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2016年高考考题,2016高考汇编

tamoadmin 2024-05-26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计划汇编什么样子2.高考文言文汇编3.高考寄语或鼓励的话简短祝朋友的孩子汇编53句4.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非常有水平的练习题。高考模拟汇编48套将历年的高考真题都汇总到一起,并且加以改编,是一套十分优秀的模拟汇编题,非常适合考生拿来测试自己的学习水平。高考计划汇编什么样子你好请问是问招生考试报和高考招生汇编区别是什么吗?招生考试报和高考招生汇编的区别是本质不同。招生考试报是指四川省招生考试

1.高考计划汇编什么样子

2.高考文言文汇编

3.高考寄语或鼓励的话简短祝朋友的孩子汇编53句

4.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2016年高考考题,2016高考汇编

非常有水平的练习题。

高考模拟汇编48套将历年的高考真题都汇总到一起,并且加以改编,是一套十分优秀的模拟汇编题,非常适合考生拿来测试自己的学习水平。

高考计划汇编什么样子

你好请问是问招生考试报和高考招生汇编区别是什么吗?招生考试报和高考招生汇编的区别是本质不同。招生考试报是指四川省招生考试报刊社为四川省教育厅领导的,四川省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管理的副县级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而高考招生汇编是是历年高考试题的资料库。就像汇编材料它是指围绕着某一个热点话题,摘录相关资料汇编而成的材料。

高考文言文汇编

招生计划中包括①招生计划数的分类②特殊符号③特殊类别的招生要求④大类招生⑤实验班⑥部分专业的特殊要求⑦招生人数以及首招情况。

填报志愿之前,学校都会给每位考生发一本刊登着历年各个大学本省份招生情况的《招生计划汇编》,一般把这书叫“大厚本”,里边有大学名称、专业还有各种代码,以及往年的录取分数等一大堆数据。

高考寄语或鼓励的话简短祝朋友的孩子汇编53句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题。

唐白孝德为李光弼偏将。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骑五千,临城挑战。龙仙捷勇自恃,举足加马鬣上,谩骂光弼。光弼登城望之,顾诸将曰:“孰可取者?”仆固怀恩请行,光弼曰:“非大将所为,历选其次。”左右曰:“孝德可。”光弼召孝德前, 问曰:“可乎?”曰:“可。”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光弼曰:“壮哉!”终问所欲,对曰:“愿备五十骑于军门,候入而继进,及请大众鼓噪以假气,他无用也。”光弼抚其背以遣之。

孝德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半济,怀恩贺曰:“克矣。”光弼曰:“未及,何知其克?”怀恩曰:“观其揽跋便僻①,可万全。”龙仙始见其独来,甚易之,足不降鬣。稍近欲动,孝德摇手止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又止龙仙。孝德曰:“侍中使予致词,非他也。”龙仙去三十步,与之言,亵骂如初。孝德伺便,因嗔目曰:“贼识我乎?”龙仙曰:“何也?” 曰:“国之大将白孝德。”龙仙曰:“是猪狗乎?”发声琥然,执矛前突,城上鼓噪,五十骑亦继进。龙仙矢不及发,环走堤上,孝德逐之,斩首提之归。(选自《谭宾录》)

注:①揽跋便僻:扬鞭策马非常敏捷的样子。②搋:虎怒吼。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请大众鼓噪以假气 假:借助

B.半济,怀恩贺曰:“克矣。” 济:成功

C.龙仙始见其独来,甚易之 易:轻视

D.执矛前突,城上鼓噪 突:冲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白孝德单独请战,认为多带寸:卒反而不方便,只要求准备五十名骑兵,等他冲过去时跟着冲进去,其他众将士擂鼓呐喊助威就行丁。

B.白孝德——人迎战刘龙仙,他跃马扬鞭,靠近刘龙/l¨刘龙仙谩骂挑衅,白孝德沉着应对,突发进攻,砍了敌首,得胜而归。

C.本篇文章叙事精炼,对话描写精彩,人物对话几乎占了全文一半;李光弼、白孝德、刘龙仙等人物语言各肖其身份、性格。

D.文章的作者擅长人物形象刻画,白孝德智勇双全、刘龙仙骄横无谋、李光弼统帅风度,这些人物刻画无不栩栩如生,令人叹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4分)

(2)稍近欲动,孝德摇手止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5分)

答案:

2.B(渡过)

3.A(错在“单独请战”)

4.(1)李光弼问需要给你多少人才能成功?(白孝德)回答:“—个人去就行了,给人太多反而不行。”

(2)等稍微靠近一点(刘龙仙)想要行动,白孝德摇摇手制止他,好象叫他不要动,刘龙仙不明白白孝德究竟要干什么。

二、苏州中学2004年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

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了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臣光曰: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顿哉!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奚有于妇翁!建信侯之术,固已疏矣;况鲁元已为赵后,又可夺乎!(《资治通鉴》)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汉兵已逾句注 逾:到达

B.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 妻:以?为妻

C.士卒罢于兵 罢:通“疲”

D.建信侯谓冒顿残贼 贼:残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 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 蒙故业,因遗策

B.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 秦王恐其破壁。

C.未可以武服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今乃妄言沮吾军。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刘敬劝说高祖和亲的理由的一组是

(1)未可以武服也。

(2)未可以仁义说也

(3)然恐陛下不能为。

(4)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5)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

(6)兵可无战以渐臣也。

A.(1)(3)(4) B.(2)(4)(6)

C.(2)(3)(5) D.(1)(5)(6)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出使匈奴,不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建议伏兵制胜,显示了他不同凡俗的见识。

B.高祖不用刘敬之言而致败,后赦免刘敬,斩前使以示自责。

C.刘敬之所以劝高祖采用和亲的手段,是因为当时人心厌战,且冒顿兵精马壮,不能用武力战胜。

D. 因为吕后的坚决阻止,鲁元公主才没有和亲嫁给冒顿。

15.联系全文,对文末一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认为刘敬提出和亲计策,同他对冒顿的认识是矛盾的。因为和亲政策能够起作用的前提是冒顿的仁义之心,但这正是他所缺乏的。

B.司马光从历史事实的角度,认为上世帝王对待少数民族总是居高临下,以德怀之的,从没有和亲这种有损尊严的事。

C.司马光认为冒顿连对待亲生的父亲都像对待禽兽一样地杀害,对老丈人不可能讲仁义。

D.司马光又认为鲁元公主早已嫁给赵王为妻,不宜为了和亲之事再嫁。

答案:

11.A(逾:经过了)

12.D

13.B(③是怕皇帝不肯。⑤是和亲时的手段。)

14.A(是匈奴有伏兵。)

15.B(居高临下包括两个方面: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

四、苏轼《超然台记》阅读训练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离(加“酉”字旁),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丑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使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写出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是谓求祸而辞福( )(2)岁比不登 ( )

(3)背湖山之观 ( )(4)稍葺而新之 ( )

(5)而吊其不终 ( )(6)余弟子由适在济南( )

2.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 (1)盖游于物之外也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B.(1)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山中与裴秀才书》)

C.(1)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D.(1)台高而安 (2)正襟危坐而问客(《前赤壁赋》)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恶美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2)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4.简答

(1)从第一段的议论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2)第三段中写作者“相与登览,放意肆志”,你能品味出这纵情欢乐中含蕴着怎样的感慨和隐痛?请精读该段并联系全文,试作简要分析。

(3)取名为“超然台”的原因是 (请用文中的一个句子回答)

参考答案

1.(1)避开(2)收成(3)景色(4)修理(5)哀痛(6)正在

2.C.都作介词,相当于“凭借、依靠”。(A.(1)连词,可译坐“因为”、“由于”。(2)用作发语词,可译为“大概”。B.(1)动词,认为;(2)介词,用。D.(1)连词,表并列;可译作“又”;(2)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或不译。)

3.(1)所以有了美和恶的意念,忧和乐就产生了;这不是很可悲吗?

(2)我既安于这里的淳朴风俗,而这里的官吏和百姓对我的无能也习惯了。

4.(1)反映了作者等荣辱、同忧乐的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正是他在险恶的境遇中自我消遣的精神支柱。这样开头,一方面扣紧题旨——超然,点明主题,显示了全文的思想情感倾向性,有力地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

(2)要点参考: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愿为邦国立功而终遭贬谪之慨叹,仕途失意之悲,人生潦倒之苦。

(3)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吴山图记 (明)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隆、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而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高第:上级官府

B.而百姓扳留之不能得 扳留:挽留

C.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 异时:他时,以后

D.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 尸祝:祝福,景仰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吴之故宫在焉 B.若虎丘、剑池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若老人咳且笑者

C.君之为县有惠爱 D.则海内之奇观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君与吴县百姓情深意重的一组是( )

①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②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③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④令之于民诚重矣

⑤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 ⑥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应邀题画的文章,但作者撇开画的内容技巧不谈,而是以赠图——受图——藏图为线索,写官员与民众的相处之道。

B.文章先从吴县的山光水色写起,让读者隐隐可以想像《吴山图》的画面内容。

C.作者以苏轼与魏君为例形成类比,赞美魏君是“贤者”。

D.作者以“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一句收束全文,既起到了点化、升华主题的作用,又使得文章情致绵绵,余意不尽。

答案:

11.A.(“高第”指官员政绩考核成绩优等。)

12.D.(D项都表示判断;A代词/助词,无义;B连词,至于/动词,好像;C动词,治理/介词,替,给。)

13.B 14.C(非“魏君”,应为“韩公”)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欺。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错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1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宦者谋取专权手段的一组是

①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②前后左右者日益亲

③小信固人之心 ④图左右之亲近

⑤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⑥则惧祸之心日益切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答案:C(②是人君对宦官的态度,④是人君觉察“患以深”后的所想及对策,⑥是人君因“势孤”而产生的惧祸心理。)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的是宦官给国家造成的祸害,远远超过女色所造成的祸害。第一句“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详细分析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指出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

C.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作者写此文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

D.作者以其犀角烛怪的史学家锐眼,提出了宦官祸害远胜于女色的见解,直接触及到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答案:D(文章并未“触及历代王朝”,也非“根本原因”。)

20、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2)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3)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答案:(1)宦官的危害,不仅仅在某一方面。(2)太(过于)急切,(他们——宦官)就会挟持人君作为人质。(3)(把他们)全部杀掉,来使天下人心大快,这样才算了结。

补充说明:

《闺房记乐》《楚游日记》《桐叶封弟辨》《与高司谏书》《祭石曼卿文》查不到训练题。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1、给2021届高三学生的寄语简短。

2、高考寄语或鼓励的话简短祝朋友的孩子。

3、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祝高考顺利。

4、为了能走更好的路,遇见更优秀的人,你要坚持,要加油!高考必胜!

5、年寒窗苦读日,只盼金榜题名时,祝你高考拿高分,鲤鱼跳龙门!加油!

6、高考过后好好玩一把吧,用放纵的快乐把高考复习的那些功课统统忘掉!

7、每天都是一个起点,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每天都有一点收获!祝高考成功!

8、相信自己,才有动力;满怀斗志,才有奇迹。祝高考考生顺利,金榜题名!

9、缘相遇,情相知,心相惜。我永远的好朋友,你一定是最棒的,高考你会赢。

10、高考试卷是一把刻度不均匀的尺子:对于你自己来说,难题的分值不一定高。

11、缘相遇,情相知,心相惜。我永远的好朋友,你一定是最棒的,高考你定会赢!

12、缘相遇,情相知,心相惜。我永远的好朋友,你必须是最棒的,高考你定会赢!

13、衷心地祝福你在今年的高考中定能一举夺魁,榜上有名,考入心中理想的大学。

14、高考属于你!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祝你在高考中旗开得胜一鸣惊人金榜题名!

15、高考有平常心,就会有最佳的发挥;怀自信心,便能跨越每一个障碍。祝高考顺利!

16、高考属于你!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祝你在高考中旗开得胜、一鸣惊人、金榜题名!

17、孩子们,别紧张,高考并不是唯一的路,也不是全为了考试,而是让你的青春更有意义。

18、孩子,没有人能真正帮助你,除了你自己!做好自己的人生导演!沉着高考,一切顺利!

19、面对高考,保持你心灵的善良与纯洁;保持你情感的热情与丰富;保持你精神的进取与激昂!

20、愿你能以平常的心态参加高考,发挥自己的水平,考上理想的学校。我真心地祝福你金榜题名!

21、面对目标,信心百倍,人生能有几次搏?面对成绩,心胸豁达,条条大路通罗马。祝高考成功!

22、除了自己,任何人都无法给你力量。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祝你高考取得好成绩!

23、孩子:面对高考,保持你心灵的善良与纯洁;保持你情感的热情与丰富;保持你精神的进取与激昂!

24、既然选择了要走的路,就坚持下去,相信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祝高考成功!

25、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勤学苦思;稳定心态,不馁不弃;全力以赴,夺取胜利。祝高考成功!

26、只要拚搏过,尽了力,高考结果无论如何,都应当无怨无悔!选准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走出精彩的人生!

27、年寒窗,一朝高考,把眼擦亮,紧盯目标;把心放宽,从容面临;把手摆稳,施展。今年高考,你必成功!

28、你是我们的珍宝,全家都为你骄傲,高考不是独木桥,无论分数有多少,愿你茁壮快成长,人生风景放眼瞧。

29、高考的日子在逼近,希望你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好好发挥,考上理想的公大!我在为你祝福。一定会成功的!

30、顶住压力,不断背书。天气炎热,人心焦急。一代高考,两代陪考。学生忙碌,家长辛苦。孤军奋战,后盾坚强。

31、明天高考啦,以后不用点起床啦,以后可以天天游泳啦,明天是新生活的开始,一定不能愁眉苦脸,今晚做个好梦。

32、明天高考啦,以后不用点起床啦,以后可以天天游泳啦,明天是新生活的开始,一定不能愁眉苦脸,今晚做个好梦!

33、积极备战;乐观应战;努力奋战;争取胜战!我亲爱的战友,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祝福你:旗开得胜,高考高中!

34、在即将高考的最后几天里,愿尽的可能,在远方倾诉我的祝福,相信自己的梦想与汗水,成功与好运相伴,高考大捷!

35、放松心情,去迎接挑战,我相信你,你一定是最出色的!祝福你高考中正常发挥,金榜题名,顺利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36、轻松愉快,睡个好觉。明天高考,出门趁早。沉着迎战,不可骄傲。分数高低,发挥就好。祝福你考出佳绩,成功圆满!

37、风儿静静的吹动,凤凰花吐露着嫣红,亲爱的朋友请握一握手,明天就要各奔西东!但不要忘记彼此的约定:高考成功!

38、高考来临,愿广大学子们,天天吃好睡好,保持心态良好,考试文具备好,正常发挥就好,祝你成绩最好,身体健康安好。

39、高考前夕,晚上睡好,保证睡眠,生物钟调好,放松身心,别太紧张,自然就好。忘记高考,就当模考,平常对待发挥会好!

40、脚踏入高考门,好运福运缠上身,两手展开高考卷,下笔答题如有神,三科文理加综合,科科你都获满分,祝你考上理想大学!

41、脚踏入高考门,好运福运缠上身;两手展开高考卷,下笔答题如有神;三科文理加综合,科科你都获满分;祝你考上理想大学!

42、努力定有回报,自信相当重要;烦恼多多少少,放松必不可少;给自己一个微笑,迎来的将是一片美好。祝高考顺利,冲上云霄!

43、每一层涟漪都是锦绣动人的;每一袭风浪、每一片乌云都是值得感谢打动的。衷心地祝福你在今年的高考中一举夺魁,榜上有名!

44、高考即将来临,展示自我的时刻有信心而无胆怯,有动力而无压力,莫紧张无焦虑,答题迅速不慌乱!愿你马到成功,金笔提名!

45、高考在即,请记住我最真挚的祝愿:心,永远向往着未来,爱,永远与你同在!有追求就有崭新的明天,有美梦就有人生的精彩!

46、人生,洒脱一点,压力不要太大;人生,坦然一点,不要紧张,平常心对待便好。高考在即,愿你以良好的心态,取得理想的成绩。

47、六月流火高考至,金榜题名正当时。寒窗苦读无人闻,一举成名天下知。这首诗,送给你,祝你高考取得理想成绩,踏上锦绣前途。

48、只要拚搏过,尽了力,高考结果无论如何,都应当无怨无悔!祝愿全班同学正视成绩,选准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走出精彩的人生!

49、静静的是你的心境,急急的是你的笔锋,满满的是你的信心,亮亮的是你的成绩,默默的是我的祝福,又是一年高考时,祝金榜题名!

50、我的好朋友,我儿时的好玩伴,愿你高考考出好成绩,考上自己理想的好大学,在此道出我最真心的祝福,相信自己,你一定是最棒的!

51、高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能做得出的题目别人不一定能做出来,我做不出的题目别人同样做不出,我所做的就是对的,我就是最棒的!

52、高考高考,心态要好,坚持冷静,基础打好,莫要烦躁,开开心心,早睡早起,精神十足,考上大学,实现梦想,相信自我,必须最好。

53、黑压压的送考大军让我知道什么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高考过后,无论我们成功与否,我们都应该感谢父母,因为他们陪同我们一同走过!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历史篇。

随着高考的结束,我们回顾过去十年的高考真题,尤其是历史科目,不难发现一些有趣且富有启示性的规律。这十年的真题,可以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微观史,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演变。

在这十年里,历史科目的考题逐渐从单一的史实记忆,转向了更深入、多元的历史理解和分析。比如,XXXX年的考题“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不仅需要学生记住抗战胜利的基本事实,更需要理解这一事件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

同时,考题也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例如XXXX年的题目“结合经济学知识,分析明朝海禁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这类题目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深厚的历史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此外,近年的高考历史真题也更加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当下的启示。XXXX年的题目“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并谈谈你的看法”就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高考对历史科目考察的细致入微,也体现了中国教育界对历史教育的深刻理解:历史不仅是史实的记忆,更是一种思考和理解世界的方式。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理解社会的演变,预测未来的趋势,更好地面对当下的挑战。

总的来说,这十年的高考历史真题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了中国教育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从单一的史实记忆到多元化的理解分析,从单一的学科到跨学科的综合,高考历史真题的变迁,无疑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未来方向——培养具有全面知识和深度思考能力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历史的智慧将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帮助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到方向。

文章标签: # 高考 # 汇编 # 1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