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钒相关技能高考

tamoadmin 2024-07-05 人已围观

简介1.地理咋学好2.问下下,有没地理学得很好的3.怎样学好地理课4.教师职业生涯人物访谈5.v学法方案6.怎样能很好得学好地理?肯定的讲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属于综合性的学科(边缘学科)。主要表现在地理学科和经济学科的关系上即是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经济地理的分支又是国际贸易的分支。但国际贸易是以地理为基础。如何学好呢?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

1.地理咋学好

2.问下下,有没地理学得很好的

3.怎样学好地理课

4.教师职业生涯人物访谈

5.v学法方案

6.怎样能很好得学好地理?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钒相关技能高考

肯定的讲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属于综合性的学科(边缘学科)。主要表现在地理学科和经济学科的关系上即是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经济地理的分支又是国际贸易的分支。但国际贸易是以地理为基础。

如何学好呢?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国际经济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国际经济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 、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国际经济地理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内容密切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国际经济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国际经济地理原理,国际经济地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国际经济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根据老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所以,同学们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它课堂活动。

4、课后及时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5、搞好单元目标检测、总结工作

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学习成效怎样?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败原因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纠正和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完成目标检测、总结工作,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制定计划。因而,单元目标检测、总结也是同学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结合学科特点,掌握学习中学国际经济地理的科学方法,是学好中学国际经济地理的捷径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同学们是主体。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国际经济地理的兴趣还不够,还需要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并能独立获取、驾驭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国际经济地理的捷径。

1、学习国际经济地理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国际经济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国际经济地理环境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中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同时,我们人类为了协调与环境的关系,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应该掌握较全面的国际经济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知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造福自身。

2、学好国际经济地理要注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国际经济地理学科是跨越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兼自然、人文两 大领域。除国际经济地理专业知识外,还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及工农业生产等 知识领域。国际经济地理学科是高考文科综合和文、理大综合试卷设计的最佳出题基点,试题设计可以国际经济地理知识为基础,综合政、史、地,甚至综合中学所学学科。因此,学好国际经济地理至关重要,同学们还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这一步,随着同学们学习的深入会越来越多的体会到。

3、学习国际经济地理要采用综合、分析、归纳的方法

国际经济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是其它任何学科所不及的特点。表现为:在自然国际经济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人文国际经济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自然国际经济地理和人文国际经济地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国际经济地理只有采取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国际经济地理事物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例如,“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应从特区的国际经济地理位置、历史上为侨乡的因素、交通条件、劳力与技术、国家的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完整的认识。又如,“我国为什么要在北京、香港九龙之间修建‘京九铁路’?铁路建设在选线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对这一问题,应从国际经济地理位置、我国南、北方货物及运输状况、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另外,还要考虑铁路沿途穿越地区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京九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铁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学习国际经济地理要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

国际经济地理学科还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也是其它学科所没有的显著特点。任何区域(分区、分国)都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位置、自然面貌、经济发展等)。因此,学习国际经济地理,应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找出区域间的差异及相关联系。这是学习尤其是复习区域性国际经济地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对比的内容很广泛中,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可进行横向比较,也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可用分析比较法;复习“英国、日本国际经济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运用比较法,还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和区别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国际经济地理概念、国际经济地理事物、国际经济地理现象、国际经济地理颁以及国际经济地理规律。例如:对“天气”、“气候”;对“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对“矿物”、“矿产”和“矿床”等概念的学习记忆最好采用分析比较法。对“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学习可列表比较。总之,通过比较和认知,可以加深对国际经济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

5、学习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国际经济地理事物、现象,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国际经济地理教材的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其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教育(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其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等)。通过学习,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正确地评价世界和我国的自然、人文国际经济地理状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6、学习国际经济地理要理清国际经济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同学们在学习国际经济地理的过程中,为了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国际经济地理知识的体系及属性,以便进行综合归类、因果分析、异同比较等,从而较好国际经济地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国际经济地理知识及技能。这就需要在学习尤其是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国际经济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例如: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后,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制作复习纲要图表,反映这个单元或专题内各国际经济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框架结构及知识要点。又如:学习了日本、英国、美国等各国国际经济地理之后,可将需要共同掌握的问题归入下列框架中,这样便于知识的储存、对比和记忆。

7、学好国际经济地理要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

国际经济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从而作出有效的贡献,可以说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同学们学习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书本里尝到的知识和技能,同周围见闻的事物联系,同当地和祖国的生产建设联系,同国内、国际时事的热点、焦点联系。而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对学习国际经济地理尤为重要。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外出和各种书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尽可能地开阔自己的国际经济地理视野,了解自己所在地区难以感受的国际经济地理事物和国际经济地理现象;要尽可能地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使书本知识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又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活学巧用,从而增长才干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8、学好国际经济地理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

地图形象、直观,是国际经济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国际经济地理的基本工具。因为任何国际经济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国际经济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也离不开空间。因此,学好国际经济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树立空间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国际经济地理技能。读图用图的过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使同学们进一步明了国际经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但掌握用图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⑴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国际经济地理含义。

⑵凡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同学们都要认真读懂,一一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国际经济地理意义及国际经济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⑶对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国际经济地理简图等,同学们要动手勾画和绘制,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⑷在学习和复习中,凡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国际经济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应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并能用国际经济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⑸充分利用填充图册,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国际经济地理事物。

⑹为了记忆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可默图、即不看书和图册,对地图进行默绘、默记、默填。

9、学好国际经济地理要学会读书的方法

国际经济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地图册,同学们读书应做到:

⑴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像上。

⑵边读、边想、边产生疑问。俗话说: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疑问,不断地思考: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敢于向疑难问题挑战。同时,要打开思维,认真思考,注意方法,抓住关键,勤学好问,弄懂每一个疑难问题。要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国际经济地理的热情。

⑶学会笔读。勤于动笔,手脑并用,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过一遍胜过眼过十遍”。读国际经济地理书时,一是边读边勾画重点、难点、要点,也可以打上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可以作简单的眉批,这样有利于抓住要领,加强读书印象,利于复习巩固。二是边读边写提纲。通过阅读教材,分清主次,理清各种关系(主次、并列、因果、从属等),能按国际经济地理知识的结构,写出阅读纲要或制成简单的表格、图表,形成知识框架,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三是边读边绘图,即将文字的国际经济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⑷声读对国际经济地理教材中的重点段落、重要原理或结论、需要长久记忆的知识等,可声读。例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等一系列内容,反复朗读,能增强记忆效果。对低年级同学可个人读、分组读、集中读,对高年级的同学则可默读。

⑸为了提高读书效率,在读书过程中应注意:一般内容快速读;重要内容反复读;疑难问题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读书计划。

10、学好国际经济地理要学会复习巩固的方法

温故才能知新。当同学们掌握了大量国际经济地理知识后,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检测的需要,同学们要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其要领是:

⑴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阅读时应注意:一是采用回忆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回忆要有条理、顺序。在回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随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以便整理复习笔记时使用。二是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对国际经济地理概念的复习,要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理解加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如提高兴趣法、形象记忆法、重复强化法、理解记忆法、谐音巧记法(如记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6种矿产名称,除稀土外的钨、锑、锌、钛、钒,按其谐音可用“吾北心太烦”就容易记牢了)等等。对国际经济地理原理的复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脉络,用理解、记忆加应用的方法。对综合性国际经济地理问题,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区域性国际经济地理问题,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规律性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国际经济地理时空问题,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策略。国际经济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进行串编学习。学习时注意线(交通线、重要国际经济地理界线、人口流动路线等)串点(城市、自然保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如沿长江干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干线,所在农业基地。序列化策略,即演化过程按顺序排列。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国际经济地理意义等等。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国际经济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转化的过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从属关系等国际经济地理事物演变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并且运用演变规律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地理问题,又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⑵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⑶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国际经济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综上所述,功夫不负有心人。深信在国际经济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只要做好以上常规和掌握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并在中学国际经济地理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学有成效。当然本人意在抛砖引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之更加完善,这样对国际经济地理知识的掌握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国际经济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国际经济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国际经济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国际经济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国际经济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国际经济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国际经济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地理咋学好

怎样学好高中地理

一、切实做好学习常规工作,是学好中学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常规工作,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常规性工作,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它通常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课前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目标检测、总结等环节。切实做好这些环节,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最佳方法。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 、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内容密切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根据老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所以,同学们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它课堂活动。

4、课后及时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5、搞好单元目标检测、总结工作

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学习成效怎样?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败原因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纠正和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完成目标检测、总结工作,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制定计划。因而,单元目标检测、总结也是同学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结合学科特点,掌握学习中学地理的科学方法,是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同学们是主体。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够,还需要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并能独立获取、驾驭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1、学习地理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中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同时,我们人类为了协调与环境的关系,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应该掌握较全面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知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造福自身。

2、学好地理要注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地理学科是跨越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兼自然、人文两 大领域。除地理专业知识外,还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及工农业生产等 知识领域。地理学科是高考文科综合和文、理大综合试卷设计的最佳出题基点,试题设计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综合政、史、地,甚至综合中学所学学科。因此,学好地理至关重要,同学们还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这一步,随着同学们学习的深入会越来越多的体会到。

3、学习地理要采用综合、分析、归纳的方法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是其它任何学科所不及的特点。表现为:在自然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人文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地理只有采取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例如,“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应从特区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为侨乡的因素、交通条件、劳力与技术、国家的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完整的认识。又如,“我国为什么要在北京、香港九龙之间修建‘京九铁路’?铁路建设在选线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对这一问题,应从地理位置、我国南、北方货物及运输状况、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另外,还要考虑铁路沿途穿越地区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京九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铁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学习地理要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

地理学科还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也是其它学科所没有的显著特点。任何区域(分区、分国)都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位置、自然面貌、经济发展等)。因此,学习地理,应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找出区域间的差异及相关联系。这是学习尤其是复习区域性地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对比的内容很广泛中,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可进行横向比较,也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可用分析比较法;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运用比较法,还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和区别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颁以及地理规律。例如:对“天气”、“气候”;对“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对“矿物”、“矿产”和“矿床”等概念的学习记忆最好采用分析比较法。对“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学习可列表比较。总之,通过比较和认知,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

5、学习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地理事物、现象,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教材的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其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教育(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其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等)。通过学习,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正确地评价世界和我国的自然、人文地理状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6、学习地理要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为了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的体系及属性,以便进行综合归类、因果分析、异同比较等,从而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及技能。这就需要在学习尤其是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例如: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后,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制作复习纲要图表,反映这个单元或专题内各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框架结构及知识要点。又如:学习了日本、英国、美国等各国地理之后,可将需要共同掌握的问题归入下列框架中,这样便于知识的储存、对比和记忆。

7、学好地理要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从而作出有效的贡献,可以说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同学们学习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书本里尝到的知识和技能,同周围见闻的事物联系,同当地和祖国的生产建设联系,同国内、国际时事的热点、焦点联系。而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对学习地理尤为重要。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外出和各种书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尽可能地开阔自己的地理视野,了解自己所在地区难以感受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尽可能地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使书本知识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又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活学巧用,从而增长才干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8、学好地理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

地图形象、直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因为任何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也离不开空间。因此,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树立空间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读图用图的过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使同学们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但掌握用图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⑴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

⑵凡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同学们都要认真读懂,一一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⑶对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同学们要动手勾画和绘制,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⑷在学习和复习中,凡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应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并能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⑸充分利用填充图册,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

⑹为了记忆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可默图、即不看书和图册,对地图进行默绘、默记、默填。

9、学好地理要学会读书的方法

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地图册,同学们读书应做到:

⑴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像上。

⑵边读、边想、边产生疑问。俗话说: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疑问,不断地思考: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敢于向疑难问题挑战。同时,要打开思维,认真思考,注意方法,抓住关键,勤学好问,弄懂每一个疑难问题。要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⑶学会笔读。勤于动笔,手脑并用,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过一遍胜过眼过十遍”。读地理书时,一是边读边勾画重点、难点、要点,也可以打上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可以作简单的眉批,这样有利于抓住要领,加强读书印象,利于复习巩固。二是边读边写提纲。通过阅读教材,分清主次,理清各种关系(主次、并列、因果、从属等),能按地理知识的结构,写出阅读纲要或制成简单的表格、图表,形成知识框架,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三是边读边绘图,即将文字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⑷声读对地理教材中的重点段落、重要原理或结论、需要长久记忆的知识等,可声读。例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等一系列内容,反复朗读,能增强记忆效果。对低年级同学可个人读、分组读、集中读,对高年级的同学则可默读。

⑸为了提高读书效率,在读书过程中应注意:一般内容快速读;重要内容反复读;疑难问题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读书计划。

10、学好地理要学会复习巩固的方法

温故才能知新。当同学们掌握了大量地理知识后,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检测的需要,同学们要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其要领是:

⑴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阅读时应注意:一是采用回忆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回忆要有条理、顺序。在回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随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以便整理复习笔记时使用。二是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对地理概念的复习,要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理解加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如提高兴趣法、形象记忆法、重复强化法、理解记忆法、谐音巧记法(如记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6种矿产名称,除稀土外的钨、锑、锌、钛、钒,按其谐音可用“吾北心太烦”就容易记牢了)等等。对地理原理的复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脉络,用理解、记忆加应用的方法。对综合性地理问题,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区域性地理问题,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规律性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地理时空问题,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策略。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进行串编学习。学习时注意线(交通线、重要地理界线、人口流动路线等)串点(城市、自然保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如沿长江干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干线,所在农业基地。序列化策略,即演化过程按顺序排列。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等。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转化的过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从属关系等地理事物演变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并且运用演变规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又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⑵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⑶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综上所述,功夫不负有心人。深信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只要做好以上常规和掌握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并在中学地理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学有成效。当然本人意在抛砖引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之更加完善,这样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考综合科的同学来说,不论是学“X”科中的哪一门,都不要孤立地学,要特别留意这几科中能互相联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时事政治题,就可以想想,它发生在什么地方,与该地方的地理特征有联系吗?该事件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从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么哲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养成这种思考的习惯,不久你就可以在这几科中来去自由了。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你已经掌握好单科知识的基础上,单科都没有掌握好,哪里还能谈什么联系呢?所以这也就更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平时就要注意把知识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着到了考前再突击,那样的话有可能会摔得很惨。?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丰收的一天。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吧,把你的脚步迈得坚实再坚实些,祝你“笑傲考场”!

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问下下,有没地理学得很好的

一、切实做好学习常规工作,是学好中学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常规工作,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常规性工作,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它通常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课前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目标检测、总结等环节。切实做好这些环节,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最佳方法。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 、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内容密切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根据老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所以,同学们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它课堂活动。

4、课后及时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5、搞好单元目标检测、总结工作

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学习成效怎样?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败原因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纠正和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完成目标检测、总结工作,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制定计划。因而,单元目标检测、总结也是同学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结合学科特点,掌握学习中学地理的科学方法,是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同学们是主体。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够,还需要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并能独立获取、驾驭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1、学习地理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中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同时,我们人类为了协调与环境的关系,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应该掌握较全面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知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造福自身。

2、学好地理要注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地理学科是跨越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兼自然、人文两 大领域。除地理专业知识外,还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及工农业生产等 知识领域。地理学科是高考文科综合和文、理大综合试卷设计的最佳出题基点,试题设计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综合政、史、地,甚至综合中学所学学科。因此,学好地理至关重要,同学们还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这一步,随着同学们学习的深入会越来越多的体会到。

3、学习地理要采用综合、分析、归纳的方法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是其它任何学科所不及的特点。表现为:在自然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人文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地理只有采取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例如,“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应从特区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为侨乡的因素、交通条件、劳力与技术、国家的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完整的认识。又如,“我国为什么要在北京、香港九龙之间修建‘京九铁路’?铁路建设在选线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对这一问题,应从地理位置、我国南、北方货物及运输状况、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另外,还要考虑铁路沿途穿越地区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京九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铁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学习地理要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

地理学科还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也是其它学科所没有的显著特点。任何区域(分区、分国)都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位置、自然面貌、经济发展等)。因此,学习地理,应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找出区域间的差异及相关联系。这是学习尤其是复习区域性地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对比的内容很广泛中,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可进行横向比较,也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可用分析比较法;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运用比较法,还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和区别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颁以及地理规律。例如:对“天气”、“气候”;对“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对“矿物”、“矿产”和“矿床”等概念的学习记忆最好采用分析比较法。对“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学习可列表比较。总之,通过比较和认知,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

5、学习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地理事物、现象,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教材的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其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教育(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其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等)。通过学习,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正确地评价世界和我国的自然、人文地理状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6、学习地理要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为了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的体系及属性,以便进行综合归类、因果分析、异同比较等,从而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及技能。这就需要在学习尤其是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例如: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后,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制作复习纲要图表,反映这个单元或专题内各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框架结构及知识要点。又如:学习了日本、英国、美国等各国地理之后,可将需要共同掌握的问题归入下列框架中,这样便于知识的储存、对比和记忆。

7、学好地理要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从而作出有效的贡献,可以说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同学们学习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书本里尝到的知识和技能,同周围见闻的事物联系,同当地和祖国的生产建设联系,同国内、国际时事的热点、焦点联系。而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对学习地理尤为重要。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外出和各种书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尽可能地开阔自己的地理视野,了解自己所在地区难以感受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尽可能地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使书本知识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又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活学巧用,从而增长才干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8、学好地理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

地图形象、直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因为任何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也离不开空间。因此,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树立空间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读图用图的过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使同学们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但掌握用图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⑴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

⑵凡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同学们都要认真读懂,一一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⑶对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同学们要动手勾画和绘制,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⑷在学习和复习中,凡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应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并能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⑸充分利用填充图册,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

⑹为了记忆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可默图、即不看书和图册,对地图进行默绘、默记、默填。

9、学好地理要学会读书的方法

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地图册,同学们读书应做到:

⑴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像上。

⑵边读、边想、边产生疑问。俗话说: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疑问,不断地思考: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敢于向疑难问题挑战。同时,要打开思维,认真思考,注意方法,抓住关键,勤学好问,弄懂每一个疑难问题。要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⑶学会笔读。勤于动笔,手脑并用,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过一遍胜过眼过十遍”。读地理书时,一是边读边勾画重点、难点、要点,也可以打上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可以作简单的眉批,这样有利于抓住要领,加强读书印象,利于复习巩固。二是边读边写提纲。通过阅读教材,分清主次,理清各种关系(主次、并列、因果、从属等),能按地理知识的结构,写出阅读纲要或制成简单的表格、图表,形成知识框架,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三是边读边绘图,即将文字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⑷声读对地理教材中的重点段落、重要原理或结论、需要长久记忆的知识等,可声读。例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等一系列内容,反复朗读,能增强记忆效果。对低年级同学可个人读、分组读、集中读,对高年级的同学则可默读。

⑸为了提高读书效率,在读书过程中应注意:一般内容快速读;重要内容反复读;疑难问题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读书计划。

10、学好地理要学会复习巩固的方法

温故才能知新。当同学们掌握了大量地理知识后,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检测的需要,同学们要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其要领是:

⑴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阅读时应注意:一是采用回忆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回忆要有条理、顺序。在回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随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以便整理复习笔记时使用。二是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对地理概念的复习,要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理解加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如提高兴趣法、形象记忆法、重复强化法、理解记忆法、谐音巧记法(如记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6种矿产名称,除稀土外的钨、锑、锌、钛、钒,按其谐音可用“吾北心太烦”就容易记牢了)等等。对地理原理的复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脉络,用理解、记忆加应用的方法。对综合性地理问题,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区域性地理问题,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规律性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地理时空问题,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策略。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进行串编学习。学习时注意线(交通线、重要地理界线、人口流动路线等)串点(城市、自然保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如沿长江干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干线,所在农业基地。序列化策略,即演化过程按顺序排列。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等。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转化的过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从属关系等地理事物演变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并且运用演变规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又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⑵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⑶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综上所述,功夫不负有心人。深信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只要做好以上常规和掌握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并在中学地理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学有成效。当然本人意在抛砖引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之更加完善,这样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考综合科的同学来说,不论是学“X”科中的哪一门,都不要孤立地学,要特别留意这几科中能互相联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时事政治题,就可以想想,它发生在什么地方,与该地方的地理特征有联系吗?该事件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从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么哲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养成这种思考的习惯,不久你就可以在这几科中来去自由了。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你已经掌握好单科知识的基础上,单科都没有掌握好,哪里还能谈什么联系呢?所以这也就更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平时就要注意把知识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着到了考前再突击,那样的话有可能会摔得很惨。?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丰收的一天。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吧,把你的脚步迈得坚实再坚实些,祝你“笑傲考场”!?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怎样学好地理课

学习地理不能仅仅只记,要学会理解它们。我自己是学这个的,感觉这些方法还不错,下面就说说:首先你要建立学习它们的兴趣,感觉你学它们不是仅仅为了学习,更为了自己的爱好。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达到这一步很重要。第二,要每天抽时间去看,不要想着你是在看书,对于地理,咱们都想出去玩把,就把它当作对一些地方的了解。推荐一种看书的方法,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看这些比较有效果。不过这依个人情况而定。注意的是,这一层你不必想着你要怎么样去记它,只要你把书看好熟就行了。第三,课前课后工作要做好,这里指的是课前你一定要把书看一遍,就是第二步,只有把书看了上课才会轻松一点。不过这一步你要多做一件事,那就是你要设身处地的去想这些书上的东西,想想它们为什么这样,要是你你会怎么样。这是课前,至于课后,那就是你要即使复习上课讲的东西,想必你上课应该有笔记,找出来看,看看老师是怎么讲的,有没有与你想的不一样。第四就该讲下上课的事事了,有好多学文的包括有一段时间再内都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文科上课不重要,关键靠课下.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你的想法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有些问题也不是我们做学生就能解决的,所以文科上课同样重要.至于上课,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认真,而且要做笔记,这是学文的一大方法,因为你当时记得不一定过段时间你还记得,所以要做笔记,把重点难点作上记号,这样下课后你复习起来就方便了,也不会有一种盲目感,学习起来有一种方向感.第五那就是做题目,文科其实和理科没多大区别,因为你在做题目中才能了解到自己有哪些还不会,这样就有侧重点,学习起来轻松些,也容易些.尤其是一些计算题,一定要多做,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些课外书籍,这对学习也蛮有用的

一、切实做好学习常规工作,是学好中学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常规工作,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常规性工作,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它通常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课前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目标检测、总结等环节。切实做好这些环节,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最佳方法。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 、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内容密切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根据老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所以,同学们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它课堂活动。

4、课后及时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5、搞好单元目标检测、总结工作

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学习成效怎样?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败原因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纠正和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完成目标检测、总结工作,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制定计划。因而,单元目标检测、总结也是同学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结合学科特点,掌握学习中学地理的科学方法,是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同学们是主体。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够,还需要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并能独立获取、驾驭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1、学习地理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中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同时,我们人类为了协调与环境的关系,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应该掌握较全面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知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造福自身。

2、学好地理要注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地理学科是跨越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兼自然、人文两 大领域。除地理专业知识外,还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及工农业生产等 知识领域。地理学科是高考文科综合和文、理大综合试卷设计的最佳出题基点,试题设计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综合政、史、地,甚至综合中学所学学科。因此,学好地理至关重要,同学们还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这一步,随着同学们学习的深入会越来越多的体会到。

3、学习地理要采用综合、分析、归纳的方法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是其它任何学科所不及的特点。表现为:在自然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人文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地理只有采取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例如,“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应从特区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为侨乡的因素、交通条件、劳力与技术、国家的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完整的认识。又如,“我国为什么要在北京、香港九龙之间修建‘京九铁路’?铁路建设在选线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对这一问题,应从地理位置、我国南、北方货物及运输状况、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另外,还要考虑铁路沿途穿越地区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京九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铁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学习地理要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

地理学科还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也是其它学科所没有的显著特点。任何区域(分区、分国)都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位置、自然面貌、经济发展等)。因此,学习地理,应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找出区域间的差异及相关联系。这是学习尤其是复习区域性地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对比的内容很广泛中,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可进行横向比较,也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可用分析比较法;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运用比较法,还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和区别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颁以及地理规律。例如:对“天气”、“气候”;对“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对“矿物”、“矿产”和“矿床”等概念的学习记忆最好采用分析比较法。对“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学习可列表比较。总之,通过比较和认知,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

5、学习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地理事物、现象,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教材的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其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教育(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其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等)。通过学习,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正确地评价世界和我国的自然、人文地理状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6、学习地理要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为了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的体系及属性,以便进行综合归类、因果分析、异同比较等,从而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及技能。这就需要在学习尤其是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例如: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后,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制作复习纲要图表,反映这个单元或专题内各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框架结构及知识要点。又如:学习了日本、英国、美国等各国地理之后,可将需要共同掌握的问题归入下列框架中,这样便于知识的储存、对比和记忆。

7、学好地理要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从而作出有效的贡献,可以说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同学们学习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书本里尝到的知识和技能,同周围见闻的事物联系,同当地和祖国的生产建设联系,同国内、国际时事的热点、焦点联系。而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对学习地理尤为重要。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外出和各种书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尽可能地开阔自己的地理视野,了解自己所在地区难以感受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尽可能地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使书本知识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又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活学巧用,从而增长才干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8、学好地理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

地图形象、直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因为任何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也离不开空间。因此,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树立空间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读图用图的过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使同学们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但掌握用图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⑴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

⑵凡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同学们都要认真读懂,一一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⑶对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同学们要动手勾画和绘制,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⑷在学习和复习中,凡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应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并能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⑸充分利用填充图册,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

⑹为了记忆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可默图、即不看书和图册,对地图进行默绘、默记、默填。

9、学好地理要学会读书的方法

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地图册,同学们读书应做到:

⑴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像上。

⑵边读、边想、边产生疑问。俗话说: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疑问,不断地思考: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敢于向疑难问题挑战。同时,要打开思维,认真思考,注意方法,抓住关键,勤学好问,弄懂每一个疑难问题。要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⑶学会笔读。勤于动笔,手脑并用,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过一遍胜过眼过十遍”。读地理书时,一是边读边勾画重点、难点、要点,也可以打上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可以作简单的眉批,这样有利于抓住要领,加强读书印象,利于复习巩固。二是边读边写提纲。通过阅读教材,分清主次,理清各种关系(主次、并列、因果、从属等),能按地理知识的结构,写出阅读纲要或制成简单的表格、图表,形成知识框架,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三是边读边绘图,即将文字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⑷声读对地理教材中的重点段落、重要原理或结论、需要长久记忆的知识等,可声读。例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等一系列内容,反复朗读,能增强记忆效果。对低年级同学可个人读、分组读、集中读,对高年级的同学则可默读。

⑸为了提高读书效率,在读书过程中应注意:一般内容快速读;重要内容反复读;疑难问题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读书计划。

10、学好地理要学会复习巩固的方法

温故才能知新。当同学们掌握了大量地理知识后,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检测的需要,同学们要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其要领是:

⑴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阅读时应注意:一是采用回忆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回忆要有条理、顺序。在回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随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以便整理复习笔记时使用。二是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对地理概念的复习,要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理解加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如提高兴趣法、形象记忆法、重复强化法、理解记忆法、谐音巧记法(如记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6种矿产名称,除稀土外的钨、锑、锌、钛、钒,按其谐音可用“吾北心太烦”就容易记牢了)等等。对地理原理的复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脉络,用理解、记忆加应用的方法。对综合性地理问题,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区域性地理问题,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规律性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地理时空问题,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策略。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进行串编学习。学习时注意线(交通线、重要地理界线、人口流动路线等)串点(城市、自然保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如沿长江干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干线,所在农业基地。序列化策略,即演化过程按顺序排列。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等。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转化的过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从属关系等地理事物演变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并且运用演变规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又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⑵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⑶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综上所述,功夫不负有心人。深信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只要做好以上常规和掌握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并在中学地理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学有成效。当然本人意在抛砖引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之更加完善,这样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考综合科的同学来说,不论是学“X”科中的哪一门,都不要孤立地学,要特别留意这几科中能互相联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时事政治题,就可以想想,它发生在什么地方,与该地方的地理特征有联系吗?该事件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从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么哲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养成这种思考的习惯,不久你就可以在这几科中来去自由了。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你已经掌握好单科知识的基础上,单科都没有掌握好,哪里还能谈什么联系呢?所以这也就更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平时就要注意把知识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着到了考前再突击,那样的话有可能会摔得很惨。?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丰收的一天。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吧,把你的脚步迈得坚实再坚实些,祝你“笑傲考场”!?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

教师职业生涯人物访谈

一、切实做好学习常规工作,是学好中学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常规工作,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常规性工作,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它通常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课前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目标检测、总结等环节。切实做好这些环节,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最佳方法。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 、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内容密切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根据老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所以,同学们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它课堂活动。

4、课后及时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5、搞好单元目标检测、总结工作

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学习成效怎样?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败原因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纠正和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完成目标检测、总结工作,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制定计划。因而,单元目标检测、总结也是同学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结合学科特点,掌握学习中学地理的科学方法,是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同学们是主体。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够,还需要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并能独立获取、驾驭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1、学习地理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中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同时,我们人类为了协调与环境的关系,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应该掌握较全面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知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造福自身。

2、学好地理要注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地理学科是跨越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兼自然、人文两 大领域。除地理专业知识外,还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及工农业生产等 知识领域。地理学科是高考文科综合和文、理大综合试卷设计的最佳出题基点,试题设计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综合政、史、地,甚至综合中学所学学科。因此,学好地理至关重要,同学们还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这一步,随着同学们学习的深入会越来越多的体会到。

3、学习地理要采用综合、分析、归纳的方法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是其它任何学科所不及的特点。表现为:在自然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人文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地理只有采取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例如,“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应从特区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为侨乡的因素、交通条件、劳力与技术、国家的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完整的认识。又如,“我国为什么要在北京、香港九龙之间修建‘京九铁路’?铁路建设在选线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对这一问题,应从地理位置、我国南、北方货物及运输状况、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另外,还要考虑铁路沿途穿越地区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京九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铁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学习地理要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

地理学科还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也是其它学科所没有的显著特点。任何区域(分区、分国)都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位置、自然面貌、经济发展等)。因此,学习地理,应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找出区域间的差异及相关联系。这是学习尤其是复习区域性地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对比的内容很广泛中,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可进行横向比较,也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可用分析比较法;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运用比较法,还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和区别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颁以及地理规律。例如:对“天气”、“气候”;对“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对“矿物”、“矿产”和“矿床”等概念的学习记忆最好采用分析比较法。对“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学习可列表比较。总之,通过比较和认知,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

5、学习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地理事物、现象,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教材的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其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教育(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其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等)。通过学习,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正确地评价世界和我国的自然、人文地理状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6、学习地理要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为了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的体系及属性,以便进行综合归类、因果分析、异同比较等,从而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及技能。这就需要在学习尤其是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例如: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后,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制作复习纲要图表,反映这个单元或专题内各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框架结构及知识要点。又如:学习了日本、英国、美国等各国地理之后,可将需要共同掌握的问题归入下列框架中,这样便于知识的储存、对比和记忆。

7、学好地理要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从而作出有效的贡献,可以说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同学们学习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书本里尝到的知识和技能,同周围见闻的事物联系,同当地和祖国的生产建设联系,同国内、国际时事的热点、焦点联系。而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对学习地理尤为重要。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外出和各种书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尽可能地开阔自己的地理视野,了解自己所在地区难以感受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尽可能地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使书本知识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又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活学巧用,从而增长才干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8、学好地理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

地图形象、直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因为任何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也离不开空间。因此,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树立空间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读图用图的过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使同学们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但掌握用图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⑴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

⑵凡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同学们都要认真读懂,一一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⑶对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同学们要动手勾画和绘制,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⑷在学习和复习中,凡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应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并能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⑸充分利用填充图册,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

⑹为了记忆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可默图、即不看书和图册,对地图进行默绘、默记、默填。

9、学好地理要学会读书的方法

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地图册,同学们读书应做到:

⑴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像上。

⑵边读、边想、边产生疑问。俗话说: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疑问,不断地思考: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敢于向疑难问题挑战。同时,要打开思维,认真思考,注意方法,抓住关键,勤学好问,弄懂每一个疑难问题。要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⑶学会笔读。勤于动笔,手脑并用,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过一遍胜过眼过十遍”。读地理书时,一是边读边勾画重点、难点、要点,也可以打上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可以作简单的眉批,这样有利于抓住要领,加强读书印象,利于复习巩固。二是边读边写提纲。通过阅读教材,分清主次,理清各种关系(主次、并列、因果、从属等),能按地理知识的结构,写出阅读纲要或制成简单的表格、图表,形成知识框架,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三是边读边绘图,即将文字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⑷声读对地理教材中的重点段落、重要原理或结论、需要长久记忆的知识等,可声读。例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等一系列内容,反复朗读,能增强记忆效果。对低年级同学可个人读、分组读、集中读,对高年级的同学则可默读。

⑸为了提高读书效率,在读书过程中应注意:一般内容快速读;重要内容反复读;疑难问题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读书计划。

10、学好地理要学会复习巩固的方法

温故才能知新。当同学们掌握了大量地理知识后,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检测的需要,同学们要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其要领是:

⑴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阅读时应注意:一是采用回忆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回忆要有条理、顺序。在回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随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以便整理复习笔记时使用。二是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对地理概念的复习,要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理解加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如提高兴趣法、形象记忆法、重复强化法、理解记忆法、谐音巧记法(如记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6种矿产名称,除稀土外的钨、锑、锌、钛、钒,按其谐音可用“吾北心太烦”就容易记牢了)等等。对地理原理的复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脉络,用理解、记忆加应用的方法。对综合性地理问题,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区域性地理问题,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规律性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地理时空问题,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策略。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进行串编学习。学习时注意线(交通线、重要地理界线、人口流动路线等)串点(城市、自然保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如沿长江干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干线,所在农业基地。序列化策略,即演化过程按顺序排列。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等。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转化的过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从属关系等地理事物演变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并且运用演变规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又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⑵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⑶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综上所述,功夫不负有心人。深信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只要做好以上常规和掌握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并在中学地理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学有成效。当然本人意在抛砖引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之更加完善,这样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考综合科的同学来说,不论是学“X”科中的哪一门,都不要孤立地学,要特别留意这几科中能互相联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时事政治题,就可以想想,它发生在什么地方,与该地方的地理特征有联系吗?该事件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从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么哲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养成这种思考的习惯,不久你就可以在这几科中来去自由了。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你已经掌握好单科知识的基础上,单科都没有掌握好,哪里还能谈什么联系呢?所以这也就更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平时就要注意把知识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着到了考前再突击,那样的话有可能会摔得很惨。?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丰收的一天。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吧,把你的脚步迈得坚实再坚实些,祝你“笑傲考场”!?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v学法方案

教师职业生涯人物访谈

 导语: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下面是整理的教师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记录,欢迎大家参考!

教师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记录1

 一、访谈者的困惑

 当前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喜欢的专业,尽管虽然清楚自己毕业可能从事什么行业,单并非自己喜欢的。简单来说,是自己不满足这个行业的层次,想学习更高水平的行业。

 二、访谈对象

 具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教师。

 三、访谈内容:

 1、每天的工作是什么?

 每天就是完成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批改学生的作业。此外因担任班主任一职,因此还要作好每天的学生工作。

 2、您是怎么找到这个工作的?

 毕业之后回家乡找工作实习,而现在的工作单位在家乡也可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最起码工作稳定、工资及时,在实习一段时间后自己感觉还不错。原打算工作之余考研,但是后来种种条件的限制,就放弃了。

 3、你喜欢现在的工作吗?

 怎么说呢?喜欢还是不喜欢已经不重要了。一个男人,不可能做事只平自己的感觉。毕业的时候还在想以后一定要继续读书,不可能一辈子只在小城镇发展下去,可是工作了之后就不会再考虑这些了,安定的生活就可以了。工作简单、收入稳定也许就可以了。(老师在说的时候心情挺低落的)。

 4、做一个高中老师难吗?

 你说呢?(笑)本科毕业就可以了,在我们这,学历高的会留在我们这吗?

 5、您工作之后自己有变化吗?

 当然会有,现在可能就没有那份激情了。时间长了,刚工作的时候那股冲劲已经被磨平了,也就还有那么一点点的责任心吧。

 6、工资高吗?

 一千六七在我们家乡应该还不错的吧。有假期、工资又及时,你说我还会有上进的激情吗?

 7、就你的工作而言,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喜欢和学生打交道啊,和他们上课讨论总比在教室批改作业好啊。那时侯也觉得自己脑子里还有些东西,比如喜欢和领导打交道你也知道。可是没办法,人情世故对以后自己有利的还是要去做一些,不管自己喜不喜欢,学校和社会还是有区别的。

 8、你喜欢做教师吗?

 喜欢吧,不喜欢自己也就不会选择这个工作吧。不喜欢也做不长久啊,教师社会地位挺高的,最主要的是假期又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你忘了?呵呵。

 9、做一个特殊教育行业的老师好吗?

 你现在学的不就是吗?其实也还好,培养自己的爱心啊。我自己没做过,不管怎样,自己喜欢就去做好了,不管碰到什么困难都要学会冷静的分析。

 10、我你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吗?

 还好,小城镇的生活总归是平淡了一些,不过这种状态还不会让人麻痹。我还会继续的读书,不能因为工作了就什么都放弃了啊。

 四、访谈者解决的问题

 我本来想要采访的人物是大学里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但是没办法条件有所限制。我采访高中的教师,所问的问题也是自己当场所能想的到的问题。

 不过基本上还是得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可以供来自己参考。

 五、对职业发展的帮助

 还怎么说呢?这次访谈在我而言是属于失败的。访谈的人物,并不是之前自己所预想的,不过还是觉得自己有了一些改变,最起码做事不再无计划性、目的性了。

教师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记录2

 老师这一职业是很多大学生以后就业的理想岗位,当然也包括我们读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能够更好的了解教师这个职业,毕业后能谋得好的工作,我们小组精心设计了20道访问题目,相信经过有关教师这一职业的一些访问,对我们以后择业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借此也要感谢受访的三位老师,谢谢你们的合作!同时也要向所有尊尊教诲我们的老师致敬!

 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我们接触最多的人,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关心我们的人,为了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敬意,我们将各种各样的称呼送给了他们。且看:最历史悠久的称呼是先生,最质朴无华的褒称是园丁,最真情感人的爱称是慈母,最温馨动人的称谓是蜡烛,最生动形象的默称是春雨,最高评价的专称是人梯,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是孺子牛,最富哲理的称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由这些足见大众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自然而然的有不少学生从小便希望称谓一名老师。而且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生活节奏快速),教师的假期更是令很多其他领域的职场人物非常的羡慕。

 我们可以说教师是精神上的极大富有者,但却又是物质上的极度匮乏者。虽然中国于1955年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极大的提高了教师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也有所增加,但着其增加的幅度却是微乎其微的。更何况现在某某省政府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已经实行绩效考核工资,尝试着均衡小学和中学,还有各个不同的地方的工资差距。但是大家都能明白,高中的课程的难度远大于初中的,而初中的课程难度又远大于小学的难度,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可以胜任小学甚至初中的家教工作,但是我们却很难保证普通一个大学生可以很好的做好高中生的家教工作,为什么?不就因为高中的课程难度大么?更何况高中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将来的走向也由高中决定了,所以高中的教师的精神压力又远远大于初中,小学的教师,但现在在教师领域所施行的所谓的缩小贫富差对高中老师而言岂不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么?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小学的教师有更大的空间去做有偿家教,但是中学的老师因为课的压力和工作繁杂程度的关系,就不太有心力去做家教了

 另外我们也可以说教师是这个社会上权利和义务最不对等群体之一。因为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上班时间要上课,批改试卷作业,设计试卷,还需要费大量的功夫去备课、筹划班级管理事务、进行学生思想教育、执行学校事务、学习专业知识。

 考虑上述现状之后,我们还明白了是否选择当一名教师绝对不能意气用事,不能冲着教师表观的社会地位,也不能冲着那令人眼红的假期,为了我们以后生活得幸福指数能够高些,我们必须清楚的便是我们内心的追求,究竟我们贪恋的是锦衣玉食的奢侈的生活,还是一种有口饭吃就心满意足的持家型,抑或我们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还是工作的开心我们有必要清楚自己内心对于教师的态度,不然盲目的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绝对不会是正确的选择。接下来便以已接受采访的教师为例:

 某某中学的某班主任就强烈建议我们长大后不要当老师,只因教师这个职业的工资并非很高,辛辛苦苦的一个月工作下来,能拿到的钱袋只能是薄薄的两层皮,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又因为种种因素变的更加有个性了,叛逆心理更加强,不再象以前那样迷信老师,迷信权威(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利的),从而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增添了一定难度。于是当地也就有了这样的一种说法:当你踏上了教师这条路,那就意味着你与香q半岛(位于浙江温州的一处豪宅,每一平方米价格达数万元)无缘,甚至我们可以夸张点的说,你当教师当了一辈子你也赚不了香q半岛的一个卫生间!!!从这个意义层面上来讲,如果说我们追求是过上一种有钱人的奢侈生活,那么当一名教师绝对不是一个理想选择。可能自主创业,投资会更加的适合。但是另外某某中学(高中)的某班主任在请求以三个形容词来形容教师这个职业时却用上了幸福,奉献,爱心这些听来就让人觉得舒服的词儿。

 在他看来,教师是幸福的,尤其是在他在付出了努力之后能够有所收获,学生们在收获成绩之后能对他心存爱戴感恩之情;教师同时也需要一种真诚的奉献精神,唯有付出才能有桃李芬芳的回报;再者教师需要爱心,没有了对学生的爱,那又拿来的教育。总而言之,在他看来当上一名教师是一件幸运而且幸福的事(他上大学的第一志愿并非当一名教师,是服从调剂到教师这一个职业方向的,但是他感到幸运)),至于教师的付出和收入不成相应的比例这种说法,他则认为当一名教师,所收获的不仅是金钱,还有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便是精神的回报,看着他的学生出人头地,看着他的学生返校看他,都让他自然而然的从心底涌上一种满足的感觉。可能这是两个极端,一个当教师当的很幸福,一个则是痛苦的,难以收获快乐的,但社会上还有一类老师保持相对中立的态度。比如高三英语老师陈老师就说教师这个职业干久了就会单调,虽然有新课程等教育改革在调剂,但是总体上的变化的幅度不大,之前备课过的内容现在也可以借用,而且当老师很苦很累,特别是咱们的高中老师,他们的作息时间跟高中生差不多,说他们再怎么辛苦也不过分。但他还不至于对教师这个职业太过于失望,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也是一种获得物质利益的途径,至少让他可以很好的养家糊口了,日子过得也是相当的平稳的(这可能跟他的内向的性格也有一点关系,因此他放弃了学校里担任某些职务的机会)。

 有句话很中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那么职业也是同理吧。教师这个职业缺乏变动,其他职业也是同理的,既然如此,为何不用一种淡定的心态去对待呢?!但是如果想要当一名幸福的教师,那么就应该对教育事业有热爱之心,从中寻找三尺讲台对生命的价值。

 如果已经执意当一名教师,那么我们现在就应该了解我们所需要努力的方向了。

 首先想要当一名好教师,就需要具备一些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首当其冲的便是宽广深厚的教师专业知识,它包括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足够的所教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但光这些死板的东西,教师还需拥有纯熟的专业技能,即熟练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教师行为方式,包括导入技巧、讲解技巧、提问技巧、变化技巧等等);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和学生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再者当一名优秀教师还需要有特有的专业情意。――专业理想;道德的情操。不然又如何能够坚持下去,使得教师这个职业不再是纯粹的职业?同时优秀的、创造力强的教师的人格特征应该包括:有见识、有献身精神、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有独立性,在人际关系上,耿直、坦率、不拘小节。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具有独特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的工具进行教学的人。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不是其他人正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学生对世界的态度和交际的原则上。所以现在的我们就应该钢钒涉猎各种书籍,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格和人文素养,为将来我们的学生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在前往成为一名教师的途中,我们作为非师范专业需要获得的首要证书就是教师资格证书,然后我们还需要计算机证书、普通话证书,要进行的书面考试则考察了学科专业知识(类似高考题)、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案例分析,另外还有现场考核,譬如上课或说课(而这也是最难过的一关)。

 还有个很现实的问题便是薪水问题,教师的薪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国家分发的普通工资,另一部分就是学校分发的工资。这两个部分合起来后,初级职称的工资约有3500左右,中级职称约有4000左右,高级职称约有5000左右,当然还有某些老师做的更加出色的,工资就可能更加的高了。

 薪水跟职称是相关的,中学阶段的职称有中学一级,中学二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职称的获得又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比如工作年限、班主任任职年限、年度考核是否合格、论文的数和量;定量考核是否过关甚至优秀,另外教学技能获奖情况,教科研获情况,学生辅导获奖情况,先进荣誉获得情况等又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打分。而最难过的一关就是现场考核,由考察组给出课题,教师需要根据给出的课题设计课堂流程和内容并将之呈现。对于没有特殊背景的我们而言,职称的晋升没有捷径,唯有一步一个脚印,为人真诚豁达才能到达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能够以“师者三尺讲台万丈空,桃花源里自耕农,磨剑十年图破壁,开怀一笑坐春风,桃李报我山河丽,我付桃李一片情,不为浮华遮望眼,愿做春泥化落红”为幸福,现在认真的掌握好各种相应的技能,那么我们明天德尔职业生涯将是非常幸福的。

;

怎样能很好得学好地理?

一、切实做好学习常规工作,是学好中学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常规工作,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常规性工作,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它通常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课前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目标检测、总结等环节。切实做好这些环节,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最佳方法。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 、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内容密切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根据老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所以,同学们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它课堂活动。

4、课后及时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5、搞好单元目标检测、总结工作

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学习成效怎样?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败原因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纠正和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完成目标检测、总结工作,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制定计划。因而,单元目标检测、总结也是同学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结合学科特点,掌握学习中学地理的科学方法,是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同学们是主体。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够,还需要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并能独立获取、驾驭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1、学习地理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中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同时,我们人类为了协调与环境的关系,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应该掌握较全面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知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造福自身。

2、学好地理要注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地理学科是跨越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兼自然、人文两 大领域。除地理专业知识外,还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及工农业生产等 知识领域。地理学科是高考文科综合和文、理大综合试卷设计的最佳出题基点,试题设计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综合政、史、地,甚至综合中学所学学科。因此,学好地理至关重要,同学们还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这一步,随着同学们学习的深入会越来越多的体会到。

3、学习地理要采用综合、分析、归纳的方法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是其它任何学科所不及的特点。表现为:在自然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人文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地理只有采取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例如,“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应从特区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为侨乡的因素、交通条件、劳力与技术、国家的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完整的认识。又如,“我国为什么要在北京、香港九龙之间修建‘京九铁路’?铁路建设在选线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对这一问题,应从地理位置、我国南、北方货物及运输状况、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另外,还要考虑铁路沿途穿越地区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京九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铁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学习地理要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

地理学科还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也是其它学科所没有的显著特点。任何区域(分区、分国)都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位置、自然面貌、经济发展等)。因此,学习地理,应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找出区域间的差异及相关联系。这是学习尤其是复习区域性地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对比的内容很广泛中,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可进行横向比较,也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可用分析比较法;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运用比较法,还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和区别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颁以及地理规律。例如:对“天气”、“气候”;对“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对“矿物”、“矿产”和“矿床”等概念的学习记忆最好采用分析比较法。对“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学习可列表比较。总之,通过比较和认知,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

5、学习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地理事物、现象,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教材的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其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教育(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其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等)。通过学习,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正确地评价世界和我国的自然、人文地理状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6、学习地理要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为了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的体系及属性,以便进行综合归类、因果分析、异同比较等,从而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及技能。这就需要在学习尤其是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例如: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后,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制作复习纲要图表,反映这个单元或专题内各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框架结构及知识要点。又如:学习了日本、英国、美国等各国地理之后,可将需要共同掌握的问题归入下列框架中,这样便于知识的储存、对比和记忆。

7、学好地理要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从而作出有效的贡献,可以说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同学们学习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书本里尝到的知识和技能,同周围见闻的事物联系,同当地和祖国的生产建设联系,同国内、国际时事的热点、焦点联系。而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对学习地理尤为重要。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外出和各种书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尽可能地开阔自己的地理视野,了解自己所在地区难以感受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尽可能地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使书本知识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又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活学巧用,从而增长才干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8、学好地理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

地图形象、直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因为任何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也离不开空间。因此,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树立空间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读图用图的过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使同学们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但掌握用图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⑴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

⑵凡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同学们都要认真读懂,一一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⑶对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同学们要动手勾画和绘制,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⑷在学习和复习中,凡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应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并能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⑸充分利用填充图册,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

⑹为了记忆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可默图、即不看书和图册,对地图进行默绘、默记、默填。

9、学好地理要学会读书的方法

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地图册,同学们读书应做到:

⑴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像上。

⑵边读、边想、边产生疑问。俗话说: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疑问,不断地思考: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敢于向疑难问题挑战。同时,要打开思维,认真思考,注意方法,抓住关键,勤学好问,弄懂每一个疑难问题。要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⑶学会笔读。勤于动笔,手脑并用,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过一遍胜过眼过十遍”。读地理书时,一是边读边勾画重点、难点、要点,也可以打上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可以作简单的眉批,这样有利于抓住要领,加强读书印象,利于复习巩固。二是边读边写提纲。通过阅读教材,分清主次,理清各种关系(主次、并列、因果、从属等),能按地理知识的结构,写出阅读纲要或制成简单的表格、图表,形成知识框架,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三是边读边绘图,即将文字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⑷声读对地理教材中的重点段落、重要原理或结论、需要长久记忆的知识等,可声读。例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等一系列内容,反复朗读,能增强记忆效果。对低年级同学可个人读、分组读、集中读,对高年级的同学则可默读。

⑸为了提高读书效率,在读书过程中应注意:一般内容快速读;重要内容反复读;疑难问题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读书计划。

10、学好地理要学会复习巩固的方法

温故才能知新。当同学们掌握了大量地理知识后,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检测的需要,同学们要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其要领是:

⑴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阅读时应注意:一是采用回忆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回忆要有条理、顺序。在回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随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以便整理复习笔记时使用。二是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对地理概念的复习,要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理解加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如提高兴趣法、形象记忆法、重复强化法、理解记忆法、谐音巧记法(如记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6种矿产名称,除稀土外的钨、锑、锌、钛、钒,按其谐音可用“吾北心太烦”就容易记牢了)等等。对地理原理的复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脉络,用理解、记忆加应用的方法。对综合性地理问题,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区域性地理问题,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规律性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地理时空问题,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策略。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进行串编学习。学习时注意线(交通线、重要地理界线、人口流动路线等)串点(城市、自然保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如沿长江干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干线,所在农业基地。序列化策略,即演化过程按顺序排列。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等。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转化的过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从属关系等地理事物演变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并且运用演变规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又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⑵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⑶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综上所述,功夫不负有心人。深信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只要做好以上常规和掌握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并在中学地理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学有成效。当然本人意在抛砖引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之更加完善,这样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考综合科的同学来说,不论是学“X”科中的哪一门,都不要孤立地学,要特别留意这几科中能互相联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时事政治题,就可以想想,它发生在什么地方,与该地方的地理特征有联系吗?该事件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从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么哲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养成这种思考的习惯,不久你就可以在这几科中来去自由了。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你已经掌握好单科知识的基础上,单科都没有掌握好,哪里还能谈什么联系呢?所以这也就更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平时就要注意把知识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着到了考前再突击,那样的话有可能会摔得很惨。

一、切实做好学习常规工作,是学好中学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常规工作,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常规性工作,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它通常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课前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目标检测、总结等环节。切实做好这些环节,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最佳方法。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 、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内容密切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根据老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所以,同学们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它课堂活动。

4、课后及时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5、搞好单元目标检测、总结工作

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学习成效怎样?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败原因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纠正和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完成目标检测、总结工作,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制定计划。因而,单元目标检测、总结也是同学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结合学科特点,掌握学习中学地理的科学方法,是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同学们是主体。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够,还需要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并能独立获取、驾驭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1、学习地理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中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同时,我们人类为了协调与环境的关系,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应该掌握较全面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知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造福自身。

2、学好地理要注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地理学科是跨越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兼自然、人文两 大领域。除地理专业知识外,还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及工农业生产等 知识领域。地理学科是高考文科综合和文、理大综合试卷设计的最佳出题基点,试题设计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综合政、史、地,甚至综合中学所学学科。因此,学好地理至关重要,同学们还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这一步,随着同学们学习的深入会越来越多的体会到。

3、学习地理要采用综合、分析、归纳的方法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是其它任何学科所不及的特点。表现为:在自然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人文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地理只有采取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例如,“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应从特区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为侨乡的因素、交通条件、劳力与技术、国家的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完整的认识。又如,“我国为什么要在北京、香港九龙之间修建‘京九铁路’?铁路建设在选线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对这一问题,应从地理位置、我国南、北方货物及运输状况、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另外,还要考虑铁路沿途穿越地区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京九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铁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学习地理要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

地理学科还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也是其它学科所没有的显著特点。任何区域(分区、分国)都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位置、自然面貌、经济发展等)。因此,学习地理,应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找出区域间的差异及相关联系。这是学习尤其是复习区域性地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对比的内容很广泛中,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可进行横向比较,也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可用分析比较法;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运用比较法,还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和区别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颁以及地理规律。例如:对“天气”、“气候”;对“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对“矿物”、“矿产”和“矿床”等概念的学习记忆最好采用分析比较法。对“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学习可列表比较。总之,通过比较和认知,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

5、学习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地理事物、现象,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教材的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其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教育(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其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等)。通过学习,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正确地评价世界和我国的自然、人文地理状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6、学习地理要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为了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的体系及属性,以便进行综合归类、因果分析、异同比较等,从而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及技能。这就需要在学习尤其是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例如: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后,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制作复习纲要图表,反映这个单元或专题内各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框架结构及知识要点。又如:学习了日本、英国、美国等各国地理之后,可将需要共同掌握的问题归入下列框架中,这样便于知识的储存、对比和记忆。

7、学好地理要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从而作出有效的贡献,可以说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同学们学习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书本里尝到的知识和技能,同周围见闻的事物联系,同当地和祖国的生产建设联系,同国内、国际时事的热点、焦点联系。而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对学习地理尤为重要。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外出和各种书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尽可能地开阔自己的地理视野,了解自己所在地区难以感受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尽可能地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使书本知识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又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活学巧用,从而增长才干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8、学好地理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

地图形象、直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因为任何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也离不开空间。因此,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树立空间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读图用图的过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使同学们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但掌握用图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⑴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

⑵凡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同学们都要认真读懂,一一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⑶对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同学们要动手勾画和绘制,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⑷在学习和复习中,凡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应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并能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⑸充分利用填充图册,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

⑹为了记忆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可默图、即不看书和图册,对地图进行默绘、默记、默填。

9、学好地理要学会读书的方法

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地图册,同学们读书应做到:

⑴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像上。

⑵边读、边想、边产生疑问。俗话说: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疑问,不断地思考: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敢于向疑难问题挑战。同时,要打开思维,认真思考,注意方法,抓住关键,勤学好问,弄懂每一个疑难问题。要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⑶学会笔读。勤于动笔,手脑并用,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过一遍胜过眼过十遍”。读地理书时,一是边读边勾画重点、难点、要点,也可以打上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可以作简单的眉批,这样有利于抓住要领,加强读书印象,利于复习巩固。二是边读边写提纲。通过阅读教材,分清主次,理清各种关系(主次、并列、因果、从属等),能按地理知识的结构,写出阅读纲要或制成简单的表格、图表,形成知识框架,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三是边读边绘图,即将文字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⑷声读对地理教材中的重点段落、重要原理或结论、需要长久记忆的知识等,可声读。例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等一系列内容,反复朗读,能增强记忆效果。对低年级同学可个人读、分组读、集中读,对高年级的同学则可默读。

⑸为了提高读书效率,在读书过程中应注意:一般内容快速读;重要内容反复读;疑难问题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读书计划。

10、学好地理要学会复习巩固的方法

温故才能知新。当同学们掌握了大量地理知识后,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检测的需要,同学们要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其要领是:

⑴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阅读时应注意:一是采用回忆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回忆要有条理、顺序。在回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随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以便整理复习笔记时使用。二是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对地理概念的复习,要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理解加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如提高兴趣法、形象记忆法、重复强化法、理解记忆法、谐音巧记法(如记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6种矿产名称,除稀土外的钨、锑、锌、钛、钒,按其谐音可用“吾北心太烦”就容易记牢了)等等。对地理原理的复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脉络,用理解、记忆加应用的方法。对综合性地理问题,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区域性地理问题,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规律性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地理时空问题,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策略。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进行串编学习。学习时注意线(交通线、重要地理界线、人口流动路线等)串点(城市、自然保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如沿长江干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干线,所在农业基地。序列化策略,即演化过程按顺序排列。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等。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转化的过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从属关系等地理事物演变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并且运用演变规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又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⑵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⑶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综上所述,功夫不负有心人。深信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只要做好以上常规和掌握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并在中学地理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学有成效。当然本人意在抛砖引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之更加完善,这样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考综合科的同学来说,不论是学“X”科中的哪一门,都不要孤立地学,要特别留意这几科中能互相联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时事政治题,就可以想想,它发生在什么地方,与该地方的地理特征有联系吗?该事件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从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么哲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养成这种思考的习惯,不久你就可以在这几科中来去自由了。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你已经掌握好单科知识的基础上,单科都没有掌握好,哪里还能谈什么联系呢?所以这也就更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平时就要注意把知识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着到了考前再突击,那样的话有可能会摔得很惨。?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丰收的一天。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吧,把你的脚步迈得坚实再坚实些,祝你“笑傲考场”!?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文章标签: # 地理 # 学习 # 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