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地理时区计算,高考地理时区题

tamoadmin 2024-08-02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中地理题,求解。2.高考地理的复习纲要3.能给我讲一下有关高中地理中的晨昏线线和时差时区吗?4.高考地理地球地方时,区时,时间计算等等那里的计算讲解问题!5.想请高人总结下,浙江省地理高考选择题的2两题,那些关于时间,经纬,晨昏计算的,相关知识点!6.高考地理问题!急 地理中的计算题可谓难倒 理性思维 较为差的同学,但是不要认为就挽救不了,有 方法 可循的,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

1.高中地理题,求解。

2.高考地理的复习纲要

3.能给我讲一下有关高中地理中的晨昏线线和时差时区吗?

4.高考地理地球地方时,区时,时间计算等等那里的计算讲解问题!

5.想请高人总结下,浙江省地理高考选择题的2两题,那些关于时间,经纬,晨昏计算的,相关知识点!

6.高考地理问题!急

高考地理时区计算,高考地理时区题

地理中的计算题可谓难倒 理性思维 较为差的同学,但是不要认为就挽救不了,有 方法 可循的,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 其它 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 km/h ; 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

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8.昼夜长短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温度计算: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②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③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下100m,地温增加3℃。

11.气压梯度计算: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即为气压梯度,计算公式为△P/△d

12.河流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一蒸发量

1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14.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

15.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量/该地区人口总数

16.运动器感觉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运动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减)。

高中地理的复习要具备的能力

一、进一步深化统整地理知识的能力

在第一阶段复习时,知识点落实到章节,用的时间较长,是以单元为单位重点讲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第二阶复习时,应重点复习地理学科的 主干知 识,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知识之间内在联系。针对复习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在精 读课本的基础上多换角度思考,多借助几个载体来整合知识,从而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速度。如气候知识,就可根据气候的具体分 布、气候的主要特点、影响气候的成因、各种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对工农业的影响、气候的利用与评价这一线索进行知识串联;也可利用区域图对中国各分区 之间、中国某区域与世界某区域之间气候的利用等进行对比联系;还可对各大洲相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影响因素的逐一对比等。还要注意知识归类。在回归课本防 止知识遗忘的同时,应该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类工作,对高中地理重点和主干知识进行归类,可得出几种类型。

(1)影响因素类。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2)区位因素类。如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区位因素、交通(铁路、港口等)建设的区位因素等。

(3) 措施 和意义类。如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解决水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铁路的作用和意义、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作用和意义等。

二、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绝大部分高考题都以地图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中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命题的图像 多种多样,而且多数是课本中图的变形或创新。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或 区域地图等等。虽然种类繁多,变化各异,但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等),因此在复习时应注 意对图表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 总结 读图规律,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一)掌握好读图的基本步骤

(1)先看所给地图的图名。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例如“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图”,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区域是中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中国工业布局的时空变化。

(2)细辨图中图例。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地分辨识别它们的分布特点。

(3)重视图中分界线。地理分界线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如洲界线、国界线、日界线、晨昏线等。

(4)注意空间位置或形象特征。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如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而珠海位于西岸;法国的轮廓近似“六边 形”,智利的轮廓像“长剑”。通过阅读较熟悉的或有一定意义的地理事物,如城市、铁路、公路、河流等,然后再沿某一方向顺序去读图。

(5)分析判断。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作层层分析,找出规律,最后作进一步分析成因。

(6)勿漏辅图。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课本中的洋流图,就配有一幅北印度洋夏季洋流辅图,我国的地图往往配有一幅南海诸岛的辅图。辅图有时有很重要的信息,读图时更需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应的位置,不可忽视。

(二)判读不同类型的地图应有所侧重

如判读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即读数值范围、读极值、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分析成因。判读曲线图,应先看清纵 坐标和横坐标的含义,再认清各种图例所代表的地理要素,然后去读图、析图。注意利用曲线图的连续性,向两边进行定性或定量地延伸分析,揭示出地理事物和现 象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而说明各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去解决问题。又如分析统计图表时,要按下面步骤进行:一读图名、图例,二读坐标、数据,三读整体特 征和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问题分析作答。

(三)应加强图图、图文转换训练

要让学生知道,大部分地理知识都可在图上直观地反映出来,而且教材表明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在图上可以显示得更为紧密和清晰。复习时要坚 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并加上图文转化、图图转化训练。如将局部图转化为全部图,将从某一角度绘制的图转换成从一个比较熟悉的角度去看,将试题中的图转化为课 本上的图或文字等,使之转换到自己比较熟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方便解题。也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文字等信息,将其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图表,以了解图像是如何演变 而来的,增强自己的判读能力和绘制图表的能力。

三、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全面思考,对析。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中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 等及其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注意进行对析:可纵向对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 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再如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 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进行对析等等。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 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概念。

要多角度进行训练,促进知识迁移。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去思考的地理问题,要整体把握,注意 发散思维 的训练。学习中注重加强对一因多果、一果多因 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给出一组等值线 图,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 思维训练 :如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如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如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 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等。

要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 一大特点就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 热点 、焦点问题联系起来,以考查学生 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平时要关注热点和重大问题,如全球变暖、北京奥运会、水土的合理利用、城市化、人口问题、能源的开发利用、新农 村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生态文明等。但不应盲目追逐热点,要善于用地理的眼光看待问题,从中发掘所涉及的原理和规律。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 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审题、答题的能力

审题具有一定的程序。

(1)注意试题的数量和分数的分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要确实弄清楚每道题的题意,搞清楚题目所给予的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要求,因为考试要求可能与自己习惯的答题要求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按 题意和要求去回答。要认真解读试题中的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搞清楚设问与所给材料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地从题干、设问和图表上提取有效信 息,进行信息间关系的判断,互相论证或排除错误判断。更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否则就可能造成误答或答不全。

(3)对于有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凭“想当然”作答。要将考题与平时做过的题目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细枝末节”上的区别。如有,把这些“区别”看出来,就可避免失误。

在准确审题后,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地调动和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综合分析,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 求成功“对接”来解答。针 对不同的题型,应取不同的解题方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试题基本上是两种类型,即选择题和综合题。对选择题来说,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关系,试题往往要求 以果推因,有时则是以因推果;二是取排除法,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有时这样解题会更快一点。综合题的解答时要有整体性思维,因为综合题的设计往往以 区域地理为载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侧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层面来设问,因此必须用区域研究的方法,全面思考,围绕着“在哪里?”“有什么?”“为什 么?”“怎么做?”这一思路,去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即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 (、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 文化 等),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方面入手,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综合分析,提出 发展方向或解决措施。如分析沙尘暴的危害、产生原因和对策时,从危害来说,就必须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人类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从原因来说,必须考 虑自然原因,如大气运动、大气环流的稳定性、气温的变化、地表的植被状况等;而人文原因则要考虑人类对地表的各种破坏,以及造成这种破坏的背景因素,如人 口的增长导致对自然掠夺性的开发而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等。

高中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 高中地理命题规律与综合题答题技巧

★ 做地理练习题的技巧

★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整理

★ 高三地理得分技巧

★ 高考地理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

★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

★ 高中地理的学习技巧

★ 高考各科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题,求解。

巧解“时差”的计算

时差问题确实是一个有着实际用途的问题,重视它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并且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这个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从教材来看,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深,由于篇幅有限写得很浓缩。实际上,它的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经度、方向、时间等概念,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所以很复杂;而且,这些又都是运动着的,变化着的,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此显得抽象。从学生来说,对建立立体观念感到很困难。如何使学生能在短时间里快速、准确地掌握“时差”计算,笔者认为必须明确概念、简化解题、学用结合。

明确概念一:

国际上规定,因为地球每24小时自西向东自转一周,共360度,即每一个小时转经度15度,故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具体划分方法如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度至东经7.5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

例:当中时区为4月30日18时时,东、西12区的日期和时间各是多少?

[分析] 本题考查内容是时区的分布、区时的换算、日期的变更。

此题应先画一简图,明确时区的分布规律。简化解题。

西

十二

时区

十二

首先,明确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24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向东、向西各跨经度7.5度为中时区,中时区向西划分西一区到西十二区,向东划分东一区到东十二区。其次,利用这一简单的图解方式求时差,学生最易掌握。只要将甲、乙两地中间的格数一数,就得出两地的时差。这样形象地看着做题,学生不易搞错。这种方法不超越日界线,就不涉及日期的变更,更易于学生掌握。但应该注意两点,即如果两地时间相减得负数,或者两地时间相加超过24小时,就应该变更日期了。若所求出的时间大于 24小时,则时间为此时间与24的差值,而日期要加一日,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时间为与24之和,日期要减去1日。

如图所示,中时区与东12区相差12个时区,而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因此,中时区与东十二区相差12小时。依据东早西晚,东12区在中时区的东边,因此,东12区比中时区时间早,用加法,即18时+12小时=30小时,又因30小时大于24小时,即超过一日,因此,东12区的日期应加1日,即为5月1日早6时。

同理,西12区与中时区也相差12时区,即相差12小时。又因西12区在中时区的西边,根据东早西晚,西12区比中时区少12小时,用减法,即18时-12小时=6小时,日期与中时区相同,即西12区为4月30日早6小时。

本题答案为:东12区是5月1日早6时,西12区为4月30日早6时。

如果已知经度,不知时区,则该地所在时区的序号=该地经度÷15=商+余数。若余数小于7.5度,则商数为所求时区的序号;若余数大于7.5度,则商数加1。该地为东经度即在东时区,该地为西经度即在西时区。

例:甲地位于东经36度 ,乙地位于西经117度, 求甲、乙两地的时区。

解:甲地:36÷15=2+6,余数6小于7.5度,则商数2为所求时区的序号;甲地位于东经度 ,便是东2区;

乙地:117÷15=7+12,余数大于7.5度,则时区的序号为商数7加1,乙地位于西经度,便是西8 区。

答:甲地为东2区,乙地为西8区。

明确概念二:

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 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例:一架飞机飞过日界线后,发现接连过了两个国庆节,这架飞机是:

A. 自东向西飞行 B. 自北向南飞行.

C.自西12区飞向东12区 D. 自东12区飞向西12区

180度

东十二区

增加一天

5月1日早6时。

向东

“今天”

经线

西 十二区

减去一天

向西 4月30日早6时

“昨天”

[分析] 本题考查内容是: 时区的分布及日界线的变更。

见简化解题图,过日界线后,接连过两个国庆节,说明过日界线后,日期变晚,即要减一天。因东12区总比西12区早一日,故飞机一定是从东12区飞向西12区,即从日界线的西侧飞向日界线的东侧。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单纯的理论学习可能显得枯燥乏味,但一旦与实践结合,灰色的理论就会变得鲜活。

例如,在复习“日界线”知识时,引用 :孕妇乘海船东行,在日界线西、东侧分别产下一名男婴和女婴,结果妹妹比亲哥哥“大”。这样,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明确概念三:

地球上任何地方正午均为12时,赤道上日出为6时,日落为18时,要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状况,判断出正午的位置,或赤道上晨昏线位置。由此可判断不同地方的时间。

例:读中心点为北极的示意图(见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甲地的时间:

A. 8时 B. 9时 C. 15时 D. 16时

分析:该图是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地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a为晨线,b为正午,c为昏线,每条经线的间隔时间为24÷8=3小时,此图昼夜平分,可知a 为6时, 甲为12时-3小时=9时,答案为B。

学用结合。

例:2002 /9 /15日10时商贸洽谈会在里约热内卢(西经43度)开幕,上海的赵先生将代表公司出度洽谈会。这也是他第一次走出国门。

1.飞机从上海抵里约热内卢需10小时,赵先生拟乘下列哪个航班才能既不迟到,又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时间的浪费

A. 16日7时 B. 15日9时 C. 16日11时 D. 15日11时

[分析] 里约热内卢(西经43度)所在时区为西3区(43÷15=2+13)。

上海(东8区)较里约热内卢早11小时:8-(-3)=11。

里约热内卢开会时间2002 /9 /15日10时对应上海时间为:10+11=21(时)(15日)。

飞机从上海抵里约热内卢需10小时,赵先生按时出席会议,理论上离开上海为:

21-10=11(时)(15日)。

考虑下飞机到会场要一定时间,既不迟到,又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时间的浪费的航班为15日9时 。答案为B。

2. 赵先生到达里约热内卢后,身体感到不适,其原因可能是

A. 空气稀薄,呼吸困难 B. 阳光直射,紫外线强烈

C. 气候干 ,空气干燥 D. 时差反应,生物钟紊乱

[分析] 上海(东8区)较里约热内卢早11小时,一地处于白天,另一地就是黑夜,赵先生到达里约热内卢后,身体须有一个适应过程。答案为D。

做本题,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使学生在疑难中积极思维、增长智慧;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

“时差”题题型复杂多变,许多学生都谈题色变,可是畏惧解决不了问题,只要每次析题都遵循明确概念、理解清晰、透彻,再辅之以这几幅实用的简化图解题,各种题便能迎刃而解。

高考地理的复习纲要

1、北京时间为3月9日19点12分16秒

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说明当地日出时间是12点。即11°56′E地方时间是12点。东一区的区时是12点12分16秒,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为3月9日19点12分16秒。

2、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正南方向。

3与9日北半球是冬半年,除极昼、极夜区外,其他地方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落于西南方向;出现极昼的地点太阳从正南方向升起,24小时以后落于正南方向。出现极夜的地点太阳从正南方向升起,随即落于正南方向。

能给我讲一下有关高中地理中的晨昏线线和时差时区吗?

高中地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s://pan.baidu/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地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考地理地球地方时,区时,时间计算等等那里的计算讲解问题!

晨昏线: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由于地球不停地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转,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断地移动,其周期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各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长度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北半球的春分日、秋分日,晨昏圈同某一经线圈相重合,全球各地昼弧与夜弧等长,即昼夜平分。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冬至日,晨昏圈同经线的交角为最大,夏至日,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昼弧为一年中最长,即白昼为最长,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夜弧为一年中最长,即黑夜为最长。冬至日,反之。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圈,但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等,在日出以前和日没以后天空仍较明亮,因此它实际上要比大圈略小些。

时差:⑴ 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的差。一年之中时差是不断改变的,最大正值是+14分24秒,最大负值是 -16分24秒,有4次等于零。 地球所带来的时差

⑵ 两个地区地方时之间的差别称作为时差。

时区:时区是地球上的区域使用同一个时间定义。以前,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时角)决定时间,这就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的时间有所不同(地方时)。时区通过设立一个区域的标准时间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世界各个国家位于地球不同位置上,因此不同国家的日出、日落时间必定有所偏差。这些偏差就是所谓的时差。

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 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同一时区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 15 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1 度差 4 分钟。

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加上 (+) 或减去 (-) 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许多国家还用夏令时(DST), 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时差的计算方法: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2小时。

想请高人总结下,浙江省地理高考选择题的2两题,那些关于时间,经纬,晨昏计算的,相关知识点!

你可能是弄混了经线和日出线的关系。由于地轴有倾角,所以日出线不和经线吻合。日出的时间总是6点,依旧是说,处于日出线的地方理论上都是6点,但为了统一时制,人们认为的划分了时区。比如我国,其实是去跨度很大,但是统一用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

已知某地时间,知道另一地时区东加西减相应的时区数就是要求的时间,如果跨国际日期变更线也是东(半球)加西(西半球)减一天时间不变。

其实如果你记住了地球仪,加上正确理解定义,学地里很简单的。我当年做题时地球仪就总是在脑海里转。

高考地理问题!急

1.极点:在极昼期间,太阳高度值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

2.发生极昼的地区,,,子夜的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之和是太阳直射点度数的二倍

3.在极昼区域内,,当地纬度=90"--1\2(正午太阳高度--子夜太阳高度)

4.恰发生极昼的纬线上各点,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度数的二倍

高中地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s://pan.baidu/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地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文章标签: # 地理 # 12 #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