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孟子考题_高考孟子复习

tamoadmin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1.关于高考努力的唯美诗句2.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案3.文言文高三 #高考# 导语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你了解了多少呢?文学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虽然分值不大,但是很容易拿分,因此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务必要掌握好这块知识点。下面 为大家整理了重要的古代文学常识,方便同学们复习和记忆。(一)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

1.关于高考努力的唯美诗句

2.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3.文言文高三

孟子考题_高考孟子复习

#高考# 导语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你了解了多少呢?文学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虽然分值不大,但是很容易拿分,因此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务必要掌握好这块知识点。下面 为大家整理了重要的古代文学常识,方便同学们复习和记忆。

(一)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二)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31.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绿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35.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三)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5.书四库:经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22.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23.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0.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33.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34.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35.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2.中国十部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43.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4.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45.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定

 46.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四)

 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4.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7.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

 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1.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12.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14.古代四美:音乐珍味文章言谈//良晨美景赏心乐事

 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来

 16.四史:史记汉书君汉书三国志

 17.历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长沙岳麓衡阳石鼓

 18.商丘应天府

 19.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

 20.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

 21.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

 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23.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24.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

 25.三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

 27.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28.三瘦词人指:李清照三个名句是:

 2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3.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诗作书法

 34.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35.我国当代文学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杨朔秦牧

 36.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7.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

 38.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

 39.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金陵北京-顺天

 40.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上去入现代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1.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42.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五)

 1.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9.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0.五行: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

 11.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12.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3.五音:宫商角徵羽

 14.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15.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16.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

 1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

 18.五谷:稻麦黍菽麻

 19.五彩:青黄红白黑

 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1.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2.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23.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24.五官:耳目口鼻身

 25.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26.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

 27.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28.五味:甜酸苦辣咸

 29.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30.五脏:心肝脾肺肾

 31.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3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3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书数射御

 36.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7.诗经六义措:风雅颂赋比兴

 38.六部;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9.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40.古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清期亲迎

 41.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六畜:马牛羊狗猪鸡

 43.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陈师道李麃

 44.六甲:六十甲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妇女怀孕

 45.六尘:(佛教名词)声色香味触法六种境界

 46.六合:天地(上下)东西南北

 47.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耳鼻舌身意

关于高考努力的唯美诗句

1. 高考语文需要背那些文言文

文言文(11篇)1.《论语》①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有人说:“礼的作用,贵在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恰当。过去圣明君王的治理国家方法,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无论事大事小,他们都能以礼来衡量,以做得恰当为目的。

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为了求得恰当而一味地求恰当,而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去加以节制,也是不行的。”(和:适合,恰当好处。

先王:前代君王。斯:此。

由:遵循。节:制约、节制。)

②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译:孔子说:“用政法来教导,用刑罚来整顿,老百姓只会暂时免于罪过,却没有羞耻之心。

用道德去教化百姓,用礼教来制约他们,老百姓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道:同“导”,引导。

政: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手段。齐:规范整治。

免:免罪,免刑。格:来,引申为归服,向往。)

③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④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孔子说:“不懂得命运,没有可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没有可能处身立世;不懂得分辨人家的言语,没有可能了解别人。”⑤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颜渊问什么是仁德。孔子道:“约束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回复到传统的礼所允许的范围,就是仁。

一旦能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在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⑥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译: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护他人。”

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 “善于识别他人。”

⑦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译:樊迟还不理解。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 *** ,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的人正直。

(错:通“措”。安放,安置。

枉:不正。)⑧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有仁德的人,是自己想有所成就同时也使别人有所成就,自己想诸事通顺的人。

能从身边的事选择例子推想开来, 可算是实行仁德的方法了。⑨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13年)译:聪明人不迷惑,有仁德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不畏惧。⑩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⑾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因为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全仁德的。

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必修3)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3.(劝学《荀子》)(必修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05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008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陈情表》李密)(必修5)臣密言:臣以。

2. 高中哪些古文篇目有助于提高古文阅读

其实如要说单单只读几篇课文就能提高古文阅读水平,以我之见,怕是偏颇了。

但要是急于求成,依我之见,以下几篇,最为合适:

1,《兰亭集序》

2,《劝学》

3,《师说》

4,《谏太宗十思疏》

5,《项脊轩志》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无论是书法还是文笔,堪称一流,而王羲之本人也代表了魏晋时期文士的精神风貌,若能通读并加以理解,遇到古文就能不塞其义。

劝学是荀子的名篇,其中警句,最能启人深思。

韩愈堪称古文大家,教科书中篇章,无一不是万里挑一。

谏太宗十思疏代表了初唐文学与劝谏文学,其文为骈文,但又朴实无华,实为佳品。

而项脊轩志则是归有光的睹物思人之作,全篇情思深浓,令人不免扶案而叹。

可能有人会说滕王阁序不错,但此片为王勃的少年之作,文章固然好,但也只限于王勃的年龄,少年为文,不免狂傲,华而不实,其中情感,沿袭居多,难堪大用。

3. 语文高考考哪些古文

什么叫范围啊? 背诵还是古文啊?如果是古文的话,有规律的。

第一篇着重是人物叙事,基本上都是说这个人有什么优秀的品质啊、智慧啊之类的。考题上看,字词的解释、翻译句子、虚词的判断都是必考的。

第二篇着重议论哲理的。什么游啊,什么记啊,还是挺多的。

这个注重的是全文的理解,主旨的把握。题目是一些语境的理解啊,主旨的理解之类的,所以难度较高。

========================================================= 如果是背诵的范围的话: 1、吴均《与朱元思书》 (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一课) 2、韩愈《师说》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4、陶渊明《饮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5、苏询《六国论》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6、杜牧《阿房宫赋》最后一段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7、白居易《琵琶行》 (新教材高三第二学期第二十六课)(2)新教材要求背诵的诗歌与古文篇、段: 1、陆游《诉衷情》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秋瑾《鹧鸪天》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5、王维《汉江临泛》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6、李白《清溪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7、杜甫《旅夜书怀》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8、王安石《江上》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9、朱熹《泛舟》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10、《长歌行》(汉乐府)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1、刘桢《赠从弟》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2、祖咏《望蓟门》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3、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4、李贺《致酒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5、王令《暑旱苦而热》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7、张九龄《望月怀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8、李白《把酒问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9、黄庭坚《登快阁》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0、陆游《关山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2、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3、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4、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5、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6、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7、朱熹《偶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8、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9、王维《终南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0、李白《独坐敬亭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1、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2、左思《咏史》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3、张九龄《感遇》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4、林逋《山园小梅》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6、杜甫《登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7、李商隐《安定城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8、《论语》七则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八课) 39、《孟子》二章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0、荀况《劝学》第三、四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1、《学记》第一、二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42、屈原《国殇》 (高三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3、贾谊《过秦论》最后三段中的关键句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44、郦道元《江水·三峡》三至六段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4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高二第二学期第三十一课) 46、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高二第二学期第二十七课) 47、苏轼《石钟山记》三至六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48、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第一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七课) 49、欧阳修《伶官传序》最后一段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一课) 50、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51、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52、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八课) 53、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末二段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二课) 54、袁宏道《虎丘》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八课) 55、龚自珍《病梅馆记》第一段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三课) 56、《郑板桥题画三则》第二则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四课) 57、《志未酬》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九课) 58、《长亭送别》中[正官][端正好]一段曲子(高三第一学期第四十四课)(3)H版、S版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 1、曹操《观沧海》 2、陶渊明《饮酒》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白居易《琵琶行》 5、陶渊明《归园田居》 6、陶渊明《读》 7、吴均《与朱元思书》 8、韩愈《师说》 9、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第四段) 10、苏洵《六国论》 11、归有光《项脊轩记》(。

4. 高考文言文考点有哪些

一、考纲要求 对于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1.理解 B (1)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要点解说 要点1: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要点解说“常见文言实词”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附录的120个实词是主要考查对象;根据“考题在课外,知识在课外”的原则,课本内的重点实词是考查的重点。

“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只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要考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涉及的主要考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考生要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对其作出正确、合理地推断与解释。

要点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要点解说本考点有两个具体要求:一个是“常见”,一个是“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所谓“常见”是指《考试大纲》中明确的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所谓“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指虚词的含义(即“意义”)及其在句子中的词性或在句子中承当的成分等语法功能(即“用法”),另一方面是指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要根据具体语境(即“在文中”)辨别推断,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新课标全国卷虽未就此考点单独出题考查,但具备此种能力不仅对疏通文意、读懂文章有很大帮助,对准确翻译句子更为重要,因此不能忽视。

要点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要点解说本考点的关键点是“与现代汉语不同”,这表明本考点考查的着眼点在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性上。《考试大纲》明确规定需要掌握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文言句式,需要掌握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新课标全国卷虽未对这几种文言句式专门设题,但在翻译句子一题中却可能涉及,不仅如此,熟练掌握这几种句式,也有利于理解文意;至于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翻译句子中可能遇到外,还可能出现在对文言实词含义理解的考查中。要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要点解说本考点的要求有二: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语气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地分析。翻译句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合乎逻辑的白话文,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与关键,务必高度重视。要点5:筛选文中的信息 要点解说本考点要求考生对文章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所谓“文中的信息”,一般是指选文中反映人物思想品格、个性气质、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语言材料。所谓“筛选”,是要求考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或指向,划定区间,从某一角度对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辨别和判断,选出符合要求的主要信息,去除次要和冗余信息。

它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能筛选出与题目要求吻合的语句,二是能对照材料辨析题目中信息的正误。要点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点解说本考点考查的是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对文章材料和思想更进一步的理解能力。

所谓“内容要点”,就新课标全国卷所选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史传类)来说,主要包括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事迹、影响以及对人物的评价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人物的事迹。所谓“中心意思”指的是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道德情操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辨析筛选主要信息,把握人物的主要事迹,并据此准确概括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道德情操。要点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要点解说“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史传作者在记述某一人物时所体现出的自己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或爱憎感情。

史传作者对人物的这种褒贬态度或爱憎感情一般隐含于对所述人物一生主要事迹的叙述中,因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首先要梳理分析把握人物的主要事迹,然后从中概括出人物的精神品质、道德情操,最后据此判断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或爱憎感情。需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必须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为依据和基础,因此,对这两个考点的考查一般是不能分开的。

5. 高中语文改如何学习

语文学习“七步法”,觉得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这“七步法”中的七步分别是:

1、读一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项目之一。

2、划一划: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3、查一查:查什么呢?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语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问一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5、写一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6、练一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7、想一想: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巩固。想的时空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学习文言文应该首先抱定不害怕的心理,你千万不要打怵。其实文言文很简单的,你想啊,以前我们的老祖宗就是用这个来交流的,我们的智商不知道要比他们高多少,没道理学不好啊,对吧?

课本里的文言文在学习时要先通读好多遍,至于“好多”是多少遍,那就要看你在文言文上的悟性了。反正要读到你觉得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为止。然后你再对照文言文翻译书来看实词和虚词,要在掌握的基础上熟记。因为实词和虚词是文言文的细胞。只有掌握它们,才有可能学好文言文。而且它也是高考必考内容。

掌握好生词后,你就可以学习文言结构了。说来也是,我们的老祖宗把这个东西弄的这么麻烦,真是……但是没有办法,既然都存在了,我们就得照单全收。文言句式是文言文的骨架,也是高考必考内容。学好它对你学习文言文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哩,它又不是很简单,所以啊,你得在上面花费不少的时间哦,呵呵,最好有个心理准备。

其实,当你上高三后,或者当你经历了高考后,你就会发现学了这么长时间的文言文,它最终无非只考以上的两点。所以在复习时重点只复习它们即可,至于文章书写时用了什么手法拉,哪儿很优美拉,基本上不考,顶多在默写时默写几句。而且高考语文默写一般不默写文言文。

2

好的辅导书,我认为有志鸿优化出的高中文言文全解,当然一本商务印书馆的文言文常用字字典也是一定要有的。

6. 面临高考,语文的文言文应该怎么复习

在高三复习迎考中,许多学生不太喜欢或很少“朗读”文言文,所以,绝大数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即对语意及用法所产生的直觉感知还是比较“浅”、比较“滞”的。在考场上,面对第一次“见面”的生疏文言语段,不少学生反映“读不懂”,于是只得云里雾里地去理解文义,连猜带蒙地去解答题目。

若能在考前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朗读”,在考场上辅之以“默读”,在答题时就会容易“入题”,也容易“解题”,考生不妨一试。

考前进行一遍“朗读”

在考前有限的几天时间里,如果能再进行一次踏踏实实的“朗读”,一定能够获得很大的收益。因为,“读”,不易走神——聚精会神是最佳的复习效果;“读”,不易忘记——刻骨铭心是把握知识的最好状态;“读”,易加深理解——准确理解是赢得高分的重要保障;“读”,易触发灵感——心有灵犀是立意创新的源源活水。

在考前这几天,把语文书和各类考卷上的文言文“通读”一遍,读到能够“同步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嘴上”读文,“脑中”译文,自己嘴上所诵读的“声”与自己心里所理解的“义”,来一个“同步翻译”。

重视文言实词语言环境

在朗读过程中,要抓住一个核心——实词的理解。

每一个实词都有着它最基本的意义,这些意义大都在我们的理解和把握之内;但每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又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意义。在解读实词时我们往往会忽略甚至忘记“这个实词”的“语言环境”——这是我们在“朗读”时要时时提醒自己的关键之处。如果在解答试卷时,我们离开了“这个词”的语言环境,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实词的“基本意义”来认知试卷上的实词,这样就会造成对实词理解的严重偏差。

在实词的解答中,我们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

组词法——习惯于用“组词”的方法来思考和释词;填空法——把需要解释的词扔掉,只是按照上下文的意思填入一个词语;对应法——只是用一个双音节的词语释词对应。这些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考场默读提高阅读质量

如果有了考前朗读的“热身”过程,在考场上考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默读”状态。“默读”能够促进考生对文义的准确、正确理解。

在考场“默读”中,考生应该具有这样两个“意识”:

知识点分布意识。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者常常是用有限的题目量来涵盖较多的文言文知识,这样可以使得考查的范围更大、知识更广。命题者命题的策略也正是我们复习和考试的策略,即同一个“知识点”在同一份试卷中重复出现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整体把握意识。文言文句子翻译需要了解修辞格、文化意义,以及人物、事件、观点等。古人在表达时,由于所处年代的政治氛围、道德规范、文化背景、民俗习惯等要素,使得作者在表达文意的时候,染上了较明显的时空色彩,这些都是我们“默读”时需要注意的。

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1.高考励志古诗句

高三励志古诗词一: 1、《浪淘沙》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赠萧瑀》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4、《西游记》吴承恩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5、《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高三励志古诗词二: 1、《劝学》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长歌行》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高三励志古诗词三: 1、《金缕衣》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2、《劝学》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3、《》苏轼 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4、《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苏轼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5、《遣兴》袁枚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2.关于高考的励志的文艺些句子

1、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屡挫屡战,笑傲群雄。

2、今日有心苦勤奋,明朝一举步青云。

3、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报频传,灯下学子沤心沥血想的是金板题名

4、花开花落腊梅傲雪盼新春;春去春来长风破浪迎高考

5、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

6、高三高考高目标,苦学善学上好学。

7、高考一百天,手机放一边!

8、现在多流汗 考后少流泪!

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11、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 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12、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13、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14、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15、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6、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17、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18、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19、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0、人生伟业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21、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22、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23、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2014高考励志名言十句经典

24、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25、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26、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27、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

28、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9、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30、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31、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32、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33、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34、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35、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36、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37、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38、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39、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3.高考励志句子大全

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笔记要便于看,要经常看,这是又一本教材。

有动力而无压力,紧张而不焦虑,迅速而不慌乱。

忘时,忘物,忘我。

高考得高分的秘诀就是少丢分!

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争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健康身体是基础,良好学风是条件,勤奋刻苦是前提,学习方法是关键,心理素质是保证。

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辞乙酉难忘闻鸡起舞,迎丙戌仍需刺股悬梁。

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

“讲效率”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作不惜工本的事,二是作省时省力的事。动作快是讲效率;有条理是讲效率;聚精会神是讲效率;计划得当也是讲效率。

校长说:吃好睡好,一些为了高考。感觉我们都是猪,养肥了就宰。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是否每天都在努力。

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总想赢者必输,不怕输者必赢。

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苦学数十年,希望在眼前,心情放舒缓,步子跟得紧,松弛有步调,劳逸结合好,做题要仔细,成功在等你。祝高考顺利,心想事成!

精神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勤学,勤思,勤问,苦钻。

不求难题都做,先求中低档题不错。

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紧跟老师,夯实基础。

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明朝独占熬头,舍我其谁?

百日冲刺,苦战三四五,喜看凰墩飞彩凤;一心教学,笑迎七八九,争传瓜井育贤才。

每道错题做三遍。第一遍:讲评时;第二遍:一周后;第三遍:考试前。

坚持下去,胜利最后会属于你的。

练习就是高考,高考就是练习。

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

假如考题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忧郁,明年高考的日子,你们会:鸿运当头照,下笔如有神。

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

努力就能成功,坚持确保胜利。

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报频传,灯下学子沤心沥血想的是金板题名。

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金榜题名,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师生同心,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只求“少丢分”,不说“得高分”!

计划要细,动手要早,落实要准。计划与目标、行动一致。

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

激流勇进,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傲视群雄,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拥有知识改变命运,拥有理想改变态度。

4.求比较励志的或积极向上的优美诗句、谚语或名言

检举 | 2006-9-8 08:34 满意回答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考试前努力复习的优美词句

①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

快乐是你辛勤耕耘获得的果实,悲伤正是那成熟前的秕粒。 ②成功是白天的太阳,那么失败就是黑夜中的星辰,没有星辰的降落也就不会有太阳的升起,耀眼的太阳也会有被乌云遮掉的时候;成功是甜果,那么失败就是酸果,甜果在最初却是酸苦的,也有不少甜果会甜得发苦发烂。

③成功要用理想去引路,要用创造力去开拓,要用汗水去浇灌。 ④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 ⑤在经受了失败和挫折后,我学会了坚韧;在遭受到误解和委屈时,我学会了宽容;在经历了失落和离别后,我懂得了珍惜。 ⑥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⑦希望大海风平浪静,却常常有狂风和恶浪。

希望江河一泻千里,却常常有旋涡和急流,希望生活美满幸福,却常常有悲伤和忧愁。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 ①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圈圈年轮,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②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

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海洋接纳每一条河流,不论其大小,所以海洋广阔无边。

③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特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 ④冬天的河干涸了,我相信,春水还会来临,那时白帆就是我心中的偶像;风中的树叶凋零了,我相信,泥土里的梦将在枝头开花结果。

⑤是一丛秋菊,也要散发芳香;是一片秋叶,也要装点大地;是一株古柏,也要撑起蓝天;是一眼古井,也要流出清泉。 ⑥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

⑦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⑧岩石下的小草教我们坚强,峭壁上的野百合教我们执著,山顶上的松树教我们拼搏风雨,严寒中的腊梅教我们笑迎冰雪。

⑨因为有志,小溪汇成了大海;因为有志,枯枝盼到春的绿叶;因为有志,人类助长了山峰的高度。让我们站在地平线上,构筑我们的梦想吧,因为我们有志,并会为梦想拼搏的,我们将会是大海、绿叶,站在山顶的那个就会是我们。

⑩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这苦的大自然,孕育了人们交织着各种苦痛的心灵。

广袤的土地,浩瀚的海洋,辽阔的天空,了无际涯的心灵,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⑾百花争艳的春天是充满活力的季节,烈日曝晒的夏天是富有热情的季节,瓜果飘香的秋天是极具魅力的季节,白雪飘飘的冬天是最富遐想的季节 ⑿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⒀我们不做屋檐下叽叽喳喳的麻雀,要做搏击蓝天高瞻远瞩的雄鹰。

我们不做路边随风摇摆的小草,要做高山根深叶茂顶天立地的苍松;我们不做山沟里易涨易退的小溪,要做寒暑不变的一望无涯的沧海。 ⒁也许,你站不成巍峨的高山,但你依然可以挺立成一棵青松或一枝秀竹,为生命添一分绿意,增一道风景。

也许,你升不成光芒万丈的太阳,但你依然可以升成一轮皎洁的月亮或一颗微弱的星辰,为大地添一分光明,增一分热量。也许,你妆扮不成雍容华贵的牡丹,但你依然可以长成一朵野花或一棵小草,为人类添一缕芳香,增一分活力。

⒂见到满天的细雨,你只要无愧地做雨中飘落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大地;见到延伸的道路,你只需无愧地做石子中平凡的一枚,虽是一枚,却能支撑前进的步伐。见到美丽的花园,你只需无愧地做花朵中平凡的一朵,虽是一朵,却能增添色彩。

见到宽广的大海,你只要无愧地做鱼儿中欢快的一只,虽是一只,却能演绎生机。 ①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②书是世界的一个窗口,人们就是通过这许许多多的窗口去认识世界的。

书就是一艘船,它载着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 ③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④书籍是知识的一台电脑,题目是主机,目录是键盘,文字、标点是书籍的内存。

] ⑤在学校里,读书学习是我的天职,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下,我的羽翼渐渐丰满; 在家里,上网是我的课余爱好,与网友们。

文言文高三

 高中语文课文《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文章中非常有影响的名篇,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体悟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

 2、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3、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4、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二课时(两节连上)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朗读全文二至三遍。 正音。

 二、 熟读下列重点段,并参考注释,弄通这几段话的大意。 见中学语文网中网对译。

 ①?齐宣王问曰?至?可?。

 ②?无伤也?至?君子远庖厨也?。

 ③?挟太山以超北海?至?王请度之?。

 ④?五亩之宅?至?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 思考以下问题(答案见?课文鉴赏说明?)。

 1、孟子在本文中的基本政治主张是什么?

 明确:

 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保民而王?。在这次谈话中,孟子集中阐述了他的仁政和经济思想,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社会蓝图。他从齐宣王有?不忍?之心说起,鼓励齐宣王发扬?仁术?,推恩百姓,以德服天下。在孟子看来,仁者无敌,得民心者得天下,?保民?是王道的基础。

 2、孟子的论辩思路是怎样的?试根据文章的结构层次来说明。

 明确:

 本文是一篇谈话记录,齐宣王提问,孟子回答,问与答紧密相连,不容易看出层次。这里根据内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提出并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晋文称霸的事,正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二霸。前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后者曾定乱扶周,破楚救宋,都是当时的霸主。因为他们的行事不是靠仁政,而是凭武力,因此被儒家称为?霸道?,与?王道?相对立。所以问齐桓、晋文之事,等于问霸道之事,这对于崇尚王道的孟子来说,无异于劈头一瓢冷水。而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轻轻把话题岔开,转而谈论王道。

 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肯定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在孟子看来,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所以孟子首先提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然后再紧紧抓住齐宣王的?不忍?大做文章。在这里,孟子不是空泛的论述,而是抓住了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加以阐发。老百姓看到?以羊易牛?,以小易大,认为王是爱财;孟子则不同,他肯定王有?不忍之心?,只是没有把为仁之事继续扩展下去。这说明齐宣王已经有了?保民?的基本条件,具备施行王道的基础。同时也为下文论说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

 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剖析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首先,孟子以一组巧妙的比喻,正面引出?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的结论。其次以?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这组对照性比喻,进一步阐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别。最后顺其理势,引经据典,加以正面晓喻。说明王道并不难,最基本的就是?推恩?,?推恩足以保四海?,为齐宣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齐宣王不能实行王道,不是方法问题,而是一心要实行?霸道?。孟子先以?兴甲兵?几句,不直说霸道,却列举了霸道的种种害处,使齐宣王不得不说出?吾何快于是?,从而引导他说出?大欲?。?笑而不言?四字,写出宣王欲霸天下而又躲躲闪闪,不那么理直气壮的神态,极尽传神之妙。孟子明知齐宣王的?大欲?仍是霸业,却故意以口腹声色之娱来揣度,形成文章的顿挫,然后道破其?大欲?乃是以力争霸天下,点明齐宣王的?大欲?后,旋即以?缘木求鱼?这个生动的比喻,彻底打碎了他的幻想,犹如当头棒喝,使文势如悬崖坠石,有千钧之力。宣王不禁惊言:有这么严重吗?孟子再步步进逼,以邹与楚战为喻,说明齐若与天下对抗,强弱不均之势显而易见,从而导出小不敌大、寡不敌众、弱不敌强的结论,以使齐宣王彻底放弃?霸道?。霸道的危害既已讲清,孟子再正面铺写行仁政王道的威力,就不能不令齐宣王怦然心动了。

 第三部分(?王曰:?吾,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经过上文对王霸利弊的说明,齐宣王表示愿意就教,孟子这才水到渠成地拿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使百姓有恒产,足以饱身养家,然后再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这一王道仁政模式,以排比句对称说出,说王道制度,极言其利。只要做到这一点,老百姓归附,犹如万条江河归大海,形成?孰能御之?之势。全篇最后以一幅王道乐土的美好画卷作结。

 四 作业。

 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思考下列问题:

 1、复习旧课: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艺术,在文章中有三个波折。请你具体说说这三个波折的内容。

 明确:

 第一个波折:孟子想向齐宣王道出自己的仁政理想蓝图,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齐宣王的怕难心理。齐宣王认为王天下很难,而霸天下则比较容易,所以,他说?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针对齐宣王的这一认识,孟子从齐宣王的日常生活入手,巧妙地分析了?以羊易牛?的事,别具眼光地指出齐宣王不是吝啬,而是有不忍之心,而这不忍之心正是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础。再说,孟子的这一番言说,也让人听得顺耳。所以,齐宣王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心悦诚服地与孟子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来了。

 第二个波折:齐宣王虽然在思想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他又怀疑自己的能力。他说:?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意思就是说自己还是没有信心。孟子针对这种思想上的疑难,采用了一组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进行说理。这就是?百钧?、?舆薪?、?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等比喻,指出齐宣王完全有能力保民而王,只是没有认真去做罢了。这就进一步从思想上为自己陈述仁政理想学说铺平了道路。

 第三个波折:在孟子发出了?推恩?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议论后,齐宣王并没有乐意地表示要去实行,倒是对心中?大欲?念念不忘。那么,他的?大欲?是什么呢?这是孟子必须认识到并扫清的障碍,否则,王天下的大道理还是不能让齐宣王听到心里去的。所谓能破才能立,就是这个道理。

 孟子善于察言观色,他从两人一开始的谈话中就始终没有敢忘记齐宣王想霸天下的企图,于是,他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於诸侯,然後快於心与?一激,再故意提出?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五项,旁敲侧击地衬托出齐宣王的?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然后,又用缘木求鱼的比喻,彻底击碎了齐宣王的迷梦。

 文章中的这三个波折,呈现出迂回曲折的特点,千回百折,摇曳生姿,有时故意避开话题,有时故作顿挫,这都是由齐宣王认识上的曲折决定的,课文的这种准确的记录,正好反映了文章高度的艺术水平,这是理解上的难点,更是理解上的乐点。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1. 高三所有文言文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 (齐宣王)说:"象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

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

"(那人问)道:"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哪能废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

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的同情心。"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是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

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

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

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把厨房建得远远的。

"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郎的作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受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 *** 一下肢体,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 *** 肢体一类的事。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

所以,推广恩德足以使天下安定,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各种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供给,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象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 齐宣王说:"象(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

" (齐宣王)说。

2. 高中文言文大全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

必修一

(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

(三)赤壁赋(苏轼)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必修二

(五)六国论(苏洵)

(六)阿房宫赋(杜牧)

必修三

(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八)五人墓碑记(张溥)

(九)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十二)鸿门宴(司马迁)

(十三)秋水(庄子)

(十四)非攻(墨子)

必修四

(十五)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十七)滕王阁序并诗(王勃)

(十八)秋声赋(欧阳修)

(十九)陈情表(李密)

(二十)项脊轩志(归有光)

(二十一)报任安书(司马迁)

(二十二)渔父《楚辞》

(二十三)逍遥游(庄子)

(二十四)兰亭集序(王羲之)

3. 高三文言文如何复习

在高三复习迎考中,许多学生不太喜欢或很少“朗读”文言文,所以,绝大数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即对语意及用法所产生的直觉感知还是比较“浅”、比较“滞”的.在考场上,面对第一次“见面”的生疏文言语段,不少学生反映“读不懂”,于是只得云里雾里地去理解文义,连猜带蒙地去解答题目. 若能在考前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朗读”,在考场上辅之以“默读”,在答题时就会容易“入题”,也容易“解题”,考生不妨一试. 考前进行一遍“朗读” 在考前有限的几天时间里,如果能再进行一次踏踏实实的“朗读”,一定能够获得很大的收益.因为,“读”,不易走神——聚精会神是最佳的复习效果;“读”,不易忘记——刻骨铭心是把握知识的最好状态;“读”,易加深理解——准确理解是赢得高分的重要保障;“读”,易触发灵感——心有灵犀是立意创新的源源活水. 在考前这几天,把语文书和各类考卷上的文言文“通读”一遍,读到能够“同步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嘴上”读文,“脑中”译文,自己嘴上所诵读的“声”与自己心里所理解的“义”,来一个“同步翻译”. 重视文言实词语言环境 在朗读过程中,要抓住一个核心——实词的理解. 每一个实词都有着它最基本的意义,这些意义大都在我们的理解和把握之内;但每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又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意义.在解读实词时我们往往会忽略甚至忘记“这个实词”的“语言环境”——这是我们在“朗读”时要时时提醒自己的关键之处.如果在解答试卷时,我们离开了“这个词”的语言环境,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实词的“基本意义”来认知试卷上的实词,这样就会造成对实词理解的严重偏差. 在实词的解答中,我们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 组词法——习惯于用“组词”的方法来思考和释词;填空法——把需要解释的词扔掉,只是按照上下文的意思填入一个词语;对应法——只是用一个双音节的词语释词对应.这些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考场默读提高阅读质量 如果有了考前朗读的“热身”过程,在考场上考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默读”状态.“默读”能够促进考生对文义的准确、正确理解. 在考场“默读”中,考生应该具有这样两个“意识”: 知识点分布意识.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者常常是用有限的题目量来涵盖较多的文言文知识,这样可以使得考查的范围更大、知识更广.命题者命题的策略也正是我们复习和考试的策略,即同一个“知识点”在同一份试卷中重复出现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整体把握意识.文言文句子翻译需要了解修辞格、文化意义,以及人物、事件、观点等.古人在表达时,由于所处年代的政治氛围、道德规范、文化背景、民俗习惯等要素,使得作者在表达文意的时候,染上了较明显的时空色彩,这些都是我们“默读”时需要注意的.。

4. 高三要学的文言文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há ma)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zhāo zhā)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长亭送别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急。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5. 高三文言文怎么学

兴趣的培养可以有多方面的,如果你的老师讲课讲的非常好,那对你培养兴趣是极为有利的,如果老师讲课不够精彩,自己也可以培养兴趣。文言文最大的难度就是时代久远,不容易理解它的意思,当你真正读懂了时,会觉得很有道理,很有收获,毕竟是经历时间考验了的东西。

找准自己的兴趣所在点,比如你如果喜欢辩论,可以去看孟子的散文,喜欢自由自在可以去看庄子老子的散文,为人温和中庸可以看论语,对历史感兴趣可以看史记,喜欢华丽的风格可以去看骈文或赋,喜欢诗词可以读读诗经、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喜欢小说可以看看明清小说…………

个人觉得培养兴趣可以从背诗词和看小说入手,诗词朗朗上口,篇幅短小,背出来会很有成就感并且可以广泛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增加文采;而古文小说基本上跟白话文没有太大的差别,很容易懂。

读古文的书最好是买一些比较权威的出版社的,比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现在很多出版物的质量良莠不齐,作为初学者要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别买那些乱七八糟的出版社出版的书,错误太多了。

学古文是必需的,背诵可以培养你的语感。课本里要求背的一定要背到,不要求背的要熟读。理解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理解一些基本的古汉语语法,比如什么是使动什么是意动的。最后当然还要理解全文的意思了~

每天记一点背一点,不间断,高三时会有收获的!

6. 高三语文如何复习文言文的虚词

再潇洒的教与学,面对考试都不能释然,不过,即使单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虚词的这几方面作用,也是很有效果的.多年来,文言虚词的考察成了文言阅读中一道必考题,命题组坚持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用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就是在无言地向我们宣告虚词的意义.高考经历了多年的成长之后,2002年高考增加了文言文试题的分量,在保留老题型客观选择题的同时,增加了文句翻译,翻译正能体现学生对文言文文句的“贯通”和文意的“丰富”的能力,文言虚词的巨大作用,将在翻译中一显身手.古人云:“文有助词,犹礼之有傧,月之有相也.礼无傧则不行,乐无相则不谐,文无助则不顺.”说得可谓深入浅出.这里说的“助词”,其实就是我们讲的文言虚词.思想由文章来表达,文章由文段来组成,文段靠句子,句子靠词语,这一语言世界的宏观与微观的支撑关系是大家都容易理解的规律,所以反而推之,要想宏观上正确把握古人的思想精华,就必须研究最基础一层的微观世界,那就是句子中词语与词语的关系.的确,在一个句子中充当主角的,是实词,但虚词即便是配角,其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历来被认为有两个主要的功能:一为语法功能,二为语气功能.其实从阅读效果来看,这就是虚词在“贯通”和“丰富”这两方面对句子起到重要意义:所谓“贯通”,就是将实词表达的含义有效地组合起来,真正实现表达的目的,达到所要表达的最佳效果;所谓“丰富”,就是将实词不能表达的,或表达不完善的的内容补充完整,使句中实词的意义更清晰更生动.随便就可以举两个例子:“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除去虚词“因”,此句成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文意就要发生根本的变化,主语错了位,这和上下文的文意显然无法贯通.再比如说2000年高考文言阅读中的一句“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除去两个虚词“仅”和“之”,原文便成“法是陛下法,臣守”,显然就缺少了原文里通过副词“仅“传达出的,“臣”对事态的态度,一句话的内容就单调了许多.所以说,虚词在文言句中功不可没,抓住了虚词才会让你真正全面透彻地理解古文,读懂古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分析虚词:一.观察虚词对句子结构的作用,翻译时调整好句子结构这主要针对结构助词而言,举一个例子来看“以此鸟(A)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B)之适而茂林(C)之栖”这句包含哲理的议论,读懂的关键是那三个“之”.“之”的虚词意义很复杂,其中有一类作用就是结构助词,其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定语的标志;另一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还有一种宾语前置的标志.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之”的这些功用,或者不能理解这几种结构的意义,当然就不能将这句耐人寻味的文言读懂.“A之”在这里是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BC之”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所以这句话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这样:“凭这只鸟羽毛漂亮并且声音美好,为什么不到深山去栖息在茂密的森林里?”文言中结构助词并不很多,”之,者”用得较多一点,但能在句中形成相对结构的还有介词,比如”以,于”等举个例子: 《寡人之与国也》中有一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如果分析不出介词“于”所带宾语是一句长句子,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孟子锐不可当的辩论艺术. 另外,文言中的固定结构,复音虚词,兼词等也需慎重考虑它们的结构意义.. 二.观察虚词对句子语气的作用,翻译时把握好句子语气虚词对句子语气所起的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为直接的语气词上,如,语气助词“乎”、“焉”、“也” “耳”等;语气副词“其”、“乃”、“何”等都可以用来表达各种不相同的语气.举个例子作简单说明:“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重叠使用语气助词,加重了肯定语气,形象地表现了梁惠王自以为是的骄傲心理.语气副词也能起到这样的表达效果,如欧阳修《伶官传记》中“与尔三矢,尔其无忘尔父之志”一句,“其”相当于“一定”,就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真实地表现了晋王临死托志的恳切.但一个词常常可表达多种语气,翻译出正确的语气,还需要揣摩语境.这就是下面所讲到的组合效果. 另一种是通过各类虚词在句中的间接组合,而使句子产生了一定的语气情态,从而达到了更为生动的语气表达效果.《资治通鉴 晋纪》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副词“既”“而”都是多意词, 在这里改如何翻译才能更生动地表现人物? 仔细分析前后关照,将“既”解释为“已经”,连词“而”解释为递进关系“还要”,这句就组合为这样的一句表意完整的话:你已经不种田了,还要游戏般地偷人的稻.就把陶侃大怒,指责的态度生动地表现出来.三.观察虚词对句子连接的作用,翻译句子要注意逻辑关系:在众多的文言虚词里,有很多起关联作用的连词,比如“而”、“且”、“则”、“以”等,它们的加盟使的句子和文段多了几分理趣,重点更突出.下面就拿苏轼《赤壁赋》里的一段经典议论来说明连词对文段意义:“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便者而观之。

文章标签: # 学期 # 孟子 #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