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1985高考物理,1985高考物理题及答案

tamoadmin 2024-06-19 人已围观

简介1.桦甸四中2.钱伟长的英雄事迹?3.钱伟长的有关事迹有那些?4.高考涂卡可以用涂卡笔吗?5.山西是什么卷高考高考没有开卷考试的科目,高考无论哪一门都是闭卷考试。高考考试方案:“3+2”(1994-1999年)应用地区:全国(除上海市)“3”指语文、数学、外语,“2”指文科生加考政治、历史,理科生加考物理、化学。各科满分150分,总分750分。“3+1”(1985-2016年)应用地区:上海市“3

1.桦甸四中

2.钱伟长的英雄事迹?

3.钱伟长的有关事迹有那些?

4.高考涂卡可以用涂卡笔吗?

5.山西是什么卷高考

1985高考物理,1985高考物理题及答案

高考没有开卷考试的科目,高考无论哪一门都是闭卷考试。

高考考试方案:

“3+2”(1994-1999年)

应用地区:全国(除上海市)

“3”指语文、数学、外语,“2”指文科生加考政治、历史,理科生加考物理、化学。各科满分150分,总分750分。

“3+1”(1985-2016年)

应用地区:上海市

“3”即语文、数学、外语,“1”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150分,总分600分(期间增加过综合能力测试科目,30分,后又取消)。

具体考试时间:

6月7日(上午)09:00-11:30语文(下午)15:00-17:00数学

6月8日(上午)09:00-11:00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下午)15:00-17:00外语

“3+1+1”(2003-2007年)。

应用地区:江苏省

“3”即语文、数学、外语,“1+1”即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任选两科组成“1+1”;各科满分150分,总分750分。

”4+2/3”(1978-1993)

应用地区:全国(1985年后除上海市)

“4”指必考政治、语文、数学、外语(1983年起外语成绩按照得分的100%计入总分)四门科目,“2”指文科生加考历史,地理,“3”指的是理科生加考物理,化学,生物。

全部科目非选择题部分均实行四评制,各评卷小组对切割后的题块分别进行评卷,每个题块由两名不同的评卷教师分别评阅。

若两人评出的分数在学科评卷专家组设定的评分误差范围之内的,取两人所评分数的平均值;超出评分误差范围的,进行三评;仍超出评分误差范围的,再进行四评。疑难问题由评卷专家组集体讨论解决。

桦甸四中

百度上搜不到

为什么要1985-2000,太多做不完,还是3+1中的1,建议买<<5年高考**>>,大书店有最新的,小书店可能有从前的,一般老师会有一本1985-2000之类的,不如去复印,师兄师姐也许会有.

淮海路的书店中书很全,(我没证实有)在瑞金二路交叉口,向明学子首选(因为路近啊)

钱伟长的英雄事迹?

>

桦甸四中坐落在北国金城——桦甸市,1960年创建时为初级中学,1972年过渡为完全中学,1978年经省政府批准,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80年撤消初中部,成为高级中学,改名为桦甸县高级中学。1987年桦甸县撤县变市,恢复名称为桦甸市第四中学,2004年跻身于39所省级示范校行列。

几代人的共同奋斗,近半个世纪的深厚积淀,使学校形成了“团结、进取、拼搏、向上”的校风、“为人生的成功做准备”的校训和“乐学、善学、勤学、博学”的学风,凝聚了以“奉献、钻研、创新、团队”为核心的四中精神,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位居地区前列,高考升学率、重点高校录取率一直位居外五县同类校榜首。

春风沐浴,桃李芬芳。成为重点高中以来,学校有2000余名毕业生考入复旦、同济等全国重点大学。其中考入清华大学8人,北京大学17人,中国人民大学14人,中国科技大学17人。大批优秀人才成为社会各界的栋梁。

建校之初只有8个教学班,学生400人,25名教工。占地22116平方米,校舍面积4780平方米。经过45年的发展,现在已有67个教学班, 3370名在校生,211名教职员工。校园面积63100平方米,校舍面积29925平方米。1960年—1987年 质量立校育桃李

学校建立以后,以吕凤友、刘助国、柳明陶等为主要领导的建校元老们带领全校教职工,自力更生,白手起家,使学校很快就建立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规章制度,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钻研业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63年86人升入高中和中专,为未来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1966年学校被卷入文化大革命的之中,惨遭破坏。1972年,学校开始抓知识教育。语文组教师大胆提出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关系,加强了字、词、句、章教学,在地区产生较大影响。《江城日报》发表了《字、词、句、章教学初探——桦甸四中语文教学改革调查报告》。1973年吉林市教育局在我校召开“吉林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听取了我校的经验介绍和祖是寻老师的《生命线》一课的教学公开课,明令推广我校的语文教学经验。1978年春天,吉林市教育学院组织地区中学语文大型巡回听课、评课活动,在桦甸做总结,我校选派祖是寻和许鸥老师出了《海市》、《歌声》等公开课,位居地区前列,学校在地区颇有名气。

1978年晋升为省级重点中学后,尉青林、唐庸、闫吉伦等书记和校长先后主持学校工作。学校以“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指导思想,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提高教学质量,采取各种措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教学成绩迅速提高。1979年被高校录取67名学生,位居地区外五县重点中学之首。吉林市教育局在蛟河一中召开重点学校领导会议,总结高考情况,我校敢抓教学质量、克服教师不足之困难的精神得到充分肯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掀起教学改革热潮。1985年,化学教师魏晓林在教学改革中总结出“导、谈、点、议、练”五字教学法,得到省教育学院的认同,被纳入省级科研项目,并在全省推广。教师刘培志参加地区重点学校体育公开课活动,荣获三等奖。

为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举办了教学“百花奖”评奖活动。年—1985年有20余位教师获得县级和校级教学百花奖优胜者称号。采用自编和引入相结合的方法组织高考复习题,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和能力训练,教学质量迅速提高。1982年吉林地区重点校化学课实验考试,共取22名,我校进线3名,这一年的高考物理平均分位居地区第一。年和1985年两年高考,我校化学平均分位居地区第一,1985年高考在全地区16所重点学校中,数学和化学平均分分别高出地区8—10分,1986年高考,外语平均分高出地区8分。四中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摇篮。

1988年—1999年 励精图治铸辉煌

1987年10月,叶有龄同志主持学校工作,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管理为保证,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把素质教育、培养人才、发展个性作为学校的办学方向,努力造就具有高素质、高智能、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目标并认真落实。

教学工作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加强管理,深入改革,狠抓“双基”教学和智能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1998年四中升入高等学校的人数首次突破600大关,王福民同学以685分的成绩名列吉林省第三名,考入北京大学。

作为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按照地区教委的要求,改革内部管理机制。1999年,学校正式实施第一轮内部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内改津贴制,改变了过去那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对教职工积极工作、奋发向上,参加函授学习,提高学识水平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学校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收集整理、修改补充,形成了《桦甸四中学校规章制度汇编》一书,推动了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学校以管理作为质量提高的保证,制定了“六化”管理目标,对教师的职责提出了规范化要求,形成了决策、执行、反馈的完整系统,使学校各项工作能够高效、畅达运行,实现了以章治校的目标。

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培养高度重视,培养教师有规划、有方案,目标明确,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从1991年开始,以特级教师黄履忠和国优教师于文清、陈国顺为榜样,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活动,开展了教师大练基本功和“一优两评” 活动,通过“一优两评”即优质课堂、教学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的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加强教学研究,1993年提出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探讨“一纲多本”教学方法。1995年开展了“必修与选修,大纲与说明的关系”的研究,对基础年级与高三教学的衔接问题的探索研究,开展了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同步改革的研究,充分发挥了科研的先导和提升作用。学校认真落实《拜师方案》和“桦甸市教育工作222工程”,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强了优秀教师的培养。涌现出一批桦甸市“全天候”教师、“双十佳”青年教师,并有7名青年教师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叶有龄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吉林省优秀校长。

学校注重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实效,1994年创办学生业余党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绿化、美化建设,彻底改变了校容校貌。各种小品景观和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多彩,使校园充满文化气息,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完成了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的建设任务,建起了阶梯教室、电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做到新老三室并重。1996年建造了一栋图书馆楼,为建设一流学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9年10月,吉林市政府督学室代表省政府督学室对我校检查评估,认为学校办学成果较为突出。

2000年——现在 彰显特色创新业

2000年,胡亚贤同志就任四中校长。学校蓄历史厚积之力,承世纪进取之魂,以人为本,制定了《桦甸四中五年发展规划》,树立了“使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确定了“成为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在地区位居一流,高标准办学,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的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发展目标。以科研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在改革中求创新,在发展中求特色,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2001年我市重点中学由一所发展为两所,外地高中又纷纷来到桦甸市以优惠条件吸引优秀学生,一些优秀生源发生较大分流;因为年龄渐大,许多名优教师逐渐退休离岗;部分骨干教师被外地学校挖走,办学规模扩大,青年教师补充多……

生源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师队伍则是教学质量提高、吸引优质生源的保证。四中面临着新的考验,但坚强的四中人不会对困难低头。2001年学校启动了首轮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立足本校实际,打造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教师队伍。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实现新教材、新课程全员培训,开展拜师结对活动,组织名师示范课、新教材研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等,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取得显著成果。教师队伍向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发展。在211名教职员工中,拥有高级教师49人,国家、省、地市级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34人,正在读研究生课程和已获研究生学历的8人。2005年启动的第二轮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将继续发挥校本研训功能,探索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和机制。

学校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实施教学质量跟踪考核制度、领导包保学科组制度,建立了教学工作档案和相应的奖惩机制,发挥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职能作用,建立学科组整体竞争的优势,发挥团队力量,实现资源共享,有效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地保障了办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在科研兴校思想指导下,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努力挖掘和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先后编辑了12本校本教材,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其中《桦甸史专题讲座》等5本教材已由吉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形成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相补充、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调剂的课程体系。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积极开展教法和学法的改革。开设综合实践课教学和学习方法指导课,编写了总计30万字的《学科学法指导汇编》《学生学法交流文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氛围。

学校积极承担各级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走出了“以科研育骨干,以骨干带课题,以课题促改革,以改革求发展”的科研兴校之路。“九五”期间有5个省市级课题结题并获得验收,获得优秀成果奖。“十五”期间,完成了12项科研课题的研究。2000年以来,有百余篇论文在国家、省、地区学术活动中获奖,有60余篇论文获得公开发表,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科研骨干队伍,学校先后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传统校”和“吉林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校”。

学校德育工作立足时代和学生特点,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德育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了德育工作制度,德育活动资金充足,形成了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局面。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组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编写教材安排课时,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电话和信箱,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利用每年一度的军训活动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业余党校开办十年来,累计培训学员3141人,培养重点积极分子322名,发展学生党员28名,德育工作开创出崭新局面。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自2001年起,学校积极组织学科竞赛培训,数学、化学、物理和英语四个学科相继开展了系统的竞赛辅导。有42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其中,数学16人,物理2人,化学12人,英语12人。2002年,李加生同学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得吉林省一等奖、吉林地区第一名的出色成绩。金相国等一批教师获得优秀教练员称号。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举办校园艺术节系列教育活动,成立了校刊校报编辑部、学生海帆文学社和青春之声广播站,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体育卫生工作比较突出,多年来,为上级体育院校输送了许多优秀学生。

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创设良好的物质基础。2001年以来,先后实现了计算机教学和理化生教学实验设施的高标准配置,装备了先进的多功能专用教室和多媒体电教室,校园网络完善。电化教学手段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002年晋升为省级电化教育示范校。2003年9月,学校和吉林市教育学院中学部联合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全市300名教师和教研员参加,充分展示了我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收到良好效果。

2004年,为了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的需要,为了创办省示范性高中,市委、市政府决定为我校移地建设新校区。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艰苦奋斗,使新校区如期交付使用,学校实现整体迁移。新校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动场能够容纳400米环形跑道,建有标准的宿舍楼和学生食堂。“新三室”实验仪器、体育器材等能满足教学需要。新建图书馆总面积2300多平方米,含藏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等,12万3千余册图书和丰富的电教软件及音像资料,能充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在建筑规模、藏书数量、管理机制方面,图书馆走在了吉林地区同类学校的前列。

近年来,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优秀,高考、会考成绩显著,在教师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开办学生业余党校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20多项省市级荣誉,先后被评为“吉林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吉林省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吉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桦甸市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

2003年高考,10人突破600分大关,4人进入吉林省前15名,地区前10名,8人进入地区前20名。徐祯元、绳皓文、吴桐考入清华大学,李加生、孙伟考入北京大学。在省内和地区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同年11月21日,吉林市教育局在我校召开地区高三教学工作会议,我校在会上介绍了经验,与会人员阅读了我校的教学管理业务档案,并观摩了10节教学公开课。2005年高考,有138人突破600分,张俏、蒋广喜成为地区外五县文理高考状元。2004年,省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组对我校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学校2005年顺利跻身于39所省级示范性高中行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回望四十五年风雨历程,四中人用智慧和汗水镌刻多彩的年轮;展望美好未来,四中将抓住学校发展的根本,以高尚优秀的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约束人,以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陶冶人,在千帆竞发、百花争艳的教育天地中展示更加独特的魅力!

信息来源于:www.hdszbbs.cn(桦甸四中论坛学校简介)

钱伟长的有关事迹有那些?

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1 科学救国的满腔热情

1931年夏天,19岁的钱伟长来到上海参加高考.那时候,升学考试是各个大学自己出题进行的.钱伟长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参加了清华、交通、中央、武汉和浙江五所大学的招生考试,结果同时收到了这五所大学的录取通知.钱伟长的祖父是晚清秀才,终生教书;他的父亲和四叔也都以教书为生.钱伟长从小耳濡目染,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文科成绩一直很好,而理科并不很好,特别是数学和物理.于是他最后选择了清华大学的中文系.

可是,就在钱伟长他们刚刚入学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日本侵略者在一夜之间占领了我国东北辽阔的土地,铁蹄践踏着我国的国土,人民在硝烟与血泪中挣扎.钱伟长和大多数青年一样,激发了"科学救国"的热情.在清华大学1931年的106位新生中,要求进物理系的竟有21人.尽管钱伟长数理化三科的成绩总共不到100分,而其他同学的考分都在200分以上,但他还是决定转到物理系.

钱伟长向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教授和物理系系主任吴有训教授提出了改学物理的请求.吴教授说:"我查过你的试卷,你的文学和历史考得很好.特别是历史卷中的那道关于二十四史的题,我听说只有你一人得了满分;而你的英语和数理化的成绩却不大理想,物理尤其差.对你来说,学中文更合适,为什么一定要改学物理呢?"钱伟长激动地说:"对,我原来是喜欢文科的.但是,在上海考试期间,我看到外国人在上海滩横行霸道,无非就是靠着他们的枪炮比我们好,我觉得文学救不了现在的中国,现在国家更迫切需要的是科学技术,是飞机大炮!我的数理化成绩虽然不好,但我有决心赶上去!"钱伟长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了两位教授.吴有训教授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过有个条件:一年后数理化成绩必须在70分以上,否则仍然回中  文系.同时吴教授还要求他加强体育锻炼,因为物理系功课负担很重,没有强壮的身体,难以应付.钱伟长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2 成绩出众的求学生涯

那时候,清华大学理科的许多教材是英文原版的,教师们讲课也用英语.第一学期对钱伟长来说是非常艰苦的,除学习正课和做实验外,还要自己补习英语和中学的一些理科知识.他夜以继日地苦读,首先攻下了英语这一关,同时理科成绩也逐步提高,凭着刻苦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年终考试,钱伟长的各科成绩都达到了70分以上.

4年后,22岁的钱伟长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接着又考取了清华研究院物理系的研究生,在吴有训教授指导下,从事X光衍射研究.1939年7月,中英文教基金会招考第七届公费留学生,钱伟长从3000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第二年1月,22名青年满怀雄心壮志,告别了家乡亲人,乘船赴加拿大留学.

钱伟长进了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跟随系主任、著名的应用数学家辛格教授从事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学习、研究.仅仅过了50天的时间,钱伟长就与导师合作写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在纪念冯·卡门教授60寿辰的纪念论文集上发表了.论文集上的作者都是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和权威教授,如爱因斯坦、铁木申柯等,钱伟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青年竟跻身于国际科学大师之列,引起了冯·卡门教授的注意.

1942年,钱伟长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上的一组方程式被国际科学界称之为"钱伟长方程".辛格教授将自己的得意门生推荐给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系主任冯·卡门教授.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对曾在自己祝寿文集上发表过论文的钱伟长表示热烈欢迎.钱伟长跟随冯·卡门教授作博士后,回来又在研究所任研究工程师,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研究工作.钱伟长主要从事弹道计算和各种导弹的空气动力设计.他在初期的人造卫星轨道计算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伦敦遭到德国火箭的威胁,英国首相邱吉尔向美国求助,这件事交到了冯·卡门教授的研究所.钱伟长等人议论,德国火箭是从欧洲西海岸向伦敦发射的,多数火箭落在了伦敦东区,这证明德国火箭采用了最大射程.根据他们的研究理论,钱伟长指出,只要在伦敦市中心造成已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蒙蔽德国,让他们的导弹仍按原定射程攻击,伦敦市中心就可避免火箭造成的巨大实质性破坏.英国按这个建议去做,果然将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邱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不胜感激地称赞:"美国青年真厉害!"可他没有想到,当年使伦敦减轻灾难的是中国青年.

3 精诚报国的拳拳之心

尽管美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但钱伟长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当获悉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后,钱伟长立即向冯·卡门教授提出了回国请求.可是教授怎么也舍不得放这位精明强干的学生走.最后,钱伟长提出要回国探望阔别6年的妻子和还未见过面的6岁的孩子.冯·卡门教授无奈,只得放行,他再三叮嘱钱伟长:"早点回来!"1946年5月6日,钱伟长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为了不引人注意,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一些书籍.

钱伟长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清华园,立即投入了艰苦紧张的复校工作.开学了,工作繁忙,教学任务很重,生活却非常艰苦,他不得不在好几所大学兼课.这时,美国的研究所托人来邀请钱伟长回去工作,可以全家迁去定居,但要在一个表格上签字,表明一旦中美发生战争,绝对忠于美国.钱伟长说,当初从美国出来,就没有想到要再回去.他毫不犹豫地在那张表格上写下了"NO".

4 功勋卓著的科教成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几十年过去了,钱伟长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同时并进,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学工作者.钱伟长在谈及高校教学改革时说,教师把学生教"懂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教学生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种教"不懂"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

钱伟长教授在科研中也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发表了大量的论著.他擅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等.现已出版有《圆薄板大扰度问题》、《弹性力学》、《变元法和有限元》、《穿甲力学》、《广义变分原理》、《应用数学》等学术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的学术论文200余篇.他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上都有许多开创性的成就.主要学术贡献是板壳非线性内禀统一理论,板壳大扰度问题的摄动解和奇异摄动解,广义变分原理,环壳解析解和汉字宏观字形编码(钱码)等.他早期提出的"浅壳大扰度方程"被国际学术界誉为"钱伟长方程";在圆薄板大扰度问题上,他提出的以中心扰度为小参数的摄动法,在国际上称"钱伟长法".有关圆薄板大扰度问题的工作,在1955年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国家  科学奖二等奖,广义变分原理方面的工作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外还有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北京市、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最近,钱伟长教授关于非克希霍夫-拉夫假设板壳理论的工作,是对固体力学基础理论的新贡献.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钱伟长长期从事高等教育领导工作,为培养我国科学技术人员作出重要贡献.自1946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1954年起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1956年起被选为波兰科学院院士.1983年起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长.年创建了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任所长.1985-199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积极推动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和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

为了表彰钱伟长教授的杰出贡献,日前,由雕塑家、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教授创作的钱伟长塑像赠送仪式在南京大学举行.塑像高0.5米,为青铜所铸,尽显钱先生从容豁达、睿智的长者风范.

钱伟长教授虽已88岁高龄,仍战斗在繁重的教科研和领导岗位上,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高考涂卡可以用涂卡笔吗?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其重要贡献有: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钱伟长:科学巨子 传奇人生

一个黑色的星期五。

钱伟长,为中国人熟知的科学家,“三钱”中的最后一位,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岁的一生。

这位爱国学者近一个世纪的历程,犹如一条大江,时而浩荡,时而曲折。像很多同辈的中国科学家一样,钱伟长在民族危亡之际,选择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国家的需要,永远是他事业的指南针。战争的苦难,或者政治厄运,始终没有压倒他。

晚年,他成为了大学校长和热心的教育者。培养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为民族开拓未来,是他最后岁月里牵挂的主题。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弃文从理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钱伟长。

清华的招生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我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钱伟长回忆说:“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后来他给了一百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二十四史都有哪些;作者是谁;各有多少卷;注释者是谁。钱伟长答得分毫不差,又是一个满分。

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10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

可是,19岁的钱伟长对理科却十分陌生,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总共考了25分。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从没有学过,考0分。所幸靠着文科成绩,通过了清华的考试。他听从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谁能料到,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这一天,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侵略,以中国军队的退让告终。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钱伟长回忆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所以我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

他想转到物理系,于是几次跑去找系主任吴有训。这让吴有训为难了——钱伟长的数理化实在糟糕。禁不住钱伟长的纠缠,吴有训提出先让钱伟长试读一年,如果化学、物理和高数都考过70分,就允许他转系。

那一年,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物理和数学上。但一开始效果很不好,每周课堂测验,他一连七个星期都不及格。

物理系第一学期的课程中,由吴有训亲自讲授普通物理。他劝钱伟长:不要上课只顾记笔记,重要的是仔细听讲,力求当堂听懂,课后用自己的语言择其关键简明写出。吴有训知道钱伟长的英文底子薄,特地找来一本中译本物理讲义,便于他查阅。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结束,钱伟长的物理及格了。到学年结束时,他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科目的考试成绩都拿到八十多分,得到了以严格著称的吴有训的认可。

在清华物理系的四年,钱伟长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底子。当时物理系教授周培源、萨本栋、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五位,每一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家。系里经常有研讨会,时有欧美著名学者诸如玻尔、狄拉克、郎之万等人,来访问演讲。学生们有缘与大师交流,洞悉了物理学最前沿的景观。在吴有训、叶企孙等老师的鼓励下,钱伟长还选学了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近世数学、化学分析诸学科。

1935年钱伟长本科毕业,毕业论文是与同学合作的《北京大气电的测定》,是年六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物理学年会上宣读。这是中国自行测定大气电量的第一批数据,也是钱伟长开始科学研究的开端。

毕业后不久,中央研究院南京物理所招考一名实习研究员,钱伟长前往应考,被所长丁西林录取。同时他还考取了清华研究院物理系的研究生,导师仍为吴有训教授,主攻X光衍射。

艰难出国

“七七事变”的爆发,扰乱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事业,也暂时中断了钱伟长的学习。清华大学迁到了昆明。为了筹集路费南下,钱伟长在天津教了一年中学物理课。

一年后,钱伟长和四个朋友一起,乘船经香港、越南海防,再从河内经滇越铁路,于1939年初到达昆明西南联大。

刚到西南联大,钱伟长就得到了执教的机会,此时他也遇见了该校中文系四年级女生孔祥瑛。这年七月,钱伟长参加中英庚款基金会第七届留英公费生考试被录取。孙祥瑛正巧大学毕业,两人决定结成终身伴侣。8月1日结婚这天,清华文科方面由朱自清出面,理科方面由吴有训出面,分别担任主婚人和证婚人。

刚结婚的钱伟长准备去读“庚款”的研究生。1939年9月2日,留英学生22人抵达香港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所有赴英客轮扣作军用,钱伟长等学生的留学计划也被迫延期。

在返回昆明等候通知的时候,钱伟长借到一本《弹性力学的数学理论》,仔细研读后发现当时国际学术界关于弹性板壳理论十分混乱,不仅板、壳分开,而且各种不同形状的板壳有不同的方程。于是,钱伟长决心寻找一种统一的以三维弹性力学为基础的内禀理论。苦苦埋首数月,他用高斯坐标张量表达的微分几何来表示变形和应力分,居然获得了前所未闻的统一内禀理论。

3个月后,钱伟长再次出发,准备去加拿大深造——由于战争爆发,许多英国的名教授都逃难到加拿大去了。

在上海英租界接学生们上船后,中英庚款的负责人把护照发给学生,护照上有日本的签证。钱伟长回忆说:“他倒是好意,说你们过日本的时候啊,息船3天,没事可以到横滨去玩玩。”但留学生们不愿领情。

“日本占领我国领土,我们受了那么多苦,还签证跑那里干什么?当场有留学生就把护照扔进黄浦江里了,22人全下船了。结果负责中英庚款的那位英国人自己承认错了。他说我们不懂得你们中国人的爱国心,你们先回去再说。”

1940年9月,钱伟长第三次出发,终于抵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开始了艰辛的留学生涯。这也是多伦多大学首批接受中国研究生。

钱伟长跟随的是应用数学系的辛祺教授。师生第一次见面,辛祺教授就发现自己和钱伟长都在研究“弹性板壳的统一内禀理论”,只是导师宏观,学生微观而已。尽管当时所得到的结果还不能统一,但深信既是同一实质,必将能统一。也就在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即决定师生分两段写成一篇论文,投交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祝贺冯·卡门教授60岁诞辰。

祝寿论文集于1941年夏季刊出,共24篇论文,作者均为“二战”时集聚北美的知名学者,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铁木辛柯、科朗等,钱伟长是唯一的中国青年学子。这一成绩增加了钱伟长的知名度。经过一年努力,钱伟长打通了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通道,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学界新星

在留学生涯刚起步的时候,能写出一流的论文,这让钱伟长树立了自信。同时这位论文集中唯一的青年学生,也引起了冯·卡门教授的注意,两年后,在他的欢迎下,钱伟长来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航空工程系。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钱伟长完成了有关水轮机曲线导叶的实际离角计算和变扭的扭转问题的研究。1943年6月钱伟长在获得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后,正式参加加州理工大学哥根海姆实验室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冯·卡门同时也是钱学森、郭永怀和林家翘的导师。钱伟长和钱学森等人朝夕相处,彼此研讨。十几年后这些人都成了中国航空事业的栋梁。

钱伟长主要从事弹道计算和各种不同类型飞弹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他通过反复研究和计算,首次提出判明人造卫星在天际运行的轨道由于能量消耗,每绕地球一周将降低多少高度的简便计算方案,以及火箭弹道的微分修正等,在初期的人造卫星轨道计算上做出了贡献。他还完成了有关于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弹型设计、高空气象火箭研究。

1944年夏,由于钱伟长在航空研究上的成就,他成为美国航空科学学会正式会员,并在得克萨斯州白沙试验场进行下土式火箭发射实验和液体火箭发射实验。同年秋,他在美国航空工程学会上宣读了《超音速对称锥流的摄动理论》,这是国际上第一篇这方面的论文。美国应用数学季刊这年分三期连载了钱伟长的博士论文的基本部分。其中一个重要方程,还被称为“钱伟长方程”。

1943年至1946年期间,钱伟长也参加了火箭现场发射试验工作等。同时他还在冯·卡门教授指导下,完成了变扭的扭转和水轮机斜翼片的流动计算,以及超音速的锥流计算等重要研究课题。

钱伟长用一种巧妙的摄动展开法,给出高速空气动力学超音速锥流的渐近解,大大改进冯·卡门和N.B.摩尔给出的线性化近似解。过去,人们在渐近序列中一般是采用幂级数,钱伟长拓宽了渐近序列的范围,引入了对数函数,这对摄动法是一项重大突破。50年代之后,这项成果才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1946年,钱伟长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一文。冯·卡门曾说这是他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弹性力学论文。这几年,确实是钱伟长的科研多产期。他成了冯·卡门的得力助手,一颗科学新星。

奠基力学

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他渴望回国效力。他如是描述当时心里的矛盾:“我爱国吗?干吗有本事为外国人服务呢?”

他多次向冯·卡门提出了回国的要求。但冯·卡门始终不点头。钱伟长最后以思念家人和不曾见过面的六岁孩子为由,要求回国探亲。1946年5月6日,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必要的书籍,从洛杉矶乘船回国。当时他34岁。

1946年8月,钱伟长来到清华大学,眼前的景象让他吃惊。母校已经四壁皆空,门窗全无,到处都是如山的垃圾。抗战胜利后,在复校的师生到来之前,国民政府委派官员在此接管了三个月。

“他们把门窗弄下来,拿到市井去卖。”钱伟长说:“接收大员把学生床和图书馆的书都拿去卖了。”

钱伟长只得自己掏钱,把图书买回来。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钱伟长几乎承包了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工学院的基础课应用力学和材料力学,物理系的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还担任《清华工程学报》主编等审稿工作。教学之余,钱伟长继续在润滑理论、圆薄板大挠度理论等领域研究,撰写并发表了8篇有影响的论文。

1949年,钱伟长导出了润滑问题的高阶雷诺型方程,并进一步建立相应的变分表达式,从而使计算工作量大为减少。他的成果可用于计算润滑轴承问题,计算结果正确可靠。这是润滑流体动力学一篇经典之作。

1949年3月,从内战中恢复的清华大学成立了校务委员会,由叶企孙任主任,钱伟长为副教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钱伟长被任命为纯工科的清华大学教务长。1956年钱伟长又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仍兼教务长和力学教授。

1951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钱伟长就兼任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主任。钱学森回国后建立了中科院力学研究所,钱伟长又兼任了副所长。1955年中科院学部成立,钱伟长成了第一批被选聘的学部委员。

“三钱”的称号,也是在这一时期提出来的。1954年至1956年,钱伟长花大量精力,参与周总理领导的制定自然科学12年规划的工作。

当时钱伟长等人经过讨论,提出了6项内容,即、导弹、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技术、无线电电子学。因为前两项作为国防尖端项目,由国家另行安排,因此后四项成为了国家“四大紧急措施”。规划研讨会上,钱伟长的意见,总能得到钱三强、钱学森两人的支持。周总理把他们称为“三钱”。

1954年,钱伟长和他的学生合著的科学专著《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出版,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运用系统摄动法处理了非线性方程。“钱伟长法”被力学界公认为是最经典、最接近实际而又最简单的解法。在第二年,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奖。1956年他还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

凭借着开创性的学术贡献,钱伟长,和周培源、钱学森、郭永怀一起被称作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

多才多艺

1957年初的一篇文章,让钱伟长吃了二十年苦头。

钱伟长于1957年1月3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一文。这篇文章引起的争论,在当年6月的“”运动中,给钱伟长带来了麻烦。他被划为“右派”,并被撤销一切职务。

1964年,他写了一篇论文——《关于弹性力学的广义变分原理及其在板壳问题上的运用》,投递给《力学学报》,被以“不宜发表”为由而退稿。4年后,日本学者鹫津久一郎在书中表达了相似的论点。而1977年钦科维奇的《有限元法》一书对之明确论述,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这让钱伟长惋惜不已。

很快,钱伟长得到了一个周恩来派给的任务——研究坦克电池。“当时我们的坦克吧,开着开着就开不动了,”钱伟长说,“因为电池的耐力有限。我当时做的是锌氧电池,目的是研究出来坦克专用。”

钱伟长除了学生时的一点化学基础,并不懂电池。但他骑着一辆自行车,不管天冷天热,跑遍了北京市所有跟电池有关的单位。他查了三百万字的资料,大概研究了一年多一点,高能电池研究出来了,比美国通用公司的产品性能更高,他协助建立了一个锌氧电池厂。

“我回国以后,干过十几桩事情,”钱伟长说,“奇奇怪怪的专业,所以有人骂钱伟长是万能科学家,我不理。”他的研究项目五花八门。他推导过13000个三角级数求和公式;还研究过汉字计算机编码,发明了获奖的“钱码”。

新来的“老校长”

1978年,钱伟长感到无比振奋。他在当时出版的一篇论文集的序言里写道:“我力图夺回已经失去的良好岁月,日以继夜地工作。”

钱伟长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力学研究中。当时,有限元方法开始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钱三强的变分理论就是有限元方法的基础。1978年,钱三强进一步讨论了广义变分原理在有限元方法上的应用。他多次开设变分法和有限元的讲座。在1978年恢复研究生和建立学位制度之后,摄动法、变分原理和有限元的应用成了研究生论文中的一种时髦。

年,钱伟长建立了无条件的广义变分原理。把固体力学中变分原理方法推广到粘性流体力学,奠定了流体力学中有限元方法的基础。

在科学事业得以继续的同时,他又被加上了教育的重担。他被任命为上海大学的校长,这个职位保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办一所好大学,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这是钱伟长一直感兴趣的。1983年,他来到上海工业大学(后来的上海大学),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这个学校已经两年没有校长,全校的学生不足千人,被上海人称为四等学校。

但钱伟长不怕,他提出要拆除四堵墙。——他想打通学校和社会、教与学、科研和教学、学科与学科之间的隔阂。

“你可能想不到,上海大学新校区规划的草图是钱先生画的。”钱伟长的助手周哲玮清楚地记得,钱校长拿着比例尺,画出了上海大学新校区的设计概念。

1992年,钱伟长在全国率先推行学分制,几年内竟风行全国。二十多年来,凭借独特的教育理念,上海大学,从原来只有800名学生,发展为目前的在校学生三万人。在近年全国30多所高校的本科教学评优中,上海大学名列第一。

钱伟长被称作“义务校长”。因为他没有领过校长的工资,也没有享受过校长的福利。但这位“终身校长”却成为了学者的楷模。70多年来,无论是从事科研或教育,钱伟长的原则只有一个。“我希望国家强大起来,”他说,“强大要力量,这力量就是知识。”

山西是什么卷高考

涂卡笔可以用,但是必须是2B的笔芯,高考时考生开始作答时,选择题部分须用2B铅笔规范填涂;非选择题部分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书写。考生不得使用铅笔、红笔、蓝色钢笔或圆珠笔等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

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考生在得到答题卡后,须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考生须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用2B铅笔填涂自己的座位号。

高考的注意事项

高考时除2B铅笔、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等必需的考试用品外(其他科目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如书包、文具盒、各种“垫板”、任何书籍、报纸、纸张、计算尺、计算器等);

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如手机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手表等计时器不得带入考场。

山西高考卷是全国乙卷。

山西高考用全国乙卷考试。满分750分,其中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文综理综300分/科。该卷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高考一共有8套全国试卷,分别是:全国甲卷(全国三卷)、全国乙卷(全国一卷)、全国新高考一卷、新高考二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和浙江卷。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等省份使用的是全国乙卷,也就是全国一卷。

山东、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等省份的语数外使用的是全国新高考一卷,物理、化学、生物等选科科目使用的是各省自主命题;海南、重庆、辽宁三个省份的语数外使用的是全国新高考二卷,其余科目使用省内的自主命题。

高考分卷的由来

自从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当时全中国几乎所有省市高考试卷均采用“全国一张卷”,即完全交由教育部全国统一命题。2000年伊始,我国教育部开始启动了第一轮高考改革,提出了所谓“高考要适应各地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不平衡”。

2002年,教育部开始试点下放高考命题权。同年北京高考实行语数外自主命题,成为此轮教育改革中第一个获取自主命题权的省市。此外,上海早在1985年就已试点自主命题,早已多年独立于统一命题之外。京沪成为当年唯二拥有高考自主命题权的省市。

2004年,教育部在北京试点了两轮自主命题后,决定进一步扩大分省自主命题范围。同年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9省市获得高考自主命题权,高考自主命题制度正式确立。

文章标签: # 钱伟长 # 学校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