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政治解读_2021高考政治详细知识点

tamoadmin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1.关于高中生政治教学论文2.江苏09高考说明正式出炉 各科要求详细分析3.在实行了新高考的省份,高一新生开学要了解的科目变化是什么?4.事关高考教育部重要部署5.高考求助!政治与历史问题~6.对高考改革的看法 #高一# 导语对于一个学校的高考整体成绩来说,复习和备考的决策和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做好高三政治备考的工作。下面是 无 为您整理的高三政治备考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关于高中生政治教学论文

2.江苏09高考说明正式出炉 各科要求详细分析

3.在实行了新高考的省份,高一新生开学要了解的科目变化是什么?

4.事关高考教育部重要部署

5.高考求助!政治与历史问题~

6.对高考改革的看法

高考政治解读_2021高考政治详细知识点

#高一# 导语对于一个学校的高考整体成绩来说,复习和备考的决策和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做好高三政治备考的工作。下面是 无 为您整理的高三政治备考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政治备考工作总结范文篇1

 20XX届高考是我省新课改背景下第xx届高考,高三政治教学,如何适应形势要求的变化,指导学生做好各项复习工作,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我在教学中做了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上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更注重实效。有成功,也有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一、正确分析高考形势和学生实际,精心制定教学计划。

 与备课组的两位老师经常分析近几年课改区政治高考试卷模式和社会热点。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即理论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时事政治,热点问题贯穿试卷,但出题的角度多样而难测,死记硬背的题型在总分中所占比例减小,这就要求我们仍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改变原有的学习思维方式。

 为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和能力,我的教学过程分三个步骤,首先夯实基础,对于基础知识,重点在第一轮复习解决。其次,培养政治思维习惯,政治思维方法。通过一些具体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结合教师的启发、指导,用政治术语规范答题,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不容失分的习惯。最后精选习题,加强检查和督促,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在二、三轮复习阶段,做到课课有联系,章章有测试,较好地将复习与联系结合起来。

 二、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力量

 高三政治备课组,在备课、教学资源的使用,试卷命题,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随时随地我们都可能探讨、争议、交流。(在此要特别感谢孙秋梅和李记明两位同仁,给予了许多我无私的帮助。)备课组教师发挥了集体智慧,精诚合作,资源共享,实现了效益的优化,较好地促进了备考工作的推进。

 同时我能配合班主任抓好学生心理教育。政治学习,除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由于对政治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的传统理解,一旦试题灵活多变,一些同学害怕学不好或一些同学一直考不好,就导致部分同学丧心信心。我采用了个别交流,指导等,不断关心、帮助,同时教师应关爱学生走近学生、进而激活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提高积极性。

 三、进行理论学习,重视教学反思。

 我深知,高三教学的分量和意义,因此在备好课的同时还共同探讨诸如今年高考的方向、可能的题型及热点、学生最易出的问题、我们需要涉猎那些课外的知识来补充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对新教学理念的学习研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按时参加教研组及市教研室组织的每一次教研活动。

 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完后及时交流心得,及时反思,在下节课即使纠正,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驾驭新高考课堂复习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新教材(尤其是文化与生活部分)的研究还要深入。很多内容,没有充分挖掘其应有的思想性,不能根据社会热点和难点,找到高考的切入点;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检查还需加强,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高三政治备考工作总结范文篇2

 一、对20XX年高考题的认识:

 今年的政治题难易适中,材料题设问具体,没有出现开放题,所以学生回答起来会很有针对性。问题设置很“直白”,考察知识点都属于平时学生练习的重点问题。

 文综选择题分值很高,平时要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注意选择题方法的训练,比如排除法就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特别是排谬法,今年高考17、20、21、22、24、25这几题都可以在排除错误选项后选出来。要排除掉错误说法也不易,首先要牢牢把握基础知识,明确易错易混点,同时在平日学习与训练中对错误说法的积累也很必要。

 今年政治试题的一个特点就是材料新颖,主题突出。比如28题,材料一开始就点出了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材料针对十二五规划的社会热点,体现山东自主命题的特点,就山东省省委调研转方式调结构进行阐述。虽然材料给出的信息比较宏观,可是设问非常具体,第一问就是针对山东省省委对转方式调结构进行调研,提问为什么省委要积极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意见。这个问题学生需要仔细审题,许多学生可能没看清题目,从政府的角度答题,而这个应该从政党的角度来回答。第二题的提问也非常简单,利用哲学上的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来分析山东省委调研的合理性。

 材料二主要利用柱状图来阐释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期间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投入的比例关系。材料三则就促进经济发展给出了一系列措施。问题一主要考察学生对信息的理解能力,考察材料二三体现出的问题,问题二则是提问材料二三体现出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

 总而言之这些问题的考察是有梯度的,比如第二题利用哲学的实践和认识原理分析山东省委调研的合理性,就非常简单,就是考察学生平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而像材料三考察的经济生活道理则需要学生对整个知识系统有个总体的把握,抓出主干。

 29题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也就是试题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但也更加符合文科综合的特点,同时给我们提了醒,在平时训练时做题良好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千万不能答错地方,还要处变不惊,灵活处理。而29题第六问又特别突出了审题能力与基础知识的考查,答题的范围是“文化的特点及影响”,有些学生审成了“文化影响的特点”因此错答,还有些学生对“文化的特点”这一考点掌握不牢也因此失分,把要点二“物质载体”漏了。

 36题选修题考察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及民主集中制。答案的组织完全按课本的表述,从中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日常复习选修的过程中千万不可脱离课本,课本是最主要的准绳,从历年山东高考题中不难发现课本表述非常关键,选修虽然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但总的表述还要以选修课本为主。

 二、我们备考的总结: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做了这么几方面工作:

 第一、上好复习课,落实好主干知识,渗透能力培养。

 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梳理考点知识,梳理政治观点,逐一过关,各个击破,不留盲点,力求对考点知识作到“准确、细致、全面、扎实”。复习要坚持三点:

 一是梳理知识,把握学科知识结构;

 二是清理各个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是明确政治观点的知识支撑点。要重新整合知识,整理出知识结构图,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或形成观点体系)这样基础知识就会清晰地存在于脑海中,书本知识就会真正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复习中要突出主干知识,找出核心知识,可以某个知识作为重点,用辐射法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也可以用网状图对知识进行横向串联、纵向串联;可将某课、某册书的知识串起来,逐步扩展串联范围;可以某政治观点串联知识范围。在此基础上,巩固和强化基础主干知识,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考试大纲中划定的每一部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

 1、明细目。明确每一个考点在教材知识的具体要求,把握考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使考点具体化、详细化、体系化。

 2、构体系。对考点知识以点引线、以线成面、以面筑体,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宏观角度编织知识网络,形成整体框架,提高学生运用宏观知识体系居高临下驾驭微观材料,审视题目的能力。

 3、找切点。根据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运用知识点分析国家政治生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典型示范训练。如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实际问题,增强可信性和学习的实效性。

 4、找新点。加强对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内重大时事的学习,对重点、热点问题一定要抓住不放,认真理解,要多了解热点问题的背景材料,从中找出新的高考点,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认真分析,重在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复习时要避免热衷于搜罗热点忽视知识的全面和系统性。一定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

 第二、上好讲评课,落实基本能力和解题技巧。每次上讲评课之前,我总是对目标生的试卷进行错题统计,分析其错因,以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必要时对学生进行面批,指出其基础上或能力上的问题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试卷总是提前发下去,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错因,特别是学生在思维和解题方法方面的失误,培养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讲评某一题时做到具体到人,具体到错误选项,具体到某一观点的表述错误或遗漏,提高讲评的效率,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变形训练,选择题进行选择项的变形,主观题进行问号的变形,通过变形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对知识的理解领悟能力和正确的知识迁移能力。

 第三、注意解题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我们灵活运用校编材料中的合作探究,突破教材中的难点和易错点,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通过最典型的例题来训练,并归纳同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我们归结了意义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价格与供给、价格与需求的关系曲线图等解题方法和技巧,效果良好。

  高三政治备考工作总结范文篇3

 一、20XX年高考政治科备考策略

 1、认真研究《高考政治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政治试题,把握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高三政治复习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考试说明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需求,检测高中毕业生学习结果的要求而制定的,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经分析和研究了高考说明中的题例、样卷和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我们认识到,高考政治试题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知识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否适应这种选拔性考试,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规范是保证。因此我们确立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化规范”的复习指导思想,收到良好的效果。

 2、加强集体备课的制度化建设,实施共同发展策略

 通过集体备课,不仅统一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得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3、善待课本,巩固双基

 文科的学习,课本是根本,课本是精华。政治课学习在备考复习指导中,我始终坚持紧扣基础知识,使学生真正领会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要求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使用的政治术语要完整和规范。

 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围绕基础知识的复习,突出能力的培养来展开,我将复习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复习(一模前结束)是全面复习考点,打好基础阶段,是整个备考复习的重点,所占用的时间最多,这一阶段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较好把握为目标,力求考点全面覆盖,系统整理知识,优化知识结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构建知识体系。为能力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轮复习(一模后用大约三周时间)是专题热点复习阶段。从热点入手,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热点只能是高考试题的“背景”,而不是考题本身。根据这种变化,我没有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讲解热点,而是以热点为入手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建构知识体系。

 第三轮复习(5月底前结束)是模拟训练,回归课本、基础阶段。这一轮复习主要是进行适当性的训练,模拟考试及评讲。

 4、严把测试训练关,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学生的综合应试素质最终要通过高考答题体现出来,因此,特别重视几次综合模拟考试的试题统计、讲评、反思工作。我们始终做到不规范的训练题不选、与高考要求不相符的不选。力争真正做到老师下题海,学生驾轻舟。

 加强对考生进行各类题型的审题、解题方法及考试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平时的习题训练和教师对试题的评讲来实现的,而且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需要一个过程。认真研究高考评分标准,强化学生规范化答题意识,提高答题得分率。

 二、政治备考中的不足不足

 1、监督、检查措施不力,使好措施不能获得好效果

 围绕各各教学环节,我想了一些办法,但往往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但部分学生的自觉性较差,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导致教学效果不如人意。比如,在习题讲评和的反思反馈上,有的同学只满足于上课听懂,课下不去再次反思总结,当再次遇到类似题目时,仍然不会。比如,有不少学校都要求学生建立了错题集,但很多学生却不去或因由于作业多、没有时间去经常翻阅思考。所以,在此方面,还有待于开动脑筋,寻求措施,督促学生。

 反思我的备考复习,普遍存在没有把审题、解题的方法贯穿自己教学的始终,学生习题训练中主观题的训练没有落到实处。所以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就必须改变这种现状。

 2、部分学生尚存在基础知识不牢固且不平衡、知识体系残缺不全的现状

 在政治科三大块知识中,政治常识部分学生普遍掌握较好,解答哲学常识题,答案要点的全面性有待于提高,经济常识掌握相对较差,记忆知识孤立、分散。这样对综合性试题解答不够理想,在高考答题中出现了漏点、少要点而失分。另外从今年的高考试题政治生活的出题情况看侧重于实际运用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学生普遍认为得分不高缘由就是对知识的活用度不够。注重了教材的理论层面部分,而忽略了实际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20XX年高考备考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反思。

关于高中生政治教学论文

含义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

2011全国两会解决哪些历史遗留问题

老生常谈解决的提起来没完,解决还在地方政府,因为信访条例,属地化管理分级负责,欺下瞒上,报喜不报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兴安盟无法可言,也没有公正,兴安盟给白狼林业局连续四年提升四任第一局长,他们违法乱纪,滥用职权,白狼林业局领导欺下瞒上,编报虚假材料,上报全局富余职工,搞强制全员安置,非法挤占,挪用,挥霍天保资金,给上层领导买楼买车,花钱买官。贪污国家投资10年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费,就连在岗时的养老保险都不给交,截流3年的职工最低基本生活保障金,用公司洗钱。08年办理退休按事业企业不同政策办理,搞暗箱操作。

被误导被强制安置的弱势群体,夫妻双双下岗,生活得不到保障,学生上不起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交不起,也不能赡养老人,有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给社会造成不和谐。白狼林业局160人联名上访多年得不到解决,因为信访条例属地化管理分级负责,他们认为山高皇帝远,中央不下来抓,现任局长渎职不作为和信访局串通,纪检委不管,检察院不管,法院不立案,钱权交易大于法侓,动用警察围追堵截,打击报复信访人。

我们相信党中央、国务院一定会解决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的诉求是合情合理的,这届领导关注民生,我们渴望尽早解决,让社会更和谐。

2011年两会的具体时间安排

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于2011年3月3日在京开幕,持续十天于13日上午闭幕,全国人大第十一届四次会议于2011年3月5日开幕,15日闭幕。

内容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5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3月3日在京开幕

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广大网民对两会有何期待?最关注哪些热点话题?新华网、新浪网等联合组织的2011年“两会调查”结果显示,网民最为关注的“五大热点话题”,分别是:保障住房、收入分配、稳定物价、惩治腐败和就业公平。

截至3月1日十五时,新华网、新浪网“两会调查”备选的二十五个热点问题共收到近100万张投票,得票最多的五个问题依次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让百姓居者有其屋”(8.08%);“分好财富大蛋糕,提高居民收入”(7.38%);“稳定物价严防通胀”(6.75%);“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5.87%);“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公平”(5.49%)。

与2009年、2010年两会相关网络“两会调查”相比,“住房”“收入分配”“反腐倡廉”等依旧是网民最关注的领域,但“加快保障房建设”“稳定物价严防通胀”“促进就业公平”成为网民新的两会关注点。

热点话题一:加大保障房建设 公平透明分配

住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网民议论热烈。但是,今年“两会调查”中网民议论的焦点已经从以往的打击房地产投机、抑制房价,转变为如何实现保障房的建设及如何公平透明分配。

很多网民呼吁,各级政府要尽快把保障房从图纸变成实物,建设进度必须加快。网民“向北方”说,保障房的分配机制必须公平公正,只有严格落实“问责制”,才能让保障房落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保障房,要扎紧篱笆墙拦住宝马车”。

全国人大代表金建忠说,虽然抑制房价依然形势严峻,但是中央政府提出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达到1000万套,让众多无房群众看到了保障性住房托起安居梦的希望。

热点话题二:提高收入增长工资

连续几年的统计报表中,居民收入增长低于税收和GDP增速的情况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在今年网络“两会调查”中,不少网民呼吁要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网民“大地园圃”说:工资收入应该和国家经济发展协调增长,建设和谐社会也体现在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上。

全国人大代表李培根说,近几年群众关于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呼声很高,政府也开展了一些收入分配改革的试点和探索。今年国家要研究提高个人所得税薪酬的起征点,这将实实在在让群众得到实惠。

热点话题三:稳定物价严防通胀

在过去的一年里,一些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使网络上出现了诸如“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棉花掌”等一批“热词”。今年的网络“两会调查”中,这些字眼被网民频频提及,呼吁国家拿出强有力措施稳定物价。

网友“灰菜鸟”说:稳定物价严防通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保证。要打击不法游资对一些民生商品的疯狂炒作。

全国人大代表徐境人说,这反映了广大网民期待国家严厉打击投机炒作行为的呼声。希望政府今后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稳定物价,保障民生。

热点话题四:加大反腐力度健全防腐制度

今年两会前,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落马的消息引起网民的关注。在网络“两会调查”中,很多网民高度肯定了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同时也期望国家继续加大反腐败力度、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制度。

网民“话八仙”说:腐败是中国发展的拌脚石,搬掉这块石头既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查处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监督。

全国人大代表吕忠梅说,反腐败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同时要细化一些具体措施,如财产公示制度等。

热点话题五:增加就业岗位 促进就业公平

去年,部分地方在招考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暗箱操作、营私舞弊事件。今年新华网、新浪网“两会调查”中,网民除了继续关注和呼吁增加就业岗位外,“促进就业公平”也成为就业话题的新热点。

网民“乡土味”说:现在一些事业单位都是先招聘后公开,让很多符合条件的人根本就没有参加的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柯锦华说,在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公平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进一步增强公务员考录和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公开透明度,加强监督,严防“萝卜招聘”事件的发生

两会精神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扩内需、保增长, 二是调结构、上水平, 三是抓改革、增活力, 四是重民生、促和谐。

我国正面临四方面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1、、是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 2、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 3、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有的还很突出;

4、是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根本缓解,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5、是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监管和执法不到位,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接连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

学习意义

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不仅给我们提出了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更给我们方法论方面的启示。

启示之一,是教育的说理性与动情性的结合。荣辱观不同于一般道德观,它对人的影响不仅在于正确与错误的判断和评价上,而且还在于荣辱的体验上。不仅有认知影响,还有情感影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教育的说理性与动情性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

启示之二,是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落脚到应用上,但不是不要理论,束之高阁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样,没有理论的教育也是苍白无力的。用荣和耻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不仅有强大的理论穿透力,也能很好地付诸实施。

启示之三,是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要求与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实际之间的差距,引导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改善自身的不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防止脱离实际,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又要防止以结合实际为幌子,附着庸俗,妥协落后。“八荣八耻”既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又高于现实。使人们既能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又有信心改变现状,达到新的目标。一切脱离实际可能的高标,一切没有引导性目标的平庸,在教育中都是应当力戒的。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应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当努力加以发掘。西安交大是一所具有110年历史的名校。在她的历史中,一批批校友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革命传统道德,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西迁50年来,扎根黄土地,奉献赤子情,为我国的西部开发贡献了力量而无怨无悔。每个人的社会阅历和精神风貌不同,判断荣辱的标准会不同。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公认的荣辱标准只能是唯一的,而不是多元的。它的核心就是责任及其贡献。一部交大发展的历史,尤其是西迁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鲜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科书。

我们要认真领会胡锦涛同志讲话精神,认真研究“八荣八耻”的科学内涵,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的培养中去,通过树立正确荣辱观,增强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提高大学生明荣辱,辨是非,知善恶的能力和自觉性。

意义:

——这是一次民主的大会。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一个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党和国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共议大计,与会代表和委员认真履行职责,审议和讨论人大、政协、政府、“两高”等一系列工作报告。充分发扬了民主,以保障科学决策,为走好关键之年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

团结就是力量,共识孕育希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今年面对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面对复杂的形势,更需要凝聚广泛共识,统一思想行动。全国人民团结得更加紧密,形成应对挑战的强大力量,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盛举。

——这是一次求实的大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存在一系列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孕育着一系列潜在风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一系列新困难新挑战。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顺应人民期待,不负人民重托,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通过共同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文化进步。

——这是一次奋进的大会。

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而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则为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既需要坚定的决心,也需要坚强的毅力。能否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在“后危机时期”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关系到我们能否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大局。与会代表和委员们承担起神圣的使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坦陈直言、献计献策,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为我国发展质量的提高、发展空间的扩大、发展道路的拓宽贡献智慧。

江苏09高考说明正式出炉 各科要求详细分析

 在加强和改进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起着主导作用,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这是毋庸置疑的。传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关于高中生政治教学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高中生政治教学论文篇一

 老子曾言:?大道至简?。的确,大道理都是很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自。世间的生存法则也告诉我们:越是简单的,越是有效,越是长久。简约同样是许多艺术种类的重要表现手法,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

 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教学也要追求简约求实的艺术境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果。?美国的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许多优秀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一定要以最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掌握最宝贵的知识。

 何谓政治教学简约化?简约化的政治教学要求课堂情景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语言表达等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深刻,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简单是教学的自然法则,是教育的真谛。政治课堂的简约可以说是政治教学的一种最高境界,犹如一幅简笔画,线条简单而意境悠远。这是教师的明智、学生的幸福。

 《庄子》有这样一句话:?文灭质,博溺心?,意思为花样名堂过多,反而会掩盖掉事物的本质,事物过于驳杂会让人糊里糊涂。庄子说的本意是对写文章而言的,就我们目前的政治教学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在大量的日常教学研究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繁杂,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教学时间紧蹙,到最后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课件繁华,大容量,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扫描般地观看,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索空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教学结构散乱,各环节教学的重点不清晰,缺乏应有的层次和教学节奏;教学的方法花哨、不经济,学生与文本对话少;结果饱满、臃肿的教学中显现出肤浅、低效,教者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 因此,学会有选择地放弃,努力让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以简约求丰富,形成省时省力省资源的简约化课堂教学风格,应该是政治教师的不懈追求。为此,本人以为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简明。很多政治课之所以事倍功半,不得要领,是因为教师设置的目标高而多,一堂课45分钟,样样都要顾及,负担太重。政治教学在众多目标的追逐中眼花缭乱,顾此失彼,迷失方向。更有甚者,个别教师把追求生成性目标作为?挡箭牌?,设计的教学目标随意性大,课堂教学杂乱无章。?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学目标要科学、适当、简明,这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简明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任务,较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指向,较快地进入学习角色状态之中。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标、教学参考书和考试说明,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分清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抓住主要目标,适当考虑次要目标;并根据知识逻辑中的重难点和学生能学多少情况,确定一组需要重点解决的阶段目标,轻装前进。课程目标还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也不能把情感目标抬到了过高的位置、脱离知识教学进行?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其他两个目标得以实现的依托。政治教学要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基点和原点,循序渐进,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

 第二,教学内容简要。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浅尝辄止。教师必须从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习惯出发,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考试说明和新课程高考说明和教材本身特点,独特而深刻地解读教材,敢于改变课文的?序?,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善用剪枝学问,在教学内容的数量上剪裁?瘦身?,抓重点、轻一般,去枝叶、留主干,好中选优,把最基本、最重要、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最有用的核心知识挖掘出来,花大力气提炼出教学的知识主线,让学生把值得学的?精华?细细品位、吸收。但教学内容?简要?不等于浅和少,它应当与精与炼连在一起,有宽广的包容、深远的蕴含和?以约驭博?的功效。?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课堂教学知识主线清爽了,其它细节知识处理可迎刃而解。教师还要正确地处理教材重点与补充材料之问的关系。适量补充时事材料、引入名家名言、成语典故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主干知识和重要概念。过度补充延伸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增加学习负担。

 第三,教学素材简炼。选材要?少?。所选背景材料要有典型性和扩张力,切合国家生活、地方大事和学生生活,鲜活、生动,能以一当十;题材的包装上也要适可而止,切不可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用材求?丰?,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开发,紧凑使用,力求客观、真实地转移生活场景(时间和地点),变换主配角造型和对白,逐步改变设问的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挖掘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识不平衡,唤起已有知识经验,在积极探究问题中生成不同知识,让每一个教学素材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组材求?优?,力戒随意组拼素材,力求典型案例生活化、故事化,把课堂营造成一部?电视连续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坚决防止材料用得散,杜绝教学例证满天飞的状况。如,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竞争?合作?》框题时,一位教师创设了一个同学们在开往成功的?和谐?号列车上旅行的情境,把平等竞争、合作共享、成功作为三个站点,把教学目标和教材逻辑巧妙地糅和在里面,让列车内发生的故事作为教学明线(即生活线索),让学生在轻松快乐活泼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保证了教学的连贯性和课堂的流畅性,又凸显学习主题。

 第四,教学环节简化。教学设计的任何环节都是为了学生更真实、更方便、有效地进行学习,而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会破坏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学生不仅不能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精力、时间会消耗在毫无收获的走过场中,长期以往还会形成厌学的情绪和浮躁的性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简化,追求简捷流畅的学习路径和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的流程。导入要么以旧引新,开门见山,要么激趣导入,彰显美感。处理新授内容时最好把主干知识设计成生活板块学习。如,在教学高一?消费及其类型?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自已的?汽车梦、房子梦、妻子梦?三个板块,以这些梦想实现过程中所涉及的消费知识为主线,穿插对教材内容的阅读、讲解与合作探究,时间分配和精力使用精当。

 课堂小结要聚焦核心知识,渗透热点的课堂练习量要适度、难度适中,课尾延伸课堂时简单渗透为妥,营造承上启下的教学氛围。此外,教师要借鉴当代工程学提出的?时动?原理,善用减法思维,对教学环节进行整合、提炼,合理去除那些可有可无的程序,剪去华而不实的泛泛而谈,剪去无休无止的窜讲窜问,剪去哪些故弄玄虚的作秀表演,改造孤立零碎的、费时费力的动作,合并经济、高效的动作并使之一体化。这样,教学过程会层次分明,松驰有度,收放自如,针针见血,把教学重难点一一解决落实。第五。教学方法简单。简单的教法不是浅层次的马虎,而是教师选择经济实惠的教学方法,以最简洁的步骤达到最好的效果,?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够到?。一般知识要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突破重点要精心辑选视频、音频、时事、漫画、表格等资料,瓴选举例、计算、讨论、比较、类比、归纳、背诵、默写、练习、角色模拟等简便易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为学生提供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让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演讲、辩论、小品、游戏、实验、问卷调查、课题研究、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方法由于能耗高、费时长,要灵活、适度使用。难点知识帮助学生逐层解剖学习,对于过于偏难而又不是教学重点的可以忽略。

 教学方法会因课型、教学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新授课宜实施案例教学,教师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和贴近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不由自主地参与教学情境,愿意讲,有话讲;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探究问题,设问口子要小、方向要明、层次要清,激活学生思维参与的广度与深度,防止学生回答不知所措或不知所云的情况;运用布白技巧进行铺垫和蓄势,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以虚引实,让学生更好地经历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情感;进行有效的评价激励,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师集体备课时还可以同课异构,筛选不同方法在平行班级对比使用,对相对便捷的方法反复修改、推敲,使之更加实惠、巧妙,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千万不能犯重形式轻内容的本末倒置错误。

 第五,教学媒介简便。多媒体课件因其直观性、动态性、容量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但它加快了课堂节奏,加大了课堂容量,影响学生的体验、想像和思考。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还是越简捷越好,不能过分依赖,人为物役。课件制作要力求精彩,画面清晰,布局重点突出,视频、动画长短得当,主题鲜明,不要过多的花哨,避免无益信息的干扰;减少文字数量,注意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充分感知对象,防止学习疲劳。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对主干政治知识的教学,可运用信息技术动态展示其逻辑过程,或者为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浅谈政治教学简约化的思考。

关于高中生政治教学论文篇二

 一 软课程也具有不可低估的育人效果

 软课程是指那些非计划的学习活动,包括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校班级中形成的校风、班风等因素。软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同学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等软课程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软课程没有明确的?教育?标记,学生往往是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隐含于其中的教育,如何在重视正式课程的同时重视软课程的建设,是在加强和改进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二 思想政治工作?新三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中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探索进公寓、进网络、进社团。加高中学生公寓的德育和文化功能;加强公寓的德育功能与管理结合起来。辅导员与学生同住,做好学生的行为指导工作,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每个公寓楼都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宿舍楼管理委员会(简称楼委会)。每个楼委会聘请一名辅导员作为指导教师,并以公寓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活动为载体,强化公寓的德育和文化功能。负责做好本公寓楼学生的行为指导工作,同时指导?自管会?组织同学开展工作。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工作要做到趋利与避害相结合、管理与疏导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一是建设了一批校内的?红色网站?和?红色专栏?。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专题;针对教学、科研、生活等问题开设网上专题论坛;建立心理咨询讨论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网上教学。二是锻炼出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一岗两职,既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做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利用网上校长、处长等信箱,解决学生反映的各种问题,加强学生与学校的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爱校情结。

 高中院校学生各类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这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补充,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积极协调协作有关部门将社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纳入到校园文化整体建构体系中,在组织、阵地、项目上加以保障;二是要建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保障社团的健康发展;三是要贯彻星级社团评比制度,建立竞争机制,重点建设培养一批社团,组织有影响力的活动。从而保证学生社团良性、健康、有序发展。

 三 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立项机制,旨在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打破系部格局,根据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团队针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课题,有计划、有组织联合起来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一方面做深入地调研、探索。通过人员组合,形成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团队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模式,形成全体同志不仅努力工作,而且根据工作实际主动思考的工作局面,形成各团队系统性实践与研究探索创新相辅相承的工作格局。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对各团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内容进行研讨,确定各团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侧重点。并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论证会上公开答辩。同时邀请领导、专家参加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论证会,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建议和咨询指导,再以科研成果服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研究结论。

 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质化

 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加强和改进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他们在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和改进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一般而言,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因此,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实践上的标兵作用。学生党员是凝聚学生的核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首先,抓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要求党员不仅要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各项集体活动,支持辅导员、学生干部的工作。系团总支、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又是学校联系学生的纽带,他们丰富的活动内容既能自我教育,又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是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还必须培养出一支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值得同学们信赖的班级干部队伍。辅导员老师只能从宏观上、整体上进行教育管理。深入学生内部、了解下面情况的主要靠学生干部,许多具体工作都要靠学生干部去付诸实施。学生干部也是加强和改进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他们面临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实际问题,普通同学也更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干部,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同时,学生干部也是联系学校各部门的纽带,传达各项任务的桥梁,贯彻和落实各项工作的骨干。

 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以点连线、织线成网、拾网为片、缀片成面,换句话说就是以学生党员为点,带动影响优秀学生使之变成先进分子,再以他们为骨干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从而形成先进的班级,再以先进班集体带动各系、乃至学院的学风、校风建设,使之成为加强和改进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实行了新高考的省份,高一新生开学要了解的科目变化是什么?

(记者 陈洁文)昨天,江苏2009年高考说明正式出炉。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表示,江苏2009年高考说明将是广大考生复习迎考和教师教学的参考,同时也是明年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分别对语、数、外、理、生、化、历史、地理、政治学科的命题思想、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典型题示例作出了详细的解读。

 六门选修科均采取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试卷也都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命题以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测试为导向。本报特地在第一时间邀请扬州为考生解读2009年高考说明6门科目,同时给出复习建议。

 语文

 减掉14行文字量,加强主观题考查

 考试范围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根据江苏高考方案,另有加考内容。必考、选考和加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60分。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加考题40分,延时30分钟。

 ■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表述题、要点归纳题、写作题等。

 ■内容比例

 必考内容:1.现代文阅读,4题,23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2.古代诗文阅读,6题,37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题9分,古文翻译题10分,古诗鉴赏简答题10分,名句名篇填空题8分。3.语言文字运用,4题,15分,其中包含单项选择题和表述题。4.写作,1题,70分。

 选考内容: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类的题目。1.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15分。其中包含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5分。其中包含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

 加考内容: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1.文言文阅读,2题,10分;其中古文断句题6分;简答题4分。2.名著阅读,3题,15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多项选择题。3.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1题,15分。包含要点归纳题和表述题。

 试卷难易

 易30%、中50%、难20%。

 解读

 王安琪(市教研室)

 1.主要变化:缩减高考试卷长度,加强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主观题的考查力度。

 2.2009年高考语文卷(160分卷)的题量由2008年的20题缩减为18题,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由5题变为4题,总分由18分减为15分。其中语音题、病句辨析题和词语运用题3道选择题只考其中的两道题(语言运用中其他考点不变)。选考题议论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两道主观题不变,原来两道选择题减少1道题,总分由18分减为15分。这样一来,2009年的试题与去年相比至少要减掉14行的文字量。

 3.与2008年比,题目减少了,但试卷总分不减,被减题目的分值主要加在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里。其中古诗鉴赏题由原来的8分增加到10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由原来的20分增加到23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还是4道题,1道题5分,其他3道题各6分。另外还有1分加在文言翻译上,原来的9分增加到10分。所以,就整套试卷看,减题不减分,就增加分值的部分看,加分不加题。

 4.现代文阅读部分表述比2008年更科学些,特别是对探究题的要求,分类清晰。

 备考建议

 1.复习时要牢记以不变应万变的信条,夯实基础。

 2.考生需要非常重视文本的阅读理解。尊重文本,看清题目,从文本中找依据。

 3.2009年考试明确说明考三种文体:记叙、议论和说明。在复习过程中,要练好这三种文体的写作基本功。

 数学

 考查知识点未发生变化

 考试范围

 数学试题由必做题与附加题两部分组成。选修测试历史的考生仅需对试题中的必做题部分作答。选修测试物理的考生需对试题中必做题和附加题这两部分作答。必做题部分考查内容是高中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1的内容,附加题部分考查的内容是选修系列2中的内容以及选修系列4中专题4-1《几何证明选讲》、4-2《矩阵与变换》、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这4个专题的内容(考生只需选考其中两个专题)。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必做题部分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附加题部分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试题类型:试题分必做题和附加题两部分。

 ■内容比例:必做题:由填空题和解答题两种题型组成,填空题14题,约占70分,解答题6题,约占90分。附加题:由解答题组成,共6题,必做题2题;选做题4题,考生可从中选两题作答。

 试题难易

 必做题部分由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组成。所占分值比例大致为4:4:2;附加题部分由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组成,所占分值比例大致为5:4:1。

 解读

 章轶群(扬州中学)

 2009年高考说明与2008年基本没有变化。在考试内容上,考查学生知识的要求都未发生变化,必做题以及选做题的内容也未发生变化。

 备考建议

 1.重视基础复习,特别要熟悉教材。

 2.要重视对填空题进行专项训练。高考数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填空题,填空题要注意解题方法、技巧的训练和做题时间的控制,14题填空应控制在40分钟之内。

 3.解答题方面,可对直线和圆及椭圆、数列、基本不等式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进行专项训练。

 英语

 新添120个单词,任务阅读要求明确

 考试范围

 参照《英语课程标准》、《全国考试大纲》以及我省的《普通高中(英语科)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制定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英语科考试内容和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听力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对话和独白。阅读要求考生读懂简易的英语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书面表达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提示和要求进行书面表达。

 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试卷难易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其中以中等题为主。

 解读

 张兆祥(扬大附中)

 2009年《考试说明》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要求和2008年相同,词汇量和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的要求分别还是3500个和400-500个,但词汇内容在2008年词汇基础上进行了少量的调整:

 1.新增《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单词120个,在词汇表中已用*号标出。

 2.删去2008年词汇表中的40个单词。

 3.任务型阅读的要求。2008年《考试说明》中示例了三种要求,而2009年《考试说明》中,只示例了任务型阅读所要填写的两种表格类型:表格式和结构图表,但用了同一个要求:根据所读内容在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一个最恰当的单词。注意:每个空格只填1个单词。

 从这细微变化推测,2009年《考试说明》就任务型阅读的要求基本上给了明确的要求,不会出现2008年考试说明出来后,很多人都猜测2008年高考会用哪种要求的现象。

 备考建议

 1.复习、教学要吃透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09年《全国考试大纲》以及《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精神,关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的变化,夯实基础与提高能力并重。

 2.加强对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中列出的3500个单词及课本重点词组和短语的复习,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对新增的词汇进行练习和应用。

历史

 必做题增至100分,必修内容调整较多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其中,历史(1)、历史(2)和历史(3)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历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容。为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在“考试大纲”以及本省“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试卷结构:由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组成。必做题:以必考内容为命题范围。包括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种类型。选择题每题3分,20题,共60分。非选择题3—4题,约40分。选做题:以选考内容为命题范围。由4题组成,一题对应于一个选考内容,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两题作答。每题约10分,合计20分。

 ■内容比例:必做题约占84%,选做题约占16%。

 试卷难易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三种,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解读

 方云华(扬州中学)

 1.从试卷结构的分值安排看,必做题(考查必修部分内容)的分值由2008年的96分增加到100分(约占84%),选做题(考查选修部分内容)的分值则由2008年的24分降至20分(约占16%),体现出2009年历史科高考注重对必修内容的考查。必做题增加的分值安排在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的考查内容和范围没有变化。

 2.从考查内容看,必修部分有较多调整,主要是补充和增加了一些考查内容,其中古代史部分增加较多,如“西周的建立”、“秦朝的统一”、“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等,近代史部分增加了“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拉马克和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等,现代史部分则增加了“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等;说明中部分内容的表述也有变化,体现了考查的侧重点有调整,如“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选修内容方面,“历重大改革回眸”仍考查六个改革,相比2008年,删除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加了“王安石变法”;“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也仍考查19个人物,相比2008年,删除了“恩格斯”,增加了“克伦威尔”。

 备考建议

 1.加强对必修内容的重点复习,对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都要充分识记和理解。

 2.对选修内容做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复习。

 3.继续强化选择题的专项训练,同时注意提升对非选择题的训练。

 物理

 延续稳定,但特别注重联系实际

 考试范围

 要考查的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等部分。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4个模块;选考内容有3个模块,考生须从3个选考模块中任选两个模块作答。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试题类型:试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选择题中,包含四选一的选择题和四选多的选择题,并明确区分;简答题用于考查实验和选考内容(选考内容只出现在简答题中)。

 ■内容比例:必考模块约80%;选考模块约20%;实验(包含在以上各部分内容中)15%左右。

 试题难易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三个选考模块内容不出现难题,难易程度力求相当。

 解读

 冯小秋(扬州中学)

 1.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测试内容范围、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等方面没有大的修订,说明2009年的高考将延续稳定的态势。

 2.与2008年比,今年在分析与综合能力中提到了“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所以考生应特别注重联系实际,比如神舟七号等当前与物理有关的实际问题。

 3.在测试内容中有几个变化:(1)探究实验增减各一个:删去了“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实验,增加了“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考生应特别注意的是在课本上本实验滑动变阻器用的是限流接法,而在前几年的江苏考题中本实验用分压接法才算正确。(2)考试内容由114个考点变为110个考点,主要是原来的“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传感器的应用”合并为1个考点“传感器”;选修3-3中能源与环境、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合并为1个考点;选修3-4中删去了“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在狭义相对论中增加了同时的相对性、长度的相对性、质能关系。选修3-5中合并了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两个考点。(3)在测试要求上发生变化的有选修3-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由Ⅱ级要求降为Ⅰ级,对这一实验的要求有所降低。(4)在典型题示例中,共选用了17个示例,其中单选题、多选题各5题;简答题3题:公共必做的实验题2题,模块

 题1题(包括三个模块各1小题);计算题4题。

 备考建议

 1.复习时,要重视回归教材,一定要通读课本,对课本上的物理思想方法、公式推导、规律应用等都要特别重视。

 2.对于物理学习的两条线要清楚,即“力”和“能”两条线,涉及力的问题,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涉及能的问题,要用功能关系、能量守恒来解决,这两条线贯穿于力学一直到原子物理的高中全部内容。

 3.要掌握常用的分析方法,如受力分析方法、运动分析方法、过程分析方法、状态分析方法、电路分析方法、光路分析方法、图象分析方法、数据处理方法、能量分析方法,题目千变万化,方法不离其宗。 

 化学

 三大变化,更富时代气息

 考试范围

 2009年化学科(江苏卷)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4个课程模块的内容。选考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内容的试题作答。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试卷结构:试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试卷分值比例为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约为60%。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分值比例为必考部分约90%,选考部分约为10%。

 ■内容比例: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约32%;元素及其化合物约20%;有机化学基础约18%;化学实验约18%;化学计算约12%。

 试卷难易

 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解读

 赵华(市教研室)

 1.个别知识要求有升有降。如“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含义和计算”由原来的“认识”层次调整为“理解”;“胶体”由“了解”调整为“知道”;“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由“知道”调整为“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由“了解”调整为“知道”等。还删除了“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典型题示例时代感增强。示例题增加了1个选择题,主要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进一步明确要强化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明确了选择题的总题量约14题不会变化。调整的6个选择题和2个非选择题都是近2年的江苏高考题,增强了新说明的时代感。

 3.综合应用及素养考查有加强的趋势。

 备考建议

 1.进一步关注基础知识,狠抓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常见有机物的基本结构与性质。

 2.适当调整纯理论的复习时间,降低计算部分的复习难度,但计算能力和技巧仍需要强化。

 3.复习中科学训练,使用的训练内容要精致,避免无效劳动。不要过分热衷于“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体系有其固有的规律,必须遵循,不能赶时髦、追新潮,抓准、夯实学科根基是应考根本之法。

 政治

 经济生活占试卷25%的内容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和“时事政治”。选考内容为“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两个模块,考生可根据本人的选修情况,选考其中一个模块。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全试卷包括Ⅰ卷和Ⅱ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

 ■内容比例:经济生活约25% 、政治生活约15%、文化生活约15%、生活与哲学约25%、时事政治约10%。选考部分(经济学常识或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约10%。

 试卷题型及比例

 单项选择题:55%(33题,每题2分,共66分)。简析题:30%(必做题2题,选做题2题选做1题,每题12分,共36分)。探究题:15%(1题,18分)。

 试卷难易

 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组成,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地理

 难题占比20%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由共同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组成,选考内容由选修课程中的“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四个模块组成,考生可根据本人的选修情况,在选考的内容中,选择其中两个模块的题目,对题目要求作答。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要求。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试卷结构:选择题分为18道单项选择题和8道双向选择题,均为必做题,满分60分。综合题共60分,其中必做题满分40分,选做题满分20分(选做题4道,每位考生只需做2道)。

 ■内容比例:自然地理约40%—60%;人文地理约40%—60%;必考内容约85%;选考内容约15%,试卷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等。

 试卷难易

 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三者比例大致为:3:5:2。

 生物

 实验占25%,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考试范围

 对知识内容考查的要求依次为A、B、C三个等级。A等级为了解,所列知识点要能在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B等级为理解,所列知识点及其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均须理解,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它们并作出合理的判断获得正确的结论。C等级为在理解所列知识的基础上,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对实验内容考查的要求也依次为a、b、c三个等级。a等级为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b等级为初步具备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c等级为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和非选择题(8—9题,共计65分)三部分。

 ■内容比例:生物学理论约75%;生物学实验约25%。

 试题难易

 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事关高考教育部重要部署

对于实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高一家长和学生而言,如何自主选科是其在高一必须要做的重要决策。自主选科是高中学业规划的起点,也是第一个难点。在做自主选科时,学生和家长一定要了解大学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尤其是对于2021年的新入学学生而言,大学专业选考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2021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该文件与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3+1+2模式)》有很大变化。

下面高考志愿网专家就重点为大家解读一下新版专业选考要求重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部分专业(类)首选科目要求必选物理

? 通过对比可以知道,经济学类下的经济统计学、经济工程、数字经济,金融学类下的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精算学、金融科技,理学类下的统计学类,工学类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纺织类,医学门类下的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等专业首选科目由物理或历史均可变成必须选考物理,意味着学生不选物理将无法报考理学、工学、农学、医学门类绝大多数专业,相关专业招生计划也全部会投向物理学科组。

二、部分专业再选科目要求必选化学

新版选考科目要求在再选科目中明显加重了对化学学科的要求,2019版中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很多专业再选科目没有对化学提出选考要求,在新版中要求必须选考化学才可以报考。此外,在2019版中,有些大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再选科目很多要求是化学或生物二选一即可,但在新版要求中也进一步强化对化学学科的要求,要求必须选考化学。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理学门类下除地理科学类、心理学类外,工学门类除纺织类、建筑类、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营养与健康外,农学门类除园林专业外,医学门类除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药事管理外所有专业都增加了必须选考化学的要求。

三、部分专业再选科目要求从不限调整为化学或生物

原版中部分大学专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再选科目无要求,但在新版中这些专业提出再选科目要求,要求化学或生物选考一门,高中学习化学或生物对学生大学期间学好这些专业课是非常有好处的。这些专业如下表所示:学科门类专业类内设专业再选科目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食品营养与健康等化学或生物医学中医学类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壮医学等化学或生物医学中西医结合类中西医临床医学化学或生物医学药学类药事管理化学或生物医学护理学类护理学,助产学化学或生物

此外,详细对比发现,还有如下少数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也有调整: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再选科目要求从不限也调整为必选化学,园林专业再选科目要求从不限调整为必选生物,而民族学专业从再选科目要求必选政治调整为不限,不设必选科目要求。

四、科学选科建议

1、新版选考指引中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法学类、财政学类 、工商管理类等学生报考热门人文社科类专业的选考要求并没有变化,首选科目物理、历史均可,无再选科目要求。报考这些专业不是非要选考物理。

2、新版专业选考要求进一步强化物理要求,不选考物理能报考的专业范围进一步减少、尤其是很多家长对比2021年新高考招生计划、招生分数会发现选考物理比选考历史在中低分数段更容易上大学。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会更加倾向选考物理,预计选考物理的人数会出现明显增加。这也会意味着等这批学生高考时,物理学科组的学生竞争会更激励。因此建议明显适合选考历史、不适合选考物理的学生不要轻易调整自己的首选科目,否则物理学起来非常难也是很影响高中整体学习状态和高考成绩的。

高考求助!政治与历史问题~

事关高考!教育部重要部署

近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教育部长对2023年高考工作作出部署,强调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今年高考安全的重中之重。

教育部长:让手机“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

根据教育部消息,当天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保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人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有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怀进鹏强调,今年的高考是党的二十大后举办的首次高考,是实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做好今年高考工作意义重大。要扛起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

一要强化底线思维,全力保障试题试卷安全,严格考务规范操作,统筹做好考试防疫等工作,进一步织密考试组织的“防护网”。

二要强化综合治理,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今年高考安全的重中之重,让手机“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进一步守住考场安全的“主阵地”。

三要强化统筹协调,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统筹推进相关专项改革,进一步打好高考改革的“攻坚战”。

四要强化应急处突,敢于担当作为,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数字化指挥,进一步筑牢抵御风险的“防火墙”。

五要强化宣传服务,继续开展“高考护航行动”,解决好考生“急难愁盼”,做好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加大各类涉考涉招培训机构治理,传递以生为本的“正能量”。

多地报考人数呈增加趋势 调整疫情防控政策

2023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 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此前,教育部曾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持续促进高校招生入学机会公平。通知还要求,严查空挂学籍、人籍分离、虚假学籍等违规情况,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近期,多地陆续公布今年高考报考情况,多地报名人数增加,一些地方还创下历史新高。例如,今年湖南高考报名人数为68万,比去年增加了2.5万人,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江西有近54万名考生参加今年6月的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上升。

此外,广州市共有58238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6月份文化课考试,比2022年增加1355人。海口市考生共20058人,比2022年增加2533人,首次突破2万考生规模,创历史新高。

多地还对2023年高考录取工作进行部署,如四川出炉2023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录取七条新规,其中提到,2023年实现录取名册电子化,不再打印、寄发纸质名册。

对于疫情防控政策也有所调整。该新规提到,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优化疫情防控的措施要求,及时完善组考防疫方案。同时要求各地设置备用考场,配备备用工作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确保“应考尽考”。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到,针对高考期间部分地区可能发生的疫情传播以及高温、雷电、洪水等自然灾害,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依法依规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对高考改革的看法

距离高考仅剩一个月的时间了,这是学生向高考冲刺的最后阶段。就文科综合而言,越是到最后关头对教材的复习越显得至关重要,这主要是由文综学科以记忆为基础的特性决定。

第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二轮专题复习也在不断深入。但通过问讯和调查,此阶段大多数学生陷入了一个怪圈,既不知如何复习了,脑海中一片空白,好象什么都忘了,“翻开书什么都知道,放下书什么都模糊”。针对此种状况,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复习的方法与策略,针对高考重点和热点,帮助学生尽快予以恢复,使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那么,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如何去实施呢?我们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学科:

根据一、二质检试卷的特点和学生反映出的问题,我校后期复习备考着重从下几方面内容:

一.应根据《考试说明》抓基础,以不变应万变。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设问及一、二质检试卷试题大都取材于当代国内外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社会等传统或现代热点,即使是一些我们所不熟悉的材料,其运用解答的知识却多属教材基础知识的范围。根据《考试说明》紧紧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理论的复习并回归教材进行阅读,形成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

二. 规范解答作为复习重点。挑选贴近高考思路的题目,按题型的不同进行分类讲练,能根据不同的题型,训练能力,规范作答。进一步强化“审题意识”训练,熟练做到“先搭架,后答题”。(1)关于选择题。基本要求是:一审题干,对题目中的材料认真阅读,明确其意。二审设问,明确要求运用什么原理,从哪个角度,判断和辨别什么问题。三审题肢,凡是题肢本身表述不正确的,特别是对一些字、词的使用不准确的,排除。同时,联系题干的内容和设问要求审题肢。要学会用“生活常识”做题,弄清“硬伤”与“软伤”。(2)关于主观题。总体要求是:①理解题意。对题目所给的各种材料要仔细阅读,找出关键词,提取理解题意的有效信息。②明确设问。注重设问角度变化,也许是细微变化。③思维清晰。无论审什么类型的题,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注意运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切忌“非此即彼”与“所答非所问”。(3)关于图表题,注意提高读图能力,把握好4种类型的图标(即饼图、折线图、表格图、柱状图)的解题思路。基本答题能力准备。(1)回答主观试题,要按设问要求,联系题目中的材料,运用科学语言,分层次、分段落、序号化有条理的进行回答。要学会如何组织答案:一是从教材中来;二是从该题目的材料中来;三是从逻辑推理中来;四是从热点中来。(2)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其结构总是分为两部分。一是要求阐述原理;二是要求联系实际。按照这两个要求,在答题时,一般应分为两部分:先简明阐述原理,然后再联系实际。(3)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大致分为四种:一是是什么型;二是为什么型;三是怎么样型;四是评论型。注意:不要毫无边际的回答。

三.恰当处理热点专题复习,防止时政化。热点专题复习要达到拓展知识,作为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平台。不要深挖和广拓,增加学生负担,也防止脱离“抓基础”这一中心。

四.做好后几节课的精讲精练。我们的生源差,很多学生的记忆还是一种短期记忆,对最核心的知识再一次梳理,对近阶段做过试题及相应的知识必须进行自己的归纳和总结,并能就后期的试题加于强化。

根据我们确立的高三政治后期复习备考策略,我们的备课着重以下内容:

一.知识梳理。指导学生根据之前发放的《考点复习建议》进行知识梳理,抓基础,以不变应万变。老师帮学生梳理,后一阶段就一些核心知识、热点知识进行梳理。既要形成知识网络,又要紧抓核心知识。

二. 筛选试题。挑选贴近高考思路的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挑选考核核心知识的题目,强化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挑选反映社会热点的题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三.做好题型训练。按题型的不同进行分类讲练,能根据不同的题型,训练能力,规范作答。进一步强化“审题意识”训练,熟练做到“先搭架,后答题”。(1)关于选择题。基本要求是:一审题干,对题目中的材料认真阅读,明确其意。二审设问,明确要求运用什么原理,从哪个角度,判断和辨别什么问题。三审题肢,凡是题肢本身表述不正确的,特别是对一些字、词的使用不准确的,排除。同时,联系题干的内容和设问要求审题肢。要学会用“生活常识”做题,弄清“硬伤”与“软伤”。(2)关于主观题。总体要求是:①理解题意。对题目所给的各种材料要仔细阅读,找出关键词,提取理解题意的有效信息。②明确设问。注重设问角度变化,也许是细微变化。③思维清晰。无论审什么类型的题,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注意运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切忌“非此即彼”与“所答非所问”。(3)关于图表题,注意提高读图能力,把握好4种类型的图标(即饼图、折线图、表格图、柱状图)的解题思路。基本答题能力准备。(1)回答主观试题,要按设问要求,联系题目中的材料,运用科学语言,分层次、分段落、序号化有条理的进行回答。要学会如何组织答案:一是从教材中来;二是从该题目的材料中来;三是从逻辑推理中来;四是从热点中来。(2)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其结构总是分为两部分。一是要求阐述原理;二是要求联系实际。按照这两个要求,在答题时,一般应分为两部分:先简明阐述原理,然后再联系实际。(3)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大致分为四种:一是是什么型;二是为什么型;三是怎么样型;四是评论型。注意:不要毫无边际的回答。

历史学科:

二轮专题复习,就是根据一轮复习的主体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化、网络化,联系现实生活热点,进行知识重组,在专题重组的过程中进行综合能力的突破。做好专题复习可以让大家通过努力大幅提升历史成绩。

(一)复习的内容凸现基础

1、转换角度抓基础。转换复习的角度,把同样的内容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新的视野下进一步巩固原有的知识,并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2、紧扣课本抓基础。

3、围绕重点抓基础。游离于重点的教学也难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区别重点和非重点,重点内容要重点复习,进行识记、理解、联系、比较、分析、归纳、综合和概括,以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细化专题抓基础。

专题复习时宜在大专题下分出许多有价值的小专题,如专题太大,则容易形成持久战和疲劳战的局面。

5、结合热点抓基础。热点问题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体现,但我们要研究的是它们如何体现的问题。热点问题在教材中有的是主干知识,有的是非主干知识,所以复习中花费的精力尽有所侧重,绝对不能把非主干知识补充得太多、太滥,而涉及到基础知识时应紧抓不放。

6、回归单元抓基础。高中历史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单元章节教学中度过的,学生的知识建构主要是建立在单元章节基础之上的,学生对单元章节的内容最有认同感,所以教师在专题复习结束后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应和学生一起回归课本,做到有书可循和有章可循,认真地把基本知识再梳理一篇,让学生充满自信的走上考场。

(二)复习的要求体现能力

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深化多历史学科能力考查要求。

2、结合讲、练归纳提炼促成能力。教主要教方法,学主要学方法。学会归纳提炼能让学生事半功倍。归纳提炼既要注意共性,又要注意个性。

3、精选精练达成能力。选好第二轮复习资料和相应的配套练习,做好试题的精选工作。针对性强的复习资料和试题能把知识和能力融会贯通,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要用足、用好、用活相应资料和配套练习。对各地的试卷要进行认真甄选、重组和创新,试题要重基础、重能力、重创新,要以一题带动一串题目,坚决杜绝对学生不负责任的题海战术。

地理学科:

第一轮复习后学生存在的问题有:记忆的东西多,但还是不会用;只熟悉教材,背会教材上的知识点和原理,不能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零散的记忆占据了记忆的空间,答题时不会知识的迁移和举一反三;解读信息能力差,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地理基本原理掌握不熟,应用不活;区域空间定位错误,区域地理特征掌握不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逻辑性较差;答题思路过于狭窄,思维角度少,集中于某一两点;语言不规范,缺乏学科术语的运用;条理不清,主次不分 。

高三地理后期复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对高三地理后期复习我们通过探讨,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强调各单元知识结构,加强知识间内在联系

后期复习,不可忽视图像和练习部分,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2、进行专题训练,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专题复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专题就是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贯通和应用。 专题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知识框架、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总结知识规律、拓宽知识层面、比较知识异同、归纳知识特征等;适合专题复习的内容有:(1)涉及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内容(光照图的判读、等值线图的判读、统计图的判读);(2)涉及人文地理、区域开发和乡土地理的内容(如人文地理区位分析专题、福建地理专题等);(3)涉及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过程的内容(如地球运动专题、水体运动专题等)

专题复习有多种专题划分方法,但我们更倾向于把地理教材内容概括为四大系统。

专题一,地球运动系统。 专题二,人地关系系统。 专题三,区域地理系统。

专题四,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

3、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注重综合复习

能力目标是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来完成的,考前这一段时间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复习方法,指导他们自己整理出基础知识,总结出知识规律,构建知识网络。

借助区域、专题、热点、地理简图、典型试题等方法和途径,用“穿针引线”的方法,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和归类,通过归纳和梳理,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较强的思维理性,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通常,以区域为载体复习、专题复习和热点复习是二轮常用方法。为什么以区域为载体复习?因为区域空间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性,也是地理命题的重要载体,因为许多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中才能加以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4、精选习题,加强模拟训练

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必须防止让学生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教师应该精选资料,要设计贯彻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思想的习题,并在练习中注意设置有训练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 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

热点复习是每一届复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今年中国热点区域有:1、四川汶川大地震2、 黑瞎子岛主权回归;3、两岸“三通”基本实现;4、 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 5、广西、宁夏自治区成立50周年;6、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7、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8.博鳌亚洲论坛;9、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

世界热点区域有:1、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击索马里海盗;2、巴以问题;3、朝核问题; 4、2008年北极争夺战等;5、伊拉克问题;6、亚太经合组织第16次***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7、中国、日本、韩国***会议;8、二十国集团***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9.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10. 印度恐怖袭击。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

对高考改革的看法:

高考改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中国的一些地区进行试验了,近年来也是成为了社会的焦点,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家长,对于中国新高考的改革也是存在深深地担忧,新高考的改革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么?新高考的改革对改革下的考生有影响么?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给大家解读一下!

一:什么是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概念

新高考高考科目为:3+3,就是传统的语数外不变,也不分理综文综,由考生本人的兴趣特长和所报学校的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地理中选择3门考试。

外语实行了“一年两考”,分别在4月,6月参加两次考试,取高的成绩纳入高考总分。

实行新高考的意义:

1、选拔出优秀的人才;2、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3、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4、打破传统的教育育人模式

请点击输入描述

新高考的选科模式

新高考实行的是采取“3+3”和“3+1+2”的模式。

“3+3”模式中,第一个3指的是语数外,第二个3指的是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3门。

“3+1+2”模式中,3指的是传统的语数外,1指的是物理、历史二选一,2指的是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两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由各省自主命题。

新高考涉及到的省份

实施“3+1+2”新高考模式的省份有广东、江苏、河北、重庆、辽宁、福建、湖南、湖北。

新高考的满分是多少?

语数外各150分总分,选考科目每科100分。选考的3门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度,考生按照自己所在的等级,来获得分数。

怎么录取

招生录取方式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两依据指的是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一参考指的是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含:“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能力”七个维度。

家长、学生要对新高考规则了熟于心,才能让孩子能能够考取到更好的学校,关于新高考的更多的政策解读,可以点击下方卡片了解。

请点击输入描述

二:新高考和旧高考的区别

考试科目不同

旧高考是语数外+综合考试,新高考是“3+1+2”模式,而且取消了文理的分科。

考卷不同

愿高考是文科理科不同的卷子,新高考是语数外部分文理。

新高考等级赋分

等级赋分主要就是去掉各个学科之间的分数差异。赋分的关键在于要明白自己的分数在全部考生中的排名,根据排名确定等级,再赋予对应的分数,纳入高考成绩。

文章标签: # 学生 # 知识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