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白银市2021年高考人数,白银高考人数
tamoadmin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1.白银市平川中学的教学成果甘肃白银区好考。甘肃白银区是一个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高中教育水平较高,高考成绩相对较好。相比之下,靖远县是一个相对较为欠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高中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高考成绩相对较差。因此,综合考虑,甘肃白银区更好考。白银市平川中学的教学成果 让白银拥有全国知名度的竟然是一个恶性连环杀人案件。 白银市的中心城区白银区是离兰州重点开
1.白银市平川中学的教学成果
甘肃白银区好考。
甘肃白银区是一个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高中教育水平较高,高考成绩相对较好。相比之下,靖远县是一个相对较为欠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高中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高考成绩相对较差。因此,综合考虑,甘肃白银区更好考。
白银市平川中学的教学成果
让白银拥有全国知名度的竟然是一个恶性连环杀人案件。
白银市的中心城区白银区是离兰州重点开发建设的新城区——兰州新区最近的地级市主城区。离兰州太近,对白银的发展有利有弊。
白银市辖区面积21158.7平方公里,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74.08万,比上年增加0.66万,白银市的人口是略微有所增加,但增加十分有限,不到一万人。做为一个面积超过两万平方公里的大市,白银市的人口不到两百万,人口过少,因此制约着白银市的经济发展。
174万人口还没中东部很多人口大县一个县的人口多。
2019年白银市全市出生率8.67‰,死亡率为5.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5‰,城镇人口89.5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43%。
白银市辖两区三县,其中白银区1372平方公里,平川区2106平方公里,靖远县面积5809平方公里,会宁县6439平方公里,景泰县5489平方公里。辖区和县面积都比较大,管理起来成本高,难度大。
2018年白银市GDP511.6亿元,人均GDP29542元,2019年白银市GDP486.33亿元,人均2799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6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9927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1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0.28亿元,需要中央财政大幅转移输血。
白银市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全市258公里,占黄河甘肃段的58%,地表水资源量387.16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329亿立方米,在干旱缺水的甘肃,白银是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级市之一。
制约白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口总量过少,人口流失又相对比较严重,原因主要有几点:
白银市离兰州太近,兰州作为甘肃省重点发展的省会城市,全省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交通资源,行政资源,金融资源等汇聚于此,生活工作环境更舒适优美,更加便利,发展机会也更为广阔,因此兰州的虹吸效应率先会吸走离兰州最近的白银市的人口。兰州新区的加速建设会加剧白银市人口的流失。
会宁是甘肃省闻名全国的教育大县,高考强县,会宁多年学风浓郁,大部分家庭的年轻人都相互学习激励通过高考这条改变贫困学子人生命运的途径考入全国各地的高校就读。绝大部分去外地上大学的学子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外地工作生活了,回到家乡白银发展的比例很少。自恢复高考开始四十余年里,会宁一个县向全国各地的大学输送大学生达到十多万名。因此高考也是白银市人口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白银市面积大,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利,居民交通成本高,本地人口过少,人均收入低,市场规模小,因此陷入恶性循环,要发展本地的产业困难重重,大部分青壮劳力为谋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收入只能选择外出打工。本来人口就不多,青壮劳力在本地找不到好的发展机会,选择去兰州,西安,甚至东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或做点小生意更加加速白银市人口的外流。
不论是通过高考途径离开白银的人还是外出务工在其他城市找到更好发展机会的人,离开白银在外工作生活,定居的白银人越来越多。
因此甘肃省内一直在探讨把白银合并进兰州,兰州市面积1.31万平方公里,2020年7月常住人口413.4万,2019年全市GDP总量为2837.36亿元。如果兰州合并白银市,那么兰州的辖区面积将达到3.4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600万,GDP总量达到3350亿的样子。可以提升兰州在甘肃省的首位度和在西部中心城市中的竞争力。
白银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增长并不快,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甚至未来几年人口会出现负增长的现象,因为死亡率在增加,而出生率在减少。至于未来的发展,则有无限的可能,不可限量。
一、人口方面
依据《2019年白银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截止至2019年末,白银市全市常住人口174.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9.5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1.4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重比上年末提高0.8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率为8.67‰(全国为10.48‰),比上年下降0.0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52‰(全国为7.14‰),上升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5‰(全国平均为3.34‰),下降0.15个千分点。
二、未来发展方面
1.白银市的由来
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素以“铜城”闻名遐迩。白银因矿得名、因企设市。
正如其名一样,白银充满着神奇和魅力。据志书记载,白银矿藏的开采,始于汉代,明朝洪武年间,官方曾在当地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有“日出斗金”之说,白银缘此而得名。
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对白银地区有色金属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拉开白银开发建设的序幕。白银人民在荒漠戈壁上开拓出一片片绿洲,建起一座座工厂,一座工业新城迅速崛起,曾享有中国“铜城”的盛誉。
2.白银市的发展历程
白银是享誉全国的工业重地,是藏金聚宝的资源富地。白银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西部重要的新型化工能源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
然而,白银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开发型城市,具有同类型城市的一个通病,那就是将来迟早有一天会资源枯竭。事实上,1985年之后,白银的铜矿资源就由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了,资源储量和供应量已大大减少。既然白银市未来资源会枯竭,那么是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呢?未来白银市会不会像玉门市一样“没落”呢?可能许多人都有此疑问。
实际上,白银市通过建立友好城市和来料加工等多种方式,早已解决了资源问题。近些年来,生产规模在不断地扩大,现已达到年产阴极铜40万吨的能力。
另外,城市经济也在做转型发展,充分利用各类有色金属、稀土、煤炭等资源,开发新产品,释放产能,比如:氟化工产能和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另外,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以及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精细化工、陶瓷建材、先进高载能、生物医药等多元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3.白银市的未来展望
白银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兰州—西宁城市群重点开发区,是大兰州经济区的核心区和兰白都市圈的副核心,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 科技 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105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是非省会城市的第二个高新区),是兰白 科技 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白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白银高新区和5个省级开发区组成的白银工业集中区是西部少有的工业良港。
白银市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的突出优势、黄河流经258公里的独特资源优势、大工业、大农业的雄厚基础优势等“三大优势”,倾力打造“两区四基地”,即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和循环化工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煤炭储运交易转化基地。白银市未来的发展,有无限的可能,不可限量。
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86.33亿元,同比增长6.2%,是甘肃省的第六名,占全省GDP总量的5.58%。
还增长快吗,现在算是净流出!你看看周一到周五,商场有几个人马路上有几个逛的,只有周末还可以!感觉这个城市只有公务员和老年人!
白银人口可以说流失较严重的,已经从巅峰时178万降到172万了。白银市三县两区,白银区是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困难,而且距离西部唯一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近的缘故,白银区人口2018-2019增长了100人左右,可以忽略不计。其他的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是2019-2020年刚刚脱贫的贫困县,经济不发达,年轻人和人才留不住。平川区是资源型县区,近些年国家提倡新能源,所以平川的煤矿产业也是夕阳西下,没有发展潜力。
白银市离兰州很近,大概1小时车程,由于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使得白银市成为人口尽流出城市。多年前白银市制定城市发展规划,2020年主城区人口要达到40万以上,2030年50万以上,从目前来看,这个计划基本实现不了。
不回来。白银市因企业白银有色集团公司而建立,成立于1965年。后撤市,成立兰州市白银区,1985年8月5日恢复建市。白银有色集团公司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矿枯竭,技术人员和年轻人逐年外流,目前人口虽然有170多万,但农业人口居多,白银区是主要GDP增长地域,城镇居民老龄化严重,原有的二十一冶公司,884公司,银光厂,九零三厂都产业经营暗淡。
有点慢,未来可期
2010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379人,比2009年净增101人,应届生文化课二本上线总人数为161人,二本上线率为21.18%,在全市25所高中学校中综合排名第八,得到了平川区教育局2010年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奖。2011年二本上线409人,比2010年净增30人;其中应届生文化课二本上线175人,比2010年净增14人,上线率为19.55%。在白银市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中位居第一,同时学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白银市2010—2011年度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