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中数学92个常用结论,高考数学常用结论
tamoadmin 2024-06-01 人已围观
简介1.数学高考常用公式2.求高中数学最常用的公式..要精的,没用的不要.3.高考理科数学上海卷4.阿氏圆的常用结论5.2021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公式大全高中必背(完整版)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德摩根公式 .2. 3. .4、集合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个.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 ;② 顶点式
1.数学高考常用公式
2.求高中数学最常用的公式..要精的,没用的不要.
3.高考理科数学上海卷
4.阿氏圆的常用结论
5.2021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公式大全高中必背(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德摩根公式 .
2.
3.
.
4、集合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个.
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 ;
② 顶点式 ;
③零点式 .
6.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性:
①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②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7.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①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即 轴)对称.
②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③函数 和 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9.分数指数幂 ( ,且 ).
( ,且 ).
10、根式的性质(1) .(2)当 为奇数时, ;
当 为偶数时,
11、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
12、对数的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推论 ( ,且 , ,且 , , ).
13、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a>0,a≠1,M>0,N>0,则(1) ;
(2) ;(3) .
14、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15、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其前n项和公式为
16、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 或 .
.
17、等差、等比数列公式对比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式
通项公式及推广公式
中项公式
运算性质
前 项和公式
一个性质 成等差数列
成等比数列
18、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 过点 ,且斜率为 ).
(2)斜截式 (b为直线 在y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 )( 、 ( )).
(4)截距式 (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
(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
1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 , ① ;② .
(2)若 , ,且A1、A2、B1、B2都不为零,
① ;② ;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 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 ( ),λ是参变量.
(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 ,λ是参变量.
20、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 ,直线 : ).
21、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直线 )
若 ,当 与 同号时,表示直线 的上方的区域;当 与 异号时,表示直线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
若 ,当 与 同号时,表示直线 的右方的区域;当 与 异号时,表示直线 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
22、 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
(2)圆的一般方程 ( >0).
2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 ,则
点 在圆外; 点 在圆上; 点 在圆内.
2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 .其中 .
25、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
; ; ; ; .
26、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
①若已知切点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利用垂直关系求斜率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 .过圆上的 点的切线方程为
27、线线平行常用方法总结:(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2)公理:在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只直线互相平行。
(3)初中所学平面几何中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
(4)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的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5)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平面,那么两直线平行。
(6)面面平行的性质:若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则它们的交线平行。
28、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⑴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 2)判定定理:若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3)面面平行的性质: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线面垂直的性质:平面外与已知平面的垂线垂直的直线平行于已知平面
29、判定两平面平行的方法:(1)依定义采用反证法
(2)利用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3)利用判定定理的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平面平行。
(4)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5)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0、证明线与线垂直的方法:(1)利用定义(2)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的任何一条直线。
31、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 (1)线面垂直的定义
(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3)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4)面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32、判定两个平面垂直的方法: (1)利用定义
(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3、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4、空间几何体的面积、体积
正棱锥的侧面积为S= 圆锥侧面积S=
锥体的体积V= 台体侧面积S=
台体的体积V= 柱体侧面积S= 体积V=sh
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是 ,其表面积是 .
40两直线的.夹角公式 .( , , )
( , , ).
直线 时,直线l1与l2的夹角是 .
41.椭圆 的参数方程是 .
42.椭圆 焦半径公式 , .
43.双曲线 的焦半径公式
, .
44.抛物线 上的动点可设为P 或 P ,其中 .
45.二次函数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 ;(2)焦点的坐标为 ;(3)准线方程是 .
4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或
(弦端点A ,由方程 消去y得到 , , 为直线 的倾斜角, 为直线的斜率).
47.(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
(3)排列数公式 = = .( , ∈N*,且 ).
(4)排列恒等式 ① ;② ;③ ;
④ ;⑤ .
(5)组合数公式 = = = ( , ∈N*,且 ).
(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① = ;② + =
组合恒等式① ;② ;③ ;
④ = ;⑤ .
(7)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是: .
(8)二项式定理 ;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
48.(1)互斥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B)=P(A)+P(B).
(2) 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P(A1+A2+…+An)=P(A1)+P(A2)+…+P(An).
(3)独立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P(A?B)= P(A)?P(B).
(4)n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P(A1? A2?…? An)=P(A1)? P(A2)?…? P(An).
(5)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49.(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1) ;(2) .
(2)数学期望
(3)数学期望的性质:① ;②若 ~ ,则 .
(4)方差
(5)标准差 = .
(6)方差的性质① ;② ;
③若 ~ ,则 .
50.(1)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式中的实数μ, ( >0)是参数,分别表示个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2)标准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
(3)对于 ,取值小于x的概率 .
.
51.(1)回归直线方程 ,其中 .
(2)相关系数 .
|r|≤1,且|r|越接近于1,相关程度越大;|r|越接近于0,相关程度越小.
52. 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 cos〈a,b〉= (a= ,b= ).
53.直线 与平面所成角 ( 为平面 的法向量).
54.二面角 的平面角 或 ( , 为平面 , 的法向量).
55.设AC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AC,垂足为C,又设AO与AB所成的角为 ,AB与AC所成的角为 ,AO与AC所成的角为 .则 .
56.若夹在平面角为 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 , ,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57.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B ,则
= .
58.点 到直线 距离 (点 在直线 上,直线 的方向向量a= ,向量b= ).
59.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 , 分别是 上任一点, 为 间的距离).
60.点 到平面 的距离 ( 为平面 的法向量, 是经过面 的一条斜线, ).
61.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
(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 的长度为h.在直线a、b上分别取两点E、F, , , ).
62.
(长度为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 ,夹角分别为 )(立几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
63. 面积射影定理
(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 、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 ).
64、算法的概念: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65、程序框图及结构
程序框 名称 功能
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 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66、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67、基本语句:
输入语句: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输出语句: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赋值语句:变量=表达式
条件语句:
循环语句:
68、几个常用的函数:绝对值abs( );算术平方根sqrt ( );取商a\b;取余a mod b
69、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
秦九韶算法:通过一次式的反复计算逐步得出高次多项式的值,对于一个n次多项式,只要作n次乘法和n次加法即可。
表达式如下:
70、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两种抽样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 共同点 各自特点 相互联系 适用范围
简单随机抽样 抽取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相等 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总体中个体数较少
分层
抽样 将总体分成几层进行抽取 各层抽样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总体有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
系统抽样 将总体平均分成几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分别在各部分抽取 在起始部分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总体中的个体较多
71、样本估计总体:频率分布直方图、数字特征
, , 。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标准差
平均数:
方差: =
标准差: ( )
72、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必然事件是每次试验都一定出现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任何一次试验都不可能出现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2)随机事件:随机试验的每一种结果或随机现象的每一种表现称作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
(3)基本事件:一个事件如果不能再被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称作基本事件。
73、在n次重复实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m/n,当n很大时,总是在某个常数值附近摆动,随
着n的增加出现摆动幅度较大的情形越少,此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 )
74、互斥事件概念:在一次随机事件中,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如果事件A、B是互斥事件,则P(A+B)=P(A)+P(B)
75、对立事件:其中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互斥事件。
对立事件性质:P(A)+P( )=1或P(A)=1-P( )
76、古典概型是最简单的随机试验模型,古典概型有两个特征:
(1)基本事件个数是有限的;
(2)各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即它们发生的概率相同.
77、设一试验有n个等可能的基本事件,而事件A恰包含其中的m个基本事件,则事件A的概率P(A)定义为
=
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时,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互斥,再由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式分别求它们的概率,然后计算。 在计算某些事件的概率较复杂时,可转而先示对立事件的概率。
78、几何概型的概率:
79、终边相同角构成的集合:
80、弧度计算公式:
81、扇形面积、弧长公式: , ( 为弧度制)
82、三角函数的定义:
是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 是 的终边上除原点外的任一点。
83、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第一象限:Sinα、cosα、tanα全正
第二象限:Sinα为正、cosα、tanα为负
第三象限:tanα为正、Sinα、cosα为负
第四象限:cosα为正、Sinα、tanα为负
8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
sin
0
1
0 -1
cos
1
0 -
-
-
-1 0
0
1
不存在 -
-1 -
0 不存在
85、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86、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87、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88、辅助角公式: = (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点 的象限决定, ).主要在求周期、单调性、最值时用。 如
89、二倍角公式 .
.
.
半角公式(降幂公式): ,
9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y=Asin(ωx+j),x∈R及函数 ,x∈R(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函数 , (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
91、(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与对应角正弦的比相等。
(R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2)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两倍。
推论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9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 ,b= ,则a+b= .
(2)设a= ,b= ,则a-b= .
(3)设A ,B ,则 .
(4)设a= ,则 a= .
95、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a= ,b= ).
96、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A ,B ).
97、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b= ,且b 0,则
A||b b=λa . a b(a 0) a?b=0 .
9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和性质
93、(1)向量的模长公式:a=(x,y),|a|=
(2)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 a?b=|a||b|cosθ.
设a= ,b= ,则a?b= .
(3)a?b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
98、解不等式
(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 [小于取中间]
或 .[大于取两边]
(2)、一元二次不等式
判别式
二次函数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相异实根 相等实根 没有实根
的根
解集 R
解集
注: 解集为R,( 对 恒成立)
(3)高次不等式——序轴标根法(奇穿偶不穿,大于取上小于取下)
(4)分式不等式——先化简右边为0(移项通分),再化为整式不等式。如:。
99、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 ,则 是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 ,则 是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 ,且 ,则 是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00、(1)逻辑联结词。“p或q”记作:p∨q; “p且q”记作:p∧q; 非p记作:┐p
(2)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101、圆锥曲线及性质
(1)椭圆
①定义:若F1,F2是两定点,P为动点,且 ( 为常数)则P点的轨迹是椭圆。
②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 ; 焦点在Y轴: ;
长轴长= ,短轴长=2b 焦距:2c [a2-b2=c2] 离心率:
(2)双曲线
①定义:若F1,F2是两定点, ( 为常数),则动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
②图形:
③性质
方程:焦点在X轴: 焦点在Y轴:
实轴长= ,虚轴长=2b, 焦距:2c [a2+b2=c2] 离心率:
准线方程: 渐近线方程:双曲线方程为
等轴双曲线:特别地当 离心率 两渐近线互相垂直,分别为y= ,此时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可设为 ;
(3)、抛物线
①定义:到定点F与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
即:到定点F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e=1)。
②图形:
方程
焦点: F F F F
准线方程:
③性质:方程: ;
焦点:F ,通径 ;
准线:;过焦点弦长
注意:几何特征:焦点到顶点的距离=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通径长=
102、 在 处的导数(或变化率或微商)
.
103、函数 在点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 在点 处的导数是曲线 在 处的切线的斜率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
10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 (C为常数). (2) .
(3) . (4) .
(5) ; . (6) ; .
10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2) . (3) .
106、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的方法(用导数)
若 在某个区间A内有导数,则 在A内为增函数;
在A内为减函数。
107、判别 是极大(小)值的方法
(1)、求导 ;(2)令 =0求极值点
(3)、列表判断符号: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则 是极大值;
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则 是极小值.
108、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设y=f(x)是定义在区间〔a,b〕上的函数,y=f(x)在(a,b)内有导数,求函数y=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可分两步进行.
①求y=f(x)在(a,b)内的极值.
②将y=f(x)在各极值点的极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为最小值.
109、复数 的性质
(1) 复数的相等 .( )
(2)当a=0,b≠0时,z=bi为纯虚数;
(3)当b=0时,z=a为实数;
(4)复数z的共轭复数是
(5)复数 的模(或绝对值) = = .
(6) =-1, =-i, =1.
110、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 ;
(2) ;
(3) ;
(4) .(分子、分母乘分母共轭复数)
111、常用不等式:
(1)重要不等式: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基本(均值)不等式: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112.复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 ).
108.向量的垂直 非零复数 , 对应的向量分别是 , ,则
的实部为零 为纯虚数
(λ为非零实数).
113.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①若 ,则 ;②若 ,则 ;③若 ,它在实数集 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
数学高考常用公式
1.集合元素具有①确定性②互异性③无序性
2.集合表示方法①列举法 ②描述法
③韦恩图 ④数轴法
3.集合的运算
⑴ A∩(B∪C)=(A∩B)∪(A∩C)
⑵ Cu(A∩B)=CuA∪CuB
Cu(A∪B)=CuA∩CuB
4.集合的性质
⑴n元集合的子集数:2n
真子集数:2n-1;非空真子集数:2n-2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 ,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二次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坐标是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 , 和 (顶点式)。
2、 幂函数 ,当n为正奇数,m为正偶数,m<n时,其大致图象是
3、 函数 的大致图象是
由图象知,函数的值域是 ,单调递增区间是 ,单调递减区间是 。
二、 三角函数
1、 以角 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 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 ,点P到原点的距离记为 ,则sin = ,cos = ,tg = ,ctg = ,sec = ,csc =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 , , ;
倒数关系是: , , ;
相除关系是: ,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 , = , 。
4、 函数 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周期是 ,频率是 ,相位是 ,初相是 ;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 ,凡是该图象与直线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的递增区间是 ,递减区间是 ; 的递增区间是 ,递减区间是 , 的递增区间是 , 的递减区间是 。
6、
7、二倍角公式是:sin2 =
cos2 = = =
tg2 = 。
8、三倍角公式是:sin3 = cos3 =
9、半角公式是:sin = cos =
tg = = = 。
10、升幂公式是: 。
11、降幂公式是: 。
12、万能公式:sin = cos = tg =
13、sin( )sin( )= ,
cos( )cos( )= = 。
14、 = ;
= ;
= 。
15、 = 。
16、sin180= 。
17、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
sin 0 1 0
cos 1 0 0
tg 0 1 不存在 0 不存在
ctg 不存在 1 0 不存在 0
18、正弦定理是(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19、由余弦定理第一形式, =
由余弦定理第二形式,cosB=
20、△ABC的面积用S表示,外接圆半径用R表示,内切圆半径用r表示,半周长用p表示则:
① ;② ;
③ ;④ ;
⑤ ;⑥
21、三角学中的射影定理:在△ABC 中, ,…
22、在△ABC 中, ,…
23、在△ABC 中:
24、积化和差公式:
① ,
② ,
③ ,
④ 。
25、和差化积公式:
① ,
② ,
③ ,
④ 。
三、 反三角函数
1、 的定义域是[-1,1],值域是 ,奇函数,增函数;
的定义域是[-1,1],值域是 ,非奇非偶,减函数;
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 ,奇函数,增函数;
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 ,非奇非偶,减函数。
2、当 ;
对任意的 ,有:
当 。
3、最简三角方程的解集:
四、 不等式
1、若n为正奇数,由 可推出 吗? ( 能 )
若n为正偶数呢? ( 均为非负数时才能)
2、同向不等式能相减,相除吗 (不能)
能相加吗? ( 能 )
能相乘吗? (能,但有条件)
3、两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是:
三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是:
n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是:
4、两个正数 的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均方根之间的关系是
6、 双向不等式是:
左边在 时取得等号,右边在 时取得等号。
五、 数列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前n项和公式是: = 。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
前n项和公式是:
3、当等比数列 的公比q满足 <1时, =S= 。一般地,如果无穷数列 的前n项和的极限 存在,就把这个极限称为这个数列的各项和(或所有项的和),用S表示,即S= 。
4、若m、n、p、q∈N,且 ,那么:当数列 是等差数列时,有 ;当数列 是等比数列时,有 。
5、 等差数列 中,若Sn=10,S2n=30,则S3n=60;
6、等比数列 中,若Sn=10,S2n=30,则S3n=70;
六、 复数
1、 怎样计算?(先求n被4除所得的余数, )
2、 是1的两个虚立方根,并且:
3、 复数集内的三角形不等式是: ,其中左边在复数z1、z2对应的向量共线且反向(同向)时取等号,右边在复数z1、z2对应的向量共线且同向(反向)时取等号。
4、 棣莫佛定理是:
5、 若非零复数 ,则z的n次方根有n个,即:
它们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分布上有什么特殊关系?
都位于圆心在原点,半径为 的圆上,并且把这个圆n等分。
6、 若 ,复数z1、z2对应的点分别是A、B,则△AOB(O为坐标原点)的面积是 。
7、 = 。
8、 复平面内复数z对应的点的几个基本轨迹:
① 轨迹为一条射线。
② 轨迹为一条射线。
③ 轨迹是一个圆。
④ 轨迹是一条直线。
⑤ 轨迹有三种可能情形:a)当 时,轨迹为椭圆;b)当 时,轨迹为一条线段;c)当 时,轨迹不存在。
⑥ 轨迹有三种可能情形:a)当 时,轨迹为双曲线;b) 当 时,轨迹为两条射线;c) 当 时,轨迹不存在。
七、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1、 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各适用于什么情形?有什么特点?
加法分类,类类独立;乘法分步,步步相关。
2、排列数公式是: = = ;
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是:
组合数公式是: = = ;
组合数性质: = + =
= =
3、 二项式定理: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八、 解析几何
1、 沙尔公式:
2、 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
3、 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两点间距离公式:
4、 若点P分有向线段 成定比λ,则λ=
5、 若点 ,点P分有向线段 成定比λ,则:λ= = ;
=
=
若 ,则△ABC的重心G的坐标是 。
6、求直线斜率的定义式为k= ,两点式为k= 。
7、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点斜式: , 斜截式:
两点式: , 截距式:
一般式:
经过两条直线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是:
8、 直线 ,则从直线 到直线 的角θ满足:
直线 与 的夹角θ满足:
直线 ,则从直线 到直线 的角θ满足:
直线 与 的夹角θ满足:
9、 点 到直线 的距离:
10、两条平行直线 距离是
11、圆的标准方程是:
圆的一般方程是:
其中,半径是 ,圆心坐标是
思考:方程 在 和 时各表示怎样的图形?
12、若 ,则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
经过两个圆
,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
经过直线 与圆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
13、圆 为切点的切线方程是
一般地,曲线 为切点的切线方程是: 。例如,抛物线 的以点 为切点的切线方程是: ,即: 。
注意:这个结论只能用来做选择题或者填空题,若是做解答题,只能按照求切线方程的常规过程去做。
14、研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即:
①判别式法:Δ>0,=0,<0,等价于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
②考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距离大于半径、等于半径、小于半径,等价于直线与圆相离、相切、相交。
15、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是:
16、抛物线 的焦点坐标是: ,准线方程是: 。
若点 是抛物线 上一点,则该点到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称为焦半径)是: ,过该抛物线的焦点且垂直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弦(称为通径)的长是: 。
17、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是: 和
。
18、椭圆 的焦点坐标是 ,准线方程是 ,离心率是 ,通径的长是 。其中 。
19、若点 是椭圆 上一点, 是其左、右焦点,则点P的焦半径的长是 和 。
20、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是: 和
。
21、双曲线 的焦点坐标是 ,准线方程是 ,离心率是 ,通径的长是 ,渐近线方程是 。其中 。
22、与双曲线 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是 。与双曲线 共焦点的双曲线系方程是 。
23、若直线 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A(x1,y1),B(x2,y2),则弦长为 ;
若直线 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A(x1,y1),B(x2,y2),则弦长为 。
24、圆锥曲线的焦参数p的几何意义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对于椭圆和双曲线都有: 。
25、平移坐标轴,使新坐标系的原点 在原坐标系下的坐标是(h,k),若点P在原坐标系下的坐标是 在新坐标系下的坐标是 ,则 = , = 。
九、 极坐标、参数方程
1、 经过点 的直线参数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2、 若直线 经过点 ,则直线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是: 。其中点P对应的参数t的几何意义是:有向线段 的数量。
若点P1、P2、P是直线 上的点,它们在上述参数方程中对应的参数分别是 则: ;当点P分有向线段 时, ;当点P是线段P1P2的中点时, 。
3、圆心在点 ,半径为 的圆的参数方程是: 。
3、 若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点P的极坐标为 直角坐标为 ,则 , , 。
4、 经过极点,倾斜角为 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是: ,
经过点 ,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是: ,
经过点 且平行于极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是: ,
经过点 且倾斜角为 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是: 。
5、 圆心在极点,半径为r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
圆心在点 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
圆心在点 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
圆心在点 ,半径为 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
6、 若点M 、N ,则 。
十、 立体几何
1、求二面角的射影公式是 ,其中各个符号的含义是: 是二面角的一个面内图形F的面积, 是图形F在二面角的另一个面内的射影, 是二面角的大小。
2、若直线 在平面 内的射影是直线 ,直线m是平面 内经过 的斜足的一条直线, 与 所成的角为 , 与m所成的角为 , 与m所成的角为θ,则这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是 。
3、体积公式:
柱体: ,圆柱体: 。
斜棱柱体积: (其中, 是直截面面积, 是侧棱长);
锥体: ,圆锥体: 。
台体: , 圆台体:
球体: 。
4、 侧面积:
直棱柱侧面积: ,斜棱柱侧面积: ;
正棱锥侧面积: ,正棱台侧面积: ;
圆柱侧面积: ,圆锥侧面积: ,
圆台侧面积: ,球的表面积: 。
5、几个基本公式:
弧长公式: ( 是圆心角的弧度数, >0);
扇形面积公式: ;
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公式: ;
圆台侧面展开图(扇环)的圆心角公式: 。
经过圆锥顶点的最大截面的面积为(圆锥的母线长为 ,轴截面顶角是θ):
十一、比例的几个性质
1、比例基本性质:
2、反比定理:
3、更比定理:
5、 合比定理;
6、 分比定理:
7、 合分比定理:
8、 分合比定理:
9、 等比定理:若 , ,则 。
十二、复合二次根式的化简
当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时,对形如 的根式使用上述公式化简比较方便。
⑵并集元素个数:
n(A∪B)=nA+nB-n(A∩B)
5.N 自然数集或非负整数集
Z 整数集 Q有理数集 R实数集
6.简易逻辑中符合命题的真值表
p 非p
真 假
假 真
二.函数
1.二次函数的极点坐标:
函数 的顶点坐标为
2.函数 的单调性:
在 处取极值
3.函数的奇偶性:
在定义域内,若 ,则为偶函数;若 则为奇函数。
求高中数学最常用的公式..要精的,没用的不要.
数学高考常用公式:
1、三角函数: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sin^2(a)+cos^2(a)=1
1+tan^2(a)=sec^2(a)
1+cot^2(a)=csc^2(a)
2、平面几何
勾股定理:a^2+b^2=c^2
圆的面积:S=πr^2
圆的周长:C=2πr
正方形的面积:S=a^2
矩形的面积:S=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底边×高
梯形的面积:S=1/2×(上底+下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S=1/2×底边×高或者海龙公式:S=sqrt[p(p-a)(p-b)(p-c)],其中,p=(a+b+c)/2
3、解析几何
两点间距离公式:d=sqrt[(x2-x1)^2+(y2-y1)^2]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d=|Ax+By+C|/sqrt(A^2+B^2),其中 | | 表示绝对值
平面曲线极坐标方程:(x,y)=(rcosθ,rsinθ)
4、概率论
乘法公式:P(A∩B)=P(A)×P(B|A)
加法公式:P(A∪B)=P(A)+P(B)-P(A∩B)
全概率公式:P(B)=∑P(Ai)×P(B|Ai),其中,Ai是样本空间的划分
贝叶斯公式:P(B|A)=P(A|B)×P(B)/P(A),其中,P(B)是先验概率,P(A)和P(A|B)是后验概率
数学高考做题技巧
1、认真审题:在考试中,一定要认真审题,对于不懂的词汇或概念,可结合前后文理解或求助老师。在做题之前,一定要理解题目的意思,抓住重点,并阅读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以此正确解题。
2、要分类讨论:在解题过程中,如遇到问题不是一步就能解答的,可以通过分类讨论的方式,对原题进行分拆,例如把问题一分为二,进行逐步推导,这样可以减少答错的概率。
3、掌握公式和技巧:高考数学考试中需要运用很多公式和技巧,在平时复习时一定要把它们掌握,例如完成三角函数类的题目,首先需要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此来实现正确解答。
4、要多练习:做高考数学题的技巧是积累的,因此,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可以增强做题的信心和耐力,锻炼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5、勇于放弃:在考试过程中,有些题目难度过大或因为个人知识储备不足而无法解答,这时就要及时放弃,不要浪费时间影响后续的答题,要合理安排时间,优先解答易解和得分高的题目。
高考理科数学上海卷
数学高考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
一、 *** 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 *** 中的有关概念
(1) *** 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 元素的互异性:如: , ,求 ;
(2) *** 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 , 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 *** 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 *** 中元素的形式:如: ; ; ; ; ;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 *** .( 、 和 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 *** 的子集,是任何非空 *** 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 的情况.
如: ,如果 ,求 的取值.
二、 *** 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 ”是表示元素与 *** 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 ”是表示 *** 与 *** 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 ; ;
(3)对于任意 *** ,则:
① ; ; ;
② ; ;
; ;
③ ; ;
(4)①若 为偶数,则 ;若 为奇数,则 ;
②若 被3除余0,则 ;若 被3除余1,则 ;若 被3除余2,则 ;
三、 *** 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 *** 中有 个元素,则 ***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2) 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
(3)韦恩图的运用:
四、 满足条件 , 满足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
五、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 ;
注意:“若 ,则 ”在解题中的运用,
如:“ ”是“ ”的 条件.
六、反证法:当证明“若 ,则 ”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 则 ”成立,
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正面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否定
正面词语 至少有一个 任意的 所有的 至多有n个 任意两个
否定
二、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如:若 , ;问: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函数有 个,若 ,则 到 的一一映射有 个.
函数 的图象与直线 交点的个数为 个.
二、函数的三要素: , , .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 ;②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 ,则 ; ② 则 ;
③ ,则 ; ④如: ,则 ;
⑤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如: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是 ,求 的定义域.
⑥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如:已知扇形的周长为20,半径为 ,扇形面积为 ,则 ;定义域为 .
(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 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 来表示 ,再由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 (2种方法);
② (2种方法);③ (2种方法);
三、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
五、反函数:
(1)定义:
(2)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 ;
(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
(4)求反函数的步骤:①将 看成关于 的方程,解出 ,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②将 互换,得 ;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 的值域).
(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
(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如: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 ;
七、常用的初等函数:
(1)一元一次函数: ,当 时,是增函数;当 时,是减函数;
(2)一元二次函数:
一般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两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与 轴的交点为 ;
顶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①一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
当 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当 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
②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化为 的形式,
Ⅰ、若顶点的横坐标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Ⅱ、若顶点的横坐标不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有三个类型题型:
(1)顶点固定,区间也固定.如:
(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
(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
③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分布问题: 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为 ;则:
根的情况
等价命题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或 上有一根
充要条件
注意:若在闭区间 讨论方程 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 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 和 检查端点的情况.
(3)反比例函数:
(4)指数函数:
指数运算法则: ; ; .
指数函数:y= (a>o,a≠1),图象恒过点(0,1),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1和00)是等比数列.
25、{bn}(bn>0)是等比数列,则{logcbn}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26. 在等差数列 中:
(1)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
27. 在等比数列 中:
(1) 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8、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9、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30、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31、倒序相加法求和:如an=
32、求数列{an}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 如an= -2n2+29n-3
② (an>0) 如an=
③ 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如an=
33、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
(1)当 >0,d
阿氏圆的常用结论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
2.德摩根公式
.
3.包含关系
4.容斥原理
.
5.集合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
(2)顶点式 ;
(3)零点式 .
7.解连不等式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
8.方程 在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 内,等价于 ,或 且 ,或 且 .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 在闭区间 上的最值只能在 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 ,则 ;
, , .
(2)当a<0时,若 ,则 ,若 ,则 , .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依据:若 ,则方程 在区间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 ,则
(1)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
(2)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或 或 ;
(3)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
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依据
(1)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 (形如 , , 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 (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2)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 (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3)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或 .
12.真值表
p q 非p p或q p且q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13.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是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 个
至多有( )个
小于 不小于 至多有 个
至少有( )个
对所有 ,
成立 存在某 ,
不成立
或
且
对任何 ,
不成立 存在某 ,
成立
且
或
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 互逆 逆命题
若p则q 若q则p
互 互
互 为 为 互
否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逆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互逆 若非q则非p
15.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 ,则 是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 ,则 是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 ,且 ,则 是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6.函数的单调性
(1)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则 为增函数;如果 ,则 为减函数.
17.如果函数 和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和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 是增函数.
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19.若函数 是偶函数,则 ;若函数 是偶函数,则 .
20.对于函数 ( ), 恒成立,则函数 的对称轴是函数 ;两个函数 与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21.若 ,则函数 的图象关于点 对称; 若 ,则函数 为周期为 的周期函数.
22.多项式函数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 是奇函数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 是偶函数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23.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2)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即 轴)对称.
(2)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3)函数 和 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25.若将函数 的图象右移 、上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的图象;若将曲线 的图象右移 、上移 个单位,得到曲线 的图象.
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
27.若函数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 ,并不是 ,而函数 是 的反函数.
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 , .
(2)指数函数 , .
(3)对数函数 , .
(4)幂函数 , .
(5)余弦函数 ,正弦函数 , ,
.
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 ,则 的周期T=a;
(2) ,
或 ,
或 ,
或 ,则 的周期T=2a;
(3) ,则 的周期T=3a;
(4) 且 ,则 的周期T=4a;
(5)
,则 的周期T=5a;
(6) ,则 的周期T=6a.
30.分数指数幂
(1) ( ,且 ).
(2) ( ,且 ).
31.根式的性质
(1) .
(2)当 为奇数时, ;
当 为偶数时, .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
(2) .
(3) .
注: 若a>0,p是一个无理数,则a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
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
34.对数的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推论 ( ,且 , ,且 , , ).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a>0,a≠1,M>0,N>0,则
(1) ;
(2) ;
(3) .
36.设函数 ,记 .若 的定义域为 ,则 ,且 ;若 的值域为 ,则 ,且 .对于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
37. 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
若 , , , ,则函数
(1)当 时,在 和 上 为增函数.
, (2)当 时,在 和 上 为减函数.
推论:设 , , ,且 ,则
(1) .
(2) .
38.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 ,则对于时间 的总产值 ,有 .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 数列 的前n项的和为 ).
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
或 .
42.等比差数列 : 的通项公式为
;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 元(贷款 元,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 ).
44.常见三角不等式
(1)若 ,则 .
(2) 若 ,则 .
(3) .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 , .
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47.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平方正弦公式);
.
= (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点 的象限决定, ).
48.二倍角公式
.
.
.
49. 三倍角公式
.
. .
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 ,x∈R及函数 ,x∈R(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函数 , (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
51.正弦定理
.
52.余弦定理
;
;
.
53.面积定理
(1) ( 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
(2) .
(3) .
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
.
55.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
.
.
.
特别地,有
.
.
.
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
.
.
.
.
.
.
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b= b?a (交换律);
(2)( a)?b= (a?b)= a?b= a?( b);
(3)(a+b)?c= a ?c +b?c.
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1+λ2e2.
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 ,b= ,且b 0,则a b(b 0) .
53. 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
a?b=|a||b|cosθ.
61. a?b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
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 ,b= ,则a+b= .
(2)设a= ,b= ,则a-b= .
(3)设A ,B ,则 .
(4)设a= ,则 a= .
(5)设a= ,b= ,则a?b= .
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a= ,b= ).
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A ,B ).
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b= ,且b 0,则
A||b b=λa .
a b(a 0) a?b=0 .
66.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 , , 是线段 的分点, 是实数,且 ,则
( ).
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 、 ,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 .
68.点的平移公式
.
注:图形F上的任意一点P(x,y)在平移后图形 上的对应点为 ,且 的坐标为 .
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
(1)点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点 .
(2) 函数 的图象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图象 ,则 的函数解析式为 .
(3) 图象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图象 ,若 的解析式 ,则 的函数解析式为 .
(4)曲线 :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图象 ,则 的方程为 .
(5) 向量m=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 .
70.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设 为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 所对边长分别为 ,则
(1) 为 的外心 .
(2) 为 的重心 .
(3) 为 的垂心 .
(4) 为 的内心 .
(5) 为 的 的旁心 .
71.常用不等式:
(1)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
(4)柯西不等式
(5) .
72.极值定理
已知 都是正数,则有
(1)若积 是定值 ,则当 时和 有最小值 ;
(2)若和 是定值 ,则当 时积 有最大值 .
推广 已知 ,则有
(1)若积 是定值,则当 最大时, 最大;
当 最小时, 最小.
(2)若和 是定值,则当 最大时, 最小;
当 最小时, 最大.
73.一元二次不等式 ,如果 与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 与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
.
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
或 .
75.无理不等式
(1) .
(2) .
(3) .
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 时,
;
.
(2)当 时,
;
77.斜率公式
( 、 ).
78.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 过点 ,且斜率为 ).
(2)斜截式 (b为直线 在y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 )( 、 ( )).
(4)截距式 (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
(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
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 ,
① ;
② .
(2)若 , ,且A1、A2、B1、B2都不为零,
① ;
② ;
80.夹角公式
(1) .
( , , )
(2) .
( , , ).
直线 时,直线l1与l2的夹角是 .
81. 到 的角公式
(1) .
( , , )
(2) .
( , , ).
直线 时,直线l1到l2的角是 .
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
(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 的直线系方程为 (除直线 ),其中 是待定的系数; 经过定点 的直线系方程为 ,其中 是待定的系数.
(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 ,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除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 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 ( ),λ是参变量.
(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 ,λ是参变量.
83.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 ,直线 : ).
84.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直线 ,则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若 ,当 与 同号时,表示直线 的上方的区域;当 与 异号时,表示直线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
若 ,当 与 同号时,表示直线 的右方的区域;当 与 异号时,表示直线 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
85.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曲线 ( ),则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86. 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
(2)圆的一般方程 ( >0).
(3)圆的参数方程 .
(4)圆的直径式方程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 、 ).
87. 圆系方程
(1)过点 , 的圆系方程是
,其中 是直线 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
(2)过直线 : 与圆 :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 ,λ是待定的系数.
(3) 过圆 : 与圆 :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 ,λ是待定的系数.
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若 ,则
点 在圆外; 点 在圆上; 点 在圆内.
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
.
其中 .
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
;
;
;
;
.
91.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
①若已知切点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
当 圆外时,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 .
①过圆上的 点的切线方程为 ;
②斜率为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 .
92.椭圆 的参数方程是 .
93.椭圆 焦半径公式
, .
94.椭圆的的内外部
(1)点 在椭圆 的内部 .
(2)点 在椭圆 的外部 .
95. 椭圆的切线方程
(1)椭圆 上一点 处的切线方程是 .
(2)过椭圆 外一点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
(3)椭圆 与直线 相切的条件是 .
96.双曲线 的焦半径公式
, .
97.双曲线的内外部
(1)点 在双曲线 的内部 .
(2)点 在双曲线 的外部 .
9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若双曲线方程为 渐近线方程: .
(2)若渐近线方程为 双曲线可设为 .
(3)若双曲线与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 (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99.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1)双曲线 上一点 处的切线方程是 .
(2)过双曲线 外一点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
(3)双曲线 与直线 相切的条件是 .
100. 抛物线 的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 焦半径 .
过焦点弦长 .
101.抛物线 上的动点可设为P 或 P ,其中 .
102.二次函数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 ;(2)焦点的坐标为 ;(3)准线方程是 .
103.抛物线的内外部
(1)点 在抛物线 的内部 .
点 在抛物线 的外部 .
(2)点 在抛物线 的内部 .
点 在抛物线 的外部 .
(3)点 在抛物线 的内部 .
点 在抛物线 的外部 .
(4) 点 在抛物线 的内部 .
点 在抛物线 的外部 .
104.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
(1)抛物线 上一点 处的切线方程是 .
(2)过抛物线 外一点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
(3)抛物线 与直线 相切的条件是 .
105.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
(1)过曲线 , 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
( 为参数).
(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 ,其中 .当 时,表示椭圆; 当 时,表示双曲线.
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或
(弦端点A ,由方程 消去y得到 , , 为直线 的倾斜角, 为直线的斜率).
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
(1)曲线 关于点 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 .
(2)曲线 关于直线 成轴对称的曲线是
.
108.“四线”一方程
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 ,用 代 ,用 代 ,用 代 ,用 代 ,用 代 即得方程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
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
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
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
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数乘分配律:λ(a+b)=λa+λb.
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
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
117.共线向量定理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 ),a‖b 存在实数λ使a=λb.
三点共线 .
、 共线且 不共线 且 不共线.
118.共面向量定理
向量p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共面的 存在实数对 ,使 .
推论 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MAB内的 存在有序实数对 ,使 ,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有序实数对 ,使 .
119.对空间任一点 和不共线的三点A、B、C,满足 ( ),则当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 ,总有P、A、B、C四点共面;当 时,若 平面ABC,则P、A、B、C四点共面;若 平面ABC,则P、A、B、C四点不共面.
四点共面 与 、 共面
( 平面ABC).
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p=xa+yb+zc.
推论 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y,z,使 .
121.射影公式
已知向量 =a和轴 ,e是 上与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点在 上的射影 ,作B点在 上的射影 ,则
〈a,e〉=a?e
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设a= ,b= 则
(1)a+b= ;
(2)a-b= ;
(3)λa= (λ∈R);
(4)a?b= ;
123.设A ,B ,则
= .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
设 , ,则
;
.
125.夹角公式
设a= ,b= ,则
cos〈a,b〉= .
推论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
126. 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
四面体 中, 与 所成的角为 ,则
.
127.异面直线所成角
=
(2) ; ;
(3) ;
(4) ;
(5) ( 为弧度);
(6) ( 为弧度);
(7) ( 为弧度)
196.判别 是极大(小)值的方法
当函数 在点 处连续时,
(1)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则 是极大值;
(2)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则 是极小值.
197.复数的相等
.( )
198.复数 的模(或绝对值)
= = .
199.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 ;
(2) ;
(3) ;
(4) .
200.复数的乘法的运算律
对于任何 ,有
交换律: .
结合律: .
分配律: .
201.复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 ).
202.向量的垂直
非零复数 , 对应的向量分别是 , ,则
的实部为零 为纯虚数
(λ为非零实数).
203.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
①若 ,则 ;
②若 ,则 ;
③若 ,它在实数集 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
2021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公式大全高中必背(完整版)
阿氏圆的常用结论如下:
高中数学阿氏圆的相关结论是若一动点P 到两定点A,B之间的距离之比为定值k, 则点P的轨迹是以定比k内分和外分定线段AB的两个分点的连线为直径的圆。
其实,对阿氏圆的考查,主要从隐圆和最值两个角度入手。与最值相关的,类似于“胡不归问题”高级版本。因此,也决定了它的处理,将更有思想性和思维性。而隐圆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阿氏圆条件特征的理解和记忆。而这,注定也是高中生所要面对的。因为综合性的问题,也将更能考查作为一名高中生应有的应变和综合能力。
模型构建:
已知平面上两点A、B,则所有符合PA/PB=k(k>0且k≠1)的点P会组成一个圆.这个结论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称阿氏圆。
阿氏圆简介:
是阿波罗尼斯圆的简称,已知平面上两点A、B,则所有满足PA/PB=k且不等于1的点P的轨迹是一个以定比m:n内分和外分定线段AB的两个分点的连线为直径的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故称阿氏圆。
模型背景:
1、“PA+k·PB”型的最值问题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热点更是难点。当k值为1时,即可转化为“PA+PB”之和最短问题,就可用我们常见的“饮马问题”模型来处理,即可以转化为轴对称问题来处理。而当k取任意不为1的正数时,若再以常规的轴对称思想来解决问题,则无法进行。
2、因此必须转换思路。此类问题的处理通常以动点Р所在图像的不同来分类,一般分为2类研究。即点Р在直线上运动和点P在圆上运动。其中点Р在直线上运动的类型称之为“胡不归”问题;点Р在圆周上运动的类型称之为“阿氏圆”问题。
高中数学是一门比较占分的科目,有繁多的公式和数值,让很多的同学感到头疼。下面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仅供大家参考。
1.集合与函数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
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
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
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
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
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
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
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
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
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
求解非常有规律,反解换元定义域;
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
幂函数性质易记,指数化既约分数;
函数性质看指数,奇母奇子奇函数,
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非奇偶函数;
图象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
2.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
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
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
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
变成税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
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
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
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
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
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
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
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
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
1加余弦想余弦,1减余弦想正弦,
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
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
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
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3.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
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
高次向着低次代,步步转化要等价。
数形之间互转化,帮助解答作用大。
证不等式的方法,实数性质威力大。
求差与0比大小,作商和1争高下。
直接困难分析好,思路清晰综合法。
非负常用基本式,正面难则反证法。
还有重要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
图形函数来帮助,画图建模构造法。
4.数列
等差等比两数列,通项公式N项和。
两个有限求极限,四则运算顺序换。
数列问题多变幻,方程化归整体算。
数列求和比较难,错位相消巧转换,
取长补短高斯法,裂项求和公式算。
归纳思想非常好,编个程序好思考:
一算二看三联想,猜测证明不可少。
还有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程序化:
首先验证再假定,从K向着K加1,
推论过程须详尽,归纳原理来肯定。
5.复数
虚数单位i一出,数集扩大到复数。
一个复数一对数,横纵坐标实虚部。
对应复平面上点,原点与它连成箭。
箭杆与X轴正向,所成便是辐角度。
箭杆的长即是模,常将数形来结合。
代数几何三角式,相互转化试一试。
代数运算的实质,有i多项式运算。
i的正整数次慕,四个数值周期现。
一些重要的结论,熟记巧用得结果。
虚实互化本领大,复数相等来转化。
利用方程思想解,注意整体代换术。
几何运算图上看,加法平行四边形,
减法三角法则判;乘法除法的运算,
逆向顺向做旋转,伸缩全年模长短。
三角形式的运算,须将辐角和模辨。
利用棣莫弗公式,乘方开方极方便。
辐角运算很奇特,和差是由积商得。
四条性质离不得,相等和模与共轭,
两个不会为实数,比较大小要不得。
复数实数很密切,须注意本质区别。
6.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加法乘法两原理,贯穿始终的法则。
与序无关是组合,要求有序是排列。
两个公式两性质,两种思想和方法。
归纳出排列组合,应用问题须转化。
排列组合在一起,先选后排是常理。
特殊元素和位置,首先注意多考虑。
不重不漏多思考,捆绑插空是技巧。
排列组合恒等式,定义证明建模试。
关于二项式定理,中国杨辉三角形。
两条性质两公式,函数赋值变换式。
7.立体几何
点线面三位一体,柱锥台球为代表。
距离都从点出发,角度皆为线线成。
垂直平行是重点,证明须弄清概念。
线线线面和面面、三对之间循环现。
方程思想整体求,化归意识动割补。
计算之前须证明,画好移出的图形。
立体几何辅助线,常用垂线和平面。
射影概念很重要,对于解题最关键。
异面直线二面角,体积射影公式活。
公理性质三垂线,解决问题一大片。
8.平面解析几何
有向线段直线圆,椭圆双曲抛物线,
参数方程极坐标,数形结合称典范。
笛卡尔的观点对,点和有序实数对,
两者—一来对应,开创几何新途径。
两种思想相辉映,化归思想打前阵;
都说待定系数法,实为方程组思想。
三种类型集大成,画出曲线求方程,
给了方程作曲线,曲线位置关系判。
四件工具是法宝,坐标思想参数好;
平面几何不能丢,旋转变换复数求。
解析几何是几何,得意忘形学不活。
图形直观数入微,数学本是数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