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志愿被篡改的可能性大吗,高考篡改志愿案

tamoadmin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1.篡改高考志愿犯法吗2.篡改高考志愿涉嫌什么罪3.高考志愿篡改案件判刑,高考志愿可以随便改吗4.篡改他人高考志愿判几年5.篡改志愿定什么罪名6.女生遭男生修改高考志愿,密码泄露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安全隐患?7.河北一高考篡改同学高考志愿被拘,他为何要这么做?8.篡改高考志愿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涉嫌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

1.篡改高考志愿犯法吗

2.篡改高考志愿涉嫌什么罪

3.高考志愿篡改案件判刑,高考志愿可以随便改吗

4.篡改他人高考志愿判几年

5.篡改志愿定什么罪名

6.女生遭男生修改高考志愿,密码泄露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7.河北一高考篡改同学高考志愿被拘,他为何要这么做?

8.篡改高考志愿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高考志愿被篡改的可能性大吗,高考篡改志愿案

涉嫌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同学盗用他人密码,对传输的数据进行修改,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比如没有录取等情况,应按规定处罚。

扩展资料

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参考资料:

中国交通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主席令第41号)

篡改高考志愿犯法吗

法律主观:

构成犯罪,篡改证据构成伪造证据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唆使、协助当事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法律客观: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篡改高考志愿涉嫌什么罪

篡改高考志愿犯法。

可构成侵害通信自由罪,从司法实践来看,篡改高考志愿的行为可能涉及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以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要认为“无知者无畏”,不要以为事发了还能以“恶作剧”等理由搪塞,违法者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合理填报志愿对于考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在普通高校的招生过程中,考生填报志愿不仅关系着能否被高校录取。

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其录取的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

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合理填报志愿对于考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在充分考虑国家需要及个人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既提高录取的命中率,又为今后走向社会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考生、家长及学校应重视填报志愿这一环节。

保护隐私,以下这些信息不要晒在网上:

1、准考证,如果把准考证晒到朋友圈,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很容易被复制。

2、成绩单或成绩查询页面,这类照片会暴露考生号、姓名等重要隐私信息。

3、高考志愿表,无论是电子版还是纸质版的志愿填报表都别晒,以免个人信息泄露。

4、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的内文不要晒,容易泄露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考生号等信息。

高考志愿篡改案件判刑,高考志愿可以随便改吗

刑法286条规定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

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

刑。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数据或者应用程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后果严重”

篡改他人高考志愿判几年

一、根据我国刑法第252条与2000年12月28日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高考志愿篡改案件判刑,高考志愿不可以随便改,非法更改考生志愿信息,可构成侵害通信自由罪。

 二、相关依据 

刑法第252条与2000年12月28日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4条第2项之规定:

为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二)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三)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篡改志愿定什么罪名

法律分析:考生志愿信息存于计算机系统中,对之篡改显然属于破坏数据,若是造成了刑法上的“严重后果”,则将构成该罪。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前款规定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或者对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实施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女生遭男生修改高考志愿,密码泄露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篡改别人的高考志愿 ,其行为涉嫌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考生将“高考志愿”报考至教育部门,可以视为其向国家教育考试管理部门发出的报考信件,而他人通过非法手段篡改了当事人的信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了国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为了国家安全和追查犯罪分子的需要,任何人不得非法截获、开拆、毁弃、隐匿或者篡改他人信件。2000年全国人大颁布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其中第四条规定:“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相关法律条文中并没有对“情节严重”明确界定,本案是否属于“情节严重”仍需要司法机关给出结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二条 侵犯通信自由罪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河北一高考篡改同学高考志愿被拘,他为何要这么做?

这高考填志愿的密码泄露会给自己带来特别严重的安全隐患,别人可以去查看你的报名信息,甚至还可以篡改你的高考志愿。这高考志愿一旦被篡改就无法进行修改,你只能选择去就读或者是复读,这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女生小韩志愿被男生小城篡改,辖区派出所介入调查后发现,是小韩的同学小诚(化名)使用笔记本电脑,在报名截止的最后时刻,将小韩的志愿更改了。原来,高考填报志愿的初始登录密码为考生的身份信息,小韩与小诚同为七中学生,又在一个艺术学校补习,平日里关系比较亲密。小诚在帮着小韩复印资料时,记下了小韩的身份证号,也为最后修改志愿提供了便利。

小韩父亲称,女儿艺术分 171,比小诚高出近 40 分。小诚在没法报考西安某院校的情况下,便偷改了小韩的志愿。调查后,警方出具了一份小韩高考志愿确实系被他人更改的证明,但志愿已经无法更改。小韩的父亲为此奔波半个多月,眼见事情难有挽回余地,病倒在床。

篡改志愿会是当事人与自己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为了杜绝之一现象考生对于自己的志愿信息要提高防范意识,考生的个人信息,只能凭考生的账号、密码登录后修改,考生要妥善保管密码,不要委托他人进行网上的信息查询或信息登记操作。志愿必须由本人填报,任何部门、学校、个人无权要求考生提供登录密码或代替考生填报志愿。

篡改高考志愿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河北的这个考生之所以会篡改同学的高考志愿,是因为两个人之间存在着矛盾,所以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惩罚对方,目前这个考生已经接受了惩罚。

同学之间存在着矛盾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绝不能够因为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而改变对方的志愿,这对于对方未来的人生会有一定的影响的。庆幸的是这件事情并没有给对方造成太大的影响,这件事情已经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同学之间有矛盾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同学之间产生一些矛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同学之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矛盾的,在我们遇到这些矛盾的时候一定要和对方进行一次深度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够让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化为乌有。

这件事情的性质是比较恶劣的。

这件事情的行为其实是比较恶劣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互联网上得到很多人的讨论,很多人认为这个河北的考生的做法是非常幼稚的。虽然在短时间之内能够获得快改,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个河北的考生的未来一定会受到这一次事件的影响的。

人民日报也对此进行了表态。

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人民日报也对此进行了表态,认为这件事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必须要对当事人进行一定的惩罚,因为高考生基本上都已经18岁以上了,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其实我们在人生各个阶段都会和一部分人产生矛盾的,但是我们在遇到矛盾的情况之下,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沟通和解决,而不应该是通过损害对方的利益的行为来进行惩罚。做人必须要大气,而且必须要以成年人的思维来处理事情,绝不能够耍小孩子的脾气。

篡改高考志愿会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追责。

近年来,多地都发生了考生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其中既有个别教师为谋利益而篡改;也有同窗好友出于个人目的而篡改;还有社会人员利用黑客技术,破解志愿填报系统。其中的一起案例,作案者因篡改了四位同学的高考志愿,被当地法院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刑7个月。

法律专家岳屾山介绍,篡改高考志愿是一种个例,法律没有就单独的篡改高考志愿行为来做规定。因为是通过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这种行为来实施犯罪,要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来追究责任。

避免学生“被志愿” 技术防范应增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篡改高考志愿的犯罪成本较低,相关法律的缺位或许是近年来该类事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处理此类情况时,考虑到涉事学生的前途,如果没有产生具体伤害后果,往往会从轻处理,然而这种网开一面,却助长了相关的违规违法犯罪。

熊丙奇同时指出,要避免学生“被志愿”,技术防范应该增强。可借助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信息绑定、密码问题保护等技术手段,增强志愿报考系统的严密性。

相关部门也再度提醒,考生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妥善保管个人登录密码,每次填报、修改或浏览完志愿后,务必点击“退出”并关闭所有填报志愿期间打开的浏览器窗口。

文章标签: # 志愿 # 篡改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