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高考历史答案福建-高考历史答案

tamoadmin 2024-09-04 人已围观

简介1.上海高考历史试卷试题难不难,附试卷分析和解答2.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选择题考前练习4/4(附答案)?3.历史题的史论结合应该怎么答4.2011河南卷高考历史41题答案详解5.2011高考历史全国卷试卷及答案不要解析上海高考历史试卷试题难不难,附试卷分析和解答一、2022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试题难不难 2022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难度或加大,2022高考难度趋势曝光历史篇中国考试公布的20

1.上海高考历史试卷试题难不难,附试卷分析和解答

2.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选择题考前练习4/4(附答案)?

3.历史题的史论结合应该怎么答

4.2011河南卷高考历史41题答案详解

5.2011高考历史全国卷试卷及答案不要解析

上海高考历史试卷试题难不难,附试卷分析和解答

高考历史答案福建-高考历史答案

一、2022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试题难不难

2022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难度或加大,2022高考难度趋势曝光历史篇中国考试公布的2022年的高考命题导向给考生们的备考指明了方向。总体的目标,一是关注科技发展与进步,二是关注社会与经济发展,三是关注优秀传统文化。题型特点,一是举例问题灵活开放,考察考生想象能力,有多组正确答案,有多种解题方案可供选择,二是结构不良问题适度开放,考查考生对历史本质的理解,引导中学历史在历史概念与历史方法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三是存在问题有序开放,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题能力,再体现开放性的同时,也考查了考生思维的准确性与有序性。

二、上海高考历史答题注意事项和指南

一、答卷时要规范化

1.字体工整、规范、美观,最好是书法字体,印象分每科增加两分,就是12分;

2.答案要点化:有层次、有条理、有序号;

4.字体适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5.注意卷面整洁,不要乱涂乱划。先思考,心中有谱,理清思路再答题。

二、答题的步骤与技巧

1.选择题注意:①正选找正确的,要求:非常有把握是正确的。②正选不能确定时,取排除法,选最符合题意的选项。③答题卡一定不要涂错位;

2.非选择题注意:从材料中提取答案,答题中学会“抄”的技巧。除非题中注明不得摘抄原句,一般情况下,凡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即可从材料中摘抄有效信息(意思不变,用词稍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就是要求从课本中迁移知识。另外:形式上要“段落化”、“提示化”、“序号化”、“整洁化”;答案内容上“面全”、“点齐”、“话简”;

3.按分值多少,确定要点多少;

4.解决未知问题,注意同类知识迁移,空下不答是最愚蠢的;

5.全卷答完,注意对选择题进行复核,也许会有新的灵感,但要珍惜第一印象;最后检查以下会不会因为紧张而看错题。再检查一下有没有漏掉的题目。

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选择题考前练习4/4(附答案)?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s://.87dh/xl/ 《历史》作为成人高考高起本层次中《史地综合》的考试内容之一,一直以来也是考生的复习重点。2019年成人高考考试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云南成人高考网帮广大成人高考考生这整理了一套历史考前选择题(共4张),供大家参考复习使用。 1.******由抗日转向****的标志是( )

A.皖南事变

B.五届五中全会

C.南京伪国民的成立

D.接受近卫三原则

2.1945年一二·一血案发生的地点是( )

A.上海

B.昆明

C.北平

D.天津

3.转入战略反攻,其主攻方向是( )

A.山东地区

B.陕甘宁地区

C.东北地区

D.中原地区

4.《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时间是( )

A.1952年底

B.1952年秋

C.1953年夏

D.1954年夏

5.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建设的完成

6.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是( )

A.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四大

7.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竺可桢

C.邓稼先

D.袁隆平

8.亚得里亚海沿岸各国的首都指的是( )

A.佛罗伦萨

B.

C.热那亚

D.米兰

9.提出太阳中心说的波兰科学家是( )

A.布鲁诺

B.开普勒

C.伽利略

D.哥白尼

10.斯图亚特王朝的一个国王是( )

A.詹姆士一世

B.查理一世

C.查理二世

D.詹姆士二世

参考答案:1.B 2.B 3.D 4.C 5.C6.B 7.C 8.B 9.D 10.A

2019年成人高考考试在即,希望大家全力备考,顺利通过考试,更多云南成考复习试题,欢迎访问云南成考网!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免费领取复习资料:s://.87dh/xl/

历史题的史论结合应该怎么答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高考对学科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的问答题特别强调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史论结合能力,这类题目既顺应了高考突出能力的要求,又为中学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

我们先来看两道高考问答题:

一、19年高考历史学科第48题:

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并在举例说明。

(8分)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

(4分)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4分)

该题第一问的答案是: 列强的相互关系是相互争夺。

(2分)例如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主张,并拒绝法国关于结盟的提议: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和远东进行激烈的争夺,等等。

(2分)

与此同时,列强的相互关系又是相互勾结的。

(2分)例如共同策划对苏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通过《九国公约》共同支配中国等。

(2分)

在参考答案中,概括与举例的赋分是一样的,均为2分。

笔者在当年的高考阅卷中发现,有部分考生的答案非常简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之间的关系是既矛盾又勾结。

"这句话由于全面概括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之间的关系,因而可以得4分。

这概括实在是太重要了。

但大多数考生未得到概括分。

他们举了许许多多的例子,有的考生答:协约国之间的关系有美国与英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有英国和法国在处置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有英、法与美国争夺国联领导权的矛盾,但他们又共同反苏、共同侵略中国、共同瓜分殖民地等等。

这类考生写了这么多,但得分只相当于上述那位只答了一句话的考生的得分,即4分。

所以这类考生觉得自己冤枉,自己做了这么多,例子举得这么全,得分却只相当于那位考生一句话。

二、1998年高考历史学科第48题:

明清(战争以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

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

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该题第一问的答案是: 明清时期,

①创作繁荣(1分),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等著作(1分)(六部著作任举一部即可得1分。

②戏曲丰富多彩(1分)。

出现了《牡丹亭》《长生殿》等戏剧作品,京剧也在这一时期形成(1分)(任举一部作品即可)。

③绘画方面,"吴派"画家,"扬州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

(2分) 此题绝大多数考生的答案中尽是三国、红楼、水浒,就是不能从三国、红楼中概括出二字来;尽是牡丹亭、长生殿,就是不能从牡丹亭、长生殿中概括出戏曲二字来;尽是画家姓名,就是不能从中概括出绘画二字来。

因此此问一共6分,上述这类考生写得很多,只能得3分,而能写出"繁荣,戏剧丰富多彩,绘画有突破"这三句话的亦能得3分。

这种多答少得分,少答多得分的现象其实质是暴露了考生的概括能力的欠缺,也反映了我们中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把概括能力教给学生,让学生既会举例,又能概括,即学会史论结合。

那么,究竟什么是概括?什么是举例呢?我认为:

①历史课本上第一节的节名是概括,该节里的每一子目都是举例;

②说一个人个子高是概括,说这个人身高2米就是举例

③说一个人很胖是概括,说这个人体重150公斤就是举例:

④说汉高祖是有功的皇帝,这是概括,说他调整了统治政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就是举例;说汉高祖调整了统治政策,也是概括,说他实行了三十税一,就是举例。

⑤说唐文化高度繁荣,是概括,说唐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领先,是举例;说唐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领先也是概括,说唐文化有天文成就、有医学成就、有建筑学成就、有文学成就等等就是举例;再往下分析,说唐文化里有天文、医学、建筑、文学等方面的成就也还是概括,说僧一行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说唐 *** 组织人力编写了《唐本草》,说唐都长安的建筑和唐诗等等就成了举例。

由以上的举例可以概括出:

①概括是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得出的观点、结论。

举例是对概括的充实、论证。

②概括与举例的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概括逐渐深化,史实也随之深化。

③根据与举例的关系就是理论与事实关系。

④史论结合就是概括与举例的结合,论点与论据的结合。

⑤我们在答高考问答题时,既要有充分的史实,又应该从所举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出观点和结论来,做到史论结合。

2011河南卷高考历史41题答案详解

◆答题思路解析: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

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因子等)

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

有几种观点?

观点1:近代欧洲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欧洲中心论):第一段材料;

观点2:近代欧洲崛起是其它地区文明影响的结果(反欧洲中心论):第二段材料。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

评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①判断观点(是否同意)

②多角度举出理由(为什么)

欧洲崛起的时间定位:16—19世纪末

欧洲中心论: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经济:世界市场发展过程

思想:人文主义兴起发展

反欧洲中心论:四明对欧洲的影响;亚非拉地区为欧提供了市场、原料和劳动力;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第四步:思考所列举史实与“观点”的联系或者影响——所列举“因素”在“观点”中是如何实现的?

范文(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

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

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

比如:

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

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

科技上:中国古代四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

2011高考历史全国卷试卷及答案不要解析

A卷:1—5 DCDAB 6—10 ABADB 11—15 DDDBB 16—20 DACCB

21—25 AACCB 26—30 ADDCD 31—35 BADBC

37.(32分)

(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意。

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

: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

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

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 *** 在民”的认识。

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2)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宜牧草生长。

(3)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

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北部、西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的需求量大。

河西走廊及往北、往西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

(4)契丹、女真、蒙古族、满族等游牧民族先后建立跨草原与农耕地区的;草原地区与农耕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日益深入;形成广泛而深入的民族融合,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逐渐形成。

文章标签: # 历史 # 概括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