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政治高考总结性知识点_政治高考总结

tamoadmin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一般是每年6月7日-8日考试。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总结 ,欢迎阅读! 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

政治高考总结性知识点_政治高考总结

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一般是每年6月7日-8日考试。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总结 ,欢迎阅读!

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 广告 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12、贷款消费的含义?条件?

贷款消费是指在购买住房、轿车等商品时,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一些买主的支付能力,这些买主k恶意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条件:对于哪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

13、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5、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经济生活部分知识点总结

一、人民币与外币汇率的变动

1、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换取外币增多,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2、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跌落,换取外币减少,外币升值,外币汇率升高。

(1)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和出外国消费,不利出口,)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

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⑤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进口和出外国消费)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

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需求)的影响[消费者]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二者成反比,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会下降,反之价格下降,需求上升。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①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小。(需求弹性小)

②价格的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需求变化:互补商品—通向,替代商品—反向)

2.价值变动对生产经营(供给)的影响[企业]

(1)调节产量。当商品价格上涨时,增加产量。当商品价格下降时,减少产量。

⑵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些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三、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客观因素----根本原因:①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决定性因素。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可支配收入—预期收入—人们的收入差距)③.物价影响消费。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下降,反之,购买力上升。④商品性能⑤国家消费政策

2主观因素:消费观念及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还会受到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的影响。

四、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五、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1)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一个新的消费 热点 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六、非公有制经济

1.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①有利于扩大就业②有利于吸收社会资金③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④有利于方便人民生活⑤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⑥有利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七、如何成功的经营一个企业?

①方向(或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进行规划的公司制改造(即改为股份制)

②战略--.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③创新--要提高企业经营者、劳动者素质,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品牌--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树立品牌意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⑤诚信--.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⑥责任--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⑦体制—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遵循价值规律),又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⑧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落实____,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⑨规模--还可以通过兼并,强强联手,扩大规模。

⑩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学会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高考政治备考技巧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 方法 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我建议:以每两课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两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 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 文化 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考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_政治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2022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 2022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10篇

★ 政治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 高考政治知识点最新归纳

★ 高考政治知识点重点归纳

★ 2022高考政治学习方法

★ 高考政治必背大题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七大必考知识点汇总

★ 2022高考政治知识点辩证法大全

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哲学教材常用关键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哲学教材常用关键词的总结

 一.基础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2.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理基础分别是物质的反应特性、人脑

3.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4.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7.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8.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

 9.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二.根本、基本、重要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基本观点是联络的、发展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4.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

 6.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8.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

 9.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1.联络的根本内容是矛盾

 三.途径、方式、形式

 1.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途径是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是辩证的否定

 3.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或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四.本质、实质、性质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络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5.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7.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8.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9.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五..特征、特点、属性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3.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相对独立性

 4.实践三个基本特征:客观性物质性的活动;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6.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7.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

 六.保证、保障

 1.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七.最、首先

 1.迎接未来科技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2.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运动或哲学。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3.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5.人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八.如何

 1.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

 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P103—106

 九.核心、中心、关键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3.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P77

 十.前提

 1.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生物的反应形式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3.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5.同一以对立和差别为前提

 十一.原则、准则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十二.体现、表现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2.地理环境、人口要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4.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选修3

 十三.决定、规定

 1.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2.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十四.目标、目的

 1.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民族素质

 2.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十五.源泉、来源

 1.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

 4.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5.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创新

 十六.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理想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十七.精髓、灵魂

 1. *** 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 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

 4. *** 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勇于批判、不断创新

 十八.精神

 1.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十九.主体、主导

 1.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二十.关系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二十一.标准

 1.判断一种文化是不是先进文化,要看这种文化是否站在时代的前列,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判断新旧事物标准,其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4.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5.我们工作做得好不好,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

 6.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二十二.主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共同理想

 二十三.人类特有的

 1.意识是人脑特有机能

 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二十四. 出发点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看过" "的还:

文章标签: # 消费 # 发展 #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