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数列10大题型分析,高考数列10大题型

tamoadmin 2024-06-28 人已围观

简介1.数列极限题型及解题方法2.广东高考(理)有关数列的选择填空题型(有关数列性质)3.数列的10种通项公式4.2022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_数学大题题型数列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与数、式、函数、方程、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同时数列综合问题中蕴含着许多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思想、归纳猜想等)。在处理数列综合问题时,若

1.数列极限题型及解题方法

2.广东高考(理)有关数列的选择填空题型(有关数列性质)

3.数列的10种通项公式

4.2022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_数学大题题型

高考数列10大题型分析,高考数列10大题型

数列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与数、式、函数、方程、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同时数列综合问题中蕴含着许多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思想、归纳猜想等)。在处理数列综合问题时,若能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函数思想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都可以看成n的函数,也可以看成是方程或方程组,特别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看成是n的一次函数,而其求和公式可以看成是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因此许多数列问题可以用函数方程的思想进行分析,加以解决。

例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个数列从第几项起,各项的数值逐渐增大?从第几项起各项的数值均为正?数列中是否存在数值与首项相同的项?

分析:根据条件,数列 的点都在函数 的图象上,如右图利用图象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这个数列从第5项开始,各项的数值逐渐增大,从第9项起,各项的数值均为正数,第9项是与首项相同的项。

例2.已知数列 是等差数列,若 , ,求 。

解: ,故 为等差数列,其通项为一次函数,设 ,则点 , ,在其图象上, , , ,

故 ,解之得: 。

评注: 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其图象是直线上的离散点。本题是利用待定系数法建立一次函数来求解 。

例3.设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为 ,已知 , , 。

(1)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2)指出 、 、 ……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分析:对于(1),可考虑由 , 建立关于d的不等式组,对于(2)由 是n的二次函数加以考虑,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解:(1)由 知 ,

(2)

, 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 ,

, ,故当整数 时, 最大,即 最大。

评注:对于等差数列来说, 是n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零,可写为 的形式,其图象必过原点,对于此题来说,由于 , ,故图象与x轴的另一交点横坐标

,满足 ,故对称轴为 , ,因此,判定 时 最大,以上思维过程更为简捷。

例4.等差数列 的首项是2,前10项之和是15,记 求 及 的最大值.

分析:由已知可求出公差d.解好本题的关键是对“ ”这一表达式准确、全面的认识: 是数列 的子数列,其中2,4,8,……, 组成等比数列, 则是这一子数列的前n项和,认识到上述三点,问题不仅较易于解决,而且从不同角度入手可得到求 最大值的不同解法.

解: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d,由已知:

,解得

求 的最大值有以下三种解法.

解法一:

令 ,解得

又 ,解得

即在数列 中:

所以当 时, 的值最大,其最大值为:

解法二:

数列 的通项

令 ,得 ,

由此可得

故使 , 的最大值为4.

解法三:

由 ,若存在自然数 ,

使得 ,且 ,则 的值最大.

解得 ,取 时, 有最大值:

反思回顾:上述三种求 最值的方法都是运用函数思想.解法一是通过数列 的单调性及 值的正负,求子数列 的前n项和 的最值.解法二是直接研究子数列 .解法三是研究 的单调性求其最值,解法三还可简化为研究函数 的单调性.

二、 方程思想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紧密地联系着五个基本量 ,“知三求二”是一类最基本的运算。因此方程的观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

例5、设 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 项和为 ,并且对于所有的自然数 , 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 与2的等比中项,求 的通项公式。

解:由题意可知 整理得: ,当 时 解得 。又 - ,整理得: ,又 , ,即 是首项为2,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

点评:本例利用了方程的消元思想由 、 消去 得到了

这一方程找到了数列中相邻两项的递推关系,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时候可借助 消去 利用 递推关系解题。

例6、已知等差数列 的公差是正数,并且 ,求前n项的和 。

解:由等差数列 知: ,从而 ,故 是方程 的两根,又 ,解之,得: 。再解方程组: ,所以 。

点评:本题利用了 这一性质构造了二次方程巧妙的解出了 ,再利用方程求得了首项与公差的值,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由此可知在数列解题时往往可借助方程的思想与 (或 )找出解题的捷径。。

三、 分类讨论思想

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当问题所给出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我们就需要对所研究的对象分门别类的进行研究,最后综合各类的结果得到问题的解决。

例7、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n项的和 ,求 。

解:(1)当 时, ;

(2)当 时, ;

综合(1)(2)可知 。

点评:此例从分的体现了 与 的关系中隐含了分类讨论思想,其理由是 中脚码 必须为正整数。

例8.已知{ }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且 成等差数列.

(Ⅰ)求q的值;

(Ⅱ)设{ }是以2为首项,q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n,当n≥2时,比较Sn与b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解:(Ⅰ)由题设

(Ⅱ)若

当 故

故对于

例9.(江西卷)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n-Sn-2=3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方法一:先考虑偶数项有:

………

同理考虑奇数项有:

………

综合可得

例10. 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前n项和 。

(Ⅰ)求 的取值范围;

(Ⅱ)设 ,记 的前n项和为 ,试比较 与 的大小。

解:(Ⅰ)因为 是等比数列,

上式等价于不等式组: ①

或 ②

解①式得q>1;解②,由于n可为奇数、可为偶数,得-1<q<1.

综上,q的取值范围是

(Ⅱ)由 得

于是

又∵ >0且-1< <0或 >0

当 或 时 即

当 且 ≠0时, 即

当 或 =2时, 即

四、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

我们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常常将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化归成为一类我们比较熟悉问题来解决。

例11. 已知数列 的首项 ,前n项和为 ,且 ,求 的通项公式。

分析与略解:当n≥2时, , 。两式相减,得

可见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又 , ,

得 ,

则 。

因此 。

两边同除以 ,得

(常数),

可见 是首项为 ,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因此

从而 。

评析:本例通过两次化归,第一次把数列化归为等比数列,第二次把数列化归为等差数列,随着化归的进行。问题降低了难度。

例12.设 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 (n=1,2,3…),求通项 。

分析与略解:则已知有 。

由 为正项数列,知 ,故有 。(*)

方法1(叠乘法):由(*)有

利用

方法2(叠加法):由(*)式,记 ,则 。

利用 得 。

方法3(常数列):由(*)式有 ,可知 是常数列。

则 ,

得 。

评析:有些数列不易直接化成等差或等比数列,但经推理可寻求特殊的关系转化为可求通项的数列。上例巧妙利用

和 求解。

例13、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求此数列的前 的和 。

解:

点评:本例是利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把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拆开(拆项相消法)巧妙的求前 和。

例14、求证:

证法1:令 又

证法2:令

点评:证法1采用拆项分组求和证明的,证法2采用的是倒序相加法求和证明的。

总之由上可知化归与转化的思想中隐含着许多数学方法如消元法、构造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拆项相消法、拆项分组求和法等。

五.归纳猜想数学归纳思想

例15.设数列{an}的首项a1=a≠ ,且 ,

记 ,n==l,2,3,…?.

(I)求a2,a3;

(II)判断数列{bn}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

(III)求 .

解:(I)a2=a1+ =a+ ,a3= a2= a+ ;

(II)∵ a4=a3+ = a+ , 所以a5= a4= a+ ,

所以b1=a1- =a- , b2=a3- = (a- ), b3=a5- = (a- ),

猜想:{bn}是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证明如下:

因为bn+1=a2n+1- = a2n- = (a2n-1- )= bn, (n∈N*)

所以{bn}是首项为a- ,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III) .

例16.(湖南卷)自然状态下的鱼类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为持续利用这一资源,需从宏观上考察其再生能力及捕捞强度对鱼群总量的影响. 用xn表示某鱼群在第n年年初的总量,n∈N*,且x1>0.不考虑其它因素,设在第n年内鱼群的繁殖量及捕捞量都与xn成正比,死亡量与xn2成正比,这些比例系数依次为正常数a,b,c.

(Ⅰ)求xn+1与xn的关系式;

(Ⅱ)猜测:当且仅当x1,a,b,c满足什么条件时,每年年初鱼群的总量保持不变?(不要求证明)

(Ⅱ)设a=2,b=1,为保证对任意x1∈(0,2),都有xn>0,n∈N*,则捕捞强度b的

最大允许值是多少?证明你的结论.

解(I)从第n年初到第n+1年初,鱼群的繁殖量为axn,被捕捞量为bxn,死亡量为

(II)若每年年初鱼群总量保持不变,则xn恒等于x1, n∈N*,从而由(*)式得

因为x1>0,所以a>b.

猜测:当且仅当a>b,且 时,每年年初鱼群的总量保持不变.

(Ⅲ)若b的值使得xn>0,n∈N*

由xn+1=xn(3-b-xn), n∈N*, 知

0<xn<3-b, n∈N*, 特别地,有0<x1<3-b. 即0<b<3-x1.

而x1∈(0, 2),所以

由此猜测b的最大允许值是1.

下证 当x1∈(0, 2) ,b=1时,都有xn∈(0, 2), n∈N*

①当n=1时,结论显然成立.

②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xk∈(0, 2),

则当n=k+1时,xk+1=xk(2-xk?)>0.

又因为xk+1=xk(2-xk)=-(xk-1)2+1≤1<2,

所以xk+1∈(0, 2),故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于任意的n∈N*,都有xn∈(0,2).

综上所述,为保证对任意x1∈(0, 2), 都有xn>0, n∈N*,则捕捞强度b的最大允许值是1.

例17.已知数列

(1)证明

(2)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an.

解:(1)方法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

∴ ,命题正确.

2°假设n=k时有

∴ 时命题正确.

由1°、2°知,对一切n∈N时有

方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 ∴ ;

2°假设n=k时有 成立,

令 , 在[0,2]上单调递增,所以由假设

有: 即

也即当n=k+1时 成立,所以对一切

(2)下面来求数列的通项: 所以

,

又bn=-1,所以

最后,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灵魂”,它并不是完全抽象的东西,而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客观存在的内容,是人们解题经验的积累,解题方法提炼和总结,具有应用性、概括性和指导性。因此在数列复习时,应高度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领悟其价值、滋生应用的意识。

数列极限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考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如下:

1、高考数学选择题部分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的选择题部分题型考试的方向基本都是固定的,当你在一轮二轮复习过程中总结银饥谈出题目的出题策略时,答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比如立体几何三视图,概率计算,圆锥曲线离心率等等试题中都有一些特征,只要掌握思考的切入方法和要点,再适当训练基本就可以全面突破。但是如果不掌握核心方法,单纯做题训练就算做很多题目,突破也非常困难,学习就会进入一个死循环,对照答案可锋碰以理解,但自己遇到新的题目任然无从下手。

2、高考数学关于大题方面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基本上三角函数或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应该是考生努力把分数拿满的题目。对于较难的原则曲线和导数两道题目基本要拿一半的分数。

考生复习时可把数学大题的每一道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版块音节,先总结每道大题常考的几种题型,再专项突破里面的运算方法,图形处理方法以及解题的思考突破口,只要把这些都归纳到位,那么总结的框架套路,都是可以直接肢猜秒刷的题目的。

2023高考数学答题窍门。

跳步答题:

高考数学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

由于高考数学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

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事实上,某步可证明或演算如下”,以保持券面的工整。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极限思想解题步骤:

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一、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二、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三、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广东高考(理)有关数列的选择填空题型(有关数列性质)

数列极限是描述数列当项数n无限增大时的变化趋势,是高考考点之一,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对于常见类型,应熟悉其解法和变形技巧。

在数学分析的学习过程中,极限的忠想相万法起看基础性的作用,板限的基本忠想自始至终对解决分析学中面临的问题起关键作用,而数列极限又是极限的基础.涉及到数列极限的问题有很多,包括数列极限的求法、给定数列极限存在性的证明等.

数列极限的证明和求解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数列极限反应的是数列变化的趋势,其证明和求解也是数学分析题中的重点主要原因是甚证法与求法没有固定的程序可循方法多样,技巧性强,涉及知识面较广因此在数学刊物上常可看到这类文章,但大多是对某一些或某一类数列极限的证明或求解,很少系统地探索数列极限证法和求法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数列的10种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1)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 注意: 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等差:如果m+n=a+b,那么Am+An=Aa+Ab,Sm-Sn=a1*nd+...+a1d(m-1),d为公差

等比:如果m+n=a+b,那么Am*An=Aa*Ab,Sm-Sn不知如何表示,如S5-S3=a1q的4次方+a1的3次方(S5-S3=a4+a3)(希望加分!!!)

2022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_数学大题题型

数列通项公式的几种求法

数列通项公式直接表述了数列的本质,是给出数列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列通项公式具备两大功能,第一,可以通过数列通项公式求出数列中任意一项;第二,可以通过数列通项公式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的项以及是第几项等问题;因此,求数列通项公式是高中数学中最为常见的题型之一,它既考察等价转换与化归的数学思想,又能反映学生对数列的理解深度,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是衡量考生数学素质的要素之一,因而经常渗透在高考和数学竞赛中。本文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列通项的求法,以期能给读者一些启示。

一、常规数列的通项

例1:求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1)2(22—1),3(32—1),4(42—1),5(52—1),…

(2)-1×2(1),2×3(1),-3×4(1),4×5(1),…

(3)3(2),1,7(10),9(17),11(26),…

解:(1)an=n(n2—1) (2)an= n(n+1)((-1)n) (3) an=2n+1(n2+1)

评注:认真观察所给数据的结构特征,找出an与n的对应关系,正确写出对应的表达式。

二、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

直接利用通项公式an=a1+(n-1)d和an=a1qn-1写通项,但先要根据条件寻求首项、公差和公比。

三、摆动数列的通项

例2:写出数列1,-1,1,-1,…的一个通项公式。

解:an=(-1)n-1

变式1:求数列0,2,0,2,0,2,…的一个通项公式。

分析与解答:若每一项均减去1,数列相应变为-1,1,-1,1,…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1)n

变式2:求数列3,0,3,0,3,0,…的一个通项公式。

分析与解答:若每一项均乘以3(2),数列相应变为2,0,2,0,…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2(3)[1+(-1)n-1 ]

变式3:求数列5,1,5,1,5,1,…的一个通项公式。

分析与解答1:若每一项均减去1,数列相应变为4,0,4,0,…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2×3(2)[1+(-1)n-1 ]=1+3(4)[1+(-1)n-1 ]

分析与解答2:若每一项均减去3,数列相应变为2,-2,2,-2,…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3+2(-1)n-1

四、循环数列的通项

例3:写出数列0.1,0.01,0.001,0.0001,…的一个通项公式。

解:an= 10n(1)

变式1:求数列0.5,0.05,0.005,…的一个通项公式。

解:an= 10n(5)

变式2:求数列0.9,0.99,0.999,…的一个通项公式。

分析与解答:此数列每一项分别与数列0.1,0.01,0.001,0.0001,…的每一项对应相加得到的项全部都是1,于是an=1- 10n(1)

变式3:求数列0.7,0.77,0.777,0.7777,…的一个通项公式。

解:an= 9(7)(1- 10n(1))

例4:写出数列1,10,100,1000,…的一个通项公式。

解:an=10n-1

变式1:求数列9,99,999,…的一个通项公式。

分析与解答:此数列每一项都加上1就得到数列10,100,1000,… 故an=10n-1。

变式2:写出数列4,44,444,4444…的一个通项公式。

解:an= 9(4)(10n-1)

评注:平日教与学的过程中务必要对基本的数列通项公式进行过关,这就需要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多加总结、反思,注意联想与对比分析,做到触类旁通,也就无需再害怕复杂数列的通项公式了。

五、通过等差、等比数列求和来求通项

例5:求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1)0.7,0.77,0.777,… (2)3,33,333,3333,…

(3)12,1212,121212,… (4)1,1+2,1+2+3,…

解:(1)an==7×=7×(0.1+0.01+0.001+…+)

=7×(10(1)+102(1)+103(1)+…+10n(1))==9(7)(1-10n(1))

(2)an==3×=3×(1+10+100+…+10n)=3×1-10(1-10n)=3(1)(10n-1)

(3)an==12×(1+100+10000+…+100n-1)=12×1-100(1-100n)=33(4)(102n-1)

(4)an=1+2+3+…n=2(n(n+1))

评注:关键是根据数据的变化规律搞清楚第n项的数据特点。

六、用累加法求an=an-1+f(n)型通项

例6:(1)数列{an}满足a1=1且an=an-1+3n-2(n≥2),求an。

(2)数列{an}满足a1=1且an=an-1+2n(1)(n≥2),求an。

解:(1)由an=an-1+3n-2知an-an-1=3n-2,记f(n)=3n-2= an-an-1

则an= (an-an-1)+(an-1-an-2)+(an-2-an-3)+…(a2-a1)+a1

=f(n)+ f(n-1)+ f(n-2)+…f(2)+ a1

=(3n-2)+[3(n-1)-2]+ [3(n-2)-2]+ …+(3×2-2)+1

=3[n+(n-1)+(n-2)+…+2]-2(n-1)+1

=3×2((n+2)(n-1))-2n+3=2(3n2-n)

(2)由an=an-1+2n(1)知an-an-1=2n(1),记f(n)=2n(1)= an-an-1

则an=(an-an-1)+(an-1-an-2)+(an-2-an-3)+…(a2-a1)+a1

=f(n)+ f(n-1)+ f(n-2)+…f(2)+ a1

=2n(1)+2n-1(1)+2n-2(1)+…+22(1)+1=2(1)-2n(1)

评注:当f(n)=d(d为常数)时,数列{an}就是等差数列,教材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其实就是用累加法求出来的。

七、用累积法求an= f(n)an-1型通项

例7:(1)已知数列{an}满足a1=1且an=n(2(n-1))an—1(n≥2),求an

(2)数列{an}满足a1=2(1)且an=2n(1)an—1,求an

解:(1)由条件 an—1(an)=n(2(n-1)),记f(n)=n(2(n-1))

an= an—1(an)· an—2(an-1)·… a1(a2)·a1=f(n)f(n-1)f(n-2)…f(2)f(2)a1

=n(2(n-1))·n-1(2(n-2))·n-2(2(n-3))·…3(2×2)·2(2×1)·1=n(2n-1)

(2)an= an—1(an)· an—2(an-1)·… a1(a2)·a1=2n(1)·2n-1(1)…22(1)·2(1)=21+2+…+n(1)=2- 2(n(n+1))

评注:如果f(n)=q(q为常数),则{an}为等比数列,an= f(n)an—1型数列是等比数列的一种推广,教材中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地推导其实正是用累积法推导出来的。

八、用待定系数法求an=Aan-1+B型数列通项

例8:数列{an}满足a1=1且an+1+2an=1,求其通项公式。

解:由已知,an+1+2an=1,即an=-2 an—1+1

令an+x=-2(an-1+x),则an=-2 an-1-3x,于是-3x=1,故x=-3(1)

∴ an-3(1)=-2(an-1-3(1))

故{ an-3(1) }是公比q为-2,首项为an-3(1)=3(2)的等比数列

∴an-3(1)=3(2)(-2)n-1=3(1-(-2)n)

评注:一般地,当A≠1时令an+x=A(an-1+x)有an=A an-1+(A-1)x,则有

(A-1)x=B知x=A-1(B),从而an+A-1(B)=A(an-1+A-1(B)),于是数列{an+A-1(B)}是首项为a1+A-1(B)、公比为A的等比数列,故an+A-1(B)=(a1+A-1(B))An-1,从而

an=(a1+A-1(B))An-1-A-1(B);特别地,当A=0时{an}为等差数列;当A≠0,B=0时,数列{an}为等比数列。

推广:对于an=A an-1+f(n)(A≠0且A∈R)型数列通项公式也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通项公式。

例9:数列{an}满足a1=1且an=2an-1+3n(1)(n≥2),求an。

解:令an+x·3n(1)=2(an+x·3n-1(1))则an=2an-1+ 2x·3n-1(1)-x·3n(1)=3(5)x·3n-1(1)=5x·3n(1)

而由已知an=2an-1+3n(1)故5x=1,则x=5(1)。故an+5(1)·3n(1)=2(an-1+5(1)·3n-1(1))

从而{an+5(1)·3n(1)}是公比为q=2、首项为a1+5(1)·3(1)=15(16)的等比数列。

于是an+5(1)·3n(1)=15(16)×2n-1,则an=15(16)×2n-1-5(1)·3n(1)=15(1)(2n+3-3n-1(1))

评注:一般情况,对条件an=Aan-1+f(n)而言,可设an+g(n)=A[an-1+g(n-1)],则有Ag(n-1)-g(n)=f(n),从而只要求出函数g(n)就可使数列{ an+g(n)}为等比数列,再利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出an。值得注意的是an+g(n)与an-1+g(n-1)中的对应关系。特别地,当f(n)=B(B为常数)时,就是前面叙述的例8型。

这种做法能否进一步推广呢?对于an=f(n)an-1+g(n)型数列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通项公式呢?

我们姑且类比做点尝试:令an+k(n)=f(n)[an-1+k(n-1)],展开得到

an =f(n)an-1+f(n)k(n-1)-k(n),从而f(n)k(n-1)-k(n)= g(n),理论上讲,通过这个等式k(n)可以确定出来,但实际操作上,k(n)未必能轻易确定出来,请看下题:

数列{an}满足a1=1且an=2n(n)an-1+n+1(1),求其通项公式。

在这种做法下得到2n(n)k(n-1)-k(n)=n+1(1),显然,目前我们用高中数学知识还无法轻易地求出k(n)来。

九、通过Sn求an

例10:数列{an}满足an =5Sn-3,求an。

解:令n=1,有a1=5an-3,∴a1=4(3)。由于an =5Sn-3………①

则 an-1 =5 Sn-1-3………②

①-②得到an-an-1=5(Sn-Sn-1) ∴an-an-1 =5an

故an=-4(1)an-1,则{an}是公比为q=-4(1)、首项an=4(3)的等比数列,则an=4(3)(-4(1))n-1

评注:递推关系中含有Sn,通常是用Sn和an的关系an=Sn-Sn-1(n≥2)来求通项公式,具体来说有两类:一是通过an=Sn-Sn-1将递推关系揭示的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转化为项与项的关系,再根据新的递推关系求出通项公式;二是通过an=Sn-Sn-1将递推关系揭示的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转化为前n项和与前n-1项和的关系,再根据新的递推关系求出通项公式

十、取倒数转化为等差数列

例11:已知数列{an}满足a1=1且a

n+1=

an+2(2an),求an。

解:由a

n+1=

an+2(2an)有 an+1(1)= 2an(an+2)= 2(1)+an(1) 即an+1(1)-an(1)=2(1)

所以,数列{an(1)}是首项为a1(1)=1、公差为d=2(1)的等差数列

则an(1)=1+(n-1)2(1)=2(n+1) 从而an=n+1(2)

评注:注意观察和分析题目条件的结构特点,对所给的递推关系式进行变形,使与所求数列相关的数列(本例中数列{an(1)})是等差或等比数列后,只需解方程就能求出通项公式了。

十一、构造函数模型转化为等比数列

例12:已知数列{an}满足a1=3且a

n+1=

(an-1)2+1,求an。

解:由条件a

n+1=

(an-1)2+1得a

n+1-1=

(an-1)2

两边取对数有lg(a

n+1-1)=lg((an-1)2)=2lg(an-1) 即

故数列{ lg(an-1)}是首项为lg(a1-1)=lg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lg(an-1)=lg2·2n-1=lg

则an-1= 即an=+1

评注:通过构造对数函数达到降次的目的,使原来的递推关系转化为等比数列进行求。

十二、数学归纳法

例13:数列{an}满足a1=4且a

n=4-

an-1(4)(n≥2),求an。

解:通过递推关系求出数列前几项如下

a1=4=2+1(2) a2=4-

a1(4)=3=2+2(2) a3=4-

a2(4)=3(8)=2+3(2)

a4=4-

a3(4)=2(5)=2+4(2) a5=4-

a4(4)=5(12)=2+5(2) a6=4-

a5(4)=3(7)=2+6(2)

猜想:通项公式为an=2+n(2)。下用归纳法给出证明

显然,当n=1时,a1=4=2+1(2),等式成立

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ak=2+k(2)

则当n=k+1时,a

k+1=4-

ak(4)=4-

k(2)) k(2)=4-k+1(2k)=2+2-k+1(2k)=2+k+1(2)

由归纳法原理知,对一切n∈N+都有an=2+n(2)。

评注:先根据递推关系求出前几项,观察数据特点,猜想、归纳出通项公式,再用数学归纳法给出证明。

十三、综合应用

例14:已知各项为正的数列{a<br>n}满足a1=1且a

n2=a

n-12+2(n≥2),求an。

解:由a

n2=a

n-12+2知a

n2-a

n-12=2

则数列{a<br>n2}是公差为2、首项为a

12=1的等差数列。

故 a

n2=1+2(n-1)=2n-1 即an=

例15:数列{a<br>n}满足a1=a2=5且a

n+1=a

n+6a

n-1(n≥2),求an。

解:设a

n+1+λa

n=μ(a

n+λa

n-1),则a

n+1=(μ-λ)a

n+μλa

n-1

而a

n+1=a

n+6a

n-1 则 解得或

当λ=2且μ=3时a

n+1+2a

n=3(a

n+2a

n-1),即

n+1+2a

n, a

n+2a

n-1) =3

则数列{a<br>n+2a<br>n-1}是公比为3、首项为a

2+2a

1=15的等比数列。

于是,a

n+2a

n-1=15×3n-1=5×3n 则a

n=-2a

n-1+5×3n

令a

n+x·3n =-2(a

n-1+x·3n-1 ) 则a

n=-2a

n-1-x·3n 故x=-1

于是,a

n-3n =-2(a

n-1-3n-1 )

从而{a<br>n-3n }是公比为-2、首项为a

1-3=2的等比数列。

所以,a

n-3n =2×(-2)n-1 则a

n=3n+2×(-2)n-1=3n-(-2)n

当λ=-3且μ=-2时,同理可求得a

n=3n-(-2)n

于是,数列{a<br>n}的通项公式为a

n=3n-(-2)n

小结:本文只是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可以看到,求数列(特别是以递推关系式给出的数列)通项公式的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与我们所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基本思想与方法有很大关系,因而在平日教与学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的学习,又要注意培养和提高数学素质与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提高课堂的教与学的效率,注意多加总结和反思,注意联想和对比分析,做到触类旁通,将一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基础性命题进行横向的拓宽与纵向的深入,通过弱化或强化条件与结论,揭示出它与某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并变更为出新的命题。这样无论从内容的发散,还是解题思维的深入,都能收到固本拓新之用,收到“秀枝一株,嫁接成林”之效,从而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创新的思维。

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一般是每年6月7日-8日考试。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 毕业 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2022高考数学大题题型 总结 ,欢迎阅读!

2022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

一、三角函数或数列

数列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高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考查非常全面。每年都会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题,而且经常以综合题出现,也就是说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等其他知识点综合起来。

近几年来,关于数列方面的考题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数列基本知识考查,主要包括基本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概念以及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2)把数列知识和其他知识点相结合,主要包括数列知识和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等其他知识相结合。

(3)应用题中的数列问题,一般是以增长率问题出现。

二、立体几何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解答题1道),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当然,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三、统计与概率

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5.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6.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7.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8.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四、解析几何(圆锥曲线)

高考解析几何剖析:

1、很多高考问题都是以平面上的点、直线、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三大类几何元素为基础构成的图形的问题;

2、演绎规则就是代数的演绎规则,或者说就是列方程、解方程的规则。

有了以上两点认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下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解决高考解析几何问题无外乎做两项工作:

(1)、几何问题代数化。

(2)、用代数规则对代数化后的问题进行处理。

五、函数与导数

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 方法 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高考数学题型特点和答题技巧

1.选择题——“不择手段”

题型特点:

(1)概念性强:数学中的每个术语、符号,乃至习惯用语,往往都有明确具体的含义,这个特点反映到选择题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试题的概念性强,试题的陈述和信息的传递,都是以数学的学科规定与习惯为依据,决不标新立异。

(2)量化突出:数量关系的研究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考试中一项主要的内容,在高考的数学选择题中,定量型的试题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许多从形式上看为计算定量型选择题,其实不是简单或机械的计算问题,其中往往蕴含了对概念、原理、性质和法则的考查,把这种考查与定量计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量化突出的试题特点。

(3)充满思辨性:这个特点源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作为数学选择题,尤其是用于选择性考试的高考数学试题,只凭简单计算或直观感知便能正确作答的试题不多,几乎可以说并不存在,绝大多数的选择题,为了正确作答,或多或少总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断能力。思辨性的要求充满题目的字里行间。

(4)形数兼备:数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数,还有图形,而且对数和图形的讨论与研究,不是孤立开来分割进行,而是有分有合,将它们辩证统一起来。这个特色在高中数学中已经得到充分的显露。因此,在高考的数学选择题中,便反映出形数兼备这一特点,其表现是几何选择题中常常隐藏着代数问题,而代数选择题中往往又寓有几何图形的问题。因此,数形结合与形数分离的解题方法是高考数学选择题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思想方法与解题方法。

(5)解法多样化:以其他学科比较,“一题多解”的现象在数学中表现突出,尤其是数学选择题由于它有备选项,给试题的解答提供了丰富的有用信息,有相当大的提示性,为解题活动展现了广阔的天地,大大地增加了解答的途径和方法。常常潜藏着极其巧妙的解法,有利于对考生思维深度的考查。

解题策略:

(1)注意审题。把题目多读几遍,弄清这个题目求什么,已知什么,求、知之间有什么关系,把题目搞清楚了再动手答题。

(2)答题顺序不一定按题号进行。可先从自己熟悉的题目答起,从有把握的题目入手,使自己尽快进入到解题状态,产生解题的激情和欲望,再解答陌生或不太熟悉的题目。若有时间,再去拼那些把握不大或无从下手的题。这样也许能超水平发挥。

(3)数学选择题大约有70%的题目都是直接法,要注意对符号、概念、公式、定理及性质等的理解和使用,例如函数的性质、数列的性质就是常见题目。

(4)挖掘隐含条件,注意易错易混点,例如集合中的空集、函数的定义域、应用性问题的限制条件等。

(5)方法多样,不择手段。高考试题凸现能力,小题要小做,注意巧解,善于使用数形结合、特值(含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排除、验证、转化、分析、估算、极限等方法,一旦思路清晰,就迅速作答。不要在一两个小题上纠缠,杜绝小题大做,如果确实没有思路,也要坚定信心,“题可以不会,但是要做对”,即使是“蒙”也有25%的胜率。

(6)控制时间。一般不要超过40分钟,最好是25分钟左右完成选择题,争取又快又准,为后面的解答题留下充裕的时间,防止“超时失分”。

2.填空题——“直扑结果”

题型特点:

填空题和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它们有许多共同特点:其形态短小精悍,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确、具体,不必填写解答过程,评分客观、公正、准确等等,不过填空题和选择题也有质的区别。首先,表现为填空题没有备选项,因此,解答时既有不受诱误的干扰之好处,又有缺乏提示的帮助之不足。对考生独立思考和求解,在能力要求上会高一些。长期以来,填空题的答对率一直低于选择题的答对率,也许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其次,填空题的解构,往往是在一个正确的命题或断言中,抽去其中的一些内容(即可以使条件,也可以是结论),留下空位,让考生独立填上,考查方法比较灵活,在对题目的阅读理解上,较之选择题有时会显得较为费劲。当然并非常常如此,这将取决于命题者对试题的设计意图。

填空题的考点少,目标集中。否则,试题的区分度差,其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都难以得到保证。这是因为:填空题要是考点多,解答过程长,影响结论的因素多,那么对于答错的考生便难以知道其出错的真正原因,有的可能是一窍不通,入手就错了;有的可能只是到了最后一步才出错,但他们在答卷上表现出来的情况一样,得相同的成绩,尽管他们的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解题策略:

由于填空题和选择题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些解题策略是可以共用的,在此不再多讲,只针对不同的特征给几条建议:

一是填空题绝大多数是计算型(尤其是推理计算型)和概念(或性质)判断性的试题,应答时必须按规则进行切实的计算或合乎逻辑的推演和判断;

二是作答的结果必须是数值准确,形式规范,例如集合形式的表示、函数表达式的完整等,结果稍有毛病便是零分;

三是《考试说明》中对解答填空题提出的要求是“正确、合理、迅速”,因此,解答的基本策略是:快——运算要快,力戒小题大做;稳——变形要稳,防止操之过急;全——答案要全,避免对而不全;活——解题要活,不要生搬硬套;细——审题要细,不能粗心大意。

3.解答题——“步步为营”

题型特点:

解答题与填空题比较,同居提供型的试题,但也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解答题应答时,考生不仅要提供出最后的结论,还得写出或说出解答过程的主要步骤,提供合理、合法的说明,填空题则无此要求,只要填写结果,省略过程,而且所填结果应力求简练、概括的准确;

其次,试题内涵解答题比起填空题要丰富得多,解答题的考点相对较多,综合性强,难度较高,解答题成绩的评定不仅看最后的结论,还要看其推演和论证过程,分情况判定分数,用以反映其差别,因而解答题命题的自由度较之填空题大得多。

评分办法:

数学高考阅卷评分实行懂多少知识给多少分的评分办法,叫做“分段评分”。而考生“分段得分”的基本策略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会做的题目若不注意准确表达和规范书写,常常会被“分段扣分”,有阅卷 经验 的老师告诉我们,解答立体几何题时,用向量方法处理的往往扣分少。

解答题阅卷的评分原则一般是:第一问,错或未做,而第二问对,则第二问得分全给;前面错引起后面方法用对但结果出错,则后面给一半分。

解题策略:

(1)常见失分因素:

①对题意缺乏正确的理解,应做到慢审题快做题;

②公式记忆不牢,考前一定要熟悉公式、定理、性质等;

③思维不严谨,不要忽视易错点;

④解题步骤不规范,一定要按课本要求,否则会因不规范答题失分,避免“对而不全”如解概率题,要给出适当的文字说明,不能只列几个式子或单纯的结论,表达不规范、字迹不工整等非智力因素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感情分”;

⑤计算能力差失分多,会做的一定不能放过,不能一味求快,例如平面解析中的圆锥曲线问题就要求较强的运算能力;

⑥轻易放弃试题,难题不会做,可分解成小问题,分步解决,如最起码能将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设应用题未知数、设轨迹的动点坐标等,都能拿分。也许随着这些小步骤的罗列,还能悟出解题的灵感。

(2)何为“分段得分”:

对于同一道题目,有的人理解的深,有的人理解的浅;有的人解决的多,有的人解决的少。为了区分这种情况,高考的阅卷评分办法是懂多少知识就给多少分。这种方法我们叫它“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与之对应的“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

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

有的考生拿到题目,明明会做,但最终答案却是错的———会而不对。

有的考生答案虽然对,但中间有逻辑缺陷或概念错误,或缺少关键步骤———对而不全。

因此,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分”。经验表明,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阅卷老师则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分段给点分,所以“做不出来的题目得一二分易,做得出来的题目得满分难”。

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点分。我们说,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写出来,就是“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

①缺步解答: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

②跳步答题: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

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

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

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如果来不及了,就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③退步解答:“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应开门见山写上“本题分几种情况”。这样,还会为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有意义的启发。

④辅助解答: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之举。

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等。答卷中要做到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成功,提高成功率。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所写字母与题中图形上的是否一致,格式是否规范,尤其是要审查字母、符号是否抄错,在确信万无一失后方可交卷。

(3)能力不同,要求有变:

由于考生的层次不同,面对同一张数学卷,要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水平,考试策略也有所不同。

针对基础较差、以二类本科为最高目标的考生而言要“以稳取胜”——这类考生除了知识方面的缺陷外,“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这类考生的致命伤。丢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审题失误和计算失误。考试时要克服急躁心态,如果发现做不下去,就尽早放弃,把时间用于检查已做的题,或回头再做前面没做的题。记住,只要把你会做的题都做对,你就是最成功的人!

针对二本及部分一本的同学而言要“以准取胜”——他们基础比较扎实,但也会犯低级错误,所以,考试时要做到准确无误(指会做的题目),除了最后两题的第三问不一定能做出,其他题目大都在“火力范围”内。但前面可能遇到“拦路虎”,要敢于放弃,把会做的题做得准确无误,再回来“打虎”。

针对第一志愿为名牌大学的考试而言要“以新取胜”——这些考生的主攻方向是能力型试题,在快速、正确做好常规试题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做好能力题。这些试题往往思考强度大,运算要求高,解题需要新的思想和方法,要灵活把握,见机行事。如果遇到不顺手的试题,也不必恐慌,可能是试题较难,大家都一样,此时,使会做的题不丢分就是上策。

高中数学答题技巧

(1)填写好全部考生信息,检查试卷有无问题;

(2)调节情绪,尽快进入考试状态,可解答那些一眼就能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或填空题(一旦解出,信心倍增,情绪立即稳定);

(3)对于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一边通览,一边粗略地分为A、B两类:A类指题型比较熟悉、容易上手的题目;B类指题型比较陌生、自我感觉有困难的题目,做到心中有数。

2022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_数学大题题型相关 文章 :

★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方法及易错知识点

★ 做好高考数学题的方法技巧有哪些

★ 2022高三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 2022年高考数学前十天如何复习最有效

★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策略2022

★ 高考数学知识点最新归纳

★ 2022高三数学知识点整理

★ 2022年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方法

★ 2022年高考复习技巧及方法(最新)

★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框架

文章标签: # an # 数列 # 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