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录取通知书的古今变迁,古代录取通知书叫什么形式

tamo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结束。唐代开始以“金榜”公布名单。古代科举考试的结果主要通过“放榜”、“昌榜”的形式公布,这也是成语“金榜题名”的由来。放榜是通过张贴榜文的形式公布考试录取结果。昌榜,也即唱榜,其实也是张榜题名、昭示天下的一种“揭榜”形式。最为隆重的揭榜仪式是由皇帝亲自唱名,宣布殿试结果。张榜公布后,对于金榜题名者,国家还会贴心地

录取通知书的古今变迁,古代录取通知书叫什么形式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结束。唐代开始以“金榜”公布名单。古代科举考试的结果主要通过“放榜”、“昌榜”的形式公布,这也是成语“金榜题名”的由来。放榜是通过张贴榜文的形式公布考试录取结果。昌榜,也即唱榜,其实也是张榜题名、昭示天下的一种“揭榜”形式。

最为隆重的揭榜仪式是由皇帝亲自唱名,宣布殿试结果。

张榜公布后,对于金榜题名者,国家还会贴心地送上“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以素绫为轴,帖以金花”,称为金花帖子,专门有官方护送,敲锣打鼓,极为隆重,以示对读书人之礼遇。

《开元天宝遗事》:“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

说的是古时科考中榜时,有“登科报喜书”。从6月下旬起,2016年高考各省市相继放榜,如今“科考”,中榜者收到的“家书”是“入学通知书”。

我国从古至今,“金榜题名时”都是人一生中最大喜事之一,值得庆贺。如今的入学通知书较为简单,一般是学生姓名,所考入专业,持书报到,学校公章等。可古时的“入学通知书”,较为复杂。特别是唐宋时期,更不一般。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人生“三喜”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古时学子参加科考,功名以放榜公布为主。朝廷级放的是“金榜”。张榜以后,还要报喜,即把学子考取的功名消息告知学子。

《容斋续笔》曰:“唐进士登科,有金花帖子”。

可见,唐朝时,“通知书”是帖子,这个帖子是“金花”的。

这个“金花帖子”是什么样?上面写着什么内容?《容斋随笔》对这种金花帖子有详细的描述。“唐进士登科,有金花帖子,相传已久,而世不多见。予家藏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孙仅榜盛京(指北宋东京开封)所小录,犹用唐制,以素绫为轴,贴以金花,先列主司四人衔,曰:翰林学士给事中杨,兵部郎中、知制诰李,右司谏直史馆梁,秘书丞直史馆朱,皆押字。次书四人甲子,年若干,某月某日生,祖讳某,父讳某,私忌某日。然后书状元孙仅,其所纪与今正同。别用高四寸绫,阔二寸,书‘盛京’二字,四主司花书于下,粘于卷首,其规范如此……”

宋代基本上也沿用唐代的“金花帖子”。

值得一说,并很有趣的是,唐、宋时期的“金花帖子”,除报学子考取的功名外,还特别突出地记载主考官,除了他们的头衔,还有他们的详细资料,如生于哪年哪月哪日,还有他们的祖父名字,父亲名字等。主考官都要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这样的“入学通知书”,与如今相比,实在是太特别,太有趣了。古时,这样的一个帖子,对中榜的学子来说,是十分金贵的,用金银买不到的东西。“金花帖子”是一种很特别的荣誉,有的家庭,将“金花帖子”置于家中显要处,供家人、来访祝贺者随之观赏。有些当地知名的大族户,还将“金花帖子”置于本族祠堂里,一方面供族人、来访祝贺者观赏,另一方面,向世人宣示本族子弟才华横溢等等。有了“金花帖子”,不少学子,名正言顺从此成为“金花帖子”上某主考官的门生,进入官场,官运亨通。

然而,这种十分金贵的“金花帖子”,不知何故,后来被取消了。

古时,学子考取功名,中榜者,除了朝廷张榜公布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报喜”,让世人知道某学子中榜了。中榜的学子,成为当地一时的热议话题。使中榜学子及其家庭家族感到幸福与自豪。如今,“中榜”者除本省本市的“高考状元”名声大振外,其他“中榜”者名声相对平静些。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

古代状元告诉你“金榜题名”是种怎样的体验?

状元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

最跩的状元—胡旦

宋太宗元年,吕蒙正到山东某县游览得到知县大人的款待。却因自己所作的诗“挑尽寒灯梦不成”而被县令公子讽刺为“瞌睡汉”。他非常气愤。勤学之后第二年便一举夺魁。吕蒙正就写信告诉了那位公子,公子看完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

(自信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看这位先生仪表堂堂,目光炯炯,定是栋梁之才……)

最能吃的状元—李蟠

李蟠是个典型的吃货,动作又慢。他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天黑了大家都交卷了他才刚开头,还央求考官让他慢慢写完。又厚着脸皮要了几个馒头,挑灯夜战。一直写到深夜才交卷。康熙帝知道后,不但不怪罪,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竟破例让他当上了头名状元。

与他同榜的探花作诗一首调戏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士科……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

(吃出一个状元,吃出一片天地,吃得高兴,能吃是福,望广大吃货考生奔走相告!)

最侥幸的状元—毕沅

毕沅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两个同僚对他说:“我们书法好,肯定能中状元。你就别瞎想了,给我们帮忙吧。”清朝殿试确偏书法,书法不好的毕沅就答应了。

当夜,一封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谁聊第二天殿试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开榜结果,毕沅高中状元。同僚们得知后无不嗟叹。

(时势造英雄,机遇给状元。有时候,状元=10%的天赋+90%的运气。)

最无辜的状元—陈安

朱元璋年间,陈安于高中榜首,成为大明第六个状元。而且这次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

这下北方同学不干了。纷纷上告主考官偏袒同乡,贬斥北方士子。朱元璋大怒,命张信、陈安等12人复查。这时又有人举报考官有意将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试卷交皇上审阅,这莫须有的事令朱元璋震怒,将陈安革除功名,车裂而死。陈安仅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

(枪打出头鸟,有时候出位并非幸事。无端端背了好大一个黑锅!)

最传奇的状元—史大成

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状元。当时浙江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浙江的状元在大清朝是“始于史,终于钟。”殿试时,他的试卷被主考官拟为第三,皇上御览时,十分推崇他的书法,说:“此人楷书工整,必定是个正人君子。”

于是钦定他为状元。巧合的是,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个状元叫钟骏声,惊人地验证了“始于史,终于钟”的说法。

(这个状元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一手好字最后竟成为胜负的关键!还不赶紧提笔练字!)

“出任ceo 迎娶白富美 走上人生巅峰”——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应该可以理解为古人对于“金榜题名”的最大幻想了吧。

文章标签: # 状元 # 帖子 # 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