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小哥俩高考题-小哥俩阅读理解及答案
tamoadmin 2024-10-27 人已围观
简介1.网络学霸彭路遥斩获奥赛金牌保送北大2.在北京北漂8年了有了孩子没有北京户口,身心很累,应该回老家发展么?3.给孩子报兴趣班有什么意义?网络学霸彭路遥斩获奥赛金牌保送北大 网络学霸彭路遥斩获奥赛金牌保送北大 一位在专业化学竞赛贴吧里粉丝众多的“网络学霸”,在现实生活中被誉为“校草级学霸”,拥有大票粉丝,他就是长沙伢子彭路遥,已被保送至北京大学。本周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47届国际化
1.网络学霸彭路遥斩获奥赛金牌保送北大
2.在北京北漂8年了有了孩子没有北京户口,身心很累,应该回老家发展么?
3.给孩子报兴趣班有什么意义?
网络学霸彭路遥斩获奥赛金牌保送北大
网络学霸彭路遥斩获奥赛金牌保送北大
一位在专业化学竞赛贴吧里粉丝众多的“网络学霸”,在现实生活中被誉为“校草级学霸”,拥有大票粉丝,他就是长沙伢子彭路遥,已被保送至北京大学。本周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47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彭路遥代表中国队收获一枚金牌。时刻新闻记者在长沙市一中校园里,见到了这位刚刚载誉归来的国际奥赛金牌得主。
“高颜值”学霸讲述成功秘笈:悟性+勤奋等于成功
1米88的高个子,真诚的眼光、阳光的笑容,旁人看来,彭路遥是一位花样少年。他说,我喜欢化学,喜欢不同组合的东西。高一时间里,他已经学完了高中化学的全部课程,曾经取得过年级第二的好成绩,在剩下的时间,他啃完了大学课程,“深啃”了十余本大学教材,还有众多外文原版专业书。在化学竞赛的道路上,从选择竞赛、进入省队、入选国家集训队,到被选为四名国家队成员之一,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彭路遥一路稳扎稳打,荣辱不惊。
“有天分的学生少,但有兴趣、肯下功夫的学生更能获得成功。”钟文是本届化学竞赛的教练,他这样总结道。生活中他与学生打成一片,学习中的他严格要求。在化学实验中,不小心看错实验数据回头修改是不少学生的“习惯”,但钟文要求他们每一次的实验报告都要认真对待,尽量书写完整无修改,“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为读错数据而导致的修改或者失误是很可惜的,也可能浪费宝贵但时间,“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至关重要”。
钟文说,彭路遥是个悟性很高并且很勤奋的学生,一个大学课程知识点,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指导,下午让他自己巩固复习,第二天考试就能基本掌握。
本次国际化学奥赛分实验和理论两天进行,每部分5个小时考试时间。实验部分要在5个小时内完成3个小实验,“其实我相信基本每个选手都有解答的实力,但这次更拼速度和熟练度。”彭路遥总结说,而实验的操作与熟练度离不开勤奋的平时训练。
已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彭路遥,有志于材料化学的研究,还准备物理双学位的深造。
“高颜值”学霸兴趣多:爱踢毽子和“上网”
有一句流行的话叫做“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某种程度可以用来形容彭路遥。这位金牌得主拥有阳光少年的帅气外形和高大身材,身着西服站在金牌领奖台上更是让人瞩目。
化学竞赛实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要站着完成实验,有时候需要站立5个小时甚至更久,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体质。彭路遥喜欢踢毽子,他觉得这是课间放松的好方法,花式踢毽信手拈来,喜欢跳绳,不间断跳上千个是小菜一碟,喜欢上网,不打游戏不看动漫,热衷于在网上为别人答疑解惑,当他在网络“晒出”化学问题答案和考卷的时候,通常收获无数个“赞”。
他外表“小孤傲”,内心“很热诚”,他的交际手法不同于一般人的寒暄热络,喜欢直来直往,与人探讨。选代表国家出征国际竞赛的时候,除了专业知识,还需通过体能测试、英语、演讲和投票环节,50名国家化学集训队成员就“你心目中最可能进国家队的人士谁”投票,在这场“最后的票选中”,彭路遥获得了最高票数,证明这个不太唠嗑的长沙伢子拥有极好的人缘。
“学霸团队”都有骄人成绩:同窗友谊深
在彭路遥曾经驻扎过的化学学习室,时刻新闻记者还见到了一位北大准新生正在辅导师弟们做实验,他叫尹泽尔。“高考后,每周都会来学校两三次,带着师弟们做实验,”尹泽尔说,“正好也让自己练练手,不要到大学手生了。”教练钟文也说,“团结互助”是这些学生的特点,已经毕业的学生也乐意回到学校为师弟们答疑解惑。
尹泽尔与彭路遥是三年同窗,一起经历了化学竞赛的学习。在经历完全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后,他并没有入选国家队,因为奥赛政策的改变,这意味着他没有获得保送的资格,这意味着他有不到6个月的时间重新备战高考,“我获得的是降一本录取的资格,”尹泽尔说,“说失落是肯定有的,但我觉得保送不保送,没那么重要,参加高考并不是一件坏事。不是有人说参加过高考的人生更加完整嘛。”重回高考复习后,他的时间更灵活了,进行竞赛训练的同时其他成绩并没有落下,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50分的优异成绩,这小哥俩将一起进入北大化学系学习,继续同窗之谊。
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被遴选为国际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才具备报送资格,这使得奥赛保送生数量大大减少,而事实上,一中奥赛学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同样能战胜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与彭路遥、尹泽尔同届的化学竞赛生一共八名,这个“学霸团队”中,除了保送的彭路遥,有三人获得北大或者清华降一本录取的政策,另外四人也分别将在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深造。
学校奥赛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今夏第二金
今年夏天,继学生陈展鸿获得国际生物奥赛金牌后,学生彭路瑶以世界第二的优异成绩获得国际化学奥赛金牌,这也是长沙市一中学生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赛中获得的第38枚奖牌。长沙市一中副校长张万敏说,“对于学生的培养,学校是以发现兴趣、发展特长、培养能力、发掘潜力为原则。”第十枚国际化学奥赛奖牌的获得,也证明了学校在化学学科方面的实力。
在北京北漂8年了有了孩子没有北京户口,身心很累,应该回老家发展么?
我觉得这是两个问题,首先在北京北漂8年有了孩子没北京户口,应不应该离开北京?那么显然是应该的。至于是否回老家发展,那要看老家是哪里,未来有没有发展空间。
如果在北京8年,有了孩子,户口依然无望,那么应该选择离开北京
如果在北京八年,已经结婚生子,但依然没有户口且很可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应该选择离开北京。是的,无论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生活也许都应该选择离开北京。因为留在北京未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随着孩子的成长,单单上学的问题就可能让你感觉心力憔悴,无论有没有房子,似乎这座城市都不是最终扎根的地方。
至于离开北京应不应该回老家,那要看你老家是不是一座二线以上的城市
其实离开北京,无论如何都应该去个二线以上的城市,最优选择是机会更多的新一线城市,比如重庆、长沙、郑州等城市,相较于成都、南京、天津等地房价已经过高,这几座城市无论是就业机会,发展空间,购房成本都不错。
如果曾经在北京买了房子,那么即便贷款还未还清,现在出手也足够在这几座城市全款买一套面积更大的房子了,对于落户而言,这些新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比较利好,他们还需要发展所以更渴求人才,孩子上学也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和解决。
虽然相较于北京,全国其他任何一座城市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都无法相提并论,但相信未来随着国家整体的发展,这些新一线城市的上升空间和潜力是巨大的。
人到中年最应该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切记抱有太多幻想
现在 社会 的趋势是在慢慢淘汰35岁以上的人,即便现在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严格意义上来说60岁才算不如老年,但 社会 的发展进程却越来越快,新一代年轻人的思维换代更是越来越快。很多行业已经在淘汰35岁以上的人了,所以如果你已经快到35岁了,建议把年轻时的空想都抛到脑后吧,现实一些才是生活的必须。
年轻的轻飘和高傲必须对现实低头了,要承认自己的平庸以及普通,这并不丢人,但如果到了40多岁50岁生活各种窘迫,压力压得你喘不过气,那才是真的可悲。
北京奋斗8年没房没户口,收获不大,发展前景不看好,没有较大收入,三口之家在北京这样高消费城市很难维持生活,不如回老家比较熟悉环境,对你发展前途很有利,选择较好的投资项目再努力拼搏一下,争取获得更多财富。
看了很多给你回复的不同,我96年来北京2004年大女儿出生,2007年小女儿出生,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孩子在北京出生和长大她们除了没有北京户口以外她们各种生活习惯已经是北京的生活方式,平时报各种兴趣班,课外班周末家长更忙,孩子小学和初中肯定是对应的有房产划片,还必须缴纳满2年的社保和劳动合同,初二下个学期老师会劝家长让孩子回原籍上学,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就不可以参加中考和高考,我们大宝的很多同学也选择回原籍了,那些回原籍的孩子刚回去时孩子很痛苦,因为学习的东西不同,孩子的素质也不同,我们家是因为考虑到参加中考这块,所以提前几年办理了移民香港,现在两个孩子在顺义上国际,我个人认为家长累一点拼搏,让孩子上个好的国际学校,家长一定要陪伴在孩子的身边,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这只是我个人小小的建议啊
不喜欢拿孩子说事,自己觉得累了,需要休息就回家。这和北京户口没关系,孩子的教育是综合的,不是你给他放在北京就有好的教育。家庭教育 社会 环境和孩子本身是一体的。北京也有不好的学校,老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要是 不争气的土豆,你就是把他放在金土地里,长出来的还是土豆。每年有那么多的大学生,有多少是北京的孩子?北京的孩子有多少是上清华北大的?要是有经济能力,有路子孩子学习争气。在北京和在外地有什么区别呢。没经济没能力没路子,孩子在北京上随便上个学校,在北京和在外地又有什么差别?学习好孩子在哪都能考上好学校。 学习不好的就是在好学校,学习也是吊车尾,很伤自尊心还不如在普通学校呢。现在外面好多地方的学校都挺好。人人都想自己的孩子学习好,那是不可能的事。80后那一代在教育上那家不是倾尽全力。那家不是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有几个成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不同人。孩子教育三观正积极向上,活泼开朗健 健康 康的就行了。那些为了学习把孩子逼得跳楼逼疯的,最后得到什么不后悔吗?教育的意义何在。不管家长在北京还是外地,别拿孩子说事。也许好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我只是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北京,没有户口,是个问题。如果你的经济实力还可以,那户口的问题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比如上学,如果有房产,那么小学,中学是可以在北京就读的。在初中可以报民办私立学校,不一定非要参加中高考。上学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如果经济条件一般,只有房子(租房亦可),小学可以解决,那未来孩子考学时,可能就是要回到户籍所在地;
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综合考虑吧。
很多人因为孩子和户籍问题,都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如果在老家,有相对不错的工作机会,那未尝不是个选择。
真实经历,在北京漂了24年,1996年10月份来京的,因为房子在2007年买的,南城四环,每平800,大一居65平。2013年12月生的双胞胎,因为媳妇自己看不了,我要上班,父母只好来京带孩子,后来生活成本高,居住环境也差(把客厅隔了个卧室,父母住),孩子感冒发烧一次去趟医院就一千多(没有医保)。二岁多时,就把二宝由我父母带回来了老家(之所以带二宝回去,是因为大宝比较敏感,粘妈妈),二宝回去后在家里吃的好,玩的好,睡得好,有规矩,身体也好,几乎不去医院(父母在河南农村,我爸是退休教室),大宝在北京又待了一年,也是各种不如意,想想双胞胎长久分离也不是事,特别是孩子以后入学读书,在京不能参加高考,经过和媳妇商议就让大宝也回去了(别奢望积分落实,更不要奢望教育现状会改变),媳妇回到郑州,用积蓄买个房子落了户口(把孩子的户口也都随上了)。随后,媳妇在一个市场里做干果生意,年收入10万左右,二个孩子在老家幼儿园上学(离家10多米的距离),自从大宝回到家里后,也不怕生人了,性格还活泼爱说了,也不再像北京时看大人手机玩了,小哥俩在一块玩的很好,学习积极性很高,武术班、绘画班爷爷奶奶都给报上了。之后,我把北京的房子也租出去了,月租金4000,现在我住单位单身公寓,我年薪10+。逢年过节都回去,年假也都有回,带着孩子媳妇开着车出游一番,觉得生活自此轻松了不少。
心里话,如果你的情况还不如我,何去何从你应该明了。
为啥必须得要北京户口呢,北京户口跟回家发展没有直接关系。如果老家能够发展得很好何必北京户口,如果北京发展得很好,何必北京户口,孩子直接上私立贵族学校 或者国际学校。如果发展不好,孩子老家上学又何尝不可呢?
为什么都来北京?都说累还不走,我真不明白,累了就休息,别拿人肉换猪肉。辛辛苦苦赚点钱,结果都是给医院攒的,这样的人活着有意思?
“北漂”的生存压力到底有多大,没经历过,不足以谈人生啊!r
在北京工作了8年,身心很累,是否应该回老家发展?r
我们都知道北京不仅有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主要还能提供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如果你要考虑以后的职业发展,当然是北京比较合适,就业资源多啊。
但是北京,高的惊人的房价,各种生活成本日益上升,激烈的 社会 竞争。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生活压力很大。很多人因为房租太贵,都选择去五环以外居住,每天光花在地铁上的时间,来回就有三四个小时。在北京月薪五千是穷人,是最底层的工薪阶层。一万月薪可以活得稍微体面些,月薪两三万的话,才可以生活的还不错。所以你现在不仅要考虑的是收入,还要考虑孩子上学等各种情况,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比一下(附下面),在决定是否回老家发展。
相信题主经过跟朋友、同学、亲戚的了解,这些信息都不难知道,把两个城市的各项指标作一下比对,看一下在哪个城市的幸福感更高呢?面对北京过于激烈的 社会 竞争和过大的生活压力,到其他宜居的中小城市,这或许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我是中学老师,送过十届毕业班了。如果孩子没有北京户口,还是早些回到户口所在地。家长无论怎么拖最后都要回原籍。除非你家孩子成绩差,你想让孩子去读职高,技校。我今年也是毕业班,目前班里还有几个没有离开北京的学生,都是学习特别差,家长是外地农民,在京做小买卖,基本上只是负责孩子吃喝,其他不管那种。孩子晚上在家玩手机 ,白天在教室里睡觉 。所以说,如果对孩子负责,又舍不得孩子,最好是小学在北京上,初中回原籍。
给孩子报兴趣班有什么意义?
关于是否给孩子报兴趣班一直就有两种声音,赞同报班的一方认为:孩子就应该从小培养,3-6岁是孩子的黄金时期,各种启蒙几乎都是从这个年龄段开始的,错过了可能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而且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让孩子多学些才艺,正所谓技多不压身。
而另一边反对给孩子报班的人认为:兴趣班都是为了赚钱的,让孩子小小年纪开始奔波在去各种课程的路上实在太辛苦,孩子就应该散养,童年就是纯粹的玩,而且那么小的孩子能学会什么,报那么多班就是拔苗助长。
面对兴趣班的问题,以前因为麦子小,我也没有认真思考过这回事,直觉的认为孩子还是应该以玩为主,至于兴趣班没想太多,而老公是坚决的反对各种报班,所以后来孩子上幼儿园时还傻乎乎问了人家是否有必报的课外兴趣班,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后心理一阵阵窃喜,结果险些因此断送了麦子的幼儿园之路。当时信誓旦旦地说什么兴趣班也不报,可是不过一年之久,随着与儿子同龄的孩子家长交流的越来越多后,我逐渐改变了原来坚决不报班的想法,于是从儿子过完4岁生日后,我们也开始了兴趣班的选报之路。
一开始也只是觉得4、5岁是学习各种才艺的重要启蒙阶段,孩子还是应该有些特长,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气质,陶冶情操,而且对他将来的升学考试可能也有帮助,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孩子的适应力、意志力,也能为孩子成年后增添生活乐趣,这也是我自己的切身体验。可是现在各种兴趣班琳琅满目,热门专业二、三十种,细分之下上百家培训机构,看得人眼花缭乱,心猿意马。其实我倒是从来没有担心过什么所谓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我压根就不认可什么起跑线的说法,我一直觉得起跑的速度快不快没关系,重要的是谁更有毅力和耐力坚持到最后!我也从来没想过要让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没有几个孩子是全才,尤其是因为受了爱和自由的教育观点的影响后,我也是真心想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怕背上一个拔苗助长的罪名,但同时也的确担心错过了培养孩子特长的敏感期,将来后悔,一直就在这样患得患失间徘徊。为此我特意看了一些专家和有经验的家长们写的文章,希望从中得到经验。看过各方意见后,我感觉自己豁然开朗,我想通一件事就是“爱和自由并不等于放任自流,相反的真正的爱和自由恰恰需要一些引导和限制,而且爱和自由也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喊口号,自由不是没有限制、不闻不问的表象,而应该是指孩子心灵上的自由。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家长无论给不给孩子报班,都会花时间、花精力、花心思去陪伴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引导孩子的兴趣,同时也会给孩子留出更多自己动手动脑的思考空间,可是如果家长自己本身时间、精力、能力都有限,与其让孩子自己漫无目的的瞎玩,其实不如根据孩子的兴趣上一些课外班,由专业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即使没有兴趣的也可以培养一下,没准就真的找到天赋所在,而不是动辄以一个“散养”来掩盖某些家长其实是舍不得占用自己更多的业余时间去陪伴孩子的事实。
虽然话这样说,可是也不是兴趣班可以想怎么报就怎么报,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报班的时候都会犯一个毛病,就是看别人的孩子学什么,就让自己的孩子学什么;不是问孩子想学什么,而是我想让孩子学什么,于是当孩子被强迫学习一些他不喜欢不适应的课程时,不但兴趣没培养出来,反而产生了极大的逆反心理,还可能影响到亲子关系的亲密,所以归根结底,报兴趣班的关键根本不是报不报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报?!
(为避免广告嫌疑均省略培训机构的真实名称,如有需要可以私下联系哈O(∩_∩)O哈!)
首先,家长应该明确,兴趣班是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家长的兴趣,不是别人的兴趣,更不是上学需要的兴趣。
在中国很多父母最大问题就是相互攀比,见别人孩子学什么自家孩子也得学什么,还要求孩子必须比人家学的好;还有一些父母是自己有什么爱好,就想让孩子继承自己的衣钵,或者自己曾经想学而没机会学,就想让孩子来完成自己的梦想……这些做法都从根本上忽略了上兴趣班的是孩子,没有从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为出发点,盲从跟风。如果孩子本身并不排斥,而且慢慢真的喜欢上还好,可是如果孩子有强烈的逆反情绪,不但钱白花了,重要的是还会破坏亲子关系。在陪麦子上各个兴趣班的过程中就时不时看到一些小朋友哭闹着被家长生拉硬拽甚至连打带骂的送进教室。每次看到这样的场面我都不禁蹙紧眉头,心想那些家长究竟是何苦来哉呢?在这种状态下孩子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快乐可言呢?所以在给孩子报兴趣班时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但是最终起决定因素的应该是孩子的兴趣或选择,而非大人的需求和希望!
其次,报兴趣班时要以孩子的感受为前提,选择孩子喜欢的授课方式。
这样的课程哪个孩子不喜欢呢?
尽管家长们事先已经做了多方了解,也愿意根据孩子的兴趣来报班,可是在选择兴趣班时还是会有些茫然,市场上同一专业的培训机构上百家,究竟哪一个更好?我觉得口碑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但是相同口碑之下就要挑选孩子更喜欢的授课环境和授课方式了。只有孩子能真正融入课堂,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互动中,才有可能学到有用的东西,否则孩子如果只是茫然的坐在那里,或是东张西望或是神游太虚,不管老师讲的多生动,也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好在现在的教育机构都是可以试听的,这是了解课程的最佳途径,听别人说一千句不如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我给麦子报的每个兴趣班都会先让他去试听,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上不上。比如当初报美术的课程时,我们分别去了两家当前比较有名的培训机构,一个是现在麦子在上的看似画画实则是以创意思维为训练导向,采用美术游戏的授课形式的创意美术,课堂上玩泥巴、玩面粉、玩胶水、玩颜料、玩沙子、玩食物……总之各种玩,就是见不到几件“像样的作品”,上了一年多的课最近才开始有了一点关于绘画技巧上的学习,可是教室里传出的笑声常常回响在整个培训中心。另一家是以教授儿童绘画技巧的培训机构,对色彩、构图、点线面关系、透视……都有更多的引导,课程设置的到也是五花八门,泥巴、玻璃、陶艺、颜料、食物……但是课堂上老师第一个要求就是尽量保持安静。说心里话如果是以想培养麦子走上绘画之路我更倾向于第二家,因为这里更容易看到绘画的成果,两次试听都带回一幅作品,并且都装裱起来挂在墙上,十个人十个会说第二张画更漂亮,可是从儿童技能发展的角度来看,第一幅画才是一个3岁半孩子该有的绘画语言。
图一
图二
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来讲,如果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技法时,想象力可能会受到限制。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我答应把试听课后的选择权留给麦子自己,而麦子很明确地告诉我他更喜欢第一家的课程,为此我还延迟了两个月,试图用时间淡化麦子的意识,从而找机会说服他,瞧,家长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要让孩子遵从自己的意志,我也不例外。不过最后儿子依然坚定不移的说他就要报第一家的课程,第二家的也喜欢,但是要等两年后第一家课程结束再去第二家,惊诧于他对自己这种规划是有意识的还是随口一说?……当然,最后麦子如愿,而且为了不耽误他玩的时间,我给他挑选了一个幼儿园临近放学的时间,每到上课的日子就去幼儿园早接2个小时。同样的两个小时,如果在幼儿园就是按部就班的简单的自由活动,然后洗手、吃饭,等待放学,而换做上课,尽管只有1小时的时间,可是你能想象孩子们在洒满胶水、泥巴的教室里像条泥鳅一样爬行,翻滚?把面粉洒向空中,粘的满身满脸?把颜料涂满全身……虽然每次洗衣服比较麻烦,但是孩子那种天性得到尽情释放的快乐让家长很难不为之动容!
第三,报兴趣班时不强迫、不阻拦,但要适可而止。
上课时家长多半不让陪伴,所以几乎没有照过课堂上的照片,这是麦子第一次晋级赛赢得金杯后和老师在教室内的合影
如开头所说很多提倡散养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报兴趣班就是拔苗助长,我觉得这种看法有些偏激。在我看来,只有当孩子能力达不到学习要求时或是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却硬逼着孩子学,甚至逼着孩子出成绩时才叫拔苗助长。相反的如果孩子喜欢,而且也的确有些天赋和才能,如果家长一味阻拦,限制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孩子的天赋也只是拥有那么几年,如果得不到适当正确的保护和引导就会慢慢消失,所以如果一旦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确存在超出常人的能力,家长还是应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适当的机会和条件,比如给麦子报的围棋课就是这样。虽然我也是觉得男孩子学围棋挺好的,可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也能让男孩沉稳一些,但是我一直想着应该至少是6、7岁以后,而且要看他个人兴趣和悟性。没想到的是去年春节麦子4岁三个月,因为放假对他放松了看电视的限制,结果他无意中看到电视围棋讲座,一下子就入了迷,回来就磨着老公照书给他讲了些围棋知识,接着入夏时在外面玩,和一个比他大了4、5岁的小哥哥聊天说到围棋,刚好那个男孩在学,于是小哥俩自己商量下次小哥哥上课时麦子跟着去老师家试听一下,而我只是执行者,按小哥俩约定的时间带着麦子去见了围棋老师,没想到和老师一见如故,从此便开始了围棋之路。
开始的时候我还担心两个小时的课,对4岁半的麦子还是有挑战性的,可是每次去老师家接麦子时老师都会表扬他,说他挺稳当,学棋特认真,这着实让我很惊讶,他在家里可经常横糟竖反没半分老实呀,心想既然如此那就学吧。一下子就是半年,当然进步的确不小,还取得了一点不错的小成绩,而这些完全源于他自己对围棋的喜爱和那么一点点悟性,而我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给他。
而除了围棋和创意美术外,麦子还在学习跆拳道、游泳和英语,而这几个兴趣班也都是他自己决定的,像创意美术占的是幼儿园的时间,又是美术游戏,麦子只觉得有趣从来不觉得累,而跆拳道和游泳都是强身健体不浪费脑子,英语我只是希望麦子能多一些语言环境,能培养一下语感就好,所以平时听听课堂发的光盘,随时随地的想起来陪他简单对话,也不必刻意复习,只有围棋的确需要回家练习一下,摆摆棋谱定式,可是我几乎从来不去要求他,因为这是他自己喜欢的,根本不需要我们提醒,反而是他自己常常磨着我们陪他下棋,为此麦爸和麦姥爷一个对着电脑一个拿着手机,天天恶补棋艺,可还是一点一点缩短差距直到先后被麦子追赶上并超过。所以,我觉得目前麦子的课外班看似挺多挺忙,但他并没有觉得有压力,我也曾经因为担心而问过他上这么多课累不累,他说有时候也累,尤其跆拳道和游泳,可是我问他要不要少学点他又不同意,即使后来说不学英语了也是为了要换成钢琴。
跆拳道训练的教室是个多功能教室,里面摆着一架钢琴,每次去上跆拳道时,只要有点时间麦子都想弹弹琴,有一次赶上他的好朋友元元去上钢琴课,那时元元也才刚学,所以上课内容非常枯燥,只是某个音阶的反复训练,而麦子愣是安静的坐在一边听了1小时,不许说话,不能摸琴,只能安静的听和看,对于还不到5岁的孩子来说着实不容易……
其实很早前就跟我要求学习钢琴了,最近又多了硬笔书法,他的爱好广泛得已经让我有些招架不住,于是毫不犹豫的喊了停。我觉得虽然他能感兴趣是好事,可是书法和钢琴是需要每天定时定量练习的,如果真的报了名,分占太多玩玩具的时间,他一定会后悔,所以和麦子说清楚后,决定学习可以,但是要暂时放一下,根据麦子自己的要求我们约定好明年的英语课就不报了,而且创意美术的课程也将告一段落,到时候如果还想学钢琴我们再来开始。至于书法倒是试听了一下,麦子感觉也挺好,这两天一直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去上课?5、6岁的孩子的确到了开始学习写字的年龄,按老师的说法如果等孩子上了学,学会写字再来练书法,字体笔画已经有了自己的习惯,就不好练了,不如在学习写字之初就让孩子先打好基础,从横平竖直开始学起,相较之下,学龄前的孩子更有耐心和时间,上学后的孩子很难踏实坐下来练字了。我觉得老师教的很好,讲的也挺有道理,对此我深有体会,我的字体就没练出来,当然也就无法辅导孩子,而且学习的地方就在幼儿园旁边,出门3分钟就到也不会耽误时间,只是我还在犹豫如果真的给孩子报了,加上之前所学的已经6个课外班,即使我对他没有学习要求,即使是他自己喜欢愿意学,可还是有些多,所以最后决定还是再等等吧。
第四,允许孩子的兴趣产生变化,但是要先弄清原因,不能随意更换。
麦子的跆拳道课因为调课的原因中间换了教练,前后两个教练的上课方式略有不同,后一个教练比较年轻,相对缺少了一些耐心,又比较严厉,训练强度也大一些,所以麦子一度想放弃跆拳道,后来通过与教练的沟通,又对麦子进行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麦子适应了新教练的训练,虽然偶尔还会因为训练时辛苦嚷嚷着不想学了,但实际上在课堂上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而且虽然每周只有一次课,但是身体平衡能力和动作敏捷性明显有了很大进步。
很多孩子对自己的兴趣可能并不是很明确,而且经常善变,可能只是觉得某个科目很好玩,一时产生兴趣,但是很快又会发生转移,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一时之间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如果家长也希望孩子可以有些特长,这就需要多花点心思,仔细观察孩子的性格特点,帮助孩子寻找他们擅长的事情;同时也可以给孩子多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多接触一些兴趣班,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这中间可能会因为很多原因导致孩子不想上兴趣班,即使是自己选择的、喜欢的,也可能中间发生变化,这是很正常的,家长既不要如临大敌担心报名费打水漂,但是也不应该财大气粗的对孩子听之任之。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先不要着急生气,而是应该先了解原因,究竟是孩子真的不喜欢、发生兴趣转移,还是因为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想放弃,甚至可能只是心情不好一时的情绪发泄。不管是哪种情况家长都应该平心静气的接受孩子的想法,但是如果是前者,即使调换兴趣班最好也要坚持完成正在学习的科目;如果是后面两者那家长应该更多的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调节情绪,鼓励他坚持下去。总之,家长在为孩子选报兴趣班时要尽量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兴趣把握好尺度,既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也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迁就孩子,想学就学,想不学就不学,如果让孩子养成学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的毛病,家长财力精力浪费不说,孩子也很难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而且容易变得缺少毅力和责任感。
比如我给麦子报兴趣班的最初,先是根据他的性格特点筛选出一些兴趣班让他挑选,接着根据他选择的科目安排他参加试听课,最后由他自己决定学不学。即便他表现的比较兴奋,有学习欲望,但是在他决定前,我会提醒他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麻烦和得失,尤其是可能要失去的玩玩具时间和付出的辛苦。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兴趣班会一味强调兴趣班的好处,不敢告诉孩子有可能会失去的玩耍时间或者会遇到的困难,常导致孩子上了一段兴趣班后有上当的感觉而开始闹情绪,尤其是那些课后还要大量练习,并且会伴随各种考级、比赛的兴趣班,比如乐器类和棋类。然后还要告诉他,一旦交钱报名就要坚持下来,直到一个学期的结束,因为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并且在后面上课的过程中一定按此执行,这样做除了可以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同时也想让他学会在做决定前更加谨慎,并懂得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因此,当他觉得英语越来越难,不想继续学时也从没和我大哭大闹,而是和我商量能不能上完这一期明年不续费了,同时在课堂上仍然可以保持积极热情的状态(老师的评语);因此,当他的跆拳道和游泳虽然因为不同原因更换教练后不适应产生了逆反心理,但是经过我及时帮他梳理情绪,并和教练对训练内容和强度进行沟通后,他很快又重新恢复自信,坚持按时参加训练;也因此,对围棋的喜爱越来越痴迷,几乎每天都要磨着大人陪他练棋,大人没时间时就自己对着定式摆棋,认真的样子别提多可爱……
最后一点就是,不攀比、不功利,考级比赛靠边站。
我并不是说反对兴趣班的考级比赛,我只是想说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中,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和天赋,而不是把心思全都放在比赛、考级上。对于考级、比赛,当然该参加还是要参加的,不仅可以检测一下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提高孩子的临场经验,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但是切记这只是对孩子一个阶段学习的检验方式之一,而非唯一,而且因为带有一定临场发挥的偶然性,并不能完全说明孩子的能力水平,所以不能成为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成为家长间互相攀比的筹码。当然,只要有比赛的地方就有竞争,只要有竞争就会有输赢,孩子想赢得比赛,有求胜欲望是好事,但是家长和孩子对最后的结果都应该以平常心待之,想赢是目标而不能让它成为心情的操盘手。其实比赛无论输赢都只如昨日黄花,要把眼光放长远,平时鼓励孩子多努力,但是真正比赛时应该放松心情,放下得失,重过程轻结果,才会享受到兴趣带来的快乐和荣誉!如果家长和孩子都只盯着输赢二字时,心态很容易就失去平衡,那么也就失去了“兴趣”二字的真正意义。对此我有深深的感触,至今我都非常感谢我的妈妈。
在我的童年时代,周围的小朋友主要兴趣特长集中在体育和乐器上,虽然我也有些遗憾没有学一件乐器,甚至至今唱歌仍然跑调,这和妈妈不无关系,但是妈妈却也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窗外是一片自由绘画的天空。小学那几年各种比赛真的没少参加,尤其是美术比赛,其实在绘画上我并没有什么超长天赋,但是因为妈妈给了我尝试和发展的空间,让我当时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所以在学校里展露了一点小特长被老师发现,并作为重点培养。可是妈妈从来没在乎过那些比赛,更没有给过我半分压力,反而是常常在我因为参加比赛熬夜赶画作品时劝我早点睡,甚至去跟老师理论不要让我这么辛苦,这让她很心疼。可能正是因为妈妈的“不在意”才让我放松,也更愿意去努力,所以大奖小奖没少拿,也因为这个特长带来了很多的荣誉,不但三好生、红领巾奖章收获囊中,后来小升初时还得到了进入额外的选拔机会顺利进入重点中学。虽然至今我也没能在所谓的特长上有什么建树,但是它不但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而且重要的是它为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创意和乐趣,让我成为了一个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的人,尤其是现在让我可以有机会将这个小特长充分应用于育儿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收获。对此我最感谢的人就是我妈,我想假如那时她整天逼着我练习画画,每次比赛紧盯着成绩,我早就逆反放弃了,很多事就是“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所以现在我对麦子的态度也是这样,只要他喜欢我就支持,至于所谓的兴趣能否发展为特长?特长又能取得怎样的成绩?又能提高到什么程度?我都没有在意过。就像前不久的围棋等级比赛,他刚学围棋半年,又在学龄前,我压根没想过等级比赛的事,即使老师通知了也在犹豫,后来知道老师已经安排好,而且麦子也被老师激发出雄心壮志,那我们也就陪着孩子去体验一下,最后的结果完全是出乎意料,过后虽然的确很骄傲,也很为儿子高兴,不过隔天也就不放在心上,只是心里想着,“哦,儿子也走上考级之路了!”具体他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并不在意。只是没想到才一个多月的时间,老师又安排麦子紧接着参加了15进10的比赛,这次麦子没能如愿拿到奖牌,但是也顺利晋级,虽然小朋友自己有些失落,但是我倒是觉得是件好事,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他妈吗?尝试过失败,在失败中学会控制情绪才能真的让心理素质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等级水平越高,比赛越难,也才越能增长临场对弈的经验。去办理证书时麦子居然还要接着参加一周后的10进5,虽然我不反对,但是考虑到两次比赛相隔时间太短,孩子虽然很积极,但是未免有些辛苦,于是先给老师打电话征求了一下意见,考虑再三决定放弃比赛,不过每天仍然跟着下周比赛的师哥师姐们继续集训。说不希望他赢是假话,但是我更喜欢看到的是他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的样子,每次老师讲完新定式后,小朋友回家定会缠着爸爸陪他练习,大人没时间就自己摆棋盘,那股认真劲让他身上散发着自信,而至于最后的结果还是那四个字——顺其自然!
这就是麦子的课外班之路,很多人刚听到我给麦子报了这么多课时都是觉得孩子真累,可事实上因为这些课外班都是麦子小朋友自己一再坚持下选择的,而且大部分上课都像在游戏,尤其是英语和创意美术,即便是看似枯燥的围棋,麦子却也学的津津有味,而且在两次比赛之后变的更加自信,有一天突然跟我讲:“妈妈我要一直把围棋坚持下去,我想拿世界冠军!”对他的这个目标我惊讶不已,虽然觉得目标定的过于远大,但是人只有向着目标前进时才不容易迷失方向,当然我对他的目标加以肯定和鼓励的同时也告诉他除了这个目标外还应该再定个比较近的目标,比如能更加平静的接受和爸爸对弈时的失败,不再因为输棋掉眼泪!
另外最近我发现麦子会说冷笑话和脑筋急转弯了,一问才知道都是围棋课上休息时老师给他们讲的,每每都让他觉得很有趣,所以麦子自己的话是虽然有时候也觉得累,但那是他喜欢的也就不觉得累了,反倒是我有时会抱怨一下要陪他上这么多课很辛苦,其实这里有妈妈的小心机。不过不管怎样,我总觉得虽然每天都想陪着孩子度过快乐的一段时光,可是自己的才智却有限,现实是经常没时间也不知道如何陪孩子玩?孩子们也是通常自己玩着玩着没意思了就跑来磨人,而大人却不知道玩什么?所以如果让孩子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有老师正确的引导,有个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边玩又能一边快乐学习的地方,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