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新高考的动向,今年高考新动向

tamoadmin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1.明年的高考改革方案,有何最新进展?2.2021年有哪些省份开始实行新高考?2021高考新变化:拓展了选材范围、增加了核心素养内容、创新了命题方法、科目与分值的变化、取消文理分科、防疫方面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名额上贫困县脱贫后仍可享专项计划、强基计划中优化校考内容和形式、成绩:高考分数不提供给中学。 1、拓展选材范围:围绕“体现社会主义核

1.明年的高考改革方案,有何最新进展?

2.2021年有哪些省份开始实行新高考?

新高考的动向,今年高考新动向

2021高考新变化:拓展了选材范围、增加了核心素养内容、创新了命题方法、科目与分值的变化、取消文理分科、防疫方面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名额上贫困县脱贫后仍可享专项计划、强基计划中优化校考内容和形式、成绩:高考分数不提供给中学。

1、拓展选材范围:围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好的传统文化”为命题大思路,以表格、、统计数据、文字表述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出题,包涵的领域有科学、社会科学、现实生活等多个方向。目的是考查考生综合性能力、展现考生综合性素质、给考生提供自由思考的条件和情境。

2、增加核心素养内容:降低程式化比重,增加了一些核心素养的内容。

3、创新命题方法:考试目标和内容从“封闭式”向“开放式”呈现方式转型,模拟在生活中真的会遇到的场景,来给考生命题。

4、科目与分值的变化。原普通高考的考试科目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类,文科为语、数、外、文综(历史、地理、政治),理科为语、数、外、理综(物理、化学、生物学),其中,语、数、外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文综或理综满分均为300分。

5、取消文理分科。原普通高考分为文科和理科,数学试题也是文科理科不同。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学生将依据个人学习兴趣、学科优势和高校分专业选科要求选择确定选考科目,学生的知识结构将变得更加多元;同时数学科目不再区分文理科,所有的考生将使用相同的数学试卷。

6、防疫: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教育部要求,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考组织工作机制。各地各校要提前研究谋划,合理安排特殊类型招生等有关考试时间;认真落实国家教育考试组考防疫要求,结合疫情防控实际,进一步细化组考防疫工作方案,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强化命题制卷、考点考场、评卷等场所防疫举措,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好考生和考务人员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按要求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隔离设施,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认真落实入场体温检测、考场全面消毒、通风、保持间距等措施。各地要成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考试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涉考、涉疫、涉灾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处置决策要向当地省(区、市)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并及时报教育部。各地各校还应加强考点考场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加大人员入场检测力度,严格执行考场、视频“双监考”及巡考制度。

7、名额:贫困县脱贫后仍可享专项计划。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核定的本科招生计划,不得随意更改招生计划;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学校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继续将招生计划增量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倾斜。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计划比例,合理确定分省招生名额。按照中央脱贫攻坚有关部署,专项计划实施区域的贫困县脱贫后2021年仍可继续享受专项计划政策。

8、强基计划:优化校考内容和形式。2021年各试点高校仍深入实施强基计划。教育部要求,各试点高校完善招生程序和办法,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性;要优化高校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运用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考查思想品德、专业兴趣、科研志向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着力选拔“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加强与中学的衔接沟通,帮助学生了解强基计划专业的优势、培养模式和发展前景,引导适合的学生报考;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设置多学科交叉培养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各地各校要将分类考试招生作为高职招生的主渠道;统筹安排高职分类招考计划,重点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倾斜;逐步取消中职本科贯通招生,适当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中高职贯通招生规模。

9、成绩:高考分数不提供给中学。教育部还明确,加强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管理,不得随意将普通批次招生专业安排至本科提前批次招生。各地要开展招生秩序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规宣传、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违规承诺录取等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因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招生违规严重的,要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并追责问责;对违规承诺争抢生源的高校和工作人员,要追究相关责任。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严禁各地政府、学校、培训机构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

2021年高考新变化,对学生的影响:新变化跟以往的高考比起来,有了不少的创新和突破,真正以树人立德为鲜明导向,打破了以往的“唯分数”论。对那些延长学习时间、痛苦用功的努力型学生影响最大,或许他们能够在在应试教育下,通过下苦功夫取得不错的成绩,但经过新高考的改革,这一部分学生将会受到最大冲击。

新变化优化了情境设计,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降低了需要死记硬背的分值,“机械刷题”的应试教育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这就是说,考生要加强命题的走向、题型、创新点及反套路分析等训练,在学习中要“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要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筑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图,形成灵活解题的思路。

明年的高考改革方案,有何最新进展?

2014年实行新高考。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主管部门授权的单位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由教育部统一调度,各省级招生考试委员会负责执行和管理。

2021年有哪些省份开始实行新高考?

12月29日,全国各地第三批高考制度改革八省(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公布了《2021年高考安排与录取工作实施方案》。二零二一年,8省区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推行3+1+2方式,学生今年高考文化艺术总分为750分。3+1+2方式包含国家统一语文高考,数学课、外国语(含笔试题目和英语听力)3门学科,及学生独立挑选的普高学业水平测试可选择性考试3门学科。

在其中,可选择性考试内容包含物理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政治思想、历史时间、自然地理6门学科,学生最先在历史时间、物理学2门学科中独立挑选1门作为优选考试内容,随后在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政治思想、自然地理4门学科中独立挑选2门作为再挑选考试内容。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课、数学课、外国语每门100分150分,均按初始考试成绩记录学生今年高考文化艺术总分。可选择性考试内容每门100分一百分,优选学科物理学、历史时间应用初始考试成绩记录学生今年高考文化艺术总分,再挑选学科政治思想、自然地理、有机化学、微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记录学生今年高考文化艺术总分。

八省新一轮今年高考将选用3+1+2方式,依据方案,八省新一轮今年高考将选用3+1+2方式。在其中,语文课、数学课、外国语三门学科选用我国考卷,考试报名时间为二零二一年6月7日至8日;物理学、历史时间、有机化学、自然地理、政治思想、微生物六门学科由各省市机构,考试报名时间为二零二一年1月19日至9日。今年高考将于6月7日逐渐,不断三天,八个省的今年高考将于二零二一年6月7日至9日不断三天自二零二一年起,广东、福建、江苏等省高等院校将以大学专业群为填报志愿企业。

一个学校将被分为好多个学校专业,一个学校专业是一个青年志愿者。新的今年高考纪律将从二零二一年一月到4月在一部分省份成功执行。实际检测时间为二零二一年1月23日至25日。演练将仿真模拟从考试机构、判卷到招生人数、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协助学生掌握新高考改革的考试科目,了解新高考改革的录取标准。

2021年,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河北、辽宁、湖北8个省份是第三批“新高考”试点省份,正式实施新高考模式,即“3+1+2”模式。

“3”是全国统考科目中的语文、数学、外语,是必考科目;

“1”为首选科目,也就是考生必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物理、历史科目中必须选择一科;

“2”为再选科目,要求考生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2个科目进行高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有部分考生把“3+1+2”模式下的分物理类、历史类进行志愿填报,还视为传统的文理分科志愿填报,这是不对的。

“3+1+2”模式,虽然要求考生首选物理或历史科目,并进而根据物理或历史选科,但这不是文理分科,而是取消文理分科,考生要以取消文理分科的思路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学校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也需要有新思维。

不过,尽管取消了文理分科,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依然建议,学生尽量选择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更需要理工类的人才,尤其是物理的基础性,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

高考选课做好合理生涯规划

根据兴趣和未来规划选择专业和选考科目,减少功利性选择

新高考政策给学生赋予了更多的选择权,更加尊重学生自我的兴趣和认知。不管是学科选择还是志愿填报,都直接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涯规划。

所以,邢朝霞建议考生一定要合理规划自身职业发展路径,“要根据兴趣和自身发展规划选择喜爱的专业和选考科目,减少单纯应对高考的功利性选择”。

在陈志文看来,现在高中生生涯规划的背后逻辑往往是把专业和职业直接挂钩,而实际上“学什么和干什么并没有直接关系,学什么不干什么是普遍现象”。

所以,陈志文提出,新高考改革后要加强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性。生涯规划是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丰富的社会阅历,一般老师是承担不了的。

“生涯规划需要请社会阅历丰富的专业人士加入,家长很多时候比老师更靠谱,学校可以多挖掘家长资源。另外需要重视一线实业的情况,比如此前大家都认为去银行工作一定需要学金融。

实际上现在银行更需要有计算机、统计学、数学背景的人才,所以可以邀请银行总行的人力资源总监,讲清楚银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陈志文说。

金柏江认为,学生和家长也要调整认知,“从长远来看,报志愿只是大学培养阶段的入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如果学生发现自己不适合所学专业,能否进行调整是学生和家长应该关注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洪成文也认为,“所有今天的选择都是暂时的选择,将来在大学进一步深造的过程中,都是可以加以微调的,不要有宿命论的思想,认为一旦选错终身就错。”

“要告诉这些学生们,大学和未来的研究生教育具有一定的校正功能,只要你有自己的兴趣,只要勤奋努力,错了也不要怕,要相信大学和高等教育有这个调整的能力。”洪成文说。

以上内容参考:教育部官网

文章标签: # 高考 # 学生 # 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