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高考如何发力,高考如何正常发挥水平

tamoadmin 2024-06-29 人已围观

简介1.浅谈高考体育专业学生如何用杠铃训练2.体育特长高考四项该如何训练3.中等生如何冲刺高考高分4.面对新高考,创新人才培养该如何发力?5.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铅球还是9.7m左右,怎么才能提高瞬间的爆发力?6.如何成为高考“黑马”分类: 教育/科学 >> 升学入学 >> 高考 解析: 本人在多年的体育考生训练实践中,发现专业的800米训练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体育考生

1.浅谈高考体育专业学生如何用杠铃训练

2.体育特长高考四项该如何训练

3.中等生如何冲刺高考高分

4.面对新高考,创新人才培养该如何发力?

5.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铅球还是9.7m左右,怎么才能提高瞬间的爆发力?

6.如何成为高考“黑马”

高考如何发力,高考如何正常发挥水平

分类: 教育/科学 >> 升学入学 >> 高考

解析:

本人在多年的体育考生训练实践中,发现专业的800米训练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体育考生的训练,现就体育考生的800米训练,提出几点体会,与同行探讨。

一、变速跑、间歇跑是体育考生800米训练的主要手段

800米跑是一种有氧无氧跑的典型项目。对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训练既要改善心脏和循环系统功能,增强有氧供能能力;又要改善肌肉工作能力,增强无氧供能的能力。

变速跑的生理效果,首先是增加心脏容量,改善跑的过程中心脏对循环系统的泵血能力,从而更好地向工作中的肌肉提供血液,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即提高了耐久能力。

间歇跑的生理效果,是引起肌肉中的血液的“过度酸化”,为了消除“过度酸化”对肌肉工作能力的影响,就要求血液中有大量的碱储备,发挥中和作用。运动员有了更好地抵抗较长时间“过度酸化”和供氧不足的能力,便提高了无氧供能能力,即提高了速度耐力。

匀速跑(或定时跑)也有变速跑同样的生理效果,经常采用,会对肌肉收缩的生物化学变化发生影响,使肌肉中肌糖元增多,有氧分解产生能量供给肌肉收缩的能力提高,而相反地使发挥速度所需要的无氧分解能力,因得不到锻炼而相对削弱,所以会影响速度,进而影响其他专项成绩,因此不适宜体育考生的800米训练。

体育考生800米训练, 第一阶段多采用变速跑训练;第二阶段变速跑和间歇跑训练交替采用;第三阶段多采用间歇跑的训练。

二、周训练计划中,800米训练的合理安排

周训练计划是根据阶段训练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内容与要求制定的。在制定周训练计划时,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训练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训练水平,周密地考虑训练的运动负荷量,兼顾各专项训练。周训练计划中的800米训练安排:在第一、第二阶段,每周一般要有两次,第三阶段每周不得少于一次,训练间隔不得少于两天;必须与力量素质训练(特别是杠铃负重练习)叉开,一般安排在大强度力量素质训练前一到两天,或者周末,通过星期天的调整,以求达到超量恢复。

三、一次训练课运动量及强度安排

体育考生800米训练,第一阶段逐渐增加运动负荷量,第二阶段在增加运动负荷量的同时加大运动负荷强度,第三阶段只上强度而不增加运动量(或适量减小运动量)。下面是第二阶段800米训练运动量及强度的课计划安排:

1. 变速跑的运动量及强度安排

每次训练课的跑量是800米专项距离的4倍左右,如采用150米、200米快速跑,中间用100米慢跑作为调整,训练量为:跑12~14个快跑150米+慢跑100米;或者跑10~12个快跑200米+慢跑100米。快跑段的强度不低于70%,慢跑段的时间不超过快跑段时间的三倍。

2. 间歇跑的运动量及强度安排

每次训练课的跑量是800米专项距离的3倍左右,如采用200米、300米、400米的间歇跑,训练量为:10~12个200米跑;或者6~8个300米跑;或者5~6个400米跑。跑的强度不低于自己最高速度的80%为最佳。如果跑的强度在70%以下,对人的机体就没有足够 *** ,对提高成绩意义不大。

一、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比较简单,出现在20世纪初,基本上依赖运动员自己的天赋,运动员以自我练习为主,量和强度都很小,其特点是训练的距离和时间远远超过比赛的距离和时间,且用速为匀速,地点一般在野外。

1、方法的改进:上世纪20年代后,人们对这种训练方法作了改进,主要做法是把速度训练和耐力

训练结合起来,跑的量和强度都有所增加,并且对全年的训练时期作了一定的划分。各训练阶段的训练手段有明显区别。准备阶段的训练具有一定的量和强度;比赛时期的速度训练内容有较大增加。“接近或达到比赛距离的强度跑”这一训练手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这种训练方法主要以芬兰人为代表。30年代后,以美国教统员米·黑非为代表的美国、英国、芬兰的中长跑界在使用郊外长时间匀速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田径场地圳练,主要是一些速度训练。

2、理论依据:训练时间长于30分钟的不间断跑的心率保持在140——160次/分钟,对于发展运动

员心脏功能和提高有氧能力,效果明显。

3、取得的成绩:芬兰运动员帕·努尔米于1924年第8届奥运会中长跑比赛中获得4枚金牌,其后10年间13次打破5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受益于这种训练方法的还有美国运动员比采恩伦,他在1934年以3分48秒8的成绩创造了1500米的世界纪录。

这种训练方法是瑞典中长跑被教练员古斯塔·赫迈尔创造发明的,“法特莱克”瑞典语的意思是“速度游戏”,其训练方法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如田野、树林、沙地等进行走、慢跑、快跑的练习、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决定加速、放松的时间和距离。这种训练的特点是利用自然环境的条件及游戏使运动员的心理比较放松,很好。训练的距离一般为10——20公里。加速的距离一般为600——2000米。

1、理论依据:“法特莱克”训练法通过野外变化速度跑的方式.将运动员的心率控制在130——180次/分钟之间,既发展了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又发展了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同时,对运动员的心理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

2、取得的成绩:在“法特莱克”法的训练下,瑞典运动员黑格和安德森创造了20年不败的神话。

(三)间歇训练法

此方法是德国中长跑教练员波·格施勒和生理学家莱因德尔,于20世纪40年代共同创造的。间歇训练法是对多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的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

练方法。训练中将间歇训练分为三种类型:高强性间歇训练、强化性间歇训练(A、B型)、发展性间歇训练。高强性间歇训练时间小于40秒,心率19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次/分钟,强度大,间歇很不充分。强化性间歇训练A型训练时间小于40——90秒,心率18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次/分钟,强度大,间歇不充分;B型训练时间小于90——180秒,心率17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次/分钟,强度较大,间歇不充分。发展性间歇训练时间大于5分钟,心率160次/分钟恢复为120次/分钟,强度中等,间歇不充分。间歇方式均为走和轻跑。

1、理论依据:通过严格的间歇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功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功能能力或糖酵解与有氧代谢混合功能能力或有氧代谢功能能力得到有效地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 *** ,可使肌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2、取得的成绩:通过间歇训练的应用,使德国运动员在20世纪40——50年代先后3次打破世界纪录。

(四)重复训练法

训练中多次重复几个固定的段落,段落可以短、等于或者稍长于比赛段落,休息间歇时间较长,心率恢复到110——100次/分时继续训练。重复训练法的核心是五大结构(段落长度、跑的速度、重复次数、间歇时间、休息方式)和三种类型,即短时间重复训练法(时间小于30秒,强度最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或坐)、中时间重复训练法(时间30秒——2分钟,强度次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或坐)、长时间重复训练法(时间2——5分钟,强度较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或坐)。

1、理论依据:通过重复训练,可使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明显的增强,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发挥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

2、取得的成绩:重复训练成功的典型代表是比利时运动员罗·莫恩斯,在1955年打破了保持16年

之久的800米1分45秒7的世界纪录。

(五)马拉松训练法

60年代新西兰的里迪亚德推崇“公里数创造冠军”的理论,创造了马拉松训练法。运用这种方法培养了两个奥运会冠军并创造了5项世界纪录。从而使世界中长跑分为在自然环境中的匀速和任意变速的训练方法与跑道上间歇训练方法两大训练体系。

(六)高原训练法

受到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启示,中长跑又创造了强化训练手段——高原训练法,这种训练方法

促进了世界中长跑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二、要求

(一)准备期:训练重点放在发展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和一般专项能力,方法主要以不间断长跑训练法和“法特莱克”训练法,结合速度和一般力量练习,发展运动员的有氧水平,提高运动员跑的能力。

(二)竞赛期:以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重点,方法可以选择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对运动员的跑量和强度通过心率加以控制,逐步形成竞技状态,并将最佳竞技状态保持到比赛。

(三)恢复期:以慢跑、带有游戏特点的“法特莱克”跑、球类活动以及医学和心理学措施进行身体恢复和心理疲劳的消除。

三、应用

(一)磷酸原无氧供能系统的训练以6——10秒的爆发力练习为主,练习采用30——60米的重复跑

和行进间跑、10秒左右的跳跃、越野中30——50米的冲刺跑等。糖原无氧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采用10——120秒的间歇训练法。

(二)采用持续训练法,中等强度用长时间持续跑40——100分钟,无氧阈强度持续跑15——30钟,心率160次/分左右。

(三)采用间歇训练法,短段落间歇次数多,心率150——160次/分左右(200米快/100米慢14——16次,400米快/100米慢10——12次),长段落间歇次数少,心率160——170次/分左右(例如1000米快/200米慢8——10次、2000米快/200米慢4——6次等)。

浅谈高考体育专业学生如何用杠铃训练

1,髂腰肌力量的练习。

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是使髋前送的惟一肌肉,也是连接躯干与下肢一块主要肌肉。它对提高短跑中步长、步频起着要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在抓好常规训练的同时,重点加强髂腰肌的练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①仰卧“剪腿”20~60次(也可以负重);

②负重悬垂举腿90°,8~12次;

③负重高抬腿跑(原地、行进间皆可);

④仰卧起坐、行进间正踢腿等;

⑤弓箭步走(也可负重)50m;

⑥原地体前单腿摆动(也可放一个跨栏架、跨栏架高度自定)60次。

2,股后肌群的力量练习

英国短跑教练丹·韦德比在武汉体院讲学时,谈到中国短跑运动员存在七大缺点,其中就有一条

“前、后不平衡”。就是说,中国运动员90%的下肢力量训练都是负重深蹲和抓举。它的作用主要是发展股四头肌。而股四头肌与股后肌群最适宜的比例应为10:6;而大多数中国运动员则是6:1。因此,常常造成股后肌群拉伤、抽筋、大小腿折叠差,形成速度障碍等原因。

因此,在训练中,我们有的放矢,针对性地采用了以下训练方法:

①单杠悬垂快速屈伸小腿(也可负重)8~12次;

②俯卧在垫子上,踝部分别系橡皮条。另一端固定,两腿交替做快速屈伸小腿练习;③直腿抓举杠铃,负重体前屈、伸;

④快速后踢小腿跑;

⑤大幅度、不同速度的“车轮跑”等。

3,用自然地形的上、下坡跑

步长、步频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基层训练场地欠缺的情况下,利用上、下坡跑的练习,既能提高学生的步长、步频,同时,也能发展下肢力量,克服一定时期的速度障碍。

首先,选择坡度为4~70,然后接20m的平地。

①斜坡定距跑:在斜坡上画出步长标志(根据个人的情况),然后按照标志进行上、下坡跑。使步长、步频相结合,达到相辅相成,同步发展。

②间歇跑与重复练习相结合:在做上、下坡跑的中间,适量安排一组弓箭步走,使脉搏恢复到12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组,这样效果更好。

体育特长高考四项该如何训练

用杠铃训练是发展学生肌肉力量、爆发力及肌肉耐力比较见效的训练手段。高考生由于训练时间较短(有的只有几个月),所以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大多数教练员普遍喜欢采用杠铃训练来快速增加学生的力量。正因为教练员有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驱使,他们忘记了训练的科学性。大量地进行杠铃训练,使很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受伤;虽然杠铃训练进行次数很多,但成绩的提高总是缓慢,甚至有适得其反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总结了用杠铃训练的实践,得出一些经验。一、摸清学生的基本力量素质,进行分层分类训练高考生一般均在18~20岁左右,学生素质差别较大,受训练的程度也很不相同。针对这一情况,教练员在开始阶段的训练中,应多观察每个学生的力量素质情况,找准每个学生取得力量训练效果的最小负荷,再在杠铃使用时,进行分层分类进行训练。这样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可以避免运动性损伤。二、动作示范要准确到位,目的任务要明确练习一个动作,教练员必须先示范讲解让学生领会动作的要领,明确做此练习的目的以及应完成的任务(次数和组数),然后让学生根据分组情况再进行练习。

中等生如何冲刺高考高分

分类: 教育/科学 >> 升学入学 >> 高考

问题描述:

我是学理的,我的800相对较好,我想达二级,该怎样刻苦训练。

我的其他三项,铅球 三级跳,100米较差,怎么也练不出成绩,是不是我的方法不对 我该怎样努力

解析:

我觉得你应该练习你的频率和你的腿部力量,加强快频的小步跑和高抬腿练习,与短跑成绩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步频、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发力,以及肌肉、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其中有三个因素与提高短跑成绩最相关。

(一)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

短跑的技术形式上的表现是:跑的动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较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上肢摆臂积极有力,下肢蹬摆结合、以摆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线性好,并且全程有良好的节奏感等。总之,能够使运动员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要领,我们在训练中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专项力量能力

短跑的力量训练,要根据短跑的肌肉用力特点进行安排。力量训练采用的主要练习:

(1)负(举)重练习。

(2)抗阻力练习。

(3)跳跃练习。

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主要通过负重练习和抗阻力练习。一般以递增负重的方法实现的。练习时采用最大负重的70-80%开始练习,逐渐增加到100%的重量,完成5-7组,每组4-5次。

提高爆发力,主要采用负重练习.抗阻力练习和跳跃练习。练习量约为最大负荷量的60-75%,动作速度快,完成5-7 组,每组10次左右。采用跳跃练习时,选择距离在60-100米负重或不负重的快速跳跃练习。

发展力量耐力,可采用负重量轻的,跳跃距离长的练习。练习量约为最大负荷量的40-50%,要求强度小,重复次数在10-20次以上。跳跃练习可选100-200米距离的负重或不负重练习。

(三)速度训练

速度素质在短跑项目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专门素质。速度训练包括提高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发展速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发展的过程,其中主要的是肌肉力量和肌肉收缩速率的发展。

速度训练采用的主要练习:

(1)提高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

(2)提高肌肉收缩速率和力量。

(3)提高运动过程的协调与放松能力。

提高最大速度跑能力的练习如下:

(1)行时间跑30—60米,3—4次X2—3组。

(2)短距离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组。

(3)让距离追赶跑60—100米,3—5次X3组。

(4)短距离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组。

(5)顺风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组。

(6)短距离变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次X2—3组。

(7)胶带牵引跑(30—60米,4—5次X2—3组。

(8)反复跑30—60米,4—5次X2—3组。

提高反应加速跑练习如下:

(1)半蹲踞式姿势,听到枪声迅速向上跳起并角及高物。

(2)直立姿势开始,逐渐各前倾斜接着快速跑出。

(3)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练习,距离40—50米。

(4)双手推滚球→接着起跑追赶滚动球的练习。

(5)双手向前上抛出球→接着跑出追赶并接住球的练习。

面对新高考,创新人才培养该如何发力?

后程发力型的考生主要指那些成绩处于中游水平的学生,其目标为冲击第一批本科院校。这些学生一般有自主学习的要求,学习比较踏实,成绩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但这类学生往往偏科现象比较严重,善于死记硬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未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注意“瘸腿”的科目。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要抛开兴趣的因素,狠补薄弱的科目。中等生一般将“瘸腿”补好,成绩就会有较大提高。不要做繁、偏、难的题目。中等生要主动放弃掉那些难度系数在0.4以下的难题,要明确这些题不是为自己预备的。在四轮复习中,要增加第二轮方法复习的比重。 语文要研究20套模拟试题和最近3年的高考阅读题,找到自己思考问题的优势和盲点。英语每天听两套听力题,要保证每天的阅读数量不少于5篇、速度要达到每分钟50个单词。数学不要一个劲地做题,把基础知识整理一遍,检查自己有没有漏洞。再把20套模拟题和最近5年高考题(除最后三道大题)做错的题反复做 文综要以热带基,即以热点问题带动基础知识的掌握,自主安排热点的专题复习。热点问题的积累可以以教材和老师发的参考资料为主,但也要注意高三一年内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文综在读图时要注意将不同内容的地图对照叠加起来阅读。在读图过程中要注意历史、地理事物的联系,学会通过读图发现问题。 理综要在做题中首先将实际问题或提设情景分解,找出答题的关键,有意识利用自己的知识,将它们分解、迁移、转换重组。在实验中要会控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数据,并注重自主得出实验结论。

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铅球还是9.7m左右,怎么才能提高瞬间的爆发力?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2005年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培养大量的一线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站在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在制定新的国家未来12年教育规划纲要中将这个问题充分考虑进去。

作为一个教师,传授知识是基本的任务。然而,还有四个方面更重要:一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强制学生学习更重要,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三是养成学生的科学精神比传播科学更重要,努力培养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学术品格;四是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从教学方法上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一是要实行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一个班集体、一个学习小组或一个宿舍集体内,形成研究问题讨论问题的风气,这是引发思考、启迪智慧、激发灵感的最重要的渠道,是创新性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最重要的学风。

二是注重培养兴趣。学习中有了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内动力,就能做到忙而不累,乐而忘忧,就能够产生灵感,提高效率。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不足,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不足,因此如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成为高等教育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三是引导学生善于综合,善于把学到的多门课程以至多个门类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当代科学技术不断分化与综合,而以综合化整体化为主。

四是指导学生注重转化,就是由输入与吸纳知识到转化为能力与素质。知识不等于能力和素质。知识必须转化成能力与素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知识存在着过时和忘记的问题,而能力和素质是更稳定更长久的。美国物理学家劳厄说过一句名言:“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剩下什么呢?主要是由学到的知识而转化过来的能力和素质。

五是鼓励学生勇于突破,有意识地突破前人,突破书本,突破自己的老师。如果一个老师把学生教得超过了自己,那是这个老师最了不起的成就。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既是以继承前人为基础,又是以怀疑否定前人为突破。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实施主体来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把教学方法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质量工程的重点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组织开展起来;需要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广泛发动,认真组织,形成浓厚的氛围和环境;需要广大教师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和做法,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大量的精力,努力研究与实践;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需要学校及时总结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使改革持续进行、深入发展。

更多信息可查看参考求学宝教学方法的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大量的创新人才和能否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如何成为高考“黑马”

!技术比爆发力要关键的多,以现在的普通中学生只要技术掌握好点,推个十一米都可以推到!就是很多人用不上力,只是靠手臂的力量去推,就很难超过十米了!多模仿一下好的动作,请教同学、老师都可!

成为高考黑马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不是所有考生都有可能成为黑马的。

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也就是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结构,但由于平时努力不够才造成成绩不高,一旦发力就会使成绩提高。

其次高考时心态稳定,影响高考成绩高低的一大因素就是考生的临场发挥,如果考生在高考时心态极度平稳,就有机会创造超出平时的分数。

文章标签: # 训练 # 练习 # 间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