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13年北京高考题_2013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tamoadmin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1.2013年北京高考人数2.请各位帮个忙!有哪位高人可以把高中要求必须要掌握的成语加解析总结出来~有助2013年高考的!谢谢了~3.北京市高考物理题第一题4.高考数学最后一题究竟有多难?5.新高考用什么卷北京高考是甲卷还是乙卷:北京市高考使用的是“自主命题卷”又叫作“北京卷”。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它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1.2013年北京高考人数

2.请各位帮个忙!有哪位高人可以把高中要求必须要掌握的成语加解析总结出来~有助2013年高考的!谢谢了~

3.北京市高考物理题第一题

4.高考数学最后一题究竟有多难?

5.新高考用什么卷

2013年北京高考题_2013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北京高考是甲卷还是乙卷:北京市高考使用的是“自主命题卷”又叫作“北京卷”。

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它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全国卷分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全国丙卷。从2013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

从2016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Ⅲ卷。并且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全国甲卷使用地区:

2015年及其之前:贵州 甘肃 广西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辽宁(综合)海南(语文、数学、英语);

2015年增加省份:辽宁 (语文、数学、英语);

2016年增加省份:陕西、重庆;2016年取消省份:广西 云南 贵州;

2017年取消省份:西藏;

2020年取消省份:海南(语文、数学、英语)。

2021年取消省份:重庆、辽宁。

2021年起使用省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全国乙卷使用地区:

2015年以前使用省份:河南 河北 山西 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北(综合)江西(综合)湖南(综合);?

2015年增加使用省份:江西(语文、数学、英语) 山东(英语);

2016年增加省份:湖南(语文、数学、英语、综合)湖北(语文、数学、英语) 广东 福建 安徽 山东(综合);2016年取消省份:陕西;

2017年增加省份:浙江(英语听力部分);

2018年增加省份:山东(语文、数学);

2013年北京高考人数

北京上海天津单独高考命题是因为这三个地区的考生数量比较少,要通过单独命题区分考生的能力。北京上海天津是我国的三个直辖市,考生数量比较少,单独高考命题更容易反映出考生的能力。

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乙卷难度比甲卷高。乙卷英语和物理科目能够明显看出来比甲卷难,不过一些学生会觉得甲卷更难一些,这根据学生学习的大体程度去判断。不过乙卷和甲卷都会在高考中使用。乙卷和甲卷使用的省份不同。

乙卷使用的省区:

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等;甲卷使用的省区:陕西、重庆、青海、新疆、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等。乙卷和甲卷里面的料目内容也不同。乙卷科目:英语和综合,甲券科目:数学语文、英语。

高考试题全国卷解释:

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它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从2013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从2016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Ⅲ卷。

并且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请各位帮个忙!有哪位高人可以把高中要求必须要掌握的成语加解析总结出来~有助2013年高考的!谢谢了~

2013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72736人,比去年减少700余人。昨天,在2013年北京高招咨询直播启动仪式上,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透露,除高考报名人数与去年基本持平外,文理科考生比例也大致相当,其中,文科20913人,理科46455人。

臧铁军介绍,2013年高考命题将严格按照高考考试说明制定,不会有偏题、难题、怪题,也不会超出考试说明。在命题思路上,将着重考查考生的能力和素质,重点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同时,配合素质教育,在命题中体现正确的教育导向。针对考生和家长关心的录取率问题,臧铁军表示,由于目前各高校招生计划仍在制定中,最终的在京招生计划还未确定,根据往年经验,2013年高考录取率将继续稳定在80%以上。

目前距离2013年高考还有不到100天时间,为帮助考生和家长及时了解报考信息、科学填报志愿,由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试院等联合举办的《教育面对面——2013北京高招咨询》将于明晚7点30分启动。

2013年直播咨询分为三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3月1日—3月31日,将邀请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试院、区县高招办主管领导以及高考专家、心理学者等进行志愿填报指导、心理辅导等。第二阶段:4月1日—4月30日,将有80余所在京招生的本科院校及部分港澳台高校招生办负责人,指导考生合理选择专业、科学填报志愿。第三阶段:6月24日—7月7日,30多所全市招收专科生的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招生办负责人指导考生填报专科志愿。

北京市高考物理题第一题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成语》

(一)了解误用类型:

请指出下面加点的成语误用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解析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如这个句子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

误用类型:色彩不明

2、误用类型:色彩不明

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解析“蠢蠢欲动”本多含贬义。用在来我国投资的外商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3、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解析有些成语词义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左右逢源”用在孩子身上,又是谈常识性问题,这就失度了。

误用类型:轻重失度

4、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解析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它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首当其冲”在句中只断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而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与语境相悖。

误用类型:断词取义

5、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解析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这里明显是因为不知道使用对象,而把用于书的成语扩大到人身上。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

误用类型:对象误用

6、.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解析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人的,不能用来形容刊物。

误用类型:对象误用

7、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解析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蓬荜生辉”用作谦词,只能对己。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误用类型:谦敬错位

8、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席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解析“抛砖引玉”,谦词,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

误用类型:谦敬错位

9、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解析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句中“对”要改为“把”,“置之度外”要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

误用类型:不合语法

10、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解析“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

误用类型:不合语法

11、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解析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式,应该说“不能望其项背”。成语运用要合语法,再比如“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误用类型:不合语法

12、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解析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安步当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的。

误用类型:不合语境

13、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解析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误用类型:不合语境

14、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解析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美轮美奂”在句中使用时,由于望文生义,误解成了美好之意。

误用类型:望文生义

15、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解析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负众望”运用是不恰当的。

误用类型:形近混淆

16、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解析一般来说,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如,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语,俗语以及外来吸收等。弄清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故事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帮我们理解成语的内涵。这个句子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学生们学习的是支离破碎的东西。但“目无全牛”能不能表达这种意思呢?如果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以及它的具体内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进行判断了。“目无全牛”在这里用错了。

误用类型:不明本源

17、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演,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解析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误用类型:叠床架屋

18、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解析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

误用类型:不合逻辑

(二)切莫以正为误

1、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解析“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

2、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解析“不三不四”本义是不象样子,后来多比喻行为不正派。在该句中用的是本义,是正确的。

三、课堂作业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007年全国卷)

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答案解析B 解析:本题考察了成语方面的知识。B中“蠢蠢欲动”的意思是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此处用来指报考学生显然不对,故选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07年全国卷II)

A.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答案解析D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007年北京卷)

A.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

B.在军阀混战和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全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

C.自行车队被两只高大威猛的藏獒追赶得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D.暮春时节是潭拓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答案解析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007年山东卷)

A.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答案解析A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007年宁夏卷)

A.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

B.为了让人们体验与世界冠军比赛的感受,这家科技馆独出心裁地设置了与冠军赛跑的模拟互动平台,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C.看完**《虎口脱险》后,大家给小王对号入座,说他就像影片中的那个有才能的音乐指挥,常常因粗心做出一些有惊无险的事。

D.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钦佩。

答案解析B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07年辽宁卷)

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友展。

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C.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答案解析A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07年安徽卷)

A.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B.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精细雅致的徽州文化,在洋洋洒洒的中华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

C.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缺地取出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D.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答案解析A。A“粉墨登场”:本来意思是指画好了妆,上台演戏。现在一般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了政治舞台。该题的出错率估计会高,主要是对“粉墨登场”这个多义成语的理解,从考试的角度看,这个题目有点偏。 B“洋洋洒洒”:形容写作时挥洒自如或文章篇幅很长。 C“完美无缺”:美好而完备,没有任何缺点或不足。 D“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痛快。常用来形容书法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007年湖北卷)

A.中国女足姑娘昨日到达武汉,游东湖,爬磨山、逛江城闹市,赏江滩夜景,难得在大赛前奢侈地偷得一日闲情。

B.正是凭借坚忍精神,张骞打通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苏东坡吟唱“大江东去”,曹雪芹谱写“红楼”悲歌。

C.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嫩绿的叶子齐整地一顺偃在畦上,好似一幅图案画,心中顿生 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

D.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答案解析D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007年湖南卷)

A.回到住所,我饶有兴味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戏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B.在《哈利 波特》系列**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C.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答案解析D(饶有兴味:很有兴味。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未可厚非: 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水乳交融: 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07年江西卷)

A.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

B.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C.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二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D.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的事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让母亲直到晚年还有操不完的心。

答案解析D。A.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成语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 唐?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近义词:安居乐业、养精蓄锐反义词:动荡不安、离乡背井、颠沛流离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此题用错成语很显然。B.不堪设想:指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坏到极点。近义词:不可思议、危如累卵、凶多吉少反义词:相安无事、安然无恙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指消极方面的事。C.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成语出处: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近义词:不由自主、身不由己反义词:不露声色、无动于衷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描写人的感情。此处应作“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D.按下葫芦又起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与成语应接不暇意思相近。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2007年浙江卷)

A.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人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C.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D.等我赶到赛场,乒乓球赛已经结束,遇见小李,我忙打听战绩,他说:“我们几个本来就是‘马尾巴串豆腐’,碰到强手,当然是‘孔夫子搬家’了!”

答案解析D.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07年四川卷)

A.近两三年来,某市大型商场所赠营业面积相当于过去十年所赠营业面积的三倍,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B.沿着岷江且行且看,既能感受都江堰鬼斧神工、动人心魄的伟大,又能领略沿江两岸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体会别样的风土人情。

C.西昌是攀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不言而喻,这里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D.10月2日,北京故宫接待量达到11.48万人次,是最大接待量的2.3倍;游人摩肩接踵,难以感受紫禁城的庄严气氛。

答案解析A(僧多粥少:比喻不够分配之意。此处应改为“供大于求”)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07年广东卷)

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答案解析C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007年江苏卷)

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入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答案解析B

四、掌握应试对策

1、高度重视积累。

2、确切掌握意义。

3、仔细辨析差异。

4、巧扣语境选用。

附: (一)成语的性别色彩辨析

成语在形成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有一些或只能用于男性,或只能用于女性,或共用于两性;还有一些,只用于形容年经人的,也有一些只用于修饰限制中老年人。如果把握不准,也会造成误用。

如: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青梅竹马,形影不离。

成语“青梅竹马”的意思是男女双方在孩童时代就曾天真地在一起玩耍。当然不能用于同性之间。这类用于男女之间的成语还有很多。

如:

秦晋之好、两小无猜、竹马之交、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结为连理、破镜重圆、比翼双飞、琴瑟和谐等。

例二:222宿舍里的四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年纪,正当豆蔻年华。

成语“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句中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显然错了。

同类用于女性的成语还有:

巾帼不让须眉、河东狮吼、及笈之年、秀外惠中、倾城倾国、国色天香等。

例三:想不到祖父变化这么大,满头白发,老气横秋,连走路都很困难了。

“老气横秋”形容暮气沉沉,缺乏朝气,多用于年轻人身上。用在老人身上明显不合适。

同类用于年轻人身上的还有:

少年老成,天真烂漫,血气方纲,年轻有为等。

例1、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析]“豆蔻年华”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后来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句中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显然不当。

例2、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析]洪迈《容斋随笔》卷三载:陈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好宾客,喜蓄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后比喻悍妇发怒。例句错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

这类专用于女性的成语还有及笈之年、秀外惠中等。

例3、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青梅竹马,形影不离。

[析]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青梅竹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不能用于同性之间。

这类用于男女幼儿之间的成语还有竹马之交、两小无猜(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猜疑)等。

例4、他与张明是大学同班同学,同一个宿舍睡觉,同一个食堂吃饭,彼此相敬如宾,互相帮助。

[析]“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之间互相敬重,像对待宾客一样。不能指同性。

例5、刘大妈满心欢喜,又让座又倒水,她多么希望这对反目成仇的兄弟能早日破镜重圆。

[析]南朝陈代将要灭亡时,驸马徐德言将铜镜破开两半,跟妻子乐昌公主各藏一半,作为信物。后来果然由这个线索而得以夫妻团聚。现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词句可改为“重归于好”。

例6、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析]“举案齐眉”出自《后汉书·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意为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例7、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析]琴瑟:古代两种经常配合演奏的弦乐器,喻指夫妇。“琴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

例8、两个车站能如此的比翼双飞,在很大程度上沾了“零换零”(乘客在下火车或汽车后,在不需要中转的情况下,能够直接进入汽车战火火车站)的光。

[析]比翼双飞:是用比翼鸟双宿双飞来比喻夫妻形影不离。在上文中该成语用错了对象,可改用“齐头并进”,这样就可准确地表现两个车站一起前进、共同发展的情形。

例9、曾有幸躬逢了两个在京举办的学术研讨会……英美留学生的差异,已不声不响地显露出来了。美军多如散兵游勇,别鹤孤鸾。而英军,则攒三聚五,成帮结伙。

[析]别鹤孤鸾:失偶的鹤,孤单的鸾。后来就用此比喻夫妻离散。出处:晋·陶潜《拟古》诗:“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这类专用于夫妻的成语还有:秦晋之好、白头偕老、恩断义绝、鸾飘凤泊、牛衣对泣等。

(二)成语巧解五法

(二)成语巧解五法

成语数量庞大,不少同学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仍觉得收效甚微。下面介绍几种正确理解成语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添加成分法

成语最大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因此,有些成语的意思不易让人明白甚至容易使人误解、误用。在理解这类成语时,我们不妨在它上面添上某些成分。如:

不可理喻——“理”和“喻”易误解为“理解”和“明白”,以致把它当作“不可思议”来使用。如果在它上面添上词语,变为“不可(以)理喻(之)”,那么它的正确含义“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就能很好地记住了。

巧夺天工——这个成语本来只用来指“人工的技艺精巧”,但在使用过程中,有些人会忽略它的使用范围,误用以指“天然的东西”。如果添加定语,变为“(人)巧夺天工”或“(手)巧夺天工”,就不至于犯这样的错误了。

空穴来风——它的正确意思是“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但“空穴”两字会使不少人误以为是指“消息和传说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若补充两个字,变成“(有)空穴(才)来风”,它的比喻义就一清二楚了。

微言大义——这是个并列结构的成语,意思是“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含义”。但有些人会把它看作是转折关系,误为“说话的声音不大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在它中间加个“和”字,成为“微言(和)大义”,这样,两个词语的并列关系就一目了然。

鬼斧神工——“(如)鬼斧(似)神工”,喻体“鬼斧”、“神工”应指“大自然的杰作”,本体就应该是不同类的事物。据此确定它的描述对象是“建筑、雕塑等人工技能(的精巧)”。

二、由点及面法

三、推断法

四、据音定义法

五、语法分析法

——因字数超出,贴不上来,具体内容详见链接地址。

高考数学最后一题究竟有多难?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R?/T?=k),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υ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30、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

31、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

32、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摘自百度空间》

1858:普尔克尔:观测到阴极射线。

1887:赫兹:观测到光电效应(光具有能量)。

1890:汤姆孙:气体放电管实验。

1890: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

1897:汤姆孙:断定阴极射线本质是带负电粒子流。

1898:汤姆孙:汤姆孙模型(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核各处,也称枣膏模型或西瓜模型)。

1900: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以一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叫做能量子)。

1913:波尔:原子结构假说,提出三条假设:轨道假设、能级假设、越迁假设。

1919:卢瑟福:大小质子,并猜想中子的存在。

&1918~1922:康普顿:康普顿效应(光具有动量[速度和质量])。

1924:德布罗意: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1929:戴维孙、汤姆孙:证明电子的波动性。

1932:查尔威克:发现中子。

1938:哈恩:核裂变。

----《原创》

时间不用记,很多,但也不难记。

有事没事拿几个考考你同桌(当然是在没准备的时候,想到哪个就问哪个,考试一般就考人物与其发现的配对而已),过不了几天就都记住了。

新高考用什么卷

如果问我数学最后一题有多难,我要能答上我就是省状元。

虽然我说的是玩笑话,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每年的高考,都会有两个拉开距离的重要环节。语文的作文拉开普通段子手和灵魂段子手的距离。数学的最后一道大题拉开普通生和尖子生的距离。

到底有多难?来让我们看一眼。

有过高考经历的都知道,要在高考数学的最后一题得分,不难;满分,巨难。因为老师说过,只要你能做条辅助线或者写一个相关的公式就给你分。倒是想要精益求精拿个满分,大概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吧。毕竟通常来说最后一题就是压轴题了,是专家们“故意”用来区分你和天才的。

让我们回顾历史最难数学压轴题。史上最难高考试卷—1984理科数学。那一年,全国平均分26分;那一年,北京平均分17分;那一年,安徽平均分28分。为84年的考生鞠一个躬,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让我们重温这份经典试卷,全国得分率21.7%的“史上最难”。

是不是看了之后,90后非常感谢父母把我们生在90年代,让我们高考在10年代。其实,我们也不用幸灾乐祸。10年代的压轴题也类似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这是一次写没有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大题的体验。这也是一次写立体几何的时候居然不认识字的感受。更是一次写要用线性规划的分布列的题的憋屈。看到用椭圆规求椭圆方程的题,我想掀桌,大吼一声:出题老师,我永远忘不了你,我感谢你八辈祖宗。想哭!想哭!想哭!

怎么应对数学压轴题

在高考数学中。最后一题,光是长度都令人生畏。但是你要知道高考是知识与心理的双重测验。会做一道题;会做一道难题;明知是难题,在高度集中一个小时后,还能顶住压力做出来。这完全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做到第一种境界,你就不平凡啦!达到第二种境界,恭喜你你已经可以升仙啦!完成第三种境界,膜拜你,你就是考神。

像我们这样的学渣,在最后一道数学题面前,除了留下一个“解”字,也别无他法。但是我们只要做到能发挥好自己的应有的水平就行。毕竟能正常发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过我还是在这里,祝各位考生都是超常发挥!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新高考用什么卷介绍如下:

新高考分为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其中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共7省用新高考Ⅰ卷。辽宁、重庆、海南,共3省市用新高考Ⅱ卷。所以新高考不是全国统一卷。全国卷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

2023全国各省市高考全国几卷

全国甲卷(5个省份)

适用省份: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

用卷特点:这五个省份所有的全国甲卷所有学科都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全国乙卷(12个省份)

适用省份:江西、山西、陕西、河南、安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用卷特点:使用全国乙卷的省份较多,这几个省份的大多数高考人数较多、教育资源水平发展较相似,所以五个学科都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出题,保证公平性。

新高考1卷(8个省份)

适用省份:山东、河北、湖北、福建、湖南、广东、江苏,浙江

用卷特点:浙江省2022年是最后一年自主命题,2023年语文、数学、外语将使用全国卷。浙江省经济水平较高,教育投入较大,教育竞争大。自主命题的时候浙江省考卷公认的比较难,于是浙江考生学习上往往比较卷,学霸才人出现的比较多。使用新高考一卷的省份,语文、数学、英语由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其他各科目试卷由本省自行命题。

新高考2卷(3个省份)

适用省份:海南、辽宁、重庆

用卷特点:新高考2卷的省份,语文、数学、英语由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其他各科目试卷由本省自行命题。

自主命题(3个省份)

适用省份:北京、上海、天津

用卷特点:超级大城市,经济水平发展较好,教育资源集中且教育水平在全国领先,考题难度自然也较高。

文章标签: # 成语 # 高考 #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