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历史题型有哪些,高考历史题型
tamoadmin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1.复习指南:高考历史简释题常见的几种类型麻烦告诉我2.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整理资料 如果将人看作一棵树,学习力就是树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我们评价一个人在本质上是否具有竞争力,不是看这个人在学校时的成绩好坏,也不是看他的学历有多高,而是要看这个人有多强的学习力。这是哈佛大学校长讲的树根理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特点题答题模板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特点题答题模板1
1.复习指南:高考历史简释题常见的几种类型麻烦告诉我
2.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整理资料
如果将人看作一棵树,学习力就是树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我们评价一个人在本质上是否具有竞争力,不是看这个人在学校时的成绩好坏,也不是看他的学历有多高,而是要看这个人有多强的学习力。这是哈佛大学校长讲的树根理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特点题答题模板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特点题答题模板1
模板1. 古代帝王的成就
① 知人善任,不拘门第,提拔有用的人才,并量才适用。
② 胸怀宽广,不计个人恩怨,目光长远。
③ 虚怀纳谏,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和批评,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从善如流。
④ 抓住有利的时机,英明果断,顺应民心和历史发展趋势。
⑤ 促进社会秩序的恢复与稳定,减轻农民的负担,提倡节俭。
⑥ 开创或完善有利于国家发展的 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等。
模板2. 科技领域的共同成就
① 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②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模板3. 重要组织的共同成就
(1)经济组织: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全球或地区经济发展。(备注:经济组织指世界贸易组织、欧盟等)
(2)政治组织: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发展。②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 文化 的合作与交流。(备注:此处政治组织指联合国、欧盟)
模板4. 改革家、科学家、思想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① 改革家: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必然动力,改革家顺应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不畏惧顽固旧势力的强大阻力,勇于创新改革,改变抛弃陈旧观点,制订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合理改革措施,推动国家的发展或社会的进步。
② 科学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刻苦钻研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发明(发现)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有重大促进作用的事物(原理)。
③ 思想家: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精神和思想的解放,促进先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确立;思想大解放,充分激发人类的聪明才智,从而诞生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模板5. 民族英雄对本国的贡献
① 为了国家与民族利益,勇往直前,不畏艰辛。
② 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③ 为本民族的发展繁荣或进步作出杰出贡献。
历史特点题答题模板2
变化类
模板1. 经济发展状况变化
① 增长/多,上升。(指根据某一时期经济发展前后数据或相关状况比较,较晚时期数据或者是状况大于或者好于之前)
② 减少/下降。(指根据某一时期经济发展前后数据或相关状况比较,较晚时期数据或者是状况小于或者落后于之前)
模板2. 社会生活状况的变化
① 不断提高或改善。(指后期发展数据或是现象较前者有明显的停滞或倒退)
② 落后或恶化。(指后期发展数据或是现象较前者有明显的积极发展)
模板3. 封建王朝的发展趋势
君权的不断加强,相权不断的削弱;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地方权力的削弱。
模板4. 社会发展的趋势
① 封建主义的发展历程(古代史)。
②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现代史)。
模板5. 科技发展的趋势
科技发明与更新的周期不断缩小,科技发展仍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巨大动力。
模板6. 民族关系的变化趋势
民族关系发展进程中,虽然各民族之间常有冲突和战争,但民族融合、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模板7. 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与趋势
①变化: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封建社会)。政治民主化、透明化(近现代社会)。
②趋势:君权的不断加强;相权的削弱;中央权力的加强与地方权利的削弱(古代中国)。君主政治的不断健全与合理化、民主化。
历史特点题答题模板3
性质类
模板1. 战争或战役或革命类的性质
① 奴隶性质。(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
② 封建性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③ 资产阶级性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南北战争)
④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南昌起义)
⑤ 侵略性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亚历山大东征、拿破仑对外战争)
⑥ 反侵略的正义的民族战争。(虎门销烟、黄海大战、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等)
⑦ 国家内战。(美国南北战争)
⑧ 社会主义性质。(十月革命)
模板2. 改革类
① 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大化改新)
②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③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改革)
④ 反封建的民主改革。(土地改革)
模板3. 经济类
① 封建性质经济/企业。(洋务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
② 民族资本主义性质。(大生纱厂)
③ 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或企业。(“一五”计划成就、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模板4. 制度类
① 奴隶性质。(西周分封制)
② 封建性质。(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郡县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军机处等)
模板5. 事件类
① 侵略性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②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模板6. 法律文献类
① 资产阶级性质。(《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民法典》《1787年宪法》)
② 社会主义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苏联1936年宪法)
③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模板7. 思想类
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
历史特点题答题模板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
★ 高考历史各种题型答题技巧与模板
★ 历史大题套路模板大全
★ 2020年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整理
★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整理资料
★ 历史高考万能答题模板
★ 历史大题解题技巧
★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模板2020
★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大全
★ 高三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总结归纳
复习指南:高考历史简释题常见的几种类型麻烦告诉我
2017全国卷3高考历史试卷题型结构及分值
除部分高考改革地区外,一般每年高考试题题型变化不大。历史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35,单选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2题,共52)
必考题
40题,25分
41题,12分
选考题(4道选考题任选一题作答)
45题,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46题,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47题,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48题,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22017全国卷3高考历史各题型答题技巧
2017全国卷3高考历史理解命题意图:每道材料解析题的设计,都有其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和设问,一定要理解其意图,考虑这道题考查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可得到哪些认识,认识应达到的高度等。最后检查答案时还要从这些方面去衡量,找出漏洞,予以弥补。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整理资料
目前,若从考查的功能和角度来区分,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汲取文物信息 这一类题目如2003年上海卷的第28题: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略),回答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解题思路:从题文的陈述看,题目文字很简要,提示语减少,增加了审题的难度。此外设问角度也未提明确要求。这就一方面造成了解答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为解答者拓宽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建议仔细观察图像,充分提取信息,由表及里解析,反映本质特征。此外,从评分答案看,设置了“表面信息”、“深层信息”两类高低要求不同的标准。这是体现能力要求的有力导向。 相关题型:2002年上海卷第28题。 注释诗文含意 文史不分家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治学传统。中国古代的诗词、文献中含有大量的历史典故,从古典诗词中取材拟题是发掘文化遗产、熏陶人文精神的一条途径。 例如2002年上海卷第29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连昌宫词(节录)唐元稹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1)诗中的“开元”是__________皇帝的年号,“姚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妃子”是指__________。 (2)造成诗中所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与后来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解题思路:第(1)问的难度不大,综合“开元(皇帝)”、“姚宋”、“妃子”和“禄山”等五位历史人物的活动,就不难判断开元末期朝政腐败的原因是玄宗追求享乐,懈怠政事,最终导致动乱。 相关题型:2003年上海卷第29题。 多元人文理解 历史试卷的答案以往绝大多数都是缺乏统一标准,从而偏向培养学生的同一性思维。 近年来,引导多元取值,鼓励求异思维的试题逐步出台。 如2002年上海卷的第31题: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问题:(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解题思路:这一类题目的特色是表面上看来三个设问项三者选一,实际上是选一带二,要求全面论证。这种开放和集中相结合的提问形式,既让命题者有全面考查的机会,又让答题者有发挥的余地。选答“改革”说,要突出自上而下的途径;选答“革命”说,应凸现武装夺权的手段;选答“中兴”说,可说明新陈代谢的现象。 分析情景缘由 这是简释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此类题目以史事为铺垫,以直接引语为材料,要求围绕某一历史情景,对题中的设问做出解释或评价。 例如2002年上海卷第30题: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问题:(1)这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话因何而发?(2)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3)为什么他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解题思路:一般来说,这一类题目的前几问大多是就事论事,不难解答,最后一问,要求说明缘由,才是关键所在。由此可见,理解引语的含意,明确设问要求,揭示史事背景,分析发生缘由,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解答本题,一要回忆拿破仑对外战争到过意大利的有关史实。二要辩证地应用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理论来分析问题。 有时,此类题目的引文来自第一手材料,采用隐性文字表达,题意需经提炼概括。这就对审题和解题提出了较高的诠释和归纳能力。 相关题型:2001年上海卷第33题。 史实观点互融 列举题原是一种传统的题型,往往用来列举史事、概括特点等。经过命题者的改造,列举题被用来以史实映证观点,由观点解释现象,史实与观点双向互融,旧题型突出新创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2003年上海卷第32题。 深入解读图表 定量分析是学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考查学生处理数据、分析各类统计表格的能力是近年来上海卷的“保留节目”。一般来说,数据分析题偏重于经济史,考查的要求往往有两个方面。其一,要求看出数据变化的轨迹,能从静态的数据看出动态的走向,属于“是什么”的范畴;其二,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影响数据变化的历史背景,属于“为什么”的范畴,这是重心所在。 图表解析题中的定量分析若与定性判断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宽广的视角和更全面的分析手段,当然也增加了解题的难度。 例如2003年上海卷第33题和2001年上海卷第32题。 相关文章: ·开源清流引渠--历史高考复习冲刺的三要诀·解读高考历史大纲:记忆 理解 应用
在高中答历史大题的时候,有些同学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是也有些同学却能滔滔不绝,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整理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情况、状况
情况和状况都是指情形。因此二者基本相同,可以通用。例如:“试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状况”一题就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情况、特点和影响。
它们的差异在于情况偏重于动态,状况偏重于静态。因此在题目问情况的时候就要着重答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
2、简述、综述、概述
简述就是简要叙述的意思。但是历史问答题的题目中如果出现了“简述”二字,就意味着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简单叙述题,如“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二是复合简述题,如“简述明清两代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 措施 及影响”;三是综合叙述题。如“简述中国古代在医药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综述就是综合叙述。历史问答题中如果含有“综述”二字,就肯定属于综述题。然而,在历史问答题中,综述题直接用“综述”作 提示语 的并不多,更多的是用“简述”作提示语,有的甚至不用提示语。
所以,判断一道问答题是不是综合题,主要应该看全题意思是否以综述作为主要解答 方法 。
综述题和简述的区别,主要在于:
第一,从答案内容来看,简述题只要求叙述一件事情,材料在课本里很集中;综述题则要求叙述多件事情,材料在课本里很分散。
第二,从解答方法来看,简述题主要概括叙述,而且采用的是“详细概括法”,综述题虽然也要概括,但它采用的是“高度概括法”;而且它的主要解答方法是综合。
第三,由上述两点就决定了简述题属于普通题或“基础题”,而综述题属于综合题或“提高题”。
概述就是概括叙述的意思。概述和综述的意思基本相同。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求采用“高度概括法”去叙述。如“概述1840—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
3、评述、评价、评论
评述就是评论性叙述。
评价就是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包括正与误、得与失、优与劣、好与坏等),特指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评述偏重于叙述,评价(评价)偏重于结论。高考中的评论(评价)题,作答不要求面面俱到,关键是要准确而又深刻,精炼而又恰当。
在问答题中常用“评述”作提示语。例如,评述罗斯福新政。如评价反法西斯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评论顾炎武八股之害的观点等。评价和评论历史问题有一套专门的方法,不赘。
4、联系、结合
例,“联系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到20世纪20年代英法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
“联系”、“结合”意思差不多,字面上说是与之发生关系,实际上则是以之作背景用依据,用以说明或论证或阐述后面的问题。
也就是说,题中要求“联系(结合)的内容是次要的,而后面要回答的问题才是主要答案所在。那么前者究竟答不答呢?当然要简明扼要地回答,但重心应放在后面的问题之上。
下面再看一例,就更清楚了:“结合13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分析英国议会和政党政治的演变”。
此题要求答出英国在700年间的“经济”、“阶级关系“、“议会”、“政党政治”四个方面的变化,但前两个方面是次要的,后两个方面是主要的;同时后者以前者为背景、依据,两者有密切联系,而不是毫无关系。
因此,此题答题内容虽包括四个方面,但不能分别将四个方面的史实一一列出了事,而必须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先述前两个方面的情况,后述后两个方面的情况,才符合题目要求。
5、说明、表明
“说明”,“表明”的含义也相似,就是说从什么材料得出结合论(这个意义多用“表明“,如1995年高考历史第22、24、30、32题).
此外,“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这个意义多用于问答题,如“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以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94年高考历史第43题最后一问“(恩格斯)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就相当于说“表明了什么?”也就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的意思。
6、体现、反映
“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
如,“下列19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历史潮流的有……”此题的含义可这样理解:“资本主义历史潮流”这个实质,通过“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史实来“体现”。
又如,“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民族关系既有“战乱和分裂”,又有“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且后者是主流,这一现象,通过刘迎的诗“反映”出来了。这样的答案,要转几道弯才能组织现来(不是直接能够得现结论的),考生如不能领会此意,何能作出符合命题者意图的答案?
7、指出、举出
指出直接说出某个(或某此)史实或结论;而举出(列举)则为举列性质,如不限定,一般应全部列出(史实或结论)。
如,“……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中各举出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此题只要简明扼要地答出有哪三股潮流,每股潮流举两个例子就行了。
但当年有的考生却是想到哪件事就把前因后果都阐述一遍,最终却未能归纳出什么潮流,真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就是因为没掌握解题要领,尤其是没搞清楚题目要求的缘故。
8、基本、根本
“基本”是指大部分、总体上或主体而言。
“根本”则是指根源、实质和内部、深层而言。以原因为例,“基本原因”可以说是几方面原因的和(一些次要的或技节性的原因可以不计),而“根本原则”则要追根溯源而挖掘出深层次的原因。
如1995年高考历史第14题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选A项“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如果选“基本原因”,则还要加上B项“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了人民强烈愤怒和C项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这两点。
9、主要、简要
“主要”是指几者中最重要的;“简要”即简明扼要,是要精炼而准确地把主要的部分概括性地表述出来。
关键在于抓住主要之点,否则是简而不要;如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则又不成其为主要,而是庞杂了。
如:分别指出30年代发生在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这些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都有许多特点,而要求答“主要特点”,每个人三五句话就概括了。
如此精炼的水平,考生自是不易达到,教师要将其训练到此程度,又谈何容易!
10、现象、表现
“现象”、“表现”俱指情况、史实而言,回答时要将其逐条罗列或分成若干方面若干要点来加以表述,注意条理性,切忌东拉西扯。
如“上引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即要求答出材料中反映的史实。“南朝和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即要求答出经济发展的情况。
11、是什么、什么是、为什么、怎样
是什么是指具体的有条件的现成的东西,不得不单凭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去任意编造或杜撰。如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方面是和“是什么”相当,所不同的是只不过在语句结构形式上来一个颠倒,问法明显,回答时容易掌握住中心,如,什么是《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二是相当于名词解释,着重点是需回答一个事物或词语的定义或概念,条文性没有第一种解释原因那么强烈。例如,什么是“明治维新”?
为什么是询问原因和目的。考生要凭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理解、分析,针对问题的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去作全面的回答。例如,为什么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历史回答题中,分析论证题常用“为什么”作提示语。
怎样是疑问代词,询问原因、性质、动作、状况、方式或情况等。当它出现在一个疑问 句子 中间时,一般包括以下两种形式;一是问原因和经过;二是经过和结果,并且以前者出现的机会居多。
例如,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这就要求答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和经过。再如,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怎样?这一题就是要求答出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结果。
12、谁、几
谁一般指人,而且仅指一个人。几,一般专指问人物或事件的数目,比如,几人(几位)、几件、几次等。
13、哪、哪些
哪是疑问词,哪些是哪的复数,不止一人一事如此。哪一般专指地名,如,西汉建都在哪里?在历史问答题中,哪些常用于句子中间或末尾,只用于疑问,并且一般不必答出它的总数。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整理资料相关 文章 :
★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大全
★ 高中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点归纳与高中历史大题最强答题模板
★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板
★ 高考历史各种题型答题技巧与模板
★ 怎么提高历史大题的分数与答题模板
★ 高中历史四大类主观题答题术语与复习5个隐形知识点
★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知识点
★ 高一政治必修二主观题答题模板
★ 必修一和必修二的13个大题答题模板与模拟试卷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