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古文2017-高考古文作文

tamoadmin 2024-08-20 人已围观

简介1.天津高考文言文默写必背篇目2.2017年文言文翻译书3.2017古代文言文常识4.高中文言文必备古诗文书5.2017-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必背篇目有哪些天津高考文言文默写必背篇目1. 2017天津高考语文背诵篇目有哪些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1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

1.天津高考文言文默写必背篇目

2.2017年文言文翻译书

3.2017古代文言文常识

4.高中文言文必备古诗文书

5.2017-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必背篇目有哪些

天津高考文言文默写必背篇目

高考古文2017-高考古文作文

1. 2017天津高考语文背诵篇目有哪些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1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50篇:《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

2. 天津语文高考重点背诵诗句

分给我吧: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7.却下水精帘, 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 19.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 22.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风飘荷叶 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

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

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

3. 天津语文中考必背古诗文篇目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4. 2019高考必背古诗文篇目

解释如下

目前考纲并无变化:

高中课标必背14篇

1劝学

2逍遥游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中课标必背50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其五)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行路难(其一)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观刈麦

33钱塘湖春行

34雁门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

39相见欢

40渔家傲·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飞来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44水调歌头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

5. 天津市2013年高考必背语文背诵篇目

目录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gui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诗经·周南》

18.《蒹葭》——《诗经·秦风》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yi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相见欢》——李煜yu

40.《渔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44.《水调歌头》——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50.《已亥杂诗》——龚自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背诵的篇目十四篇

51.《劝学》——《荀xun子》

52.《逍遥游》——《庄子》

53.《师说》——韩愈

54.《阿房宫赋》——杜牧

55.《赤壁赋》——苏轼

56.《氓》——《诗经·卫风》

57.《离骚》(节选)——屈原

58.《蜀道难》——李白

59.《登高》——杜甫

60.《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61.《锦瑟》——李商隐

62.《虞美人》——李煜

6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6. 天津语文中考必背古诗文篇目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2017年文言文翻译书

1. 文言文翻译

任末(东汉人)年十四时,学无常师(固定的老师),负笈不远险阻(不怕路途遥远,道路难行)。每(经常)言人而(如果)不学,则何以成。或(有时)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ān,小草屋),削荆(一种有棘的植物)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指在月光下读书),暗则缚(捆扎)麻蒿(hāo,两种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写)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指门人)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句首发语词,无义)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死活人)耳。”

东汉时的任末,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14岁时就拜了很多老师,只要听到有名师可从,就不怕路途遥远,总要背着书箱上门求教。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好学习,即使活着也如同死了。”

2. 古文翻译,

艾子到郊外出游,弟子通、执二人跟随着他.艾子感到很渴,便派执子到村舍去要喝的.田舍中有个老者迎着门坐在那里看书,执子上前行过礼,说明来意,老者指着书上一个“真”字问道:“你若认识这个字,我就给你喝的.” 执子说:“这是‘真’字.” 老者听了很生气,不给他.执子只好回去告诉艾子.艾子说:“执不懂变通,还是通去吧.” 通子见了老者,老者又照前次那样问他.通子说:“这是‘直’、‘八’两个字.” 老者很高兴,把家里酿造的最好的水浆拿出来给了他.艾子喝了之后觉得很可口,说:“通真是聪明!如果还像执那样‘认真’,一勺水我也喝不上!” ——明·陆灼《艾子后语》。

3. 古文翻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原文: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此句翻译应该是: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4. 广西贺州,语文初中6册(2014年~2017年)古诗文言文及翻译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6) 文章来自:学优网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1.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

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

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

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

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3.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呜呼!其真耶?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

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文章来自:学优网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1.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译文:(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

5. 10篇文言文和翻译

5.掩耳盗铃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6.请君入瓮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 原 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译 文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 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了许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 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 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 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 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 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 劝我喝,边喝边聊。

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死不认罪,不知老 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 说:“哦,请快快指教。”

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进到瓮里,你 想想,还有什么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 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 进瓮里吧。”

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7.高山流水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8.唇亡齿寒 出 处 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原文(《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3.望梅止渴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这话,。

6. 古文《富贵不能*》的意思

富贵不能*的意思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

*,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如若将”*“释为” *** “、”荒*“,是现代人见文生意,严格讲偏离本意。文言文《富贵不能*》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选入2017年部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二章》。

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景春说:“公孙衍(yǎn)、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氏。

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2017古代文言文常识

1. 古代语文常识

1.“王杨卢骆”,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初唐四杰。2.蔡文姬

3.法国:莫伯桑——《羊脂球》

俄国:契科夫——《变色龙》

美国: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4.

《舒昂党人》

《高布赛克》

《苏镇舞会》

《家族复仇》

《夏倍上校》

《图尔的本堂神甫》

《十三人的故事》

《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

《长寿药水》

《驴皮记》

《绝对的探求》

《古玩陈列室》

《赛查·皮罗托盛衰记》

《扭沁根银行》

《公务员》

《搅水女人》

《幻灭》

《烟花女荣枯记》

《贝姨》

《邦斯舅舅》

《农民》

《老姑娘》

《比哀兰特》

《阿尔西的议员》

《夏娃的女儿》

《幽谷百合》

《改邪归正的梅莫特》

《三十岁的女人》

《萨拉金》

《红房子旅馆》

《沙漠里的爱情》

《无神论者望弥撒》

《冈巴拉》

<;红色旅馆>

5.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米),位于陕西华阴县。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

6.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伯,仲,季表示排行,伯表示最大,季表示最小。

8.晦

阴历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叫"既望",月末一天称"晦"

9.元宵节:观灯 赏月 吃汤圆

清明节:踏青 放风筝 祭祖扫墓 吃清团

重阳节:登高 赏菊

10.琴棋书画。

11.松、竹、梅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2. 请多介绍些古代知识,文言文知识,古代一些繁文缛节

古代礼节:

中国宴饮是中华民族饮食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宴饮既是物质形态,也是精神形态。古人讲:“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设宴待嘉宾,无礼不成席。”宴与礼相连,宴与情相通,古今中外亦然。宴饮所具有的聚餐式、规格化、社交性、礼仪性这几大特点,决定着古代不可少,现代不可缺,将来还会有。因为吃是人类的起点和最后归宿。宴饮中的吃喝不同于日常饮食中的吃喝,宴饮将吃喝作为实施情、礼、仪、乐、趣、享的一种形式,是人类追求饮馔美的—种手段。

无古不成今。当今社会,人们将举办和参加各种宴饮活动看作是相互交流、互通信息、了却心愿、答谢朋友等社交手段之一,它与日常进餐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一定的礼仪规矩。但是,在各种宴席上,不合礼仪的举动却时常可见。

然而,在中国古代宴饮活动中,有着种种礼仪规范的约束,并形成了一套饮食礼节。古人宴请宾客,一般程式为:确定宴请,主人发出请柬,车辆迎宾,门前恭候,客至问安致意,请入厅堂小坐,敬茶献烟,专人陪伴,稍事休息后导客入席,彼此让座。开席前即使是家宴,家长也得说几句话,相当于致辞。

席间上菜,先冷后热,先大件,后一般,中间插上点心,最后上果盘。每进一肴,主人要举杯敬酒,举箸劝食。无论主人或客人,都要遵循这样的礼节,即《礼记·曲礼》中所讲的:

“共饭不择手”,即同别人一起吃饭时,要检查手的清洁,把手洗干净后再食;

“毋抟饭”,不要把饭搓成饭团,然后狼吞虎咽大口吃,这样做有争食之嫌;

“毋放饭”,不要把手中的饭再放回盘碗中,以免给人以不洁的感觉;

“毋流歠”,不要喝得满嘴淋漓,给人以馋相;

“毋咤饭”,吃饭时不要啧啧做声,发出唏唏的响声;

“毋啮骨”,不要过度地啃骨头,给人以不雅的印象;

“毋反鱼肉”,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再放回盘碗里,应当接着吃完,以示卫生,吃时应少取,不够再取;

“毋投与狗骨”,不要把肉骨头投给狗,以免主人误以为他举办的宴席只配狗食;

“毋固获”,不要专挑自己喜欢吃的那一种食物,这样做会显得有些自私;

“毋扬饭”,不要因为贪图吃得快一些,就去扬着热饭,以散去热气,这样做显得心急;

“饭黍毋以箸”,吃黍米饭不要用筷子,而须用专用匙,以免给人喙食之感;

“毋遝羹”,不要大口喝羹汤,有菜的羹汤应用筷子夹食;

“毋絮羹”,客人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羹汤,好像自己的烹调技艺比主人的更好;

“毋刺齿”,不要当众剔牙,显得不雅观,须待饭后再剔;

“毋歠醢”,不要喝酱汁,使人觉得你没见过世面;

“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享”,如果有客人在调和羹汤,主人就要道歉,说烹调得不好,请包涵;

“客歠醢,主人辞以窭”,如果客人喝了酱汁,主人也要道歉,说菜肴乏味;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煮过的肉可用牙齿咬断,干肉则不要用牙去咬,须用手或刀匕分食;

“毋嘬炙”,吃烤肉串和大块的烤肉,不要一口吞下去,这样会塞满口腔,呈狼吞虎咽状;

“共食不饱”,即同别人一道吃饭,不要吃得过饱,要注意文明和谦让;

“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进餐完后,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着腌渍物的盘子,交给旁边的仆役,主人则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收拾,然后客人再坐下等等。

以上是中国古代一整套的进食礼节,这套礼节对后世中华民族餐饮文化有较大影响。这套繁琐礼节的宗旨,是要求人们要有“尊让契敬”的品德,以保证上下有礼,尊卑有序,实现“讲礼于等”的进餐方式。用现代观点看,虽然这套繁文缛礼的宗旨是封建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因素,对我们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现代社会交往的礼仪形式,越来越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日益平等,生活节奏日趋加快,餐桌文明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将吃相作为判断有无教养的标准之一。宴饮礼仪,虽无古代社会那些繁文缛节,但也还是有一些仪节程式。常言说“礼多人不怪”,如果在宴饮活动中,你的举手投足,进餐形象,言谈话语间表现出很高的礼仪修养,则有助于塑造你的公众形象,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促进你事业的发展,帮助你社交成功。

3. 中国古代各种文化常识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

《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参见“郡”条。

《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

《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

《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4. 古代文学常识

史记简介:《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

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作者司马

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左右。司马迁的父亲司

马谈在汉中央 *** 做太史令,负责管理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

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

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

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漫游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集传说。通过对

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

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

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

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

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

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

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

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

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

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

《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

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

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

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

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

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

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5. 高中语文必修一古代文言文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②què 城楼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

杜甫《岁宴行》)。

6. 文言文基础知识

第一节 文言实词 一、古今异义 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

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的词语;做题时要细心体察,不要望文生义,以今代古。二、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

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又引申为朝代。

考生要善于根据相关词句(具体语境)准确理解词义。三、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

要掌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结合语境进行判断。四、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教材中的偏义复词的数量不多,因此要进行归纳总结。平时训练要注意积累,考场作答要体察语境,认真比较。

第二节 文言虚词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第三节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白话文用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夫战,勇气也。

粟者,民之所种。2.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

例如: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环滁皆山也。⑥臣本布衣。

“乃”“则”“即”有“就是”之意。3.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示判断。

例如:①此为何若人?②问今是何世?4.“者”也”都不用,完全凭句意去判断。例如刘备,天下袅雄。

5.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例如:视之,非字而画。二、被动句 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里,主语不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施动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文言被动句有以下几种:1.在动词谓语后边也用介词“于”,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或配合“所”字一起使用,例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在动词前边用“见”作为被动标志,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又可以再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在动词前边用“受”,同时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在动词前边用介词“被”作为标志,例如: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或者配合介词“于”引出行为主动者,例如:燕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三、倒装句(一)宾语前置句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在疑问句里,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一般提到动词或介词前。

例如;①沛公安在?②富者曰:“子何持而往?”③微斯人,吾谁与归?④何以效之?2.在否定句里,作宾语的代词,也都提到动词的前边,例如:①时人莫之许也。②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③彼不我恩也。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的帮助,把宾语从词的后面提到动词的前面。这“之”“是”便成了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其他义。

例如: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唯利是图。4.介词宾语的前置。

例如;①国胡以相恤?②一言以蔽之。(二)定语后置句1.“……者……”为标志。

例: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2.“……之……”为标志。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三)状语后置句1.“于”为标志的介宾短语。

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2.“以”为标志的介宾短语。例: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四)主谓倒装句 例;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虎丘记》) 四、省略句 文言文某些词或某些成分经常省略,比白话文多见。1.省主语。

例如:(成名)喜而捕之,(虫)一鸣辄跃去,(虫)行且速。2.省谓语动词。

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宾语。

①省动词宾语。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②省介词宾语。例如: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4.省介词。例如: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5.省量词。例如:①蟹六(只)跪而二(只)整。

②寒暑易节,始一(次)反焉。

高中文言文必备古诗文书

1. 2019高考必背古诗文篇目

新课标高考大纲语文背诵篇目(共74篇)高中1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60篇:《论语》12章,《孟子三章》(《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庄子》一则,《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木兰辞》,《湖心亭看雪》,《河中石兽》,《十五从军征》,《登幽州台歌》,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黄鹤楼》(崔颢),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龚自珍《己亥杂诗》,《满江红》(秋瑾)。

2.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有哪些

必修一: 《劝学(节选)》 , 《师说》 , 《赤壁赋》 《始得西山宴游记》必修二: 《六国论》 , 《阿房宫赋》 ,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 , 《五人墓碑记》 ,《离骚(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 《谏太宗十思疏》 《廉颇蔺相如列传》 , 《鸿门宴》 附:融会贯通 《秋水(节选)》 , 《非攻(节选)》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 《寡人之于国也》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 《蜀道难》 《登高》 , 《琵琶行并序》 , 《锦瑟》 《虞美人》 , 《蝶恋花》 , 《雨霖铃》 《声声慢》 , 《滕王阁序并诗》 《秋声赋》 必修五: 《陈情表》 , 《项脊轩志》 《长亭送别》 , 《抱任安书(节选)》 《渔父》 , 《逍遥游(节选)》 《兰亭集序》。

3. 高中生必背课外古诗文

(一)古文20篇 1.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2. 劝学 《荀子》 3. 逍遥游 《庄子》 4.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5. 过秦论 贾谊 6. 屈原列传 司马迁 7. 报任安书 司马迁 8. 陈情表 李密 9. 兰亭集序 王羲之 10. 归去来兮辞 陶潜 11.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12. 滕王阁序 王勃 13. 师说 韩愈 14. 阿房宫赋 杜牧 15. 六国论 苏洵 16.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17. 赤壁赋 苏轼 18. 石钟山记 苏轼 19. 项脊轩志 归有光 20. 登泰山记 姚鼐 (二)诗词曲50首 1. 静女 《诗经》 2. 无衣 《诗经》 3. 氓 《诗经》 4. 湘夫人 屈原 5. 离骚 屈原 6. 长歌行 汉乐府 7.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8.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9. 短歌行 曹操 10. 白马篇 曹植 11.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潜 12. 山居秋瞑 王维 13.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14. 越中览古 李白 15. 蜀道难 李白 16. 将进酒 李白 17. 登高 杜甫 18. 蜀相 杜甫 19. 兵车行 杜甫 20. 客至 杜甫 21. 旅夜书怀 杜甫 22.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23. 阁夜 杜甫 24. 登岳阳楼 杜甫 25. 渔翁 柳宗元 26. 石头城 刘禹锡 27. 琵琶行 白居易 28.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29. 李凭箜篌引 李贺 30. 过华清宫 杜牧 31.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32. 锦瑟 李商隐 33.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煜 3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35.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36.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3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38.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39.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40.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41.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42.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43. 书愤 陆游 44.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4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46.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47. 窦娥冤 关汉卿 48. 长亭送别 王实甫 49. 醉太平(人皆嫌命窘) 张可久 50. 哀江南 孔尚任。

4. 高中生必背古文有哪些

以下这些是 高中课本上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浴乎沂一段)劝学 秋水 过秦论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师说 阿房宫赋(全文)谏太宗十思书(十思一段和前一段)六国论游褒禅山记(议论的一段)项脊轩志(姗姗可爱一段)长亭送别(3小段)陈情表 赤壁赋 逍遥游 滕王阁序 (全文)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论述的长段)报任安书(孙子膑脚一段)屈原列传(屈原即黜 一段,渔父一段,还有一段忘了) 初中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桃花源记…………………………………………陶源明 (全文)五柳先生传 三峡 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 始得西山宴游记 醉翁亭记(了解)《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岳阳楼记…………………………………………范仲淹 (全文)出师表…………………………………………诸葛亮。

5. 高中语文必背古文

1.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2. 劝学 《荀子》 3. 逍遥游 《庄子》 4.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5. 过秦论 贾谊 6. 屈原列传 司马迁 7. 报任安书 司马迁 8. 陈情表 李密 9. 兰亭集序 王羲之 10. 归去来兮辞 陶潜 11.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12. 滕王阁序 王勃 13. 师说韩愈 14. 阿房宫赋 杜牧 15. 六国论 苏洵 16.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17. 赤壁赋 苏轼 18. 石钟山记 苏轼 19. 项脊轩志 归有光 20. 登泰山记 姚鼐。

6. 求人教高中语文文言文诗词必备篇目

贴不下 给你网址~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必修一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赤壁赋 作者: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游褒禅山记 作者:王安石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必修二 《诗经》二首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离骚(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

7. 2017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75首

新课标高考大纲语文背诵篇目(共74篇)高中1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60篇:《论语》12章,《孟子三章》(《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庄子》一则,《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木兰辞》,《湖心亭看雪》,《河中石兽》,《十五从军征》,《登幽州台歌》,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黄鹤楼》(崔颢),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龚自珍《己亥杂诗》,《满江红》(秋瑾)。

8.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高中生必背古诗40首有哪些

氓 《诗经》 离骚(节选) 屈原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对酒当歌) 曹 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渊明 山居秋暝 王 维 蜀道难 李 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将进酒 李 白 兵车行 杜 甫 蜀相 杜 甫 客至 杜 甫 登高 杜 甫 登岳阳楼 杜 甫 石头城 刘禹锡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杜 牧 锦瑟 李商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 永 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 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 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 观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 游 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扬州慢并序 姜 夔 长亭送别(节选) 王实甫 逍遥游(节选) 《。 氓 《诗经》

离骚(节选) 屈原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对酒当歌) 曹 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渊明

山居秋暝 王 维

蜀道难 李 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将进酒 李 白

兵车行 杜 甫

蜀相 杜 甫

客至 杜 甫

登高 杜 甫

登岳阳楼 杜 甫

石头城 刘禹锡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杜 牧

锦瑟 李商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 永

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

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 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 观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 游

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扬州慢并序 姜 夔

长亭送别(节选) 王实甫

逍遥游(节选) 《庄子》

劝学(节选)《荀子》

屈原列传(节选) 司马迁

陈情表 李 密

滕王阁序(节选) 王 勃

师说 韩 愈

阿房宫赋 杜 牧

六国论 苏 洵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前赤壁赋 苏 轼

9.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

第一册1、 *** 词2首-沁园春·雪 桑子·长沙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3、勾践灭吴4、邹忌讽齐王纳谏。

5、触龙说赵太后。6、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7、寡人之于国也8、劝学9、秋水第二册1、过秦论2、鸿门宴3、兰亭集序4、归来去兮辞5、师说6、阿房宫赋7、谏太宗十思疏8、种树郭橐驼传不同的地方教材也不一样,但是第一册《沁园春·雪 》《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第二册的《师说》《阿房宫赋》《兰亭集序》应该每个地方都有吧,高考也可能会考到,所以要背牢固了。

仅供参考。

10.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 声声慢(寻寻觅觅)、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永遇乐(千古江山)、扬州慢并序、长亭送别(节选)、逍遥游(节选)、劝学(节选)、屈原列传(节选)、陈情表、滕王阁序(节选)、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氓、离骚(节选)、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对酒当歌)、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山居秋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阳楼、石头城、琵琶行序、李凭箜篌引。 过华清官(长安回望绣成堆)、锦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桂枝香(登临送目)、念奴娇(大江东去)、鹊桥仙(纤云弄巧)。

扩展资料:

我国的古典诗文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与情操,是融汇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的结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 同时,经典古诗文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

大量阅读古诗文,必将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帮助我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7-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必背篇目有哪些

目前考纲并无变化:

高中课标必背14篇

1劝学

2逍遥游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中课标必背50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其五)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行路难(其一)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观刈麦

33钱塘湖春行

34雁门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

39相见欢

40渔家傲·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飞来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44水调歌头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

文章标签: # 动词 # 苏轼 #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