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地理难点_高考地理难点汇总
tamoadmin 2024-06-10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地理难不难2.如何突破高中地理教学难点3.高考地理复习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4.高三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难点的突破:高三地理难点5.今年的高考地理主要可能会考哪些方面?现在如果紧急复习的话主要攻哪些知识 高中地理虽然不像数学公式那样复杂,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很容易变得迷糊起来。知识点一旦多起来,学生记忆起来就容易乱。 高中地理难在什么地方 内容较为抽象。高中地理虽然不像数
1.高考地理难不难
2.如何突破高中地理教学难点
3.高考地理复习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4.高三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难点的突破:高三地理难点
5.今年的高考地理主要可能会考哪些方面?现在如果紧急复习的话主要攻哪些知识
高中地理虽然不像数学公式那样复杂,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很容易变得迷糊起来。知识点一旦多起来,学生记忆起来就容易乱。
高中地理难在什么地方
内容较为抽象。高中地理虽然不像数学公式那样复杂,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很容易变得迷糊起来。知识点一旦多起来,学生记忆起来就容易乱。不仅如此,山峰究竟有多高、河流究竟有多长、水域究竟有多深,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高中地理最难的应该是工农业的综合题,对各个知识点的要求很高,需要学生细致读题,通过题干中的各个细节找到需要回答的知识点并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回答。
为什么说高中地理比较难高中地理难点就在地球时间和地球运动,它属于自然地理,本人刚学的时候也是云里雾里的,到老师讲只要记住规律,多做练习,就OK了;然后人文地理的话,主要靠背,看地图。
但,高中地理只要非常熟悉课本,并有足够的仔细不漏读题干的细节、能看明白题目里的隐藏条件,其实也差不多够了。高中地理其实是很偏向于文科的一门学科,虽然带有部分理科知识,但大多不难,甚至可以说是简单,难是难在对地理现象及其原因的描述。会的问题时,一是要有逻辑,成因与现象间的逻辑关系要清晰,二还是我说的语言规范,可以通过模仿题目答案中的描述来达成,自己写着心里有底,批卷老师看的舒服。
如何学好?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一,非常熟悉课本,做到不放过一个小的知识点,能使你不会对未见过的题目发怵。二,多做题,并且是有效的做题,多看不同类型的题目,有空多刷刷,不仅能巩固知识,也可提高做题效率,还能拓宽知识面,也就是说从多样的题目中汲取新的知识,这一点在选择题上最明显。三,我觉得要有自信吧,心理因素其实挺重要的,高中地理不算是特别变态的学科,放轻松心态学一定没问题!
高考地理难不难
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位置
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气候
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地形
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
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
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世界各大区域河湖分布
如何突破高中地理教学难点
高考地理难不难,难度都是相对的,不好随便说难不难,对于我难,对于你可能很简单。地理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高中地理按内容可以分为两类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非常简单,只要智商没问题 上课听老师讲一讲,把课本看一看,考80以上很容易
自然地理就有点难了,主要集中在必修一,必修一是最难的,也就是你高一上学期要学的,里面前两个单元有计算,里面的大气圈、水循环、自转公转是重点,也是难点。这需要你买一本地图册,一般来说老师到高二都会要求的。
如果想学好的话,高一必须投入。说实话,高二的人文地理实在是简单要死,只要把课本看两遍就没问题,高二地理我就没下过80分。
高考地理复习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一、地球俯视图自转方向的确定
1、巧用手势 北半球上空俯视地球判断自转方向方法:伸出右手,放在眼睛下方,半握,大拇指朝上(大拇指代表地轴 ),其余四指代表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南半球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用左手,方法同北半球,不再讲述。
2、借用书本 北半球上空俯视地球判断自转方向方法:我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然后让学生把书卷起来,放在眼睛正前方把我的演示重复几遍。保持书的转动方向不变,把书移到眼睛正下方,只观察书棱(代表北半球上任一点)运动方向,学生会轻而易举得出结论。南极上空俯视结果改成把书移到眼睛正上方。
二、区别恒星日和太阳日
1、实物演示 我站在教室门口,叫A学生上讲台,让我(代表地球)、A学生(代表太阳)、窗外远处的灯竿(代表非太阳的恒星)保持一条直线,然后我自己转一圈360度的同时绕A学生转一小步,这时我再次面对灯竿,而我要再次面对A学生,我还得再转个角度。演示完后,再告诉学生们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概念,这时学生们很容易得出结论:恒星日短于太阳日。
2、多媒体动画演示 将教材16页图做成动画图
三.了解地转偏向力
1、联系生活实际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向一侧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一个知识点非常抽象,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把地理和身边生活联系在一起。我在此提到了两个生活例子:a、水斗放水时,观察在水斗的出水口周围,水流总是沿逆时针方向旋转。b、操场跑操时,我们总是沿逆时针方向跑。
2、学生探究活动 拿一地球仪,在北半球区域内纬度稍高的地方滴一滴黑墨水,自
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墨水留下的痕迹;擦掉痕迹,再按同样的方法演示南半球,学生就很快得出结论,印象也比较深刻。
四、国际日期变更线案例教学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先讲一案例(小故事):在飞机上出生的一对双胞胎姐妹,结果姐姐还比妹妹晚一天过生日,为什么?这时课堂沸腾起来了,接下来让大家讨论,就这样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能动脑考虑,最后我绘制了一幅简易图来解释国际日期变更线。这个案例的答案得到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了解了。
五、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公转示意图
1、实验演示 本实验较复杂,分步骤描述
a 地球仪放于桌面上,用红色胶带标注回归线和赤道。
b 拿两条宽0.5厘米、厚0.5毫米、长20厘米的不锈钢条放成垂直相交,交点(代表太阳位置)用特殊胶固定,形成4条射线(代表不同方向的太阳光线),且交点和桌面上地球仪球心要在一条直线上。
c 地球仪(地球)绕b步骤中的交点(太阳)转动,学生会观察到太阳直射点(射线和地球交点)在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公转一圈,回归线上太阳直射一次,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两次,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无直射现象。
最后我再做一解释,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节气为夏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时,节气为冬至日,直射赤道时为二分日。
2、观察归纳
在重复演示上面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此规律:当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南半球向上翘起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当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北半球往下偏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用此方法可轻松解决与教材21页上图有关的习题。
六、公转的地理意义
1、归纳推导和图表法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
a 分别观察教材22页三幅图,那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从此纬线向北和向南正午太阳高度角怎样变化?
由此题答案推导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角总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b 以北回归线上的任意一点为研究对象,让它代表北半球,在这3幅图形中观察这一点在哪一日昼最长,哪一日昼最短?
由此题答案推导归纳出:在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二分日昼夜等长。春分到夏至,昼长夜短,昼在增长,夜在缩短。夏至到秋分,昼长夜短,昼在缩短,夜在增长。秋分到冬至,昼短夜长,昼在缩短,夜在增长。冬至到春分,昼短夜长,昼在增长,夜在缩短。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c 观察教材图1—17,在此图日期不变的情况下,北半球什么区域有极昼现象?南半球什么区域有极夜现象?由北回归线向南到南回归线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由这两题答案推导归纳出:夏至日,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南半球越往南,夜越长,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有极夜现象。
归纳完后,填表巩固:
节气 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什么区域有极昼极夜? 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南极圈以南 昼长由北向南增加 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北极圈以北 昼长由南向北增加 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二分日 赤道 无 都一样 赤道向两极递减
2、绘图 要求学生绘制太阳光照侧视图和俯视图
高三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难点的突破:高三地理难点
一、高三地理复习过程
目前高三地理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大块,复习的程序可以分一、二、三轮,有些学校虽说作了一些改进或创新,不过大家还是比较习惯三轮复习。
(一)、首轮复习侧重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的时间今年8月---明年2月,第一轮复习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这轮复习一般遵循“巩固基础、提高能力、掌握基础、突破难点、立足书本、学练结合、逐个击破、不留死角”的原则,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复习,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本知识要过关 高考题型复杂多样,载体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知识还是在课本上,要重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留心细节特征.
2.区域位置要记准 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区域地图的阅读,根据复习进程,可以由全球到大洲、由大洲到国家,再到具体的地理事物或地理事像,例如地形、气候、河流、物产、交通与城市等,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去进行,做到全面、周密、不遗漏、不重复。掌握重要的经、纬线或重要城市的地理坐标,例如熟悉北京、杭州、武汉、郑州、西安、海口、包头、伦敦、开罗、新德里、堪培拉等国内外城市的经度和纬度,以此作为参照系,通过点线面结合,来确定某一个区域的大致地理位置,还可以根据国家或地区的轮廓、气候、自然带、洋流、动物、植物、土壤、河湖、地貌、人文等方面的特征来识别不同区域。
3.自然地理多归纳 复习自然地理的重点是掌握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和原理,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熟悉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原理以及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原理,及时把有关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复习地球运动这一部分时,可以把与季节有关的知识归纳到一起:由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引出四季现象,天文方面与四季相关的现象有极昼、极夜、极光、日影长短;气候方面与四季相关的现象有气团活动、雨带移动、气压的变化、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干湿季节的变化等;水文方面与四季相关的现象有汛期、凌汛、洪水、季风洋流、河口盐度的变化;生物方面与四季相关的现象有草木枯荣、动物迁移等。此外还要把课本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例如用雨带在我国东部移动的规律,可以解释春雨贵如油、黄梅时节家家雨、伏旱、巴山夜雨等自然现象。
4.人文地理抓案例 人文地理常用案例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某一典型案例的分析,从中感悟和体会人文地理知识,例如以兰州作为案例,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新的基塘农业生产为案例,分析影响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变化;以东风汽车公司总部的搬迁作为案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青藏铁路通车为案例,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的区划位因素等。
5.注意能力训练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地理复习的过程中,除了基础知识、方法、原理之外,还要强调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平时要注意“信息获取能力”的训练,获取信息的过程,包含着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富于理性的思维过程和行为,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要根据命题设置的试题情境,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二)、二轮复习侧重培养能力
第二轮复习的时间比第一轮短,一般为二、三个月。第二轮复习侧重于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通过去粗取精、知识重组、归纳、综合来提高思维层次,发展地理学科能力。第二轮复习一般采取专题的形式把地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其更加条理化、单纯化,有利于从纵向方面去进一步地去认识地理现象、掌握地理规律,既注重综合性,也不忽视区域性,通过教材的前后联系,重新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第二轮复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知识重组和归纳的过程。
1、合理地进行知识重组
搞好二轮复习的关键是要选择好合适的专题,专题的选定涉及到地理知识的重组。专题内容应该包括有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一般根据教材内部结构和复习时间的限制,可以将专题设定为如下几个方面(1)、地理图表类:包括有地理空间定位、等值线图、统计图、景观图、日照图等内容;(2)、地理计算(3)、宇宙与地球(4)、大气环境(5)、陆地环境(6)、海洋环境(7)、农业与工业(8)、聚落与城市(9)、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0)、人口与环境(11)、文化与旅游(12)、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3)、世界地理总论(14)、中国地理总论(15)、国土整治(16)、全球热点扫描、(17)、答题指导,由于各地使用教材不同,具体选题可能有一些差异。
2、梳理知识、寻找联系
第二轮复习根据知识间内存的联系,在抓住重点、突出主干、重组体系、培养能力方面下功夫。复习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机械重现知识,而是侧重于学会筛选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来解决问题,理清分析问题的线索,形成有条理的思路,特别是要做好不同知识的重组、相同知识的归纳、相似知识的迁移、相关知识的联系等方面的工作,例如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自然植被的分布→自然带的分布→土地利用的不同类型→农业发展的不同类型→农作物的分布
3、强化读图、培养能力
地理学科在《考试大纲》中有10项能力要求,历年试题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层次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对地理事物的识记能力、地图能力、地理计算能力、地理概念与原理的运用能力、地理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对热点问题与地区区域的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地理变式图像的判读能力、对典型环境的描述概括能力、学科知识的联系综合能力、审题与解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都是近几年来高考重点检测的内容。二轮复习中,图表知识要进一步强化,有些图表不仅会读,还要会绘。
4、加强训练、注重实效
第二轮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解题训练,不断地总结规律,掌握基本原理,找出特点,训练解题思路,构建良好的思维模式,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增加实战经验。
5、关心热点、综合渗透
第二轮复习中要关心近期的社会热点,搞好新问题、新热点资料和收集整理,把地理复习与现实生活、经济文化建设和全球发展态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注意与政治、历史渗透,适当地进行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对于在知识上有交叉、有联系的热点问题要认真研讨并以综合题形式强化训练,使复习能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地理学科的实践价值和社会功能。
(三)、第三轮复习侧重挖掘潜力
第三轮复习是即将进入高考的前夜,持续时间大约一个月左右。如果把前一阶段的复习或学习比喻成画龙的话,现在应该是点睛的时候,要抓住重点、临门一脚,力争使知识、能力更上一层楼。在此阶段,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依据考“纲”、回归教材
第三轮复习要以“考纲”作引领去回归课本,梳理重点、难点知识,熟悉考点,掌握每个考点所包括的内容、要点以及层次,切实做到准确、系统、深刻,依据教材、梳理考点,在梳理过程中着重解决那些记得不准、理解不深、似是而非的问题。回归教材要扎实,不能走马观花式的泛读,或者是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有人把地理分解成690个考点,这种方法虽说有利于机械记忆,却不利于建立起以主干知识为线索的考试知识网络,正确的方法是依据课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记准基础知识、熟悉区域地图、灵活转化运用。
2、回顾反思,巩固提高
阅读《考纲》以及根据考纲编写的考点方面的资料,认真思考每一个考点所包含的内容,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或网络;对以前做过的试卷、例题进行广泛阅读,从中归纳、总结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特别要认真研读那些做错了的试题,反思错题的原因,要把这些错题搞通搞透,防止类似错误的重犯。
3、强化能力、规范答题
综合模拟训练是第三轮复习的重要任务,训练的目的一方面是熟悉高考的模式,灵活分配时间,增加临战经验;另一方面进一步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和能力上的缺陷,以便及时进行弥补。为了提高训练的实效性,训练题的选择要突出针对性、典型性、综合性、灵活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每一个题应该是每一类题的代表,做到由题及类,触类旁通。对于文科综合,要进一步强化应试技巧训练,特别是要科学地安排好地理、历史、政治各科所用的时间,保持适宜的答题速度,同时要根据高考要求,规范答题,讲究卷面质量,字迹不要潦草,尽量减少涂改,卷面要整洁、干净给人以美感。
二、高三地理复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为什么感觉地理有点难?
人们产生地理比较难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过去(特别是初中)没有学过地理,基础知识跟不上;其二地理内容广、综合性强,短期接受比较困难;其三自然地理部分需要理解的知识比较多,有些计算还比较复杂,最后是随着新课改的开展,高考试题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死记硬背的知识检测已经逐渐被能力立意所取代。
地理其实并不难。过去基础不好不用怕,通过第一轮系统复习,可以将初中地理知识补上,高中地理知识进一步加强和夯实;地理知识内容丰富,高三上学期在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当向地理倾斜;自然地理部分虽说有点难,但只要把重心放在理解上,搞清楚有关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题例和图型变化,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或原理的运用,这样就会化难为易,一旦理解就不容易忘记。。
2、进入高三,地理方面要做好哪些准备
首先是思想上要有学好地理的决心和信心;其次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个人条件,准备一套初中地理教材、一本与教材配套、内容比较详细的地图册,笔记本、错题登记本各一个,还可以向老师了解一些有关地理方面的网站,有时间去浏览一下;最后是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在教室墙壁贴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各一张,墙角放一个地球仪,再订阅几份与地理有关的报刊杂志供大家传阅,坚持看一看午间或晚间电视新闻。
3、如何安排复习时间
一般来说,早晨挤一点时间看一下教材,课间看一看地图,一方面可以换一换脑筋,另一方面通过日积月累,逐步掌握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位置。如果有大块的时间(例如节假日),最好在上午安排复习地理,因为文综一般都在上午考,可以有目的地培养自己地理方面的兴奋点。
4、如何搞好空间定位
空间定位是学好地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区域地图是综合能力考查中地理命题的重要载体,空间区域判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答题成绩。空间定位的方式有许多,经线(度)与纬线(度)、国家或地区的轮廓特征以及相对地理位置都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训练空间定位可以使用填充图,每天坚持填几幅,积累一段时间后,就会由手中有图发展到心中有图。
5、怎样选择复习资料
可以选择一、二本复习资料作为参考,复习资料不要贪多,重点消化一本就行了,不要迷信名校、专家,每种资料都说自己是最好的。对于自主命题的地区来说,资料最好选本地的,这样针对性要强一些。
6、怎样处理好做题与看书的关系
地理复习中要克服两个极端,一个是光看书不做题,这样会眼高手低,缺乏实战经验;另一个是以做题来代替复习,长期在题海中挣扎,精力花了不少,成绩总是不见提高。地理复习中抓住课本是关键,因为课本是考试的依据和范围,考题不拘泥于课本但最终还是源于课本,只有抓住课本才能有好的收效。抓住课本的同时,还要适量做题,做题既可以巩固课本知识,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更能训练自己的思维。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现在一些资料是鱼龙混杂,不要把精力放在收集偏题、难题、怪题上,平时考试中遇到这样的试题可以跳过去不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进入高考冲刺阶段时,不要再做那些模拟题、信息题,可以把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找出来做一做,一方面高考试题相对比较规范,另一方面可以提前找到高考的感觉。
今年的高考地理主要可能会考哪些方面?现在如果紧急复习的话主要攻哪些知识
《地球的运动》一节的教学,历来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难点。本节内容教科书上呈现得比较简单,但由于其关联知识点较多,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成为许多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的“绊脚石”。由于这一节内容吃不透,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下降,甚至出现放弃地理学科的情况。笔者从事高三地理教学多年,发现若能整合课本教学内容,将综合的知识简单化、条理化,并辅以精心组合的针对性训练,先巩固单一知识点,再综合练习,拓展思维,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将这一节主体难点分为四大部分,先逐一突破每一部分,再强化巩固,使学生学有信心、学有所获。
一、经纬网
这一部分是初中地理学过的内容,但由于时间长,许多学生已记忆不清;这一部分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地理学习,因此先复习初中部分知识很必要。应在初中经纬网的基础上,加入高中地理知识,故我将这一部分内容分成这样七个部分加以教学:(1)经纬线的特点;(2)经度纬度的划分、计算;(3)经纬度的判断;(4)东西半球的划分、判断;(5)经纬网上距离计算;(6)两点间相对方向的判断;(7)球面上最短距离的判断。
二、时间问题
地理计算技能是课标要求必须掌握的技能,这一部分包括区时、时区的计算,地方时、经度的计算,以及日期变更线问题三部分。单一的时间计算比较简单,训练学生熟练即可。日期分界线是这一部分的难点,要求学生牢牢掌握二条日期分界线,一是180°经线,自西向东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成为确定180°经线的依据;二是生活中的0时所在经线,0时经线通过计算获得,也可通过分析获得,如夜半球的中点等。这两条经线的判读是一个难点。
例如:右图为某节气晨昏线位置图,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于P,此时伦敦为星期六,但北京已是星期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在图中绘出地球自转方向,并将已进入星期天的区域绘上阴影。
解析:题干没有给出南北半球,因此南北半球的确定就是一个难点。若为北半球,假设OC是零时经线,那么伦敦和北京位于同一天,假设OD是零时经线,伦敦和北京仍位于同一天,因此应是南半球;由于此时伦敦为星期六,但北京已是星期日,故可判断OD是零时经线。如图。
三、晨昏线,把晨昏线判断
0、6、12、18时四个定点判断;昼夜长度,日出、日落计算;晨昏线与经纬线关系以及昼长与太阳直射点关系都放在这一部分讲述、巩固。
(一)晨昏线判读
判读的关键是自转方向的判断。地球自西向东自
转,在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上,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在侧视图上,自西向东表现为从左向右。认定了方向,那么顺自转方向,走向光明即为晨线,走向黑暗即为昏线。
(二)四定点判断
昼半球中点为12点,夜半球中点为0点,晨昏线与纬线相切,切点在极夜时为12点;在极晨时为0点;赤道上,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经线为6点,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经线为18点。这一内容要在各种光照图上加以练习。
(三)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关于这一部分内容公式很多,关键要理解计算方法,从而达到快速运算。如找准夜半球中点为0点,昼半球中点为12点,就很容易计算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如右图示例。
(四)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经线在二至日夹角为23°26′,在二分日夹角为0,即重合,夹角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相等,晨昏线与纬线相切,所切纬线是出现极昼极夜的纬线。
(五)昼长随太阳直射点变化
简单来说,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此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四、太阳高度问题
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这一部分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直射点坐标判断、子夜太阳高度问题、太阳能热水器、楼间距问题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引出的四个结论等。正午(子夜)太阳高度问题均可用“纬度差=(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差”来计算;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夹角、楼间距问题给学生讲清原理即可。关于四个推导结论,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应举例讲解:(1)相等关系: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极昼期极点太阳高度相等;(2)互余关系: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夜)的纬线互余;(3)二倍:出现极昼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是太阳直射点纬度的二倍;(4)1/2关系:太阳直射点纬度是极昼期某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与子夜太阳高度和的1/2。可简单举例为:太阳直射20°N,那么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20°(相等);70°N 出现极昼(互余);70°N正午太阳高度为40°(2倍);80°N正午太阳高度为30°,子夜太阳高度为10°(1/2)。
总之,这四部分相辅相成,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先一步步地逐个突破,等学生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后,对于综合性较高的题目也就不会感到陌生了。假以时日,学生定会对地理学有所获,越学越觉得简单,从而培养了他们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难点:地球运动,也就是自然地理,常考点:人文地理
主攻:1、自然地理方面,识记主要国家的经纬度、地形,气候、河流及城市
2、压轴题一般是人文地理,识记分析某一事物成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