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体育美术加分吗_高考增加体育和美育

tamoadmin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1.教育部又有大动作,哪类特长生中高考均可加分,但需满足哪些前提条件?2.美育还有体育,会不会也成为另外一种竞争焦虑?3.实施学校美育遵循的原则美术纳入中考是真的。2022年中考高考改革已是必然,除了语数外物化以外,还有体育、美术、音乐。从2017年开始,江苏、云南等省陆续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范围,我省济源、许昌等地也已经实施将音乐、美术考试分数计入中考总分。将美育纳入中招考试就是“倒逼”学校、学

1.教育部又有大动作,哪类特长生中高考均可加分,但需满足哪些前提条件?

2.美育还有体育,会不会也成为另外一种竞争焦虑?

3.实施学校美育遵循的原则

高考体育美术加分吗_高考增加体育和美育

美术纳入中考是真的。

2022年中考高考改革已是必然,除了语数外物化以外,还有体育、美术、音乐。从2017年开始,江苏、云南等省陆续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范围,我省济源、许昌等地也已经实施将音乐、美术考试分数计入中考总分。

将美育纳入中招考试就是“倒逼”学校、学生、家长重视音乐、美术教育,改变美育课程被边缘化的现状,有力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了督促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进行,2021年3月4日教育部公示拟确定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79名。

学习美术专业的好处:

事实上学美术并不仅限于学画画,就以大学专业而言,美术类专业就包含很多种,画画只占一小部分。有专门搞艺术的雕塑、绘画、书法等专业,也有搞设计的产品、动画、建筑、舞台美术、平面、陶瓷艺术、服装、环境、装饰、工艺美术等专业。也有摄影、美术教育、美术理论、文物修复等专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的追求在增加,对美的需求也在增加。尤其是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生活中充斥着各种美的产物,尤其是越发达的地方感受越深。

鳞次栉比的漂亮建筑、美丽的生活环境和公园、走在街上各种眼花缭乱的广告牌、门店中漂亮的商品橱窗、让人眼花缭乱的衣服、饰品、越来越好看的车子和生活用品、打开手机各种好看的界面和游戏、**等。我们居住的房子装修、甚至使用的碗筷都有经过美化。

教育部又有大动作,哪类特长生中高考均可加分,但需满足哪些前提条件?

在本世纪初我国就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为了让更多的适龄儿童上学,但是近些年中考一直都是一个问题,教育部一直都在严抓“普职比”,就是普通高中和职高的比例,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未来可能会有一半的学生上不了高中,落榜后只能去职高或者技校。

后来教育部为了更好的提升中考公平公正的原则,也做出了一些详细的规划,希望可以让学生们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部也是发布了最新的消息,要把体育、音乐、美术纳入中考,也就是说未来中考会新增三门主课,不能只注重文化课的成绩,德智体美都要发展。

我们都知道体育一直都在中考的范畴,只不过占据的分数不多,全国地区也都不一样,只不过音乐和美术也要纳入其中,家长们也是看法不一,此外根据可靠消息称,这3门课程的中考成绩还要比肩语数外主科成绩,要成为一个水平的科目。

这是一个好的想法,出发点也是为了青少年全面发展考虑,但是落实就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过云南省已经开始针对中考进行调整,已经把体育科目纳入中考范畴而且调整到100分,相信其他省份也会陆续公布,在不久的将来各省市也会进行中考改革,具体的实施时间还有待观察。

不过确实引发了家长们的热议,很多家长都会质疑这会不会增加孩子的负担,虽然说都想要让孩子全面发展,但是消息来得如此突然,估计学生都有些慌,一部分家长认为我们只注重的孩子的学习能力,却忽略了体育和美育的发展,这也是为何导致我们的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足,一部分家长则反对这样的想法,认为现在的中考和高考都是应试教育,如果把体育和美育变成课程,肯定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不论是反对的家长还是支持的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可以更好的发展,在笔者看来,如果真要加大体育和美育的重视,那也应该适当减少文化课的分值,不然孩子真的会被压得喘不过气

美育还有体育,会不会也成为另外一种竞争焦虑?

教育部又有大动作,哪类特长生中高考均可加分,但需满足哪些前提条件?

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异,那在考题中也会获得心爱的结论,并报名整体实力更强的高等院校,但若是学生考试成绩较弱,那中考也有可能会面对着“分离”,但这也是家长不肯看见的事儿。

伴随着综合素质教育的不断促进,教育也有着多多少少的转变,例如许多地域推行了“新高考改革”方式,也有中考普职比的调节,再加之许多地域将“美育教育”列入了中考范畴等,也为学生带去众多的探索与机会。

教育部又有大动作,这类特长生中高考均可加分,但需满足前提条件!

在许多家长的眼里,对“特长生”都有着一些成见,感觉它们是“走捷径”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反倒要比一般学生投入大量的勤奋与艰辛。而自“高质量艺考生将于2024年全方位撤销”的信息后,许多家长也慌了,若是撤销后自己家小孩应该怎么办?是不是也有别的特长生可以挑选?而教育部又有大动作,这类特长生中高考均可加分,那便是“科技特长生”。

光从名称便能知晓,科技特长生的特性就是“科技”行业,例如天文学、智能化科技、智能机器人及其三模一电这些层面,而教育部已发布通知,这类特长生可以体验到中考和高考考试“加分”现行政策。但需要注意的是,想要成为科技特长生也必须满足前提条件,学生必须在国际性、中国和省市的技术专业比赛中,得到“前三名”的优异的成绩,才可以被称作科技特长生。

虽然会占有学生一部分学习时间,但投入和获得也是正比的,而家长也需要多多的发掘学生的天资,但若是学生对科技行业没什么兴趣得话,那比不上将大量的重心点和时间精力放到提高学业成绩上,那般也更真实一些!

科技特长生中高考均可加分,提前知晓少走弯路,家长也应积极专业教育思维

每一个学生的天资和个人爱好全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自小便对科技有兴趣,对各种各样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等都特别感兴趣,但还有的学生更为爱好念书学习培训,而科技特长生也并没预料中的那麼轻轻松松非常容易,因此家长可别“心存侥幸”。

我觉得,科技特长生虽然在中考和高考享有到“加分”现行政策,但并不是全部学生都能成功变成科技特长生,正如高质量艺考生一样,若不是自小学习培训得话,那要想“转行”的可能性也是不大的,因此家长也需要主要塑造学生的天资和能力,为学生挑选更合理的学习路面!

特长生并不等于“走捷径”,家长也应积极引导,争取实现“因材施教”

许多家长针对“加分”的观点都非常片面性,觉得可以得到超额的优点等,但无论是高质量艺考生或是科技特长生,想要成为的需求也并不轻轻松松,针对学生各领域的水平都有着颇高的规定,而家长也应有着正确的三观,为学生给予更快的优质教育。

但若是家长一味地将期望寄予在“加分”上,那也会物极必反,家长也应维持教育的初衷,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也应知晓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勤奋是为了更好地变成最好的自己,并不是为了更好地别人而勤奋!

结语:

学习本就好似“逆水行舟”,不努力前进就会不断倒退,而家长也需要传送学生正确的三观和思维,多多的发掘学生的身上的技能与专长,争取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认可度”,得到省部级或地市级三好学生、出色学生等殊荣,为学生未来的入学路面打好基础!

实施学校美育遵循的原则

现在教育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纯文化类的考生竞争压力更加大。因为全国有上千万考生一起高考,但是国内的大学就只有这么多,特别是那些比较好的大学,竞争压力更加大。所以很多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放弃文化考试,而选择艺术类考试。因为艺术类考试分数线比较低,并且很容易考到本科,或者是更好的大学。

但是学技术类有一点,就是他所需要承担的费用比较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文化很难考,但就是不去学艺术的原因。因为家长所要承担的费用太大,家庭经济不行的,就只能以文化这条道路。艺术类比较吃香的就是美育和体育这两个,因为这两个专业很容易拿专业成绩。

并且它们的录取分数线也会比较低。所以这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但是现代经济的发展大家经济水平都在稳步提升。这样的话,选择美育和体育这两个专业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多,这样的话就会给美育和体育两个专业的竞争压力增大。

所以很多东西刚开始都是比较好学,或者竞争压力比较小。但当他们的竞争压力增大的时候,这些艺术类考生也会跟文化考生一样,产生一种竞争压力的焦虑。大家如果要减少竞争焦虑的话,那么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因为自己足够努力,足够优秀的话,那么你的竞争力就特别的强,那竞争压力就会比较小。

任何事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随着现在教育水平的发展。其实很多艺术类科目都成为了很多考生的热门选择,其实每一个学科和专业都是有很大的竞争压力的,不要认为某一个学科,他就没有竞争压力,这是根本不可能。

随着现在美育和体育的考生的增多,竞争焦虑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1]

中文名

美育

外文名

aesthetic education

别名

美感教育

狭义

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

广义

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教育

代表人物

席勒,蔡元培

体育美育将在中高考中“硬起来”

10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行解读。以往常常被视为“无足轻重”的体育和美育将被强化,在中高考中占有更重分量。

新华网 2020-10-17

快速

导航

历史渊源

美育的任务

对美育基本要求

美育的作用

主要原则

美育定义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1]

历史渊源

古代中国

“美育”概念的出现,是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由席勒提出来的。但是美育实践和美育意识,古已有之。在中国,刚刚摆脱原始氏族社会的野蛮状态而进入古代文明的西周奴隶制社会,便有周公“制礼作乐”,礼是伦理关系的规范、仪式,乐是包括诗、歌、舞在内的综合体艺术,礼乐结合,既是治理国家的法律、制度,又是进行教育的方式。到春秋末期的孔子,把教育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独立出来,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他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乐,实际上就是专门的美育课。孔子结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部类发挥了他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并在一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中国的美育传统。[2]

古代西方

在西方,也是从奴隶社会开始就产生了很卓越的美育思想。古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规定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有哲学、科学、道德、体育,而且要有美育。音乐教育尤其受到柏拉图的重视,以音乐“作为滋养”、“浸润心灵”,使性格变得“高尚、优美”,因此要成为必修课。亚里士多德更全面地总结了艺术审美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 (二)“净化”、 (三) “精神享受”。认为音乐和诗(悲剧)能提高认识、陶冶感情、审美、振奋精神。这些基本观点,成为西方古代美育传统的思想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社会进入封建中世纪,宗教神学家把古希腊罗马的教育内容归结为“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贯彻到宗教学校教育中。可以看出,西方古代美育课在教育的全部课程中所占比例,要比中国小得多,但始终没有中断美育,这和中国是一样的。以上说明,中西方的古代教育传统中,虽然都没有提出“美育”概念,没有建立美育的独立体系,但在整个教育中始终都包含着美育的内容,都是一种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2]

近代西方

到了西方近代,随着美学学科体系的建立,美育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归属。“美育”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它并不完全从属于道德教育或科学教育,而有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规律。以席勒为代表的近代资产阶级美育思想,之所以不同于古代,不仅在于它具有不同的历史内容,还在于它对美育自身价值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席勒用书信体写成的重要美学著作——《美育书简》,已经不限于教育的角度,而是从变革社会、实现人性复归这样更广阔的范围论述美育的。他看到资本主义物质文明所带来的人性偏枯的事实,提出通过审美自由活动,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完全的人。他说:“从感觉的被动状态到思想和意志的主动状态这一转变过程,只有通过审美自由这个中间状态才能实现”; “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使他们先成为审美的人”。席勒把审美教育看成是人性复归、道德完善乃至社会变革的唯一途径,完全离开政治革命、经济变革这个前提,因而只能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空想。但是他对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的敏感与批判,对审美教育特殊规律及其重大社会意义的认识,是一次历史的进步。席勒美育思想,对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最早把“美育”介绍到中国的是王国维,而真正倡导美育并建立中国近代美育体系的人是蔡元培。蔡元培把康德、席勒美育思想与中国“礼乐相济”的传统融会贯通,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出发,进行了充分的发挥,有力地反对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主义教育旧传统,为中国近代美育体系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

近代中国

美育实践与美育思想,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但究竟什么是美育,至今尚未形成一个普遍公认的定义。在中国,较早给美育下定义的人是蔡元培。他在《教育大辞书》的美育条目中说: “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个定义概括了美育与美学与教育的关系,但是并没有明确美育的特殊性质,容易使人误认为美育就是美学教育。而美学教育是实施美育的必要条件,却不是美育本身。因为美学教育乃是美学理论、美学知识的教育,它与以抽象的概念、范畴为媒介、以理服人的一般理论、知识教育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美育则是以感性的形象体系为媒介、以情感人为特征的。虽然这个定义指出了“陶养感情为目的”,但美学理论如何能陶养感情,却缺少严密的逻辑说明,且又因果关系含混不清。当前我国学术界有些人认为,美育是实现道德教育的手段。按照这种看法,美育完全从属于德育,因此在教育上没有必要单独立一项美育方针。这种观点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因为在近代之前,美育一直包含在德育之中。那时人们尚未充分认识到美育的独立价值,因此与德育混淆不分。[2]

当代中国

这是一种历史的局限,而今天人们的认识早已突破了这种历史的局限。

第一,美育不仅能提高道德情操,而且也能促进智力、体力的健康发展,培养想象力、创造力,这是道德目的所涵盖不了的。

第二,把美育完全从属于德育,抹杀了它自身的目的——个体的情感需求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其结果不是个体与社会的和谐,而是社会吞没个体,极不利于人材的培养。

把美育看成是完成德育的手段,实际上是把美育看成一种纯然的形式,这与事实不符。美育虽然始终表现为一种感性活动过程,但在客体的感性形式中溶解着理性的社会内容,在主体的感性直观中历史地积淀着人类的理性能力,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把它只当作一种形式去对待,那已经不是美育的本身。[2]

美育的任务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我国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

①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培养学生对社会美的正确观点和感受社会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艺术美的能力等。

②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

③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把美体现在生活、劳动和其他行动中,养成他们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1]

对美育基本要求

对美育的基本要求:

(1)美育内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2)情绪体验与逻辑思维相结合。

(3)美育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4)艺术内容与表现的方法要统一。

(5)美育应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因材施教。

(6)美育过程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3]

美育的作用

蔡元培在1912年2月所著《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将美育列为五种教育之一(其他四种为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世界观),认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通过美育,可以提升人们的趣味和情操,树立美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该思想后被中华民国教育部立为全国教育宗旨之一方面。

1917年4月,他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中,再次集中论述了美育,认为纯粹的美育,能陶养人们的感情,使人有高尚纯洁的习惯,使人超越人我之见,渐灭自私自利之心。认为“盖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蔡元培之前,严复曾论及美术对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作用。蔡之后,美育观念渐得普及。[4]

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是与个体生命状态、独立人格、综合素养等紧密联系的[5] 。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美育对德育、 智育、 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学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主要原则

社会主义美育的主要原则是:

(1)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2)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3)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

(4)艺术内容和表现方法的统一;

(5)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在中小学进行美育的内容,主要有艺术教育(文学、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等)、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创造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尤其要注意发现、培育、发展有艺术才能的学生的特长。

文章标签: # 美育 # 学生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