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密高考分科,高密市2021年高考成绩
tamoadmin 2024-08-02 人已围观
简介1.2008山东高考状元各科分数2.成都七中最近怎么了?3.山东各大学录取分数线4.2013年山东高考状元郭然去向5.关于四川会考停考,求知道莫言曾经说过,他和故土的纠缠关系那是爱恨情仇什么都有,一言难尽,现在他每年再回高密老家,甚至还觉得到了异乡,记忆里那些该有的东西好像都不在了。什么是故乡,什么是远方?老一辈人说,父母在哪,家就在哪,的确,这是我们的血脉亲情。但是,很多人对故乡的认知只停留在儿
1.2008山东高考状元各科分数
2.成都七中最近怎么了?
3.山东各大学录取分数线
4.2013年山东高考状元郭然去向
5.关于四川会考停考,求知道
莫言曾经说过,他和故土的纠缠关系那是爱恨情仇什么都有,一言难尽,现在他每年再回高密老家,甚至还觉得到了异乡,记忆里那些该有的东西好像都不在了。
什么是故乡,什么是远方?老一辈人说,父母在哪,家就在哪,的确,这是我们的血脉亲情。但是,很多人对故乡的认知只停留在儿时的记忆,童年时代是无忧无虑的时代,是玩耍嬉戏的时代,我们很多人对童年的记忆是那么深刻,那么回味,记忆中的老房子,记忆中的羊肠小路,记忆中的儿时伙伴,只因为一切是那么美好。
歌曲《我的青春我的城》诠释了一次故乡与远方,无论我们的青春过往经历过多少艰难曲折,无论我们身处何方—他乡或故乡,我们的故乡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我们的梦想就在我们为之奋斗的前方,没有留不住的青春,没有回不去的过往,不知什么时候故乡变成了远方,而远方却变成了故乡,我们能去的和我们想去的会不会在同一个地方。
01
而我的故乡始终是唯一不变的,跟很多人一样,自己出生的地方并伴随着自己长大的地方。记得小时候写作文,我的家乡,坐落在祖国的最东北角,这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是一个风景如画,美丽富饶的地方。如今想起来仍记忆犹新。
很小的时候,由于那里的医术实在是落后,我就莫名其妙的戴上了眼镜,固然展现出爱学习的好学生的样子,事实的确如此,小学印象当中班级几乎没有掉过前十名,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乖乖仔,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一直到现在都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不喜欢拖沓,甚至变成了急性子。和小伙伴们弹玻璃球、扇圆片、攻城、王八垒、踢破盒子.....那时候真的是不知疲倦,不想回家....那时候还住着平房,跟姥姥家是一个院子,在姥姥家吃饭,吃完饭拿着肉骨头去逗狗玩;姥爷很勤劳,每天五点就起床了,他和姥姥退休之后,更是没有闲着,春天给园子播种,插秧、翻土;夏天浇水、灌溉;秋天忙着丰收、储藏冬菜;冬天烧炉子、劈柴火,遇到有人拿来袍子、肚子,还需要卸袍子、刮猪肚....院子里还有鸡鸭狗兔等着去喂,几乎是从早忙到晚。
我住的房子虽然烧炉子,但是没有炕,晚上床上很冷,妈妈会把玻璃瓶灌上热水,放在脚底下,每到晚上睡觉之前,天棚上都会有一排排的蚰蜒,吓得我很害怕,爸爸每次都会拿着粉色的卫生纸去把它一个一个的捏掉,之后我才能进入甜美的梦乡。
这个房子我住了8年。
02
记得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爸爸单位分配了家属楼,我们一家有幸离开了新区(当地的一个叫法),有了自己的小屋,我也转了离家近的小学,中午放学都要拿着一个带硬壳本夹的笔记本,一本教科书,一个铅笔盒,夹在腋下,回家写中午作业;从那时候我有认识了同楼的很多小伙伴,都是父母同事家的孩子,每逢周末晚上,我们都玩到很晚,做很多游戏,要天要地、三个字、骑自行车....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是那么温暖。
这个房子住了4年多。
03
后来,父亲因为工作改革,去了另一家单位,随之而来也盖了家属楼,我们也就跟着再次搬了家,可是我上初中了,学习有一定的压力了,现在回想起来,学习成绩不如从前是因为依然延续着小学学习的笨方法,乃至到后来的高中,越来越差。初中毕竟学业忙了,玩耍时间少了,周末就是去这个老师家那个老师家补课,课间的时候我们依然玩的很畅快....
这个房子住了3年,又过了两年多,也搬走了...
04
上了高中,我去了地级市所在的最好的高中,为了我的学习,父母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还让奶奶过来陪读,给我做饭洗衣服,可是那时候的我,每天不知道再想什么,理科真是越拉越远,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但是结果不会陪你演戏,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初中的基础薄弱,到了高中越拉越大...高中的头一年我很不开心,因为在异乡、学习不好、有人看不起等等,后来,高二分科选择了理科,男生都是这样选嘛,以前习惯了,自己没主意,都是老师家长领着走,没有自己的主观思想,后来做了一个至今我仍感谢自己的决定,弃理从文,后来慢慢的喜欢上了历史、地理,最起码跟理化生比起来,要好很多...后来的高考也是阳光工程的侥幸者。
05
大学别业之后,家已经搬到地级市了,回到这个地方工作生活,上班对着单位的内网,下班对着互联网,虽然工作很努力,很要强,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下班之后的浑浑噩噩的生活,持续了好几年,下班后上网聊天、看**、或者骑着二手车去江边晃荡一圈,又或者跟和尚去踢实况、“大鱼”...
这里呆了9年。
06
时间转眼到了2014年,我们有一次搬家,也是现在父母住的地方,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也随着时光慢慢变大变老,我已娶妻生子,今年夏天,我们还会再搬,更大更宽敞更舒适的房子,但是时至今日,给我更多回忆的依然是故乡的那个住处...
很少会有人在一个房子住一辈子,但是我们每一次搬家都会留恋曾经的老房子,不是因为对老房子的日久生情,而是这里留下了太多的回忆,我们就这样,搬了又搬,走了又走.....
生我土地可以贫瘠,向上之花却要常开。
2008山东高考状元各科分数
成长阶段(1949-1965)
一、沐浴春风获新生
1949年7月,宜都解放,该校由人民接管。8月,全校教职员工参加了人民主办的“暑期教师讲习会”。 结业后,原教职员工基本留用。随后,县委委派解放前曾在宜都一带搞党的地下工作的王素任该校校长。又经县委决定,将湖北省私立宜都清江中学(由曹子龙兄弟在抗战胜利后于私立宜都清江中学原址办的,不是该校之前身)并入该校。仍用“宜都县立初级中学”校名,暂用旧学制,教材是新编的临时课本。当年9月如期开学,当年录取新生238名,分甲、乙、丙、丁、戊五个班 每班40余人,乙班为女生班,戊班全是城关镇的学生,其他三个班为各乡镇的学生。当时全校在籍学生16个班759人,教职员工63人。1949年12月20日,县授予学校“宜都县立初级中学”的校印,从此,这一天也被定为该校的校庆日。
一经解放,该校即着手破除旧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学秩序,遵照并贯彻执行党和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指示等,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切实向工农开门,肃清封建教育思想,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投身革命运动,学习时事政治,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致力改革教学。废除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学校领导体制,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有教职员工和学生代表参加的校务会议,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废除训育处,设教务处(后改为教导处)、总务处两处。取消公民课,开设政治课,讲授《共同纲领》、社会发展史和时事政策。提倡劳动教育,开展艰苦建校等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轮流劳动,拆旧楼,平场地。1950年冬,我县普遍展开了土改、镇反和抗美援朝三大运动。全校师生组成三个宣传队,带了腰鼓、秧歌、快板、歌咏等文艺节目,分赴农村慰问演出,还参与,丈量土地,既配合运动开展宣传,又直接经受锻炼。1949年下学期和1950年冬季,不少学生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参军参干。1951年,全校师生慷慨解囊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
1952年春,增办一年制短师和三年制初师各一个班。从这年起 改为秋季始业,秋季新招的一年级实行新学制,用全国统编教材。此时,学校已有较展,在籍学生已发展到20个班1093人。由于切实向工农开门,招生时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对其确有困难者评发人民助学金和临时困难补助费等,学生中工农子女的入学率得以逐年增加。此时,董化接任了该校的校长。
1952年寒,全校教职员除几位老病者外,均赴省(武昌)参加思想改造运动。全省3000多名中学教师参加,时任湖北省的、专程到会作了《人民教师必须进行思想改造》的重要报告;省副程坦亲自主持,省委宣传部长、教育厅长等负责日常工作。会议历时100天,共分三个阶段:一是大张旗鼓地进行正面宣传,打破对思想改造的顾虑,端正学习态度;二是痛下决心,大胆揭露自己的旧思想(重点是封建思想、奴化思想和法西斯思想),亮出病患,以备治疗;三是用工人阶级思想自我检讨、分析批判。这些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都有与时俱进、改造自己的强烈愿望,加之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的温暖,便自觉“敞开心扉给人看”,“竞扫秽瑕换新天”,“金丹换骨脱凡身”。1953年4月,思想改造运动结束,教师返校,开学上课。
学校各种组织也相继建立起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自1950年在校建团以来,到1953年时,已发展团员104人,而且建立了团总支部。在校少先队员人数也较1950年建队时大有增加。学生会1953年建立,在配合学校行政组织学生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时,广大学生勤奋向学,蔚成风气;全校教师通过解放以来的各项政治运动,提高了思想觉悟,拥护党的领导,自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为了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上级除了继续委派***员来校担任校长、副校长外,而且开始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此时,在校内,最高决策机构是由校长主持的校务会议,负责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学校的工作和总结。学校八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重视了教学的性,加强了基础知识的教学,试行了新的教学方法,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当时,教育部所规定的课程均已开齐,一律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同时,学校也坚持五育并重,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校长、主任既领导教学,也抓德育。该校从1953年开始试行并在1955年推行“劳动卫国制”标准,组织学生参加建校和种菜等劳动;在学生中,以英雄人物命名的体育锻炼组纷纷建立,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也抓得卓有成效,学生体质明显增强;课外文娱活动也颇为活跃。
从1953年起,加强了以集体主义为中心的道德品质教育和劳动教育,至1954年又加强了对学生的升学和参加生产劳动的思想教育。1955年教育部颁发《中学生守则》,该校据以向学生进行德智体诸方面的规范教育。由于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的教育方针和知识分子政策,经过几年的努力,至1956年,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政治空气浓厚,学习环境适宜,学生勤奋于学,教师潜心于教,形成了良好校风,教育质量也颇高,在宜昌专区已经小有名气。
二、跻身完中受挫折
1955年2月22日,根据院[1955]国政常字第13号文件,将枝江县并入宜都县。这样,该校的招生范围也要扩大,加之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宜昌专署教育局决定,从1956年起,该校开始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校名也自此改为“湖北省宜都县第一中学”,各学科都用全国统编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语文课试分汉语、文学两科教学。建国7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该校已初步摸索到了办社会主义中学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即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以教学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1957年6月,党在该校开始建立党支部,赵文科为第一任支部书记。在党支部具体领导下,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整风文献,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学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稳步推进。
1957年10月,上级任命管先润接任校长。1958年元月,新任党支部书记明振环到任。明振环,山东高密人,抗日时打过游击,49年的南下干部先在武汉水电学院当组织部长。管先润,沙市人,原在宜昌地区公安处侦察科任职,因年轻有为调任姊归县公安局副局长,58年政法支援文教才调来宜都一中任正校长。两人一到任,即均被任命为县委委员,这在一中校史上,是空前的。仅此令不少一中人至今谈起来仍兴奋不已。11年3月,管先润调到宜昌师范(即后来的宜昌师专)任书记,直至退休。明振环则在该校一直工作到离休,1993年5月18日病逝。
从1957年12月开始的全县教师集中开展的整风运动至此也已结束,4月开学上课。为了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校进行教育大革命。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办起了工厂、农场、把生产劳动列入教学。但是,由于当时对党的这一方针领会不够,理解片面,加之“左”的思潮的影响,以至在这年秋季,学校将高中部师生投入大办钢铁运动,分期分批拉到江家湾去挖煤洞、矿石、建土炉炼铁;先后两次将初中部师生派到百里洲去帮助生产队捡棉花、搞冬播;留校的师生也办起了各种小工厂(场),建起了小土高炉,还种试验田,放卫星,夺高产,搞。
这半年通过参加炼铁、办厂(场)、支农等活动,广大师生虽经受了劳动锻炼,所办的小炼油厂还炼出了人造石油和机用润滑油,受到县委的精神和物资奖励,但是在整个1958年下期,劳动时间多,读书时间少,教学受到了冲击。三年困难时期,根据院和教育部的有关“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劳逸结合”的通知精神,该校也作了一些具体调整。但是,由于急躁情绪和“左”的思潮影响,某些调整措施则是不适当的。如停开体育课,把体育课时间用来搞开荒种地;在遭受自然灾害生活极为困难的1959­—1960年,还在搞大兵团作战,拖出高中一、二年级师生到江北安福寺附近开荒种粮;调初中部师生到窑湾筑堤建水库养鱼等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也相对地减少了教学时间,不利于师生劳逸结合,影响了教育质量。而且从1958年教育大革命以来,批了当时苏联的一套所谓“修正主义的教育教学模式”。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又还在摸索之中;原用的统编教材被搁置起来,而用本省暂编的试用教材;有的学科即使还在使用统编教材,也搞“砍换删补”,上跃进课。这些也都影响了教育质量。再者,由于接踵而至的派斗争的扩大化,该校错划了一部分人。不少老师竟在一夜之间,或被批判,或被遣送回乡,更有甚者被送去劳教了。1958——1959年,开展倾运动,学校开始批“白专道路”、“拔白旗”,有的教师被清理出校,校长管先润也被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革职下放到农村劳动,又挫伤了一些教师的积极性。
尽管有如此种种困难,但广大教师还是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爱国爱党的感情,拥护社会主义,兢兢业业地钻研业务,致力教学。从解放后到1960年止,学校涌现了一批名师。语文组先后有杨子健、廖致亭、郑应时、喻信、向震、艾寿彭、张寿彝、陈玮、张念亲、陈克铭、邹继贤、张朝正、彭琳、刘武扬、陈少元、李明炎、李光县、余子光、郑启春、黄昌恒、谭范甫、蒲元、胡敦禹、韦启良、龚万树、朱萃玉、张文斌、张家恭、刘枝荣等。数学组先后有李荫青、张泽湘、黄在华、刘华民、刘百臻、周邦宪、向子玖、黄世炽、张纪、刘克作、邓希贤、余良幸、李先泽、廖盖亚、覃秀瀑、淡懋田、杜代耕、李承勋、曾幼安、田学孟、唐厚炎、王曙亚、向从榜、王行圣、郑兰彬、阎友法等。理化组先后有卞嘉乐、向荣楚、李绪述、李全楚、杜集注、吴特生、周永年、鄢子明、王伯欧、王继伦、刘行伟等。外语组先后有敖燮远、余伯常、王和甫、刘钧、杨振晔、汪宗甲、杨勇豪、汪绍珍、喻仁安、邓承海等。历史组先后有凌凤翔、马正英、廖明衡、胡萃华、胡怀民、李致和、梁承茂、胡保田、高科兴等。地理组先后有郑大珍、李逊之、张璞臣、曹建安、谭陛阶、杨先全等。美术组先后有曹月初、程光哲、吴章彩(也教语文)、张廉光、黄桂滔等。体育组先后有龚昌佐、张楚、陈福会等。宜都一中当年的学子对这些先贤师尊们的道德文章,至今仍念念不忘;尤其敬佩邹吉烨校长的云水风范。
邹吉烨先生19世纪40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外语和历史系,抗战胜利后来该校任教英语和历史,并任教导主任。解放后历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他处世为人,儒雅可亲;学识渊博,治校有方。1952年就被调到宜昌师范(即后来的宜昌师专,现在的三峡大学)任副校长,1958年又上调到省属重点高中水果湖中学任副校长、校长,直至退休。1988年,该校举行50年校庆,邹吉烨先生特填词《调寄沁园春-敬贺枝城市第一中学建校五十周年》一首,忆昔望远,情深意长,兹录于下:
犹记当年,短巷书声,逊阁灯光。有清江逶迤,滢滢滟滟,大江东去,浩浩汤汤。泾渭分明,文质互见,苍翠青葱看宋梁。人未老,既滋兰树惠,四有流香。 忆昔若菊相将,共指点山水话高长。赖铁肩妙手,开宗立论;校庆五秩,天和文章。本固干强,百年大计,万国衣冠嘱炎黄。重寄语:学书且学剑,志在兴邦。
发展阶段(17-19)
一、拨乱反正抓教学
1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该校也因之在政治上重获解放。特别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整顿恢复,该校各项工作都有了明显可喜的进展。
16年10月以后,在揭批“四人帮”的同时,该校即着手重建和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其时,学校只有高中部11个班,学生617人。17年伊始,即取补救措施,对高二年级已经分定的各专业班,适当增加文化课的课时和内容,使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前能尽量多学点文化科学知识。6月,县委派来工作组,由彭义全任组长,宋光明任副组长,领导抓纲治校。同时,对学校领导班子作了一些调整,彭玉全兼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学校党支部的工作;宋光明兼任学校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杨万忠主持教导处工作。9月,该校经县确定为重点中学,校内也在各年级办起了重点班,毕业班还按文、理分科。至此,停止分专业班,开始注重智育,抓书本知识,抓课堂教学。
18年5月,根据县文教科通知,废除校革委会之名,刘才雄由校革委会第一主任改任校长;教导处增加了周心顺、汪应雄两位副主任,由周心顺主持教导处工作。学校认真贯彻“全教会”精神,试行重新修订的“中教五十条”,执行部订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教学工作被提到重要位置。废止了教师按连排编制,恢复按学科分别组成的教研组、备课组,开始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以老带新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全国统编教材与大纲。
18年秋季招生,废除了推荐制,仍实行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招生制度,并从这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开始,各科使用统编新教材,并要求各科教学均须依据全国统编的大纲和教材,从实际出发,注重“双基”,注意查缺补漏,努力提高质量。
德育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从17年以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活动,用正面典型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力争好成绩,以挽回“四人帮”所造成的损失。体育卫生工作和勤工俭学活动,都逐步得到正常开展。
这两年,学校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极“左”的影响还存在,教学的中心地位还没有确立起来,学校干部或多或少还心存余悸,教师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二、抓纲务本迈新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校的局面就焕然更新了。
从19年起,该校开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上来。根据“调整、整顿、改革、提高”的方针和“中教五十条”精神,宜昌地区和宜都县都确定该校为重点中学,对该校领导班子作了进一步调整。19年2月,调来冯星辉任校长,10月调来王德茂同志任党支部书记。1980年下期,新任命的教导主任张文海和前一年任用的两位副教导主任周心顺、汪应雄,都是从该校教师中提拔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年富力强。1981年秋,冯星辉同志调到夷陵中学任校长,9月,上级又调回刘才雄同志继任校长。经过几年调整,该校领导班子得到充实和加强。按“中教五十条”的规定,该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又设有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由校长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及教师代表组成。学校定期召开校务委员会,广泛征集意见,共商学校大计。同时,学校重新确立了全面贯彻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抓纲务本”,把学校中心工作转移到教学上来。尤其是校长刘才雄同志不仅一身正气,治校有方,而且以身作则,作风扎实,雷厉风行,学校的局面迅速改观。不少的教师开始在政治上积极争取进步,业务上扎实钻研教学艺术,潜心教书育人,有的教师,如已经平反且又重返教坛的张文斌老师已在冲破旧的框框,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广大教师已经成为该校全面贯彻方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开创新局面的坚强依靠和中坚力量。
随着拨乱反正工作的进展,该校原有冤错案得到了清理、改正,所有被错划的“右派”都得到平反,并得到恰当地安置,另外还解决了7名教师的夫妻分居问题,安排了11名家属及子女就业,先后解决了63名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广大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待遇、生活条件也得到了不断改善,积极性大大地调动起来了。
在注重智育的同时,学校也加强了德育工作。19年先在学生中进行民主与法制的教育,接着开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宣传贯彻《中学生守则》;继17年以来持续开展“学雷锋、创三好”的活动,并自1981年以后,持续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教育活动,从1982年起,将每年三月定为“文明礼貌月”,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的活动。通过表彰先进,引导和激励学生蓬勃向上,健康成长。平时注意加强政治课的教学,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了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活泼多样的活动,大力表彰先进,宣传好人好事。1986年,学校召开了首届团代会、学生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团委会、学生会。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较之前几年有了明显的提高。1986年7月,根据省教育厅文件(016号),该校王晨、余丽华两同学分别获得省“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1980年下半年起,学校开始贯彻上级有关办好重点中学会议的精神,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思想,明确了重点中学之“重”,在于教学质量高,在于模范地全面正确地贯彻方针。因而确立了“抓纲务本,重法求实”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不再按成绩分班,不搞重点班与普通班;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狠抓教学环节的落实;控制考试次数,不搞考分排队;严格控制作业量,不搞题海战术。同时,要求教师教学必须紧扣大纲和教材,认真扎实备课,狠抓“双基”,改进教法,培养能力,发展智育,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率;并要求各教研组加强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从1980年高考起,该校每年都有毕业生考上清华和北大之类的全国著名重点大学。而在“”前的十七年里,只有一个考生考取北大。年起,学校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和教研工作,确立了“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研结合”的工作思路,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制定详细的教研,并由教导处负责督促实施。对高三年级的教学,学校予以了高度重视,加强了高三教师的配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备考,成立了以校长刘才雄为组长的复习备考领导小组。年高考,该校大中专上线人数达到189人。这是该校历史上上线人数最多的一年。1985年高考,该校荣获宜昌地区第二名,理科上线人数居九县一市之首,尤其是文科考生王仲秋以567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全省文科状元称号,被北大录取。
在体育卫生工作方面,19年下期重新开始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0年又贯彻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等几个单位联合发出的《加强学校体保卫生工作的意见》,学校逐步健全对体育卫生工作的领导,把它纳入学校重点议事内容,并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开展工作,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年2月,学校接受并通过了宜昌地区行署教育局对该校贯彻落实两个“暂行规定”的检查验收,学生的体育达标率超过了70%,名列验收合格的7所学校之首。学校的勤工俭学也取得了出色成绩,1985年和1986年,该校连续被评为宜昌地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总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校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拨乱反正,整顿恢复,沿着党的教育方针指引的正确轨道前进,领导班子对办学指导思想日益明确;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广大教师勤恳负责,教书育人;莘莘学子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尤其是学校的环境面貌、教学设备和师生的生活条件等改善之大,即使是在兴旺的十七年也是无法比拟的。
三、内部改革皱春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改革浪潮滚滚而来,为增添办学活力,1989年,该校迈开了改革的步伐。元月,学校召开了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宜都一中教师课时补助方案》、《教学质量奖方案》、《文明礼貌考勤奖的规定》等规章制度,率先打破了“大锅饭”,对于革除“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绩”的积弊起到了积极作用,让教职工认识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就是不一样,激发了工作热情,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
1990年秋季,上级对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任命周振佩同志接任校长,刘才雄同志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又任命李光林为教务处主任。1992年春季,刘才雄同志调到市教育局任巡视员,上级调来郑兰斌同志任学校党支部书记。连同原有的两位副校长喻可昶、王宏远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新组建的领导班子有魄力,有能力。紧跟形势,大刀阔斧改革内部运行机制;顺应民心,竭尽全力修建教工宿舍。
1993年,学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全市率先试行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和岗位责任制”为内容的“四制”改革。首先是制定并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校长具有学校的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经权。校长对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学校的全面改革、保证办学方向和培养“四有”新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和行政管理,对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待遇等方面负有全面责任。
其次是进行双向选择,实行教师聘任制。其基本做法是:一是公布聘任条件、原则以及各个岗位编制数,同时成立聘任领导小组;二是由校长提名并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任命中层干部;三是个人申报岗位,各处室年级组负责人按编制数在应聘人员内举荐本单位的聘任名单;四是经过聘任领导小组充分协商,确定受聘人员。五是校长颁发聘书,并签定聘任合同。实行聘任制后,聘者和被聘者都有解聘和辞聘的权利。对于落聘者,学校安排做其他工作,也鼓励另找单位;对于拒聘者,按编外人员处理。
三是根据不同的工作种类制定了岗位责任。以职定责、定权、定目标,严格考核,奖惩分明。
四是实行结构工资制,学校大胆改革内部管理,将工作量、工作绩效与经济效益挂钩,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同时,考虑到岗位有别、年龄有异,适当注意平衡。形成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良好运行机制。
成都七中最近怎么了?
罕与人比,常问己过
寿光二中荣秋艳考取全省文科第一名,其班主任认为这并不意外
荣秋艳对自己要求总是很高。
生活日报6月24日讯(记者 卢玉林)“675分以上全省仅一人!”今天下午6点多,寿光二中的李海健老师把2008年山东省普通高考分段表上文史类一栏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确认:675分的荣秋艳的确就是2008年山东省文科第一名。
李海健老师教了荣秋艳三年。2006年寿光二中文理分科后,李海健的身份从历史老师变为荣秋艳的班主任,一直到她高中毕业。对于学生的这一骄人成绩,李老师非常兴奋,同时表示“并不意外”。高考完毕,荣秋艳曾告诉李海健,估计能考660多分。
和以往不少第一名身边高手如林、互相激励不同,荣秋艳同学在班里可谓“一枝独秀”。李海健说,他现在掌握的班里第二高分是610多,比荣秋艳低了60多分。“她自我要求很高,不像有的同学很容易知足。平时,她不怎么在意自己总分多高,而是常常从单科上找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找到不足之后,她会认真地查漏补缺。”
“荣秋艳给您留下的印象有哪些?”记者问。
电话那端的李海健老师沉思了十几秒,然后慢慢说道:“作为学生,她自我要求比较高,学习态度很端正,对老师很尊重。她信任老师,很听老师的话。还有,荣秋艳是个非常诚实的人。因为学校在纪律上要求比较严格,即便是犯了很小的错误,她都会坦诚地告诉老师。”
在李海健老师看来,高考与其说是荣秋艳和别人的比较,不如说是在自我挑战。“对高考,她有种强烈的自我挑战的渴望,她要看看自己有多大的潜力,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这是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学生。”
■相关链接
近年山东高考第一名
2002年,肥城泰西中学的于凡以707分的文化课成绩夺得山东省理科第一名;山东五莲一中的李洋以总分673分获得全省文科第一名。
2003年,山东高考理科最高分是济宁育才中学的祝峰,高考成绩675分;文科最高分张晓菲高考成绩662分,来自高密一中。
2004年,山东省文科最高分宿洁是莱州一中的女生,高考成绩是687分;东营一中的张瑞以732分夺得全省理科最高分。
2005年,我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是来自枣庄八中的张振,总分717分;文科第一名是莱州一中的林小杰,他的总分是658分。
2006年,淄博七中李明荣获山东高考理科最高分,总分708分;淄博实验中学韦薇获全省文科最高分,高考成绩679分。
2007年,文科最高分为675分,是潍坊一中的都珊珊;理科最高分为714分,是青岛平度一中的赵旭照。
今年比去年多招万余人
来自省招考院的信息,我省今年高考招生451665人,比2007年多出11474人。
据悉,今年全省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为781477人。其中,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人数为742642人,比去年多24689人。今年全省招生451665人,比去年增加11474人。
其中,普通高校招生为432665人,包括本科196887人,比去年增加14612人;专科(高职)235778人,比去年增加1562人。对口高职19000人,其中包括本科1350人,比去年减少250人,专科(高职)17650人,比去年减少4450人。
据统计,今年我省普通高考本科招生的录取率为26.5%,约为“四取一”,比去年25.4%的本科录取率有所提升。今年将有1600余所高校在我省招生。投放招生的高校未经教育部批准,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尤其不能降低录取标准指名录取考生即“点录”某特定考生。
山东各大学录取分数线
本来外省不该评价什么,但是不得不说下。前提:2011年12月21日上午 四川省所有高三会考全部被停。会考被停仅因成都七中有学子向省教育厅告密,省厅立即发布文件。勒令全省高中立即停止所有会考进程。现在的成都七中贴吧正遭受着全省各大高校的猛烈抨击,包括绵阳中学 南山中学等一线高中 也义愤填膺。内江的 都江堰的 绵阳的 广元的 等等各地高中都发起了一线攻击。浙大,北大,港大,川大,河南等一线名牌大学与高考猛区也强势围观。据我所知,近年来,各大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与其他学校竞争。在高一下期就进行了分科。(按照文件规定,应该高二才开始分科)我们都知道高中分科是个里程碑式的选择点。必定决定了一生。一旦选择好科,那么你的学习重心与精力都有个比较大的调整。学理科的就绝对对文科东西没那么热情了。就像我看到川内一名学子所说,他们高一下期分科,他选理科,就没学过文科东西,文科课也没排,地政历都被物化等代替。没学过的东西怎么考?确实如此,没学过,文科也要考理科,理科要考文科。大家也都不是天才,不能不学就考的很好。物理化还能随便猜下,那政治呢?文科学生都该知道,政治得分有多难,况且大题,不是你随便忽悠就能得分的。考不过得不到毕业证,没毕业证意味着不能参加高考。寒窗苦读十二年,谁不是为了那场高考?就像有位河南朋友说的样的,他当初分科,也选的理科。会考政治不会,实在没办法。最后只有找老师要了答案,才顺利通过。也许七中部分同学又要说:不是一个档次,我们是国重。去年河南高考一本录取线从582开招,四川一本从519开招。河南那位朋友读的是省重点,我想再差,与七中差距也不大吧?七中部分同学骂那些学子成绩差,只知道。我也是国重毕业,我也体验过炼狱焚尸堆的生活,天天刷题。哪有时间去看与自己所选学科毫不相干的东西?(重点指理科)那么试问七中学子,那套会考政治卷拿给你们理科生做,你们有多少能顺利通过?别说大话,扪心自问。勇敢点。所以七中学子,你们本身就占了个很大的便宜,那就是不用参加会考。也许有七中学子说你会复习,不。高中政治也是几本书,复习一遍,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吧?离高考有好久?剩余不足200天,你是否愿意拿一个月的时间来复习对于你高考毫无作用一门学科的知识?于是,在一直都心照不宣的与浪费时间复习一个月之间,你怎样抉择?所以会考放水是各大高中彼此都心知肚明的事,都是黔移默化的,多年都如此。可能又有七中学子会说你们免会考,楼主设不存在。那么我问你,你为什么,凭什么免会考?凭成绩?那么是否河南等高考猛省可以免高考?他们也凭成绩呀。到时候,七中学子,你们是否无意见?恐怕你们要把地球都炸了。关于这次七中成为众矢之的,与七中学子话语中那份轻视川内其他学子的态度有很大关系。拜送成七学子一句话,成绩不是衡量一个人才价值的唯一标准。况且,成七学子成绩傲视全国了吗?关于成七学子告密,告密是正确的,这是亘古不变的。有正义感是好事,但是,这样做未免太缺失人性思想。说句不客气的话,成七不用会考,其他学校会考是否关成七什么事?影响成七哪了?如今,会考重考,加大监考力度,对于川内学子无疑雪上加霜。艺体生浪费大量时间,金钱(很多艺体生外地学习,坐飞机回去参加会考)浪费大量高三学子本就不多的复习时间。也打乱了准备出国留学不参加高考学子的(近几年,中国留学热)。试问成七学子',本身就占了便宜,有何资格说其他学校学子垃圾?如果,川内学子集体要求成七取消免会考,也跟其他学校样的加强监考,不准。会考不过,不发毕业证。没毕业证就不能参加高考。管你理化生有多高!七中学子,到了那一步,你们真的伤得起?别以为七中有背景就牛的很了。三牧垮了,全国取消免检了。更何况七中取消免会考?我想在据说55万川内学子面前,成七,你的背景还能硬起来吗?所以,七中也别闲的无聊,到处骂其他学子垃圾。这件事,也希望川内学子冷静,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堂堂华夏儿女,岂能怕了会考?成七该道歉,先不论是否成七学子是否告密。关于成七学子骂川内学子垃圾就该道歉!真要拉你一起会考,你也还不是抄,那你岂也不是垃圾?所以,成七,该道歉!
2013年山东高考状元郭然去向
山东各大学录取分数线如下:
1、山东财经大学(512分)。
2、济南大学(济南走读)(505分)。
3、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500分)。
4、曲阜师范大学(4分)。
5、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496分)。
6、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496分)。
7、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489分)。
8、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488分)。
9、山东第一医科大学(488分)。
10、山东中医药大学(487分)。
相关内容:
录取批次:
录取线的全称是普通高校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指省级招生部门根据当地全体考生当年高考成绩水平和国家下达的招生生源,相应确定的一个录取新生的最低成绩(总分)标准。
只有高考总分达到或超过这一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通常“上线考生”人数要比录取人数多出20% 左右。
各个地方的录取线分科类、分批次确定,科类一般分为文科类、理科类、音乐类(文、理)、美术类(文、理)、体育类等,每一科类又各分为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等等。
文科类、理科类各批次的录取线只对文化考试总分作出规定,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则同时针对文化考试与专业考试两方面的总分作出规定。
关于四川会考停考,求知道
山东高考状元郭然去了清华大学。
2013年,山东理科高考状元是高密市第一中学郭然,739分。
"高考状元"一般指中国大陆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考成绩第一名。按照高考分数是否加分分为"裸分状元"与"加分状元"。按照高考分科分为"文科状元"与"理科状元"。另外还有"复读状元"。长期以来,高考状元作为中国各地区高考的第一名,因其特有的商业价值和教育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
2011年12月21日上午 四川省所有高三会考全部被停。
会考被停仅因成都七中有学子向省教育厅告密,省厅立即发布文件。勒令全省高中立即停止所有会考进程。现在的成都七中贴吧正遭受着全省合大高校的猛烈抨击,包括绵阳中学 南山中学等一线高中 也义愤填膺。内江的 都江堰的 绵阳的 广元的 等等各地高中都发起了一线攻击。 话说会考,会考放水是合大高中彼此都心知肚明的事,都是黔移默化的,多年都如此,说实话,七中干的这事真不地道。
我们都知道,会考也只是个形式,关于会考答案,一向都泄露过。这也是个潜规则了。
老师,学生,大家都心知肚明。话说,按照明文规定是高二才分科。但是很多学校从很几年前就开始了高一一学期完就分科,高一下期课表就已经不排不在所选科目的课程了。这点老师,学生都知道。但是,会考又要考。七中不用会考,却举报。这事干的太不地道了。说白了,七中的学生也不是天之骄子。中国人口多,名校多。成都全部是天才,爱因斯坦?都能在没学过的情况下,全部通过?这事,七中干的太不地道!成都七中这一手可谓害了四川省所有高三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