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山东历年语文高考真题_山东历年语文高考作文

tamoadmin 2024-07-25 人已围观

简介1.2008山东高考语文答案2.2010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3.2009年 山东高考试题语文答案4.09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20009山东省《见证》“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段材料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

1.2008山东高考语文答案

2.2010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3.2009年 山东高考试题语文答案

4.09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

山东历年语文高考真题_山东历年语文高考作文

20009山东省《见证》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段材料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但一定要写清什么见证了什么,开口要小,越具体越好。比如可以写姓名的变化见证国家社会和人们意识的变化。例如爷爷叫赵发财,父亲叫赵爱国,我叫赵薇娜,联系时代背景,应该能写出好文章,还有村里的小河、树林、老碾、道路等等都能见证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这个题目还有一个命题思路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2008年到2009年至今我们国家发生了许多或悲或喜的大事,这些事不同程度的都成了历史的见证,例如抗震救灾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凝聚力,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见证了我们国力的日渐强盛,金融危机见证了我们综合国力的强大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我们这一批学子见证了山东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回归等,此外像三鹿奶粉,今年流行的网络用语,例如“打酱油的”“做俯卧撑”“我是北京来的”“宅男宅女”等或许都是我们民族心理或意识形态发展的某种见证。总之,从社会热点角度可写的东西应该有很多,但一定要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

从写人生来说,可以找一个具体的物件来见证我们自身的成长,可以参考古诗词当中的明月、长柳,芍药等见证某朝代由盛及衰的手法,写“明月见证我成长”“老榆树见证我长大”等。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接触过的文化名人,英雄伟人,大的历史都可看做是某段历史或某种精神成长的见证,应该也能写出好文章。

例文:

1.色彩—精魂的见证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缓缓流动的历史长河淘尽了千古人物,每一个伟岸的灵魂都流动着一种色彩,有的绚丽夺目,有的清淡自如,一样的让人须仰视才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当荆轲踏上了刺秦之路离开家乡时,他没有动摇,抱着一颗视死如归的侠义心;当图尽匕现遭遇失败时,他没有畏惧,流下了一滴红色的英雄泪。他是红色的,对燕太子丹赤胆忠心,成就了他红色的碎败犹荣的英雄魂灵。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想当年力士为他脱靴,贵妃为他磨墨,受到万般宠爱的他饮酒赋诗,可当他看清当权者真正的图谋时,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太白是橙色的,他那飘逸的文字,深刻的感情就像那橙色在纸上表现的绚丽而多姿,清丽而爽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汩罗江边的风吹起屈原缭乱的青丝,微风散发着他香草的气味,那样的受人尊敬、爱戴,站在那里的他是那样的从容、坚定,没有一丝畏惧,因为他已无法挽救失败的局面,无法再去说服怀王,在他纵身一跃的瞬间,天空划下一道流星。他是淡蓝色的,世人皆醉,惟斯人独醒,世人皆浊,惟斯人独清,淡蓝如他,高洁而美好。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他一手持酒杯,一手菊花,悠闲自在。闷时,作诗解闷,聊以自趣;累时,五柳树下,斟饮美酒。“好一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他的生命充满绿色,既是天原的自然的颜色,又是他修适闲趣的生命的颜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首《示儿》表现了陆游一腔爱国之情。他虽病卧床铺,却不忘“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沙场;他虽身住茅屋,却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他是紫色的,深沉而稳重,满腹豪情,紫色如他,内在而沉稳。

历史的车轮隆隆作响,每一位英雄人物走过,都在白练上留下了一道色彩,或灿烂、或淡雅、或奔放、或深沉。色彩是绚丽多姿的,因而每一段历史都是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正是一道道变幻无穷的色彩见证了人类的精魂。

2008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试题:

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这是一首话题作文,语出一句佛语。“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春来草自青,秋到叶自落”等,说法不一。此语有崇尚自然,领悟自然,而后豁然开朗的意思。题目所包含的寓意和高中政治中的马哲原理相一致,即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我们应了解自然,利用其规律。考生只要抓住这一点,作文就不难写好。有的考生将汶川地震写进作文,非常切合时事,既写地震的不可抗拒,又写在党和正确的领导下,必定能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这也是“春来草自青”的一种体现。考生也可写一篇议论文,以物言志抒发情感,也可直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审题时,可抓住话题中“春”代表着希望和机遇,“草”表面上是弱势的,但“草”的绿了代表了希望,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就一定有希望,“自”则有顽强追求的意味,“青”描述的是一种结果,可以理解为成功了或者目标实现了。

2007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2006山东高考优秀作文选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 星 雷抒雁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5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匠、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把承托长柱的墩石的平坦墩面改成微微隆起,补足了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墩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分姿。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满分佳作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

(山东考生)

外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过: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坐视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什么,反而会给我带来荣誉,让我的事业更加顺利。这便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赢得竞争中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

当我们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极度萧条,企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资金匮乏。而此时各国银行大多停止了对困难企业的接济。然而,此时的花旗银行却积极办理各项业务,尽力挽救各国企业,的是,企业由于受到援助,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并按时归还了花旗银行的。花旗银行的这一友好举措,不但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极高的信誉。在此后的发展中,花旗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使自己成为世界知名银行之一。这一双赢的做法不但救活了企业,而且让花旗银行彰显了自己的长处。

相反,当我们不善于取双赢的智慧,不乐于施助于人时,那么自己本身的发展便会极为缓慢,因为我们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外国一位传教士曾经说过:“当他们去攻击革命党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当他们去攻击农民军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而现在他们来攻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这名传教士由于以前没有帮助过别人,现在便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现在的一些企业利用诋毁别人的手段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这样做是极不明智的,它不会赢得买家的信任,反而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由此可见,通过帮助别人来彰现自己的长处,这种双赢的智慧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那么,我们要懂得帮助别人,自己身处危难之时,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前进。

“双赢的智慧”让你我共同享利,并有利于自己长处的彰显。

2008山东高考语文答案

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首先必须完成,且必须完成好的一个环节。倘若这个环节完成不好,出现了失误,那么考生的这篇高考作文面临的结局恐怕也只能是失败。由此可见审题立意在高考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2022年山东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一起来看看。

一、2022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

1、首先,许许多多的考生的写作案例告诉我们,关键是我们从给定的作文材料中提出的中心话题要符合材料的内容,或者换句话说,我们从给定的作文材料中提出的中心话题必须是材料本身所蕴含的,不是我们外加上去的;如果是外加上去的,百分之九十九的结局就是离题。

2、其次,考生必须切记,为了保证从材料中提出的中心话题是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考生在从材料中提炼中心话题的时候,尽可能使用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来表述,不要全是自己的话。

3、第三,在使用这个中心话题写作的过程中,中心话题中的每一个字眼都必须原模原样的留着,绝对不能随意更换。许多考生失败的经历告诉我们,随意更换就有可能导致偏离题意。

二、山东高考作文题目评分标准

一、内容项

(一)一等

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内行文的

中心突出:凡是紧紧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

内容充实:凡是材料丰富,表现主题的

思想健康: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健康的

感情真挚:凡是行文合情入理的

(二)二等

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内行文的

中心明确:凡是能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

内容较充实:材料能基本表现主题

思想健康: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健康的

感情真实:凡是行文朴实,不造作

(三)三等

基本符合题意:尚能把握材料含义,但行文中有所游离

中心基本明确:尚有中心,但部分材料游离中心之外

内容单薄:虽有材料,但不足以表现主题

思想基本健康:凡思想倾向基本符合道德规范的

感情基本真实:行文有造作痕迹

(四)四等

偏离题意:仅抓材料中枝节意义行文

中心不明确: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内容不当: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主题

思想不健康:凡思想观点有悖于现行法律和道德规范的

感情虚:行文矫揉造作

注:1、内容评分以题意、中心、内容为重点,参照思想、感情在等内浮动

2、四等卷中,凡各项均符合该等要求,字数800字以上,在3—5内给分,不是空白卷不给零分。

二、表达项

(一)一等

符合文体要求:文体特征明显

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脉畅通,段落划分恰当,衔接紧凑,过渡自然的

语言流畅:能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用词准确,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句式选择得当

字迹工整: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二)二等

符合文体要求:文体特征明显

结构完整:有头有尾,分段合理

语言流畅:文从字顺,有一到两处语病,但不影响语意表达

字迹清楚:字迹较规范,易辨认

(三)三等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有问题杂糅痕迹,但尚能分辨出文体类型

结构基本完整:有头有尾,段落划分不够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三到四处语病,对语意表达并无很大影响

字迹基本清楚:字迹不够规范,尚能辨认

(四)四等

不符合文体要求:不能辨认文体类型

结构混乱:段落划分有严重缺陷,杂乱无章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语病达5处以上,影响了语意表达

字迹潦草难辨:字迹潦草,难辨认,影响作文评卷

注:1、表达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全面衡量,参照结构字体,在等内上下浮动

2、四等卷中,凡各项指标均符合该等要求,字数满800,在3-5分内给分,不是空白不给0分

3、注意文体意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给分适当下浮。

三、发展项

(一)一等

深刻:思想上的深刻,体现在: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内容丰富,体现在:

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语言文,体现在: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二)二等

较有文:词语恰当;句式有变化;能适当运用修辞

较有创意:见解正确;材料选择得当;想象合理;较有个性

(三)三等

略显文:词语较恰当;能运用一些修辞

略有创意:有一定的想象力;有一定个性

(四)四等

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

注:1、发展等级为四项16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可根据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2、发展等级应按要求评分,再参照基础等级的分数适当量分

3、基础等级内容、表达两项都在四等的作文,发展等级只能在四等给分

“扣分”的注意事项

1、缺少题目,扣2分。只写题目给2分

2、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3、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个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字数不足400字,结构严重残缺,已判为四等卷的,字数可不另扣分。

4、诗歌按行计算

5、标点:错3-5处扣1分,6处以上扣2分,最多扣2分

6、未完作文:

(1)主体已写出,无结尾,仍按基础等级评分,不影响发展等级评分

(2)主体未写出,或300字以内作文在10分以下给分,包括10分,直接记在内容栏里,其它为0分

7、文不对题的作文:凡是与材料的内容、含意无任何联系的作文,在10分以下给分,包括10分,

8、套作、抄袭的作文

(1)套作:无自己的构思立意,仅对原材料进行简单扩写,或对已有文章进行简单改写的

凡套作作文基础等级在三等以下给分,包括三等,发展等级不给分。

(2)抄袭:须提供抄袭的文章或提供线索,经确认后,此类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给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9、关于有严重问题的作文

(1)内容上有严重政治倾向性错误;

(2)答卷雷同;

(3)前后笔迹不一致;

(4)有特殊标记:写名字、画图形等。

三、山东高考历年作文题目汇总

2021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1917年4月,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0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08年山东卷详解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08年山东卷)

A、仲(zhòng)裁 阿(ē)谀 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

B、袅娜(nuó) 勒(lēi)紧 嚼(jué)舌头 百孔千疮(chuāng)

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 一语中的(dì)

D、柏(bǎi)树 模(mó)具 配给(jǐ)制 否(pǐ)极泰来

解析A中“捕”读为“bǔ”.B中“嚼”读为“jiáo” D中“模”读为“mú”.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08年山东卷)

A、驰骋 原生态 疾风劲草 吉人自有天象

B、诀别 声讯台 震耳欲聋 真金不怕火炼

C、问侯 顶梁柱 目不暇接 明人不说暗话

D、受理 高架桥 粗制烂造 在其位谋其政

解析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字形。A中“吉人自有天象”的“象”应为“相”,动词,是“帮助”的意思。C中“问侯”为“问候”。D中“粗制烂造”的“烂”应为“滥”。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08年山东卷)

乐观、自信,是金晶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1我从小性格就像个男孩子,记得那时很爱看**《佐罗》2看完后就觉得自己真的成了那里面的剑客3这位被大学生称作“微笑天使”的姑娘笑着说4后来在2001年我很自然地选择了学习击剑5

1

2

3

4

5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解析标点体现段落的层次。第一句是文段的总起,所以①处应用句号分开。这样便排除BC。①---③是“金晶”的话,用引号标出。②后“看“紧跟前面的“爱看**《佐罗》”,所以语意没断,②处不能用句号分开。这样就选处了A。验证一下:④后中的“我”自然指的是前面的“金晶”,所以④后的句子仍然是前面说话的延续,那么,④处自然只能是逗号。⑤句是引入话语的结束,标点准确。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解析A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B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只能“操持家务”。C中“神气十足”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08年山东卷)

A、这幅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解析A中“再现”缺少了宾语“场景”等。B中后一分句有问题。表面上看是“做”和“行为”不搭配,实际上是句式的混乱杂糅,可以表述为:否则他的行为就可能有违公众利益。或:否则他就有可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D中“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歧义。

答案: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08年山东卷)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且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6、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解析A。

答案:A

7、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答案:A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解析答案:B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08年山东卷)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1,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3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4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1劬(qù):劳苦。2夏:亦作“榎”,木名。3欻(xū):忽然。4劙(lí):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畜甘脆饵诚 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

解析C中的“恶”是疑问词,“哪里”“怎么”。从原句看,诚是反问,加强语气,对讷体弱却多樵的惊讶,而且“恶”没有“不”的意思。而A中的“饵”在句中是名作动,结合语境可知准确。B中“值”是“逢着”“遇到”。《聊斋志异·农人》中有“今相值,决杀不宥”。D中的“颐”的意思在成语中“大快朵颐”仍在。

答案: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家焉 乃实告焉

B、将何作 何复尔

C、不辞而还 裂其衣而束之

D、群扶以归 欲劙颈以塞责耶

解析A前一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后一个“焉”是代词,代这件事。B中前一个“何”是“什么”,而后一个“何”是“为什么”。C中的两个“而”表示承接。D中前一个“以”连词,相当于“而”,表示修饰,后一个“以”表示目的。介词。

答案:C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解析要注意题目中的“全都直接表现”和“兄弟情深”的要求。①只表明“诚”的“孝友”。④是老师叹“诚”的贤,⑥说的是“讷” 创痛不能眠,且不是直接表现的。其余②③⑤合乎要求。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解析从原文看,“余窃面倩邻妇为者”指自己从家里偷来面然后让邻居做成饼,而B中表述和此不同。

答案:B

2009年 山东高考试题语文答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饯别(jiàn) 晦涩(huì) 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

B 扒手(pá) 吱声(zī) 和稀泥(hé) 步履蹒跚 (pán)

C 畜养(xù) 寒噤(jìn) 露马脚 (lòu) 扪心自问(mèn)

D 顺遂(suí) 什锦(shí) 蒸馏水 (liú) 兵不血刃(xuè)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B项,和huò稀泥,C项,扪mén心自问,D项,顺遂suì。注意B项吱声(zī)为方言词,C项露马脚 (lòu)也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

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易错提醒“嚼舌头”易受方言影响判断不出错误。C项中的三个多音字也有一定的迷惑性。试题难度中等。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依稀 膨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 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C 贻误 甬道 交谊舞 寥若晨星

D 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膨胀”指物体的体积增大,泛指事物的扩大或增长,与水无关。“捉迷藏”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比喻言行故意使人难以捉摸,不是谜语,而是重点在于让人寻找。“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望”指有声望,不是兴旺。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参考答案B

易错提醒本题A项迷惑性较大,考查引号的基本用法;B考查冒号和句子层次;C项考查冒号的统辖范围,较为简单;D项考查句子的内部层次中顿号与逗号的区别,注意“形式多样”与“内容独特”并列。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戚,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释怀”:①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表能见度0米。

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络绎不绝。截至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

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成分残缺,在“坐落”前加“的博物馆”或者“的建筑”;C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应改为“截至5月9日17时30分为止”,或者“截止5月9日17时30分”;D搭配不当,将“经”改为“在”,或者将“下”去掉;歧义,“迅速赶到的”统辖“医护人员”还是“医护人员和商场保安”不清,两种理解都可以,可改为“商场保安以及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或者将“学校”提到“许多”之前。

二、(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他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对。“由低到高”错,文中说“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 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D、“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出现错误主要辨析不出B、C的错误。

备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结构,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7.对于 “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

备考提示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三、(12分,每小题3分)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1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卒,通“猝”,仓猝。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②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④是侧面表现,如果不看清题干,容易误选。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参考答案(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

试题分析(1)注意 “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数”“以”,“见”表被动。(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提醒“故”原来的,过去的。“见”表被动。“于是”在这时。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2个小题)(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孑)立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五、(12分)

16.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4分)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参考答案菊花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人工养殖观赏花卉,依据花序、花期、花瓣分为多种类型,可供食用药用,是高雅不屈的象征。

17.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参考答案在失意时,书是良师,读书使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在得意时,书是诤友,读书使浮躁的心境平淡如水。

18.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_观点鲜明,不超过8000字,逻辑清楚,格式正确。

来搞一经用,即奉薄酬。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敬请广大

作者赐稿。

来稿请寄:×× 市××路××号《×××》编辑部×××敬启 邮编:×××

× ④

《×××》编辑部

××××年×月×日

参考答案②“薄酬”改为“稿酬”;④“敬启”改为“收”(另外①语序不妥,最好应为: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000字。)

六、(18分)

本题为选择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19.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解答提示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

20.第二段开通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解答提示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21.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解答提示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

22.你认为本人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解答提示祥子。写刘四爷是为了引出祥子,侧面详写了祥子的性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 [美]保罗?舍恩斯坦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9.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有什么好处?(4分)

解答提示(1)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2)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3)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3)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

20.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4分)解答提示“你们”指帮助获得青霉素的博士、记者和警察们,进行电话寻找,协调各个部门,迅速找到青霉素,快速运到医院,这是医生做不到的。

21.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4分)

解答提示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应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对人们的爱心的赞颂。

22.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分)

解答提示(1)对生命的尊重,(2)世间有大爱,(3)在战争的年代对人性、爱的关注与渴盼。注意注释的作用。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09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

1.B

解析A.怯生生(qìè);C.飞扬跋扈;D.作梗。

2.D

解析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逗号应放到后引号外;B项不用问号;C 第二个顿号改成逗号。

3.C

解析A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依附:附着,依赖依靠。依托:依靠。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 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4.B

解析A左右为难:左也难,右也难,两边为难。形容处于某种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不符合处于某种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B项动人心弦:激动人心,非常动人。C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为了革命或某种事业连续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褒义词。D项“一挥而就” 应为“一蹴而就”。一挥而就:智绘画、书法和写文章,一动笔很快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才智聪颖。就:成。应为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5. A

解析B项成分残缺,“由于”和“使”保留其一;C项句式杂糅,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泡沫加速破裂等因素;D“大约”与“多”重复。

二、

6.C

解析原文最后一段中说“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主要功能应该有两种。

7.D

解析“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没有关系。注意原文第四段中“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和第五段“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几个句子。

8.D

解析注意原文第四段在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后,后面的解释说明,“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说明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是为了说明部分地区至今还有“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的说法。

三、

9.D

解析过:错误。

10.D

解析A 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B 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11.B

12.D

解析“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

四、

13.(1)有了像那样讲信用的国君(或“有国君那样的讲信用”),能不归顺他吗?

(2)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饭。那朋友说:“好的。”

(3)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办法啊!

解析

第(1)句注意“信”、“归”等词和句式“可……乎”的落实,第(2)句注意“止”、“食” 等词的落实。第(3)句注意“欺”、“成教”等词和判断句的落实。

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干粮,于是与大夫约定以十天为期。到原国十天了,却攻不下原国,敲钟退军,撤兵而去。有一个从原国出来的人说:“原国再有三天就攻下了。”大臣和左右待从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您姑且等待一下吧!”晋文公说:“我与军士们约定以十天为期,如果不离开,这就失去了我的信用。夺得原国而失去信用,我不干。”于是撤兵。原国人听到说:“有了像那样讲信义的国君(或有国君像那样的讲信用),能不归顺他吗?”于是向晋文公投降。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跟随他吗?”于是也向晋文公投降。孔子听到后记载这件事说:“攻占原国而又得到卫国,是因为守信用。”晋文公问箕郑说:“救济饥荒该怎么办?”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晋文公说:“怎么样守信用?”箕郑说:“在名份、做事情、行为上守信用。在名份上守信用,那么群臣就会各守其职,对善行恶行都不会去逾越,对各种事情就不会怠慢;在做事情上守信用,那么就不会失去天时,百姓就不会逾越四季;在行为上守信用,那么亲近的人就会劝勉自己努力而远处的人就会来归附。”

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饭。那朋友说:“好的。”就让他回去等他。吴起说:“那我等你来了再吃。”这人到天黑了都没有来,吴起还是不吃饭等他。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找这个人。这个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魏文侯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风,左右侍从就阻止魏文侯去打猎,魏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为风的缘故而失去信用,那样我是不干的。”随后亲自赶着车去了,冒着大风去让虞人停止打猎。魏文侯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风,左右侍从就阻止魏文侯去打猎,魏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为风的缘故而失去信用,那样我是不干的。”随后亲自赶着车去了,冒着大风去让虞人停止打猎。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泣。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从市场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来杀。他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是没有知识的,是跟着父母学习的,是听从父母的教诲的。如今你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母亲欺骗了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方法啊。”随后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

楚厉王有了警报,就用敲鼓的方式来和民众一起防守。有一天喝酒醉了,就错误地敲打鼓,民众大惊。楚厉王派人去阻止民众,说:“我喝酒醉了和身边左右人开玩笑,误打了鼓。”民众这才散去。过了几个月,真的有警报了,楚厉王击鼓而没有民众前来。于是就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而后民众才相信了他。

李悝警告左右两个营垒中的将士说:“要谨慎地戒备敌人,早晚他们就要来袭击你们。”象这样的警告重复了好几次而敌人都没有来。两个营垒中的将士都松懈了,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国军队来袭击,几乎消灭了李悝的军队。这就是不相信人的祸患。

另一种说法:李悝与秦国人交战,告诉左边营垒中的将士说:“快冲上去!右边营垒已经冲上去了。”他又骑马跑到右边营垒中对将士说:“左边营垒已经冲上去了。”左右两个营垒中的将士都说:“我们冲上去。”于是都争先恐后冲上去。到第二年,又与秦国人交战。秦国人来袭击,到后几乎消灭了李悝全军。这就是不相信人的祸患。

卫嗣公派人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就用银子来贿赂集市的官吏,集市的官吏没接受。卫嗣公对集市的官吏说:“曾经有一客商过关市而给你银子,你没有接受让他走了。”集市的官吏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14.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阔,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空回形成鲜明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出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解析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

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15.(1)朝闻道 此情可待成追忆

(2)凌万顷之茫然 怎敌他、晚来风急

(3)在水一方 奏流水以何惭

(4)无以至千里 得失寸心知

解析

常出现的错别字是“可待”写成“岂待”,“ 万顷”写成“万倾”,“怎敌他”写成“怎敌它”,“至”写成“致”。

五、

16.示例: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年底前成立,中日韩出资最多(或“中日韩出资比例最大”)。

解析

这是一则新闻,共两段,表达两层意思,应分别概括,第一段报道的主要内容是“5月3日,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第二段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中日韩3国出资的比例”,剔除次要信息,就可得本题答案。

17.示例一:我是植物

我被春天翻译成花朵

我是花朵

我把秋天翻译成果实

示例二:我是雨

我被大地翻译成新绿

我是新绿

我被春天翻译成生机

解析

所仿写的句子要求内容和结构和例句相似,结构特点是:我是……我被……翻译成……;我是……我吧……翻译成……。内容上三个事物要有一定的联系,修辞是暗喻。

18.示例:

画面内容:一女子正在接水,水龙头开到最大,流出的几滴水呈“SOS”状。

寓意:水在呼救,警示我们要节约用水。

解析

内容要按顺序介绍,不遗漏,透过画面,联系社会现象,考虑深层次内容。

六、

(一)

19. 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

解析

此题从两方面作答,内容上是与下文的人生做类比,结构上是为下文作铺垫。

20.(1)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和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心理世界,迷失了自我。

(2)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心理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

解析

(1)首先能把握这句话的主旨,是机会和压力对人的负面影响,再结合本段的中心“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答案即可得出。(2)首先理解关键词“坚实的自我”“ 精神的坐标”,再结合本段的中心“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答案即可得出。

21.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纷争和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22.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该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二)

19.①对乡愁的理解 ②诗人的创作动因 ③诗歌的现状与发展 ④中文的纯洁度

20.(1)余光中认为乡愁并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可以升华为民族的感情寄托。(或“余光中所说的乡愁乡愁超出了地理的某一点,融入了历史的、文化的内容,升华或者普遍化为了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2)这样更有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或“诗歌贵在含蓄,“就要差这两个字”,省略号所包含的内涵就更丰富,更耐人寻味,余味无穷,更有诗意”)

21.(1)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作家内心世界的冲突和体验,这正是作家能够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根本原因。

(2)心安理得、内心世界过于平静的人,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也就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

22.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对语言的发展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更要保持其特色和纯洁度。

可以谈要保持中文的纯粹性,为汉语的纯粹性而奋斗,规范网络语言,保持中文特色;也可以谈网络语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包容。言之有理即可。

七、

23.

作文解析

“见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注解为“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或“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

见证者可以是人,如:我或我们见证母爱、见证2008等;也可以是物,如一株小草的见证、色彩——惊魂的见证、历史的见证等。见证的内容多为抽象事物,成长历程、某种情感、事物的发展过程等等。适合写成记叙文、散文。从见证的内容角度考虑,比如写我亲眼目睹的,写出的意义及对自己的重要影响,或写某件事物经历过某个或一段时间,从它的角度叙事抒情,如我的小院、我的学校、长城、卢沟桥等。回顾反思社会热点及人生经历,可以写2008年国家、自己经历的风风雨雨及感动、愉悦、兴奋、愤怒的种种。

名师指导

“这属于一个半开放式命题,考生写起来应该比较顺手,但想得高分就难了。”语文考试结束后,记者访了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成秀梅和济钢高中语文教师陈强,两位老师均表示,今年的作文题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但文章写精彩比较困难。

成秀梅说,这个题目非常宽泛,考生在审题时没有障碍,可写的内容非常多。这个题目的第一个难点在于如何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打开话题,因为题目叫“见证”,考生在写作文时既要写到所见、所闻,又要挖掘它背后的意义和情感,单单写见了什么显然不能完全扣题。成秀梅认为,文章的切入点一定要有意义,而且要巧妙。第二个难点是写作的材料选择,无论考生是选择个人情感、经历还是大带来的影响,都不能泛泛而谈,让人看了没有感觉。第三个难点就是考生的文笔,这与平时的训练有关,文笔好、会抒情、选材典型的文章可能更容易博得阅卷人的好感。

陈强表示,这篇作文考生可能大多选择写抒情或议论性文章,这样写起来比较容易,他同样认为,考生只有把思路打开,用个性化的情感和感悟来写作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考生既可以选择国家大事,也可以选择人间真情。考生无论如何选材,一定要注意挖掘背后的东西,感悟要深刻。

另外陈强认为,虽然这个作文题目看似简单,但考察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例如描摹、概括、挖掘等,还从一个侧面考查学生是否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不读死书。

绝密 ★ 启用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解析版

语文答案解析

注:解析仅代表个人观点,错误在所难免,谨此就教于各位。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眷顾 伺候(cì) 怯生生(què) 不揣冒昧(chuǎi)

B.糅合 愠色(yùn) 闹别扭(biè) 闭目塞听(sè)

C.遴选 舛误(chuān) 煞风景(shā) 飞扬跋扈(hù)

D.做梗 咋舌(zé) 处方药(chǔ) 唧唧喳喳(chā)

答案B

解析A. 怯生生(qìè)C. 舛误(chuǎn) D.唧唧喳喳(zhā)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提出阅读者应走的四步,即:向前一步、往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

B.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

C.“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D.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和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在不断靠近。‘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答案D

解析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逗号应放到后引号外;B项不用问号C “活动”应放到引号内。

3、依次填入下列格局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原有,以钒钛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答案C

解析A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依附:附着,依赖依靠。依托:依靠。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 :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 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答案A

解析B项 动人心弦:激动人心,非常动人。C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连续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褒义词。D项“一挥而就” 应为“一蹴而就”。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就:成。应为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5.下列各句中,没胆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貌并未改变。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的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答案A

解析B项成分残缺,“由于”和“使”保留其一;C项句式杂糅;D“大约”与“多”重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6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先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

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节选自关长龙《“断桥”考》,有改动)

文章标签: # 图腾 # 境界 #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