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2008高考语文卷,08年高考语文

tamoadmin 2024-07-16 人已围观

简介1.200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2.求2008高考辽宁语文试题3.2008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答案与解析4.关于2008江西高考语文卷作文的点评?5.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答案 只要答案6.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在线估分例3·2008全国Ⅱ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⑴请对首句中的“网”字

1.200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求2008高考辽宁语文试题

3.2008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答案与解析

4.关于2008江西高考语文卷作文的点评?

5.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答案 只要答案

6.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在线估分

2008高考语文卷,08年高考语文

例3·2008全国Ⅱ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⑴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⑵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评分答案]

⑴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⑵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200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8年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辽宁卷)详细答案

2008年6月9日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详解答案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金钗(chāi) 三缄其口(jiān) 颔联(hàn) 纨绔子弟(kù)

B. 给养(gěi) 危如雷卵(lěi) 分娩(miǎn) 妩媚多姿(wǔ)

C. 俟机(sì) 沆瀣一气(hàng) 奶酪(luò) 不容置喙(huì)

D. 奇葩(pā) 不谙水性(ān) 城垣(huán) 风流倜傥(tǎng)

答案A B给养(jǐ) C 奶酪(lào) D城垣(yu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 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 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平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落晨星。

D.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答案B 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向下传授,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B. 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大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C. 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 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答案D A“它的传播” 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B缺少回答的宾语,加“的问题” C“由此发生窒息死亡每年都有发生”句式杂糅,可以改为“由此发生窒息死亡”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小热病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 。 , 。 , 。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 ②⑥①④⑤③

C. ③⑥②①⑤④ D. ⑤③②⑥①④

答案D 基本上取排除法。从题目的填空上,应该是两两对句,其中③⑤很明显应该连在一起,而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排除A、C项,从B项看②句显然与文段接不上。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动工。“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同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5.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 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 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 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答案C “人才培养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错,从第一段结尾倒数第二句话可以看出。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 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 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答案B “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错,从文段第二段第三句话可以看出。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 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 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答案C 文中第二段只是提及书院也接受了为官方说接受的思想,并没有说官方是通过什么途径接受民间思想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符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意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撝(huī):挥手呵斥。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

答案A 逐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1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2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3袭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4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5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6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1○2○3 B.○1○4○5 C.○2○4○6 D.○3○5○6

答案D 其中○1是指韩擒有名声,○2说的是他能担重任○4当地百姓对韩擒的态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独生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答案B “ 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

11.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答案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了。(译出大意给3分,“何事”“走”各一分。)

(2)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答案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译出大意3分,“厉然”“惶恐”两处各一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全曲解析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今属江西)人,所著《中原音韵》一书,对语音学和曲律的研究贡献甚著。《录鬼簿续篇》称其“又自制为乐府甚多,长篇短章,悉可为人作词之定格”。又云:“故人皆胃德清之韵,不但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散曲现存小令1首、套数三套。

注释: 浔阳:今江西九江市。 即景:写眼前景物。 练:白绢。 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

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 江帆:江面上的船。“新月”句: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 塞鸿:边地的鸿雁。

赏析: 此曲写浔阳江边清秋晚景,词俊茂,音节流畅;设喻贴切,形象逼真。通篇用比喻,连用五个“如”字,想象丰富,笔力雄放,确乎“如玉笛横秋”(《太和正音谱》)。 此曲为写景之作。作者选择了宏观的角度,用了富有动感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景图。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咸备。真是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从作品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充满活力的艺术镜头,在他的笔下,江舟、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这些景点都呈动态,并且都在万里长江和数点淮山这一整体构思中被不露痕迹地融合起来。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案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江帆比作箭等;对偶,其中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比拟(拟人)如说新月学扇。如果答排比,如前四句也可。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案顺序: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国破山河在, 。 ,恨别鸟惊心。 , 。白头搔更短, 。

(杜甫《春望》)

(2)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 ;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答案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浑欲不胜簪

秋水共长天一色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雨 韵

从维熙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O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那条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但是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虽然老人为它打着雨伞,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孩子仍然撅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也斜了一眼,但无动于衷。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老人出说的话,对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纪都忘却不了。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儿与狗环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喜的对天狂吠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这真是一幅难觅的雨中写意画面。

雨丝,从其造形上看去,象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

14.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4分)

答案第一问:春雨象征着人的童年,下雨象征人的青年,秋雨象征着人的中年,冬雨(雪)象征人的晚年。(答对两点1分,答一点不得分,信息点出自第二段)。

第二问:(1)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2)也是萧条的季节、悲凉的季节,所以“秋天的雨声”中有“欢乐”也有“忧伤”。(答对一点一分,信息点在第二段结尾)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

答案指的是在雨中回眸人生,用于打开记忆之门,同时也为记忆蒙上雨的色彩。(信息点在地三段结尾部分)

(2)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答案指的是小孩虽然在雨天出游,但是没有感受到雨中的乐趣。(第四段和雨中的狗对比,概括得出答案。)

16.文中“老人和娃儿”在雨天各有什么不同的意趣?老人为什么“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6分)

答案第一问(3分):

老人喜欢和娃儿打着伞赏雨,娃儿却喜欢和狗在雨中赛跑,把自己融入雨中。

第二问(3分):

老人先是受到“我”的启发,又看见孩子在雨中奔跑后“开心地笑”,终于被感染也笑了起来。(信息点在第四五两段)。

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

(8分)

答案第一问(4分):①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③雨韵是大自然的美丽乐章。

意思答对即可。

第二问(4分):

①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②再叙事,讲了老人与小男孩在雨天的故事;③最后抒情,表现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4分。

六、(15分)

18.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

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答案:(1)“光临”改为“回到”;

(2)“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

(3)“高足”改为“学生”;

(4)“欣慰”改为“高兴”。

每找出并改对一处,给1分;只找出而未修改或修改不恰当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合理程度酌情给分。

19.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答案知识是河沙里的金,只要你勤奋的淘漉,总会有收获;

知识是沙漏中的沙,只要你不予以补充,就会全漏光。

内容贴切给2分,比喻恰当给2分,两句之间形成对比给1分。

20.穆家寨中学高三(1)班将于下周举行以“读书乐”为主题的读书心得交流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50个字左右。(6分)

各 位 同 学 , 今 天 我 们 召 开 一

个 读 书 心 得 交 流 会 , 主 题 是 “ 读

书 了 ” 。希 望 各 位 踊 跃 发

言 , 让 大 家 分 享 你 的 阅 读 心 得 。

答案标准内容符合主题给2分,语言通顺给2分,有文给2分。不足45个字或超过55个字,酌情扣分。

求2008高考辽宁语文试题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Ⅰ)(供河南、河北、山西、广西使用)详细解答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刍议(chú) 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

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áo) 牛虻(máng ) 自惭形秽(huì)

C.靛蓝(dián) 毁家纾难(shū) 干涸(hé) 白头偕老(xié)

D.手帕(pà) 相互龃龉(yǔ) 麾下 (huī) 探本溯源(shuò)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多音字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A项中“圈养”的“圈”应读“juàn”,B项中“牛虻”的“虻”应读“méng”,D项中“探本溯源”的“溯”应读“sù”。C项的几个字读音完全正确。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B项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其他几项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A项“探囊取物”意思是“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参考答案A

3、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B项搭配不当和赘余,要么“具有……功能”,要么“有……作用” ,“增加”改为“增强”,删掉“发作”;C项成分残缺,“承担”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主持”后加“的工作”,“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缺主语,可在前面加上“这些工作”之类的主语;D项不合逻辑,可以把“反映”改为“看出”或“发现”,也可以删除“我们可以从”。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 , , , ,

, 。

① 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 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 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 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 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 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本段文字主要讲我国如何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注意句子间的因果关系,便可解答。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有必要介绍和探讨。

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象盖笠,地法覆盘。”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一幅盖天图。与盖相类者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与盖相同,故有“盖笠”一词。但笠小盖大,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天”的原因吧。

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料之状。既简单又直观,可谓古人法天最理想的器具。这种图,天区星度布局比较均匀,完全不像后来的平面盖天图误差那么大。但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及平齐,得其舆辂,藏于中府。……有乾象辇,羽葆圆盖,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云罕。”乾象即天象,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汉至隋唐的许多墓室设为穹顶,上绘天象,虽稍简陋,但屡见不鲜。

流传于古籍中的平面盖天图,则是将球面图形加以平面化,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带。但这样一来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于是广受诟病。其实,在表现天象方面,浑天派也有缺点。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从天外向下俯视。从这一点说,它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由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盖天图仪遂长期为人们所忽视。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摘编自秦建明《盖天图仪考》)

5、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学派跟浑天学派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流学派,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B.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以及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广为世人所知。

C.盖天图仪和浑天仪等,都是古代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的重要天文仪器。

D.盖天图仪是盖天学派创制的,这一仪器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但后人却鲜有提及。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备受推崇”的是“浑天仪和浑象”,“圭表”是“广为世人所知”。其余各项都是正确的,可以根据文章第一段的信息得知。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

B.盖天图仪状如伞盖,上绘日月星辰,人可站立其下仰视。盖图可以旋转、倾斜,演示星辰运动状态。

C.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实物己经失传,但在古人的车盖、墓室穹顶上仍绘有盖天图,形制与其相似。

D.平面盖天图虽然所绘星位因照顾角度而牺牲了距离,但是比起浑象来,仍然显得直观形象,而且容易携带。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A项犯了故意曲解的毛病,《周髀算经》是“传说出自周人”,并非肯定。其余各项可以根据文章第二至四段信息得知,均为正确选项。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盖天图”是说像伞盖一样的天象图,但古代也有用笠制作的法天之器,所以应该也有以“笠”为名的图。

B.虽然从古人车盖和墓室穹顶上所绘制的盖天图可以探知古代盖天图仪的主要形制,但是盖天图仪原物必定更加复杂。

C.正因为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人们目视星空的反象,所以浑象上星辰的位置、距离也有不符合实际天象的。

D.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最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盖以仰视,浑以俯视,应该说两者各具其妙。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C项犯了无中生有的毛病,原文只是说浑象“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并不能推断出“不符合实际天象”。其余各项可以根据文章第二、三、五段信息得知,均为正确选项。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 宋史? 廖刚传》 )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A项“檄”,这里作动词,意思为

2008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答案与解析

这有详解://.lnyuwen.cn/zthb086.htm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详解答案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金钗(chāi) 三缄其口(jiān) 颔联(hàn) 纨绔子弟(kù)

B. 给养(gěi) 危如雷卵(lěi) 分娩(miǎn) 妩媚多姿(wǔ)

C. 俟机(sì) 沆瀣一气(hàng) 奶酪(luò) 不容置喙(huì)

D. 奇葩(pā) 不谙水性(ān) 城垣(huán) 风流倜傥(tǎng)

答案A B给养(jǐ) C 奶酪(lào) D城垣(yu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 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 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平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落晨星。

D.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答案B 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向下传授,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B. 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大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C. 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 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答案D A“它的传播” 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B缺少回答的宾语,加“的问题” C“由此发生窒息死亡每年都有发生”句式杂糅,可以改为“由此发生窒息死亡”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小热病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 。 , 。 , 。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 ②⑥①④⑤③

C. ③⑥②①⑤④ D. ⑤③②⑥①④

答案D 基本上取排除法。从题目的填空上,应该是两两对句,其中③⑤很明显应该连在一起,而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排除A、C项,从B项看②句显然与文段接不上。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动工。“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同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5.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 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 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 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答案C “人才培养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错,从第一段结尾倒数第二句话可以看出。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 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 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答案B “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错,从文段第二段第三句话可以看出。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 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 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答案C 文中第二段只是提及书院也接受了为官方说接受的思想,并没有说官方是通过什么途径接受民间思想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符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意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撝(huī):挥手呵斥。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

答案A 逐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1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2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3袭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4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5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6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1○2○3 B.○1○4○5 C.○2○4○6 D.○3○5○6

答案D 其中○1是指韩擒有名声,○2说的是他能担重任○4当地百姓对韩擒的态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独生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答案B “ 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

关于2008江西高考语文卷作文的点评?

://.lnyuwen.cn/zthb085.htm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闷(mēn)热 镌(juān)刻 通缉(jí) 咸与(yù)维新 宁缺毋(wú)滥

B.生肖(xiāo) 克(kē)扣 梵(fàn)文 混(hún)水摸鱼 方枘(ruì)圆凿

C.嘈(cāo)杂 绷(běng)脸 订(dìng)正 歃(shà)血为盟 徇(xún)私舞弊

D.卓(zhuó)越 坍圮(pǐ) 拮据(jū) 自作(zuò)自受 桀(jié)骜不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文身 诡谲 流金铄石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B.桥礅 碑帖 原物璧还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C.简练 宽宥 犯而不较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

D.更迭 歆享 濯污扬清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 ”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 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气氛 两全其美?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气氛 一举两得?

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氛围 一举两得?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氛围 两全其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公民美德是社会公民个体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中,应具备的社会公共品质或实际显示出的具有公共示范性意义的社会美德。

B.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C.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D.为庆祝戛纳**节60华诞,**节组委会特别邀请了曾经摘取过戛纳金棕榈奖的35位导演,每人拍摄一部3分钟的纪念短片。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它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又是人类创造绿色财富的经济。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绿色经济以高科技为手段,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占有市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使广大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绿色产品,实现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它又要在自然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把技术进步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人类与大自然相互关系的轨道上,使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不损害环境与人的健康,即按照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方式来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绿色经济不仅包含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的内容,同时还追求以最小的耗费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绿色、健康的基础上使自然和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绿色经济以人为本,其主旨是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发民,它兼顾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当代人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利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类利己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与的永久可利用性,而绿色经济终强调经济发展的生诚化,追求的不是简单重视自然的价值,而是从动态上强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的永久可利用。?

作为一种超越“唯生态主义”的经济,绿色经济不会单纯地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眼光来看待经济的持续发展,更不会以牺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改善来换取生态环境,而是希望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更好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不同,二者虽然在节约、减少污染,循环利用等方面有着共同之处,但绿色经济是以科技手段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等内容,在动态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虽然循环经济也强调“以人为本”,但是,循环经济最主要是通过和环境的关注和改善来实现的,它并不具有绿色分配的内容——保证最低收入的人能够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而绿色经济理论则在强调社会公平方面比循环经济的内容要丰富得多。

5.下列对“绿色经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发自然。?

B.绿色经济围绕以最小耗费换取最大经济效益这一中心,使人与自然和谐。

C.绿色经济把技术进步规范在一定的轨道上,这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不矛盾。

D.绿色经济的突出待征是节约、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6.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唯生态主义”为了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可以牺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改善。

B.绿色经济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发展,并不反对个人利益,它体现的其实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类利己主义。

C.循环经济主要通过对和环境的关注、改善来实现以人为本的追求。

D.作为一种以知识为基础且能创造绿色财富的新经济,绿色经济涵盖并超越了“唯生态主义”和循环经济。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发展绿色经济意味着即使是最低入的人也能够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

B.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可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C.绿色经济既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又可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实现双赢。

D.绿色经济是一种较理想的经济形态,在社会公平的内容方面比循环经济更全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在某地区,数百万亩的树木受吉普赛蛾幼早大规模侵扰而掉叶,这是一种周期性现象。在研究这些虫害突发现象时,科学家发展受影响的树木将有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笨酚,释放到叶子中,这些物质抑制蛾幼虫的生长,并减少雌蛾产卵的数量。同时,苯酚还使蛾卵变小,从而抑制了来年蛾幼虫的生长,因为卵的数量与蛾的个头大小直接相关,而蛾的个头又取决于它的幼虫时期获取营养的程度。因此,树木的防御机制会对吉普赛蛾的生殖力产生影响。?

此外,吉普赛蛾也易于受到核酸多角体即所谓萎蔫的攻击,这种在蛾幼虫突发的年份是蛾幼虫的重要杀手。蛾幼早吞食了带有(被包裹在一个蛋白质小球体中)的叶子,便患上萎蔫病,而被摄入的蛋白质小球便溶化,释放出数以千计的或体,经过大约两周时间,繁殖至足够的数量,填满蛾幼虫的整个体腔。蛾幼虫死去时,体被释放出来,并被包裹在一个从蛾幼早的组织中合成的新蛋白质小球休中,等待被其他蛾幼虫吞食。?

苯酚经常通过与蛋白质结合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因此,科学家重点研究了同时摄入和树叶对蛾幼虫产生的影响。他们发展,含有大量苯酚的橡树叶,其对蛾幼虫的杀伤力远远小于苯酚含量较低的白杨树叶。一般而言,树叶中苯酚含量越高,就越缺乏致命的杀伤力。因此,虽然苯酚可抑制蛾幼虫生长,但正是这些苯酚也能使萎蔫丧失能力,从而帮助蛾幼虫存活。橡树叶含有大量苯酚,能为蛾幼虫提供一个安全兹护所,不受萎蔫病的影响;然而,在以白杨为主的树丛中,处于初级阶段的吉普赛蛾突发态势很快地被流行病所抑制。?

深入研究表明,蛾幼虫对萎蔫产生免疫,这与它们赖以生存的树木的愈发严重的掉叶现象相关。树木自身的防御反而提高了蛾幼虫受萎蔫感染的阈值(临界值),致使蛾幼虫种群日趋密集,但与此同时却不会变得更加易受感染。由于这些原因,摄入苯酚给蛾幼虫带来的益处似乎超过了它们付出的代价。

8.下列对苯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苯酚可使吉普赛蛾的生殖变弱,蛾卵变小,蛾幼虫的数量减少。

B.苯酚能抑制吉普赛蛾幼虫生长,而对吉普赛蛾的天敌萎蔫杀伤力更大。

C.树木受到蛾幼虫侵扰时会释放出苯酚,苯酚能够改变幼虫蛋白质活性。

D.蛾虫病大量爆发的情况下,带有萎蔫的树木释放过量的苯酚不如少量的好。

9.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能够产卵的雌蛾更容易感染萎蔫病,这使它们生产出的虫卵变小。

B.苯酚作用于蛾幼虫,使其对萎蔫的免疫力增强,成活率提高。

C.树叶中苯酚浓度越高,越能够成功地保护树木免受吉普赛蛾虫病的侵扰。

D.被包裹在蛋白质小球体中的萎蔫进入蛾幼虫体内之后能够大量繁殖。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蛾幼虫体内的萎蔫的生存和繁殖依靠它所寄生的蛾幼虫中的蛋白质。

B.在白杨树丛初发吉普赛蛾虫病时,萎蔫的抑制作用超过苯酚的抑制作用。

C.萎蔫虽然对吉普赛蛾有致命杀伤力,但它们也无法影响蛾幼虫的种群密度。

D.蛾幼虫吞食带有萎蔫的叶子后,有可能种群日趋密集,且免疫力不会减弱。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之与家之相 篡:劫夺?

B. 人之与人之相 贼:偷窃?

C. 何以 易:改变?

D. 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13.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 本卷共11小题,共108分。

四、(18分) ?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

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 。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17. 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两组中只选一组)?

(1)①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

②李白在《 》诗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2)①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柳永在《 》词中写道:“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

五、(18分)

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答案 只要答案

江西省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点评

“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

江西省200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是一个既令学生感到熟悉、温和,而又显得别致的题目。

说它“令学生感到熟悉”一则是因为它的作文格式是书信体,这是学生自小学高年级就开始接触的一种作文格式;二则因为它的内容写的是有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环保”等方面材料,这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内容。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令学生感到温和”。格式熟悉,又无审题立意之难;大家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情感上来说,这也让学生感到高考语文的“人性化”。

最后说说它的“别致”。它“别致”有三:

1、注重塑造学生的“社会品质”。以往高考作文比较关注学生的“个人品质”,注重学生的人品人格,个人的内心情感,而江西省2008年的高考作文则要求学生应在注重自己的“个人品质”的同时,更应该开阔眼界,去关注社会,去关注我们的国家,去关注我们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去做一个有感情有社会责任的人。这一点,也很好地体现在今年全国卷以及其它很多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中。

2、注重作文体例的“创意”。2005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是以“脸”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006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也是一篇以“雨燕减肥”为话题的话题作文,2007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则是命题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或“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而今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却为之一变,是一篇既有又有材料的自命题书信体作文,富有创意。

3、注重写法的“综合性”。学生既要考虑文章内容的写作,又要注意书信体的格式;不是以人的口吻直接来写,而是以动物的口吻间接来写;既可以田鼠反讽的口吻来写,也可以田鼠天敌谴责的口吻来写。

总之,2008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确实是一道不错的题目,“旧瓶装新酒”,平稳之中又有创新。

大江网讯[记者 喻云亮]摄影报道:今天上午11时30分,2008年江西高考语文科目的笔试顺利结束。考生走出考场大多满脸轻松,记者从不少考生口中得知,今年高考的语文试题难度适中,作文题目很具“环保意识”,是以2007年洞庭湖鼠灾为背景,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

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在线估分

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D2、C3、C4、B

二、(9分,每小题3分)

5、C6、A7、D

三、(9分,每小题3分)

8、C9、B10、B

四、(23分)

11、(10分)

(1)(5分)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具有坚强的意志。

译出大意给3分:"从"、"自"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译出大意给3分:"衅难"、宾语前置句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2、(8分)

13、(5分)

(1)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

(2)故不为苟得也故患有所不辟也

未云何龙不霁何虹高低冥迷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五、(22分)

14、(4分)

①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 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菜"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15、(4分)

(1)(2分)

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所; 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2分)

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

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16、(6分)

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

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

17、(8分)

第一问(4分):

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

②"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第二问:(4分)

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

②作者通过写对观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六、(15分)

18、(4分)

(1)"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

(2)"他"改为"杨先生"。

(3)"拜读"改为"看"。

(4)"大作"改为"作品"。

19、(5分)

(1)①⑥⑧

(2)②⑤

20、(6分)

内容贴切给2分,三句构成排比给2分,语意逐步加强给2分。

七、(60分)

21、(60分)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广东卷)答案详解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解析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标准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字音,这是基础,(A项分别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项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项yì/yì tī/tí mǒ/mā;D项pàn/bàn òu/shū sè/sài)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这部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标准答案D

试题解析A“反而”使用不当;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D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标准答案C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3分)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标准答案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

标准答案C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试题解析(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跛而望矣, 。

(《荀子·劝学》)

⑵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李商隐《锦瑟》)

⑶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文章标签: # 书院 # 答案 # 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