份,高考的时候文理数学试卷都是不同的(平时考试文理数学试卷也不同)。

先从考试范围来说,文科数学试卷考察范围没有理科数学试卷的考察范围大。就比如函数导数部分,文科只学基本函数求导,而理科还要学复合函数求导;立体几何部分文科只学空间坐标系,理科还要学空间角证明平行、垂直等位置关系等。

理科数学范围比文科广,试卷难度当然也比文科大。举个例子:文科数学试卷的压轴题理科生能做出来,但是理科数学试卷的压轴题理科生做不出来。

而且文理科数学数学试题的问题也不同,如果考察同一个知识点,文科试题会很直白的问,而理科数学的问题,得通过分析推理才能知道问的什么(夸张好理解,实际情况没有这么夸张的)。

2012福建省高考 文科数学考试大纲

2011高考湖北文科数学

数学:中低档题不低于70%

考试内容圈定15个大项

考试内容

1.平面向量

2.集合、简易逻辑

3.函数

4.不等式

5.三角函数

6.数列

7.直线和圆的方程

8.圆锥曲线方程

9.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0.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11.概率

12.概率与统计(文科仅有统计)

13.极限(文科不做要求)

14.导数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和

导数,复习函数的导数,基本导数公式。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文科导数部分的考试内容:

导数的背景,导数的概念,多项式函数的导数,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5.数系的扩充——复数(文科不做要求)

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加法和减法,复数的乘法和除法,数系的扩充。

》》》名师评析

按考纲精神,高考难度可能降

考纲变化

2007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总体保持平稳,将继续加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文科:

1.三角函数的考试要求中的“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改为“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三角函数的考试要求中的“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改为“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A、B)的考试要求中“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改为“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B)的考试要求中删除了“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

这一变化说明今年的数学考纲降低了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这两个知识点的要求。三角函数本来的要求就是强调作为工具,因此没必要钻研过深,而学立体几何这两年出现学生求难的趋势,也是没有必要的,降低知识点的要求也是应该的。

祝你好运啊!!!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修改解读,高考大纲内容知识点

我网上转载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2年高考数学《考试说明》与2011年相比有什么特点和变化?

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文理科《考试说明》在命题思想、试卷结构、目标与要求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不过,部分例题改成了2011年各地高考卷中出现的试题。这些更新、更鲜活的例题,同样是用来解释、说明对考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考试内容方面,和去年相比,理科数学选考内容与要求有所调整,特别是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取消了去年要求的部分考点。参考试卷改动较大,不过,题型与试卷结构仍保持不变。

今年的理科《考试说明》在“选考内容与要求”中,删除了哪些内容?为什么?

今年的理科《考试说明》在“选考内容与要求”中,删除了部分内容。在“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中,删除了两小条:一条是“了解坐标系、球坐标系中表示空间重点的位置和方法,并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相比较,了解它们的区别”;还有一条是“了解平摆线、渐开线的生成过程,并能推导出它们的参数方程”。此外,在“3.不等式选讲”中,删除了“会用向量递归方法讨论排序不等式”和“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贝努利不等式”。

为什么要删除这些内容呢?我认为是因为这些内容既繁又难,不易掌握,且应用不广,历年各地高考中基本不会考到,甚至有的都不教它,本着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如直接删去更好。故称“以人为本定难易,实事求是删繁冗”。

今年《考试说明》参考试卷有哪些改动?

理科试卷总共21小题,其中有13道跟去年不一样。文科试卷总共22小题,其中有9道题跟去年不一样。它体现了高考的命题原则: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函数与导数、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要占有较大的比例。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对《考试说明》样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样题的主要内容仍在传统教材的传统章节中。考试的重难点仍在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和平面解析几何中,因而立足基础成为高考复习的主旋律。故称“年年岁岁意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立足基础应万变,直面鲜活仍从容。”

《考试说明》中对知识要求的三个层次要怎样理解?

高考数学《考试说明》指出“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考生首先要分清什么是“了解、理解、掌握”。在一个板块里,哪些需要了解,哪些需要理解?又有哪些需要掌握?实际上,这里是说,知识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知道/了解/模仿” “理解/逻辑判断/判别/应用” “掌握/证明/讨论迁移”,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目标。

例如《考试说明》中对“函数”的知识要求是:

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⑤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在这个部分,没有提出“掌握”的要求,其中“了解”是最低层次的要求,“会求、会算”与“了解”是同一层次的要求;“理解”的层次高于“了解”,要求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会比较、会辨别.特别注意④中,对函数的单调性的要求是“理解”,而对奇偶性的要求是“了解”,显然对单调性的要求更高。

如何研读、细读《考试说明》,并吃透《考试说明》?

对《考试说明》,教师要研读,考生要细读。考生尤其要关注例题的解法以及解法后面的一段简短的文字。通过这段文字的说明,考生可以了解知识题的难易程度、能力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考查的、思想方法是如何渗透在解题思路当中的,这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认识高考的命题特点和方法,更有针对性地展开训练。吃透《考试说明》,复习中要强调数学思维的训练.现在有些考生做题目,知识列了一大堆,叙述似是而非,自以为对,实际上混乱不堪。这恰恰是题海战术的恶果,应付题海,疲于奔命,生搬硬套,囫囵吞枣,这样做的结果是:考生的数学素质得不到提高,培养的考生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很差,不能适应大学和社会的需求。

此外,考生还应该把参考试卷当作一份模拟卷,在一轮复习之后,花2个小时时间给自己进行一次“模拟考”,仿真感受一下高考试卷结构,体会参考试卷的考查方式,学习如何在考试中合理分配时间等。

您认为下一段高考复习的策略是什么?

在下一段高考复习有限的时间内,如何使我们的复习充分有效、高效,是我们每位考生、教师及家长应当认真反思的问题。应对新课程高考命题的新理念,新趋势及其命制方法,我们的复习策略,我认为是以下十六字方针:以人为本,以本为本,立足基本,求实悟本。

您是怎样理解在高考命题“以人为本”的理念?

高考试题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差异,力求使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都能得到科学的评价,整份试卷的设计应合理,注重整体效应。

以人为本,是要照顾到方方面面,让好生也有发挥的余地,让差生也有成功的体验,让中等生努力之后也能得到理想的分数。比如,2011年福建省高考试卷对好生而言,理科第10题、15题、20题,文科第12题、16题、22题就是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本次考卷中比较有创新的试题,是为好生准备的,当然这样的问题中等生努力一下也是可以做好的。

对差生而言,有非常多考查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基本方法的问题,比如理科1、2、3、4、5、6、11、12、13、14、16、17、21等等,都是容易题,文科1、2、3、4、5、6、7、8、9、13、14、15、17、18也是送分题.对中等生而言,也有发挥的余地,比如理科第7题(文科第11题)可以用等比定理直接求解,也可以分成椭圆和双曲线求解,不同的思考可以得到不同的路径,可以反映学生的差异,再比如文科第9题也是有非常多的方法入手的。还有,理科8、9、18、19题,文科0、11、15、19、20、21等等是中档题,有利于中等生发挥。

2011年高考试卷是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命制的,无疑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认为,2012年高考数学福建省的试卷命题趋势总体还是应该偏重于中等生,也让好生和差生都有自己的空间,如此,便不会偏离以人为本的思路。

在高考复习中怎样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三角函数复习为例,基于三角函数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考生的各种不同情况,三角函数应该因人而异,做到因材施教,有效备考,对各个不同层次学生要有不同的备考目标和知能定位。

1、对于体育艺术类等对数学成绩不要求太高的考生,备考复习要注重“引导挖掘,寻找入口,尽能得分”。对于他们来讲,三角函数内容是其最主要的得分点之一,但不能奢望其得高分。复习备考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告知解题方法,而应引导学生如何挖掘题目条件,找到解题入口(尽管对其他层次学生来讲是非常简单的),让其体会到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正弦型函数的基本性质,同角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等对于解题第一步有重要的作用,尽可能用相关知识点尝试解题.

2、对于中等生,备考复习要注重“会而要全,严密规范,力争满分”。绝大部分学生解决三角函数解答题时都能很快找到解题方法,但由于解题不够规范、思维不够严密和计算不够细心造成失误,如忽略角的范围而有多解或漏解现象,三角恒等变形(包括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和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公式出错,以及数值计算失误.对于这部分学生重点要放在错因分析上,一是要强调解题步骤的规范,二是要强调书写的规范,三是要求学生养成认真、准确、快速计算的好习惯.切实做到会而要全,严密规范,力争满分.

3、对于优等生,备考复习要注重“会而要优,提高效率,确保满分”.对优等生而言,三角函数内容是较为简单的,因此对他们应将目标设定为“没满分就不合格”,特别要强调计算方法的优化和准确性,提高解题效率。只有经过这种严格的要求,才能促使他们改变粗心的毛病,做到在这一内容考查时不失一分。

为什么在高考复习中要以本为本?

为什么要以本为本,套用一句古话:“书中自有考题目,书中自有解题术,书中自有言如玉”。

1、 书中自有考题目

从多年来,特别是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可以明显看出,不少试题来源于课本,是由课本例题或习题加工而来,而有的题目从题型上看几乎就是教科书中典型例题或习题的照搬。

2、书中自有解题术

课本是解题能力的基本生长点,例如阅读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阅读来培养,而课本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素材。高考复习就是应试教学,应试教学的一个目的就在于形成一些模型,把它印记在考生的头脑里,以保证在相应的情境中快速提取,这是对的。问题是,当我们把一切归结为题型教学,把注意力集中在归纳为每一类题目的各种方法时,也必然会遮蔽数学的一些基本东西,甚至是数学的来龙去脉和数学的本质,

数学高考,不可或缺的当然是一些重要结论和基本方法,有一些结论被命名为性质、定理或公式,有些结论只是一道例题或习题,这些结论本身或者推广常常被某一情境隐藏着,成为别出心裁的高考题。只有熟悉课本,才能快速识别它的原型,从而简缩思维过程。在解客观题时,会因这些结论减少工作量;在解解答题时,它也是探寻解题思路、进行合情推理的依据.还有,—些重要的数学思想,考生对知识的直观认识,都是隐含在课本中的。

3、书中自有言如玉

高考复习的重要任务是梳理知识,让知识成为系统。比如,知识框图、知识列表,问题是,他们凭什么得到?当然,教师可以把这些直接告诉给考生,但直接听来的能内化为考生的认知结构吗?最好的方式是让考生自主获得,这些金玉良言都隐藏在课本当中,这实际上是一个重温学习经历的过程,重温课本的过程,也是一个把课本由厚读薄的过程。

数学高考,还需要规范地作答。那么,由谁来示范呢?哪些定理不能直接套用,哪些过程不能省略,哪些表述不能随意,哪些符号不被承认,这些都可以而且只能依据课本。关于解题的表达方式,应以课本为标准。很多复习资料中关键步骤的省略、符号的滥用、语言的随意性和图解法的泛化等,都是不可取的,应通过课本来规范,需要通过课本来正本清源。

三角恒等变换难度降低,为什么考生的得分率仍不高?

三角恒等变换,试题的复杂程度较之以前已明显降低,而考生的作答情况则随着试题变得简单而越来越不尽如人意,这多少有点费解的事实告诉我们,因为考题简单化的趋势导致了模拟题的简单套用.考题简单了,模拟题当然要随之简单,这是无可厚非的。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模拟题的简单使考生忽略了三角公式推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该忽略的,只有以本为本,才能补回这种缺失。

三角本来无难度,为何未得高分数?

基本概念不理解,混淆特殊角弧度。

未能判定角范围,符号难断正或负。

三变三用欠灵活,重要公式记不住。

来龙去脉不清楚,生搬硬套怎应付?

恒等图象两变换,少用数形相辅助。

不依条件选定理,斜三角形解有误。

奉劝考生抓基础,反思总结多省悟。

怎样理解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绝不是“烫剩饭”,而是通过“回归”,来不断地清晰和把握数学知识结构,不断地形成和完善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作理解,不断地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回归课本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梳、发、编、变。

(1)梳——梳理知识,理清头绪。梳理出有哪些重要概念?有几条重要定理(公式)?

翻开教材,可以重温学习的历程,回忆学习的情节。比如在细读教材中,要形成这样的几种意识:空集意识、定义域优先意识、讨论公比是否为1的意识、讨论判别式的意识(尤其在直线与圆锥曲线联立求解得到的关键方程中)等;在理解概念时,一定要咬文嚼字,注意细节。如斜率的定义:只有在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才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很多考生常常忘掉这一点。

(2)发——发现规律,发展思维。再现重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在复习每一课题时,必须联系课本中的相应部分。不仅要弄懂课本提供的知识和方法,还要弄清定理、公式和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揭示例、习题之间的联系及其变换。

在复习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会积累很多解题经验和方法,其中不乏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要注意从课本中探寻这些经验、方法和规律的依据。

(3)编——编织网络,寻求交汇。理清前后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初步建立框架,并有意识地强化知识的横纵联系,形成初步的网络。

要深刻、渗透地去理解和把握教材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精髓,提炼教材中的通性、通法,并加强总结和应用,把它们串成线、形成链,变式拔高,把散乱的珍珠串成精美的项链,使其得以“升华”。

(4)变——变换角度,变式训练。做透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要善于用联系的观点研究课本题的变式题。注意通过对课本题目改变设问方式、增加或减少变动因素和必要的引申、推广来扩大题目的训练功能。现行课本一般是常规解答题,应从选择、填空、探索等题型功能上进行思考,并从背景、现实、来源等方面加以解释。

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一些“似曾相识题”,这种“似曾相识题”实际上就是“变式题”。对于一些内涵丰富的习题,考虑一题多变,可以培养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多种应变能力。高考命题人员只允许带现行课本,由此来改编,而不能带任何教辅材料,这说明研究教材的例(习)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高考复习要立足于基本?

高考的每一道题都是基本题,80%是纯粹的基本题,20%是烟幕弹笼罩着的基本题。所谓难题,就是在基本题上或多或少地加了些迷惑人的伪装,挖了些陷阱。不会学习的学生盲目做难题,基础永远也不会好;会学习的学生遇到难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云开雾散。

数学考试成绩“不倒翁”的成功秘诀不是把每次考试的难题全部做对,而是在所有基本题中档题上做得滴水不漏。高手之间的较量在于细节,在于基本。高考命题专家构思高考题的思路经常是在基本内容与基本内容之间的交汇点上移植变通、串线整合上大做文章。每年高考数学的压轴难题层层解剖后,都烙有基本内容的影子,都能与基本的知识考点挂上钩。

数学基本知识是高考数学成绩提升的瓶颈,只有梳理知识 形成网络,对数学基本知识有深刻理解和领会时,才能突破这一瓶颈,逐步形成基本技能,实现能力的提升。正如老子所言:“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在高考复习中,好多同学都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是一做就错,一考就糊。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没有达到应有的思维层次。由于学习有三个能力层次:一是“懂”,只要教师讲解清楚,问题选取适当,同学认真投入,一般没有问题,这是思维的较低层次;二是“会”,也就是在懂的基础上能够模仿,需要在适量的练习中得以体现,相对来说思维上了一个台阶;三是“悟”,要悟出解决问题的道理,能够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解决其他问题,从本质上把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是思维的高层次,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正如古人云:“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

不注重数学本质,只对表面的现象感兴趣,一味地通过做大量的模拟试卷,重复操练,是不能提高数学素质的.在高考复习中,只有加强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抓住数学的本质,突出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数学素质.在高考复习中应做到“三性”,即对知识理解的深刻性、掌握的全面性、运用的灵活性,以使我们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数学复习要重视记忆力的培养?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同学们普遍重视强化自己的计算、逻辑推理、思维、空间想象、观察、操作、分析、建模等能力,忽视了对自己记忆力的开放培养,甚至于有的同学把记忆力排除在素质范畴之外,只注意知识的学习,不注意记忆方法的掌握。在学习数学时,不仅公式需要记忆,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性质等等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需要我们记忆。还有一些典型的例题、习题,本身也非常重要,将这些例习题进一步提炼,就可以成为非常重要的“二手结论”,熟悉这些结论,对考生提高解题速度是大有好处的。

提高记忆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同大大,同小小,大小小大夹起来,大大小小解不了”。

又如,线面平行判定与性质定理,很多同学老记不住,不妨用《送别》的曲谱填上歌词:

“平面外,一直线,平行面内线,可以推出该直线,平行此平面。

一直线,平行面,过线作平面,可以推出面交线,平行该直线”。

怎样提高复习的质量?

在平时的学习中,你肯定碰到过大量的小结论,这些小结论虽然比定理公式的地位低,但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的定理和公式,非常管用,所以你应该按照课本目录顺序,分别认真收集,集中记忆80个以上。

高考数学复习时,不应只是把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简单地重复,而应该把基础知识从整体上按数学的逻辑结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整理,还要把平时所学的各个单元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知识,解题的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进行数学联结,并以浓缩成为精华,储存在大脑中,在考试中及时的展开运用,从而能从整体上,系统上,网络上把握知识、思想和方法.学习的规律是“联系帮助理解”,“联系帮助记忆”。正如潘长江的一句名言:“浓缩的都是精华”。

高考数学复习中怎样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优而不美”的现象?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优而不美”是高考中常见的现象,这是主要由于考生审题能力薄弱,解题粗心大意,书写缺乏规范所导致的。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善于关注学习细节,学会准确表述数学概念、原理,规范书写算法、推理、符号等,是保障高考长分的基础。每份高考数学试卷中肯定有相当数量的体现高考要求与命题理念、凝聚命题者经验与智慧的原创题,这类题情境陌生、形式新颖、结构精巧、他们根本不可能从容不迫、潇洒自如地投入解题活动,不可能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刻意求简、刻意求新。成功的希望完全依赖于平时在知识、技能、思维、心理等方面的积淀,也就是平时的训练有素,要达到“平时的训练有素”,要做到以下四点:

1、要做好规范训练,就要狠抓“三功”,即图功、算功、审读功。

2、注意思维过程的暴露。

3、狠抓规范意识的养成。

4、注意纠错后的补偿训练。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快要结束了,非常感谢周老师,在节目的最后请老师跟考生们讲几句话。明天做客网站的是福州高级中学历史高级教师梁敬党,欢迎考生及家长们踊跃提问

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是:“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既是课程目标,也是高考命题的目标,更是我们高考复习的目标。所以,以人为本,以本为本,立足基本,求实悟本是我们高三复习的成功的根本。

高三文科数学有哪些内容?

高考考纲做了较大修订,有三大变化,增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完善了考核目标,调整了考试内容。对应这些变化,数学学科也做了相应调整:1、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2、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3、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2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总体上,这些变化对高考数学考试影响不大。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在这次高考考纲修订基本原则 “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中,将“整体稳定”放在了首位。、2018年全国数学2卷就突出了稳中求变,约有80%的试题是稳定的,只有约20%的试题是创新的,高考仍然还会沿用这种思路命制试卷。二是近两年高考试卷已先于高考考纲在命题中渗透了一些变化与创新,全国数学2卷最大的变化点是,突出了,强调了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精髓。在数学文化方面,2018年高考全国2卷理科数学第8题、文科数学第9题涉及到了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多项式求值的算法,高考全国2卷文、理科数学的第8题涉及到了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这就是说,今年考纲中所提到的新要求、新变化,在两年前的高考中就已经有所体现了,所以高考对我们而言变化不会很大。而第三项变化是选考题由“三选一”变为“二选一”,这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高考命题形式会有一些变化,但整体难度变化不大。针对上述分析,现就高考备考复习提出以下建议:

1、回归教材,一箭多雕

回归教材至少解决三件事,即既解决了考纲对能力内涵方面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又解决了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初步感知。通过回归教材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强化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聚力共性通法。通过回归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各章节后面的“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和“实习作业”等材料,使学生对教材里中的秦九韶算法与更相减损术,“阅读与思考”中的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割圆术、海伦和秦九韶、九连环,“探究与发现”中的“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及祖?原理与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等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经典实例有所理解,从中感悟到中国古代数学文化与高中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2、补充数学发展历史,增厚数学文化底蕴

针对高考数学考纲的变化,高中阶段要重视“数学文化”教学。近两年高考已经考了秦九韶多项式求值算法和《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预计今年高考试卷可能会有杨辉三角、祖?原理、割圆术等相关内容出现。我们要积极挖掘这方面的数学文化背景与高中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任课教师可以参考《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缀术》、《张丘建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等算经十书及《四元玉鉴》、《算学启蒙》、《数书九章》、《测圆海镜》等古典数学名著,从中选取与高中数学有密切联系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每周挤出一小节时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数学文化历史背景,进一步体会中国古代数学文化之精髓。

3、适度刷题,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临近高考100天,适度刷题是非常必要的。

(1)整套试卷刷题

前面两条建议是所有考生在老师指导下都必须完成的必修课,而在这一部分要依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有所选择地采用不同的复习对策。

省重点及市重点靠前考生刷题要以成套模拟卷为主,频率为3套/周,且在周末对本周刷题或模考过程中发现的错题及自己本身相对薄弱部分的习题进行专项集中强化训练。切记,在刷题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做到自觉地举一反三,多题一解,一题多解,一题优解。

其他考生刷题要将成套模拟卷拆解进行专题训练,可以将数学试卷中的11、12、16、20(2)、21(2)去掉后进行训练,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将9、10、15、20(1)、21(1)、选考题第二问去掉后进行训练,频率为1-2套/周,在刷题过程中,要做到有意识地举一反三,多题一解,一题优解。

走特长的考生在前面的基础上再去掉7、8和剩余所有主观题(大题)第二问后进行训练,频率为1套/周,在刷题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一题优解。

(2)专项刷题

根据自己的弱项或需加强的项确定专项训练内容,将若干张模拟试卷中同类试题集中训练,如将2至3张模拟试卷中的立体几何题集中在一个时间训练,做完后立即核对修正答案并总结得失,然后再选2至3张模拟试卷重复前面的操作,在一至二周内,使用10至20套模拟卷(或高考卷)进行专项组合训练,这种 “狂轰滥炸”式的集中刷题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做到举一反三,多题一解,一题优解。

4、选考题复习策略

究竟选择哪个选考模块做为选考题?这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基础好的考生应该两个模块都复习,考试时以分值最大化为选择标准。中等生应在老师指导下确定自己的主打选考题,在模拟考试和平时训练时解答主打选考题,每次模考后把另一个选考题做一做,再看看答案,仅此而已,不牵扯更多精力,这是防止在高考中发生不会做或不能完整地做出自己的主打选考题时的应对措施。基础弱的同学适合现在就确定选考模块,具体确定选考模块方法是,选择第一问经常得高分的选考模块为高考时的选考题。

5、看题与写题

在复习中,基础好一些的考生不妨试试另一种解题方式?看题不写题,即用眼睛去阅读习题,用脑袋去思考解题,坚决不动笔写题,这对培养阅读能力、训练思维能力都很有益处。但这么做是有先决条件的:一是考生必须有比较扎实的学习基础,二是所做的习题是某类习题的衍生题(变式题)。做衍生题的最大好处是对相关类型习题的解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便于对此类方法的掌握与运用,而且还可以将该解法进一步延伸拓展,达到举一反三之功效。在同类习题中只要有一道题按高考评分标准进行规范书写,其它衍生题则均可以采用看题方式去做题,这既节省了时间,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总之,在上述五条复习措施基础上,还要不断夯实“三基”,强化学科核心素养,重理解轻死记,重创新轻模仿,落实一日一梳理,一周一总结的学习习惯。

变化孕育着机会,机会萌发着成功,勇于面对改革,智慧迎接挑战,把握弯道超车的机会,奇迹就在有心人的前面。

从最近发布的高中课程方案看开始的高考改革

强调继承和发展

普通高中学生上千万,在普及高中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的今天,课程改革首先是要继承已有的成功的经验,保证改革的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改革的平稳过渡。其次才是发展性,其发展重在于修正现行方案中的缺漏之处。所以,各位学生和家长也不需要过渡的焦虑,不要听信一些机构的危言耸听,改革后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抓紧时间孩子就会落伍。至少在考试的难度上一定不会增加,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考试难度减小,灵活性增强。

课程结构增加选择性

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外语语种在保持原有外语类型的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选择性更多。课程的三大类别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有机衔接。各学科的必修部分是每一个高中学生都需要完成的考试内容,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必定要考查的部分,当然这部分内容相对而言难度会比较小。选择性必修部分是学生在选择这一科目作为升学考试科目是必须要修习的部分内容,难度上肯定会有所提高。选修部分学校各自学校的特色进行设置,体现的是学生的兴趣性,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只是作为升学考试的一个重要参考。所以考生要重视的部分还是每个学科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这两部分。

更新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教材中有误或者更新的知识进行修订,对陈旧的案例进行更换,体现教材与时俱进的一面,整体的知识结构和特点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细化考试要求

各学科的课程方案对每个版块的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做出了细致的提示,这样的做法更加能够体现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与现行的要求相比,最有可能会改变现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并行的体系,课程标准就能够起到考试大纲的作用,以后也许不会再出现单独的考试大纲,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学业水平考试明确了各部分的学分要求,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高考有什么改革方案

1、目前,按照教育部安排,高考改革只在上海市和浙江省进行试点,其它省份及地区还没有开始高考改革。

2、目前网上关于高考改革的谣言很多,大家一定要注意鉴别消息来源,不要被谣言误导。

3、目前高考改革只在上海市,浙江省进行试点,其它省份都还没有实行。按照教育部安排,其它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今年上报教育部审批,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最早也要在2017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行。

2019高考改革看点

改革看点一:铺开3+3新模式,打破传统文理分科旧格局

几乎所有省份的高考改革都打破了旧时的文理分科,采用“3+3”模式,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基础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各省选考科目池大多为6门,部分省份为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不同等级来评判,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外语科目则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

改革看点二:强调素质评价,推行全面素质教育

各省高考改革方案均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将考查学生德育品行、身心健康、爱好兴趣、实践能力等方面发展情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

高三文科数学高考要考放缩法么?

高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安徽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有阶乘吗

高三文科数学高考不考放缩法。依照高考考纲高三文科数学高考不考放缩法,数学归纳法,前多年也没有考过,但是高三理科数学高考考放缩法和数学归纳法。

放缩法是指要让不等式A<B成立,有时可以将它的一边放大或缩小,寻找一个中间量,如将A放大成C,即A<C,后证C<B,这种方法便是放缩法,是不等式问题里的一种方法。

放缩法是贯穿证明不等式始终的指导变形方向的一种思考方法。

放缩法常见技巧

舍掉(或加进)一些项、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应用基本不等式放缩(例如均值不等式)、应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放缩、根据题目条件进行放缩等方法。

/iknow-pic.cdn.bcebos.com/7a899e510fb30f247b39798bc695d143ac4b0392"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7a899e510fb30f247b39798bc695d143ac4b039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没有。安徽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阶乘是计数原理这一章中的一个知识点,高考直接考阶乘的时候基本没有,这个点是为了让你方便掌握排列数和组合数才引入的,这一块主要考排列组合,阶乘基本不考,故安徽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没有阶乘。

文章标签: # 高考 # 数学 #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