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历史真题2023答案,17高考历史真题

tamoadmin 2024-07-16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总结2.高考历史3.湖北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7)?4.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全国新课标卷)5.高考历史最佳选择题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40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改善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

1.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总结

2.高考历史

3.湖北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7)?

4.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全国新课标卷)

5.高考历史最佳选择题

高考历史真题2023答案,17高考历史真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改善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叶林带。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结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

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图2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4.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才去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5.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量稀少切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呈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表1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6~7题

6.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7.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图3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线西岸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的状况。读图回答8~9题

8.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9.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图4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读图回答10~11题

10.由图文信息可知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于的季节

C.此季节是南极考擦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11.图示时刻

A.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12.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3.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方式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③

D.②④③

1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入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 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④③

15.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

A.对西方文化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

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 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如图。这反映出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善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市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A.当时的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 吴虞在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18.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映出《时代》周刊

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促成美日结盟

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

19.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回答20-21题。

20.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对“平等”原则的落实。这种落实的一个典型表现是

A.高度认同政党政治

B.不惜牺牲部分自由以保障平等

C.定期召开会议

D.通过三权分立以确立制衡原则

21.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才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认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22.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的六个国家,除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外,还包括图7中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联合国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24.汽油和汽车是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行车需求的商品。汽油价格的变动不仅会引起汽油需求量的变动,还会影响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定其他条件不变,不列能够反映油价上涨对汽车需求量影响的是

25.近年来,在收入有限的年轻人中流行着“CPW”一词。CPW=P/N(P为衣物单价,N为着装次数),常被用来徇要购买的着装衣物是否“物有所值”。在不考虑其他情况下,依据CPW概念,建议购买的衣物是

①会连穿几季的普通衣物 ②婚纱等用于特定场合的衣物

③不常穿的名贵时髦服装 ④耐用常穿价格偏高的牛仔裤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6.2011年,中国非金融领域对外投资总额从2006年的176.3亿美元上升到600.7美元,今年一季度达到16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4.5%;非金融领域外商直接投资总额1160.1亿美元,今年3月外商直接投资比去年同期减少6.4%,已连续5个月减少。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我 的对外贸易正在趋于平衡

②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不断创新

③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④我国的资本国际化不断加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27.观察图8。图8蕴含的哲学寓意不包括

A.顺应发展趋势,转变思维方式

B.承认因果联系,增强科学预见

C.分清主流支流,辨别事物性质

D.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28.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我们的目的只在于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

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的可知的

29.从2011年9月开始,一场名为“占领华尔街”的民众抗议运动从纽约爆发,随即蔓延全美。该运动最突出的口号是“99%反对1%”。所谓“1%”指占据社会财富40%的美国超级富豪与权势阶层,他们引发了金融危机还得到巨额救助;99%指无权无势的民众,他们承受了金融危机的苦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资本主义国家并非“超阶级”的国家

B.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共和制已逐步失效

C.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秩序已无法维持

D.资本主义国家只为某个利益集团服务

30.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该修正案首次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强化了证人出庭和保护制度,还在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等方面做出了限制公权力、保障私权利的重大突破。该修正案的通过

①贯彻了尊重和保障的宪法原则 ②削弱了国家惩罚犯罪的职能

③保障了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④提供了明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1.一名全国政协委员长期关注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问题,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他在2011年“两会”期间提交了提暗《关于加强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建议》。年底,民政部对该提案作出了书面答复,其切中时弊、言之有物的建议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纳并正在转化为相关政策。这说明,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

①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 ②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③转化为政策是有条件的 ④体现了政协对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与各国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是中国外加正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体现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文化主张的是

A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B.“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C.“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微博,微信,微**,等“微”事物不断出现,“微时代”带来大变革。回答33-35题。

33.顺应“网络微时代”对“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晚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该够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融入创意元素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

B.用创新劳动提高文化商品的价值量

B.把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的目的

D.依靠新颖的设计形成自身竞争优势

34.根据上题材料,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②人得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5.观察图9政务微博的出现

①增加了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畅通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③创新了社会管理方式

④形成了监考的网络舆论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160分)

注意事项:

1. 请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 本部分共4大题,共160分

36. (36分)图10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11为东南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1等深线判断,甲地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据图10、图11,比较E,F两钢铁企业不同的最优区位条件,E是__________,F是__________。(8分)

(2)当图10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用带箭头线划,画在答题卡的方框内)。(2分)

(3)图12是图10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10、图12,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6分)

(4)图10中M岛人口分布南稠北西。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6分)

(5)图13是东海沿31°N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据图11、图13,填表比较该海域东、西部盐度的差异、季节变化和成因。(表见答题卡)(8分)

(6)指出图11中乙岛3月平均气温与9月平均气温的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

37. (32)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英国《1862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公司在促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8分)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醋精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

1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12分)

38.(32分)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来,中国***逐步形成了就业优先斩月,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今年一月,院批转了右七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就具体实施作出了详细部署,明确了各级的相关责任”

(1)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依据(12分)

材料二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小一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同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年均岗位缺口1300万以上,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此外,在人力市场上海存在着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

材料三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预计100万左右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实际上,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是可以满足大学生就业的,然而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有的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有的只盯着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而不愿走进中小企业;有的宁愿被动等待机会降临,也不愿主动创业。

(2)结合材料三,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是,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10分)

39*(60分)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1)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12分)

材料二

某大型末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16)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17)

(2)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有点。(8分)

材料三

表三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2)精根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四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浓郁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过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管理结构中。(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4)根据材料四,评述美国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10分)

材料五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推进,以及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却面临着诸多问题:耕地,淡水等性约束加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农资、农机、土地和用工等农业生产成本加速上涨。同时,部分农产品卖难买贵,价格波动大,质量安全问题濒发,给农户和消费者造成了损失。

(5)结合材料五,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如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10分)

材料六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着跟与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机械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地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6)结合材料六,说明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总结

  1、主旨辨析法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突出特点,所以选择题几乎全是材料型选择题。分析材料,剔除干扰信息,明确材料重点内容,即为主旨辨析法。抓住主旨可以从材料出处(或说话者的立场、对象)、关键词、转折词(或语气词)等入手。这类试题一般考查的是概念的外延,如背景、原因、影响等。

2、时间界定法

时间,是解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时间也是历史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因此读材料,当遇到出现了时间信息的,一般都应该首先抓住其中的时间信息,然后与所学知识相联系,以便确定所考查的历史概念。

3、阶段特征分析法

历史、现象、思想流派等的发展演变无不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因而具有阶段性特征。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概念为例,其发展的阶段特征可以归纳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随之而来的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以及17-18世纪英国、法国、荷兰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到19世纪中后期,由于工业革命,英国、法国、美国等列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以获得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列强瓜分世界,向全球进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把握不同时期相关历史、现象、思想流派等的阶段特征,有利于形成历史知识网络,从宏观上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概念。这种通过紧扣历史阶段特征来分析历史概念的方法,就是阶段特征分析法。

4、阶级分析法

从阶级属性、阶级立场、利益角度分析人物、派别类型的历史概念,是为阶级分析法。在阶级社会里,人们的思想、活动会受到阶级属性、立场、利益的影响。一般是看人物属于哪个阶级,如林则徐,属于地主阶级,他进行禁烟运动,在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清朝统治者的利益。他的地主阶级决定了他的行为。 

5、理论分析法

理论分析法是指运用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理论分析历史概念。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等。所以分析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一般是从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等方面着手。

高考历史

用一个大圆圈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末多的空缺,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因而可知,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1

第10课 战争

一、战争(1840-1842)

1、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为了开拓中国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 林则徐)

2、经过:1840-1842

3、结果:

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a割香港岛 c.赔款2100万银元

b.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 d.协定关税

(ps:b、d反映了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

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赁土地房屋。

4、影响: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经济关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社会矛盾:由单一的阶级矛盾向和阶级矛盾转变;

d.革命任务:由反封建变为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e.思想 文化 :由闭关自守盲目自大,转变为开始向西方学习。)

5.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专制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②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③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军备废弛

二、第二次战争(1856-1858-1860) 英法火烧圆明园

1.原因: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

2.结果:

1858年《天津条约》:①十口通商;②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允许外国商人到中国内地经商,游历和传教;④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ps:各条约详细内容看课本+美俄趁火打劫)

3、影响:

①清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要有忧患意识,与时俱进的精神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2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运动过程(1851-1864)

1.开始标志:1851金田起义。

2.初建:永安建制

3.正式建立: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廷对峙。

4.军事全盛:北伐西征。

5.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变乱。

6.结束:1864年天京陷落。

Ps:失败的原因: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②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二、《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

1.思想:绝对平均主义。

2.核心内容: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3.评价:

①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②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③空想性: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④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落后于时代潮流。

三、《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

1.目的:重新振兴太平天国。

2.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主义的设计,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未能实行。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3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爆发原因:

①根本原因:为了适应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以及日本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②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过程:

牙山丰岛海战→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黄海海战(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旅顺大连被占)→威海卫战役(全军覆没,丁汝昌,刘步蟾自杀)

3.结果: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影响:列强侵略中国的手段发生了变化,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清腐败无能,避战求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欧美列强默认或支持的态度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进一步瓜分中国

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义和团 口号 :扶清灭洋)

2.结果:清廷战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内容:清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功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清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4

第13课 辛亥革命

一、背景

1.政治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基础:清末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兴中会、华兴会、同盟会)

5.军事基础:各地开展武装起义(其中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

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导致湖北防务空虚。

Ps: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发展为三民主义)。

二、经过:

1.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1912年 元旦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体现原则: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制内阁。)

三、结果: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

1912年2月12号,宣统帝宣布退位,清朝覆灭。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四、评价:

1、性质: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功绩(成功!):

①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②经济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局限性(失败!)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原因: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客观:中外势力强大)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5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3.评价:

①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意义: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二、中国***的诞生

中国***成立于1921年。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和中国***犯了右倾错误,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导致革命失败。(失败的标志:汪精卫七一五)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6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南昌起义(1927.08.01)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核心)和根据地建设。(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道路)

2.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3.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成立,定都瑞金。

三、红军长征(1934-1936):

1、原因:根本原因:党内犯了左倾错误;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转折: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3.胜利结束: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

意义:红军长征播撒了革命的,铸就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7

第16课 抗日战争

1、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四大会战是淞沪、太原、徐州、武汉(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作用是迟滞了日本侵略。

2.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本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3.国民党是片面抗战路线,中国***是全面抗战路线。

4.日军的滔天罪行:,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

5、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中国胜利。

中国胜利的原因是:

1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2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人民100多来年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做出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8

第17课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阶段:

1.1945年《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但是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1946年签订政协协议,但是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二、战争阶段: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Ps:中国***取运动战的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2.战略反攻序幕的揭开: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战略决战:辽沈战役(1948年9月)、淮海战役(1949年1月)、平津战役(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4.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号,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三、胜利阶段: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①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②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立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 经验 :

①的正确领导(核心); ②马列主义,(灵魂); ③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方向); ④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基础) ⑤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中坚); ⑥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障)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小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

★ 高中必备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湖北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7)?

华盛顿:(民主政治的奠基者)

乔治·华盛顿(1732—1799),美国独立战争的***,美国第一任总统。1732年2月22日出生于弗吉尼亚东部的一个大种植园主家庭。从1748年起,在弗吉尼亚当过三年土地测量员。后来,曾在英国殖民军服役,获上校军衔。曾参加1756年爆发的英法“七年战争”,随英国军队对法作战,为英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受到军事锻炼,成为具有军事才能的人。他还参加过对西部印第安人的大。1759年至1774年为弗吉尼亚议会议员,反对英国殖民统治。1774年初和1775年先后当选为第一、二届大陆会议的代表。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任命他为大陆军总司令。在人民群众的推动和支持下,他率领大陆军经过特伦敦(1776)、普林斯顿(1777)……和约克镇(1781)等战役,击败了英军,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赢得了人民的爱戴。

1787年5月,华盛顿在费城主持召开制宪会议。会议制定了联邦宪法,决定建立联邦。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4月,在美国临时首都纽约就职。1793年连任。任内,他尽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对外贸易;设立合众国银行;成立联邦最高法院。但他主张保存奴隶制。1796年9月17日,他在连任两届总统即将到期之时,发表著名的《告别辞》,呼吁全国团结,反对把美国的“命运与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纠缠在一起”。他的这些思想,对当时的美国政治生活起了很大作用。

林肯:(民主政治的发展者)

1834年,林肯被选人伊利诺斯州议会,1847年,当选为国会 众议员。当时美国南部的黑人奴隶制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 展,黑奴过着非人的悲惨生活。林肯目睹拍卖黑奴的惨状,痛恨日增。他四处进行反对蓄织制的演讲,不久便成为美国政治中不 可忽视的人物。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这时 南部7州组成南方联邦,企图分裂美国。林肯内阁遂决定用 武力维护联邦统一。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1863年1月,林肯 总统宣布了《解放宣言》,使美国所有的奴隶从法律上获得了自 由。1865年,历经4年苦战的美国内战终于结束,林肯为首的北 方获得了最后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彻底扫清了道路。1865年4月14日,林肯在福特剧院看戏。被一个狂热的南方奴隶制维 护者行刺身亡,享年65岁。

罗斯福:(民主政治的维护者)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10.27—1919.1.6)是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继任总统时,不到43岁,所以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罗斯福执政期间,对内以“改革家”面貌出现,借助权力管理和监督私人经济活动,特别是发起保护自然的“社会诊治工业文化综合症”运动,收到明显效果。他的前三任总统已将1600万公顷土地转化为国有,他执政7年,又将7800公顷土地转化为国有,从而为后代保存了大量的国家森林、公园、矿藏、石油、煤田和水力,为公共事业预留土地,并且促进农田水利项目。对外,他积极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以扩大美国势力范围。为此,他大力扩充了海军,保证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建设和保护的措施。使美国躲过了金融危机,并得到了发展,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全国新课标卷)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s://.87dh/xl/ 很多小伙伴报名成考后,对于复习阶段比较茫然。为了帮助考生们更高效的复习,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湖北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7)的内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尧舜禹时期

B.夏朝

C.商朝

D.周

答案:C

2. "楚汉战争"的性质是()

A.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战争

B.争夺帝位的战争

C.刘邦反对项羽残酷统治的战争

D.项羽为维护农民阶级利益同刘邦的战争

答案:B

3.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开凿于()

A.西晋时期

B.十六国时期

C.北魏时期

D.北周时期

答案:C

4.被人们称为"诗仙"、"诗圣"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A.李白、王维

B.杜甫、白居易

C.李白、杜甫

D.王维、白居易

答案:C

5.唐朝以后50年里,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顺序是()

A.后唐、后梁、后晋、后汉、后周

B.后唐、后梁、后汉、后晋、后周

C.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后汉

D.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答案:D

6.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兴起于()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答案:C

7.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答案:D

8.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

A.李贽

B.王夫之

C.黄宗羲

D.顾炎武

答案:B

9.标志太平天国已初步建立的是()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洪秀全称"天王"

C.永安制、定官制,分封诸侯

D.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C

10.第二次战争时期,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C

11.清决定向英法等国"借师助剿",中外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是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答案:C

12.向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B

13.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光复会

B.华兴会

C.兴中会

D.同盟会

答案:C

14.反对袁世凯称帝的革命运动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法运动

D.护国运动

答案:D

15.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代表大会是()

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七大"

答案:B

16.下列******由汪精卫发动的是()

A."中山舰"

B."马日事变"

C."四。一二"

D."七。一五"

答案:D

17.打响武装反抗******派第一枪的起义是()

A."八一"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白色起义

答案:A

18.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根据地

B.湘鄂赣根据地

C.鄂豫皖根据地

D.晋察冀根据地

答案:A

19.确立在中国***中的领导地位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答案:B

20.下列都是日本人制造的,其先后顺序是()

①"一。"事变②"七。七"事变

③"八。一三"事变④"九。一八"事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

答案:D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免费领取复习资料:s://.87dh/xl/

高考历史最佳选择题

1.秦朝设立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体现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B.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君主专制的需要

2.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使土地、和血缘结合

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D.扩大了国家疆域

4.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商秧治秦,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下列史实发扬了这一做法的是

A. 封国制 B.科举制 C.恩荫制 D.旗人制

5.北宋后期,科举考试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文轻武

B.北方长期战乱

C.南方经济、文化发展迅速 D.吏治腐败

6.商鞅变法、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缓和了阶级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促进了民族融合

7.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因有二,一由于教义之浸*,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指的是

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统治 B.宗教使人民丧失了反抗精神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D.中国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8.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其独特即在君主专制一切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巧妙结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政制“柔性”一面的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

10.下列关于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设在皇宫内部,体现出从属皇权的性质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明朝内阁能参与决策,清朝军机处则不能 D.都加强了君主专制

11..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察举制的沿革 B.察举制的弊端 C.科举制的兴起 D.出身门第成为选才唯一标准

12.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防止了大臣专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13.“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材料中“今世”是指

A.秦代 B.汉代 C.隋唐 D.宋代

14.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管理家政。”产生这一统治方式的制度渊源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内外服制

15.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在《琅琊刻石》中曾说:“之内,皇帝之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全国的土地都归皇帝所有 B.皇帝对全国有最高控制权

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D.名归皇帝,实为民众所有

16.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B.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普遍实行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谏议、监察制度的完善

17.某历史人物曾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后被提拔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此人可能生活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8.“王侯将相不必为贵胄”这一观念在秦末已深入人心,该局面的出现首先得益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

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推举制 D.科举制

19.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20.清赵翼论某时期政制之变云:“迨至七国反后,又严诸侯王禁制,除吏皆自天朝,诸侯王惟得食租衣税,又多以事失侯,于是三代世侯、世卿之遗法始荡然净尽……”材料论述的是哪一时期的史实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 东汉

21.“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22.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

A.历史事实 B.一手史料 C.史料解释 D.历史评价

23.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4.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位学者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的尚书令   B. 唐代的门下官 C. 明代的内阁首辅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

25.清朝军机大臣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由此来看,军机处的基本职责是

A. 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 B.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 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 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一)单项选择题

I.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基础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海外市场的扩大

C.科技知识的积累 D.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2.法国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阻碍因素是

A.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社会动荡

B.中小企业和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

C.高利贷资本的发达

D.国内市场的不景气

3.德国、意大利工业革命进程中相似的阻碍因素主要是

A.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 B.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C.政治上四分五裂 D.国际市场狭小

4.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对世界造成了最深刻的影响是

A.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B.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C.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D.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贫困落后

5.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影响下在政治领域产生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其中的主流是

A.社会主义运动 B.民族主义运动

C.资产阶级自由主义 D.殖民扩张运动

6.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表现在 ①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②帝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④先进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7.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的主要媒介是

A.炮舰 B.廉价商品

C.资产阶级文化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8.19世纪中期革命浪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较展

B.欧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D.资本主义各国争霸战争

9.19世纪中期欧美革命和改革的相同特点是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作用

B.革命和改革后仍留有旧制度的痕迹

C.都用自上而下的方式

D.排除外部势力的干扰

10.与17、18世纪相比,19世纪中期殖民扩张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A.参加殖民扩张的国家不同 B.殖民扩张的地区不同

C.殖民扩张的目的不同 D.殖民扩张的手段不同

11.19世纪80年代,法国最终确立了对“印度联邦”的统治,组成印度联邦的三国中不包括

A.越南 B.柬埔寨 C.老挝 D.泰国

12.亚洲革命风暴面临的列强侵略方式主要是

A.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 B.炮舰和商品倾销

C.国内外势力勾结 D.殖民抢劫和

]3.《***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起草

B.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

C.最早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D.第一次较为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4.第一国际成立的社会前提是

A.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世界性发展

C.各国工人阶级展开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D.工人阶级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结合

15.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时提出:“在里昂将成立委员会和人民基层会议,我们只有一个口号:‘自由平等!”’英国宪章运动的请愿书提出:“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这些要求表明

A.当时工人的愿望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B.当时工人的愿望还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C.马克思主义已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已提上日程

16.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在特殊条件下一个城市的起义

B.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C.公社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主观上的失误

D.最大的意义是推翻了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最大的成果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彻底地根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C.农奴以赎买方式得到土地 D.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制度

18.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资产阶级没有成为领导者,而中、下级武士成为主要领导者,其根本原因在于

A.中、下级武士的经济地位低下

B.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

C.中、下级武士接受西方文化

D.中、下级武土同幕府将的军矛盾

19.日本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A.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以资产阶级为领导者

C.废除了封建身份制

D.取了有利于资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

20.19世纪资本主义各国扩张的程度和方式不同,主要原因是

A.各国原有的殖民势力不同

B.当权的资产阶级执行不同的对外政策

C.被侵略地区和国家的人民反抗水平有差异

D.各国经济、军事实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工业比较年轻……1816年制定保护关税法,提高了关税,1828年又把税提高到45%,但是南方的种植国主经济主要是同英国工业相联系的,南方奴隶主愿意实行自由贸易……发起抗议运动……1832年,只得取消了一些商品的高税率。

——摘自《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二 1819年密苏里地区(新扩张地区)申请建州,加入联邦,当时美国已有22个州,自由州和蓄奴州各半,因而在参议院的议员人数均衡,在此情况下……引起了南北双方激烈的争执。1820年国会通过一个妥协案,确定密苏里州作为一个蓄奴州加入联邦,同时,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新州——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还规定北纬36度30分以北永远禁止奴隶制度。

材料三 (1850)年,国会双方代表经过激烈讨论,产生了《1850年妥协案》,裁定加利福尼亚(新并入地区)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新墨西哥州的奴隶制存废问题,由当地居民投票表决,还规定,国会制定一部更严峻的《逃亡奴隶法》——后规定,北方司法机关必须协助缉捕逃亡奴隶,对拯救奴隶者实行罚款、判刑并赔偿,奴隶身份严格执行。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1854年国会讨论位于北纬36度30分以北的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州的问题时,在奴隶主压力下,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新州的奴隶问题由当地居民“自决”……双方矛盾激化,堪萨斯地区出现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武装冲突达半年之久,史称“堪萨斯内战”

——摘自《简明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1816年南北双方对关税政策各持什么意见?

(2)据材料二,1820年妥协案有何特点?

(3)1850年妥协案对谁有利?为什么?

(4)据材料四,1854年法案为何使南北双方矛盾激化?“堪萨斯内战”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问答题

22.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19世纪前以及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及其原因。

23.18世纪末英国经济迅速发展,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经济迅速发展对英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C 5.C 6.A 7.B 8.A 9.B 10.C 11.D 12.B 13.D 14.B 15.B 16.C 17.A 18.B 19.D 20.D

(二)材料解析题

21.(1)北方主张提高关税,以此保护民族工业,南方主张自由贸易,因为提高关税会损害其利益。(2)扩大蓄奴州范围,带有浓厚妥协特点。(3)对种植园奴隶主有利,因为意味着美国将帮助奴隶主追捕奴隶。(4)因为该法案实际取消了1820年对奴隶制的地域限制,严重损害了北方资产阶级和人民利益,说明南北矛盾已激化。

(三)问答题

22.17-19世纪初特征: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只在英、法、美等少数国家确立;资产阶级表现出反封建的革命性,资本主义继续发展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曲折反复;封建统治在全球仍占优势地位。

成因: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生产力不足以改造整个社会和整个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为推翻封建统治,掌握,革命后只能确立资本主义社会若干原则;封建统治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进行改革,客观上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征:资本主义不但进一步改造了国内社会,而且进一步改造了世界面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成因:工业革命及其扩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从物质上大大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以空前的广度、深度开展起来,进一步摧毁了封建统治秩序,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23.(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外殖民掠夺,拥有辽阔的殖民市场。(2)影响:①随着经济发展,要求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欧、亚、美各国纷纷改革和革命,资产阶级对世界统治最终确立。②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开始城市化进程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亚、非、拉国家在生产力水平上差距增大。⑤殖民掠夺加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或最大的殖民帝国。

文章标签: # 中国 # 历史 #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