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考文言文默写吗_高考考文言文

tamoadmin 2024-08-01 人已围观

简介1.文言文的高考作文2.全国卷2语文考课内文言文吗3.高中文言文考试时的步骤4.高考能考到什么样的文言文5.高考文言文涉及的题材6.新课标高中文言文考纲要求7.高考文言文阅读应考要点1. 高考作文可以写文言文么 首先说可以。 高考作文是文体不限的(诗歌除外),所以高考作文写成文言文体例没什么不可以。而且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现在称作标杆作文)中确有这方面的优秀之作,包括江苏省王云飞同学于2014

1.文言文的高考作文

2.全国卷2语文考课内文言文吗

3.高中文言文考试时的步骤

4.高考能考到什么样的文言文

5.高考文言文涉及的题材

6.新课标高中文言文考纲要求

7.高考文言文阅读应考要点

高考考文言文默写吗_高考考文言文

1. 高考作文可以写文言文么

首先说可以。

高考作文是文体不限的(诗歌除外),所以高考作文写成文言文体例没什么不可以。而且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现在称作标杆作文)中确有这方面的优秀之作,包括江苏省王云飞同学于2014年高考写成的骈体文,轰动一时。

其次说要慎重。高考作文毕竟是限时之作,短时间内完成将近一千字的写作,还要求扣题完成,这对考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除非对文言文的笔法驾轻就熟,否则写起来可能会磕磕绊绊,文思打乱,结果连篇幅可能都写不够,而且写出来的成品还可能很多句子不符合文言文的文法要求,写出来的是“伪文言文”,这样不但不能得高分,甚至连基本分都得不到。

2. 高考作文可以写文言文么

首先说可以。高考作文是文体不限的(诗歌除外),所以高考作文写成文言文体例没什么不可以。而且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现在称作标杆作文)中确有这方面的优秀之作,包括江苏省王云飞同学于2014年高考写成的骈体文,轰动一时。

其次说要慎重。高考作文毕竟是限时之作,短时间内完成将近一千字的写作,还要求扣题完成,这对考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除非对文言文的笔法驾轻就熟,否则写起来可能会磕磕绊绊,文思打乱,结果连篇幅可能都写不够,而且写出来的成品还可能很多句子不符合文言文的文法要求,写出来的是“伪文言文”,这样不但不能得高分,甚至连基本分都得不到。

3. 高考语文都考什么

全国卷高考语文一共有四道大题,第一道大题是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第二道大题是古文阅读,满分同样是35分;第三道大题是基础知识部分,满分20分;第四道大题是作文,满分是60分。

高考文言文除了考纲确定的64篇,还要考其他的课外文言文,而且文言文阅读一项中的文言文都是来自课外的,涉及人物传记的尤其多。

对于这样一个概括的题型分析,大家可能还存在疑惑,不知道具体每道大题里面考什么内容。作文,毫无疑问,一般是根据材料进行拟题,一般写成议论文比较好写。

而现代文部分分为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等几种文体,古文题型则包括文言文、古诗词以及默写。基础题部分题型有成语、病句及语言运用等。

高中的语文学习,扩大阅读量,强化阅读能力,注重积累,注重实际运用。

在阅读中,提高对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和认识水平

如今年的北京卷,多文本阅读(科技文阅读)第4题要求考生推断时间,需要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扩展资料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2、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3、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4、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5、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人民网-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百度百科-文言文

4. 高考写文言文作文是否可取

这个,要看你的水平的当年的高考题目情况,切不可盲目,如果平日语文基础好,练笔机会多,长写写是可以的, 但是高考是一辈子的大事,如果作文驾驭不好就是满盘皆输了,再有,要看命题的意图,有的文章命题是有指向性的, 有适合的文体指向,切不可认为文言文在高考中一定博得老师青睐,无论是古文还是现代文,切题,符合要求猜最主要,形式嘛,最好选自己最擅长的,驾轻就熟,估分也容易。不要盲目跟风,适合自己最好。

最后,也希望你平日多学写古文,掌握扎实的课内外知识哦

5. 高考作文能用古文来写吗

当然可以。

今年江苏如皋中学一位考生就用古文写作,得满分。还有著名的《赤兔之死》也是古文写作得满分。

不过,要想在高考语文考试中获得佳绩,还是花心思抓住前面的基础分,作文不求多么出彩,只要达到一般水平不拖后腿就可以了。如果写古文以出奇,太冒险。

《赤兔之死》原文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

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

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

‘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

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

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

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

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

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

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

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

《绿色生活》王云飞 呱呱小儿,但饮牛湩[dòng] ,至於弱冠,不明犍[jiān] 状。佌佌[cǐ]之豚,日食其羓[bā] 。

洎[jì]其成立,未识豜豭[jiān jiā]。每啮毚臑[niè chán nào],然竟不知其夋[qūn]兔。

方彼之时,窋[zhú]诧之态,非闠闠[huán huì]之中所得见也。 今北方久熰[ōu],瀵氿甃眢[fèn guǐ zhòu yuān],坌[bèn]坲坲[fó],焘[dào]天幠[hū]日。

土地皴[cūn]崩,罅[xià] 可容人。南疆霶霈[pāng pèi],洚水肆虐,当此之滈,茅舍尽走。

欲苫(shàn)不能,啼口立啾啾[jiū] 。 凡此异态,非天之咎。

君不见斵[zhuó]楩[pián]焚樟,岵[hù]之为屺[qǐ],睇眄[miàn]之下,万山尽屼[wù],百尺篔[yún]簹,化为竹著。於彼幼蛇,匌[gé]不盈寸,巴蛇王虺[huǐ],尽化柈[pán]馐。

玈[lu]气烰烰,上格瑶池,贫地徕贾,以丰其赀[zī]。然千丈方圆,莱菔不生,九天之上,星河不见。

呜呼!漫山设棙,遍地尽罘。此天灾也?人祸也!河海黟[yī]然,浊水仍倾,此天灾也?人祸也!斵木[算刂]竹,彍[guō]弮[juàn]待兽,以至鹿不得走,翬不得飞,蚁不得宭[qún],髬髵不见。

此天灾也?人祸也! 翕合沴[lì]气,终日涽涽。天不复蓝,水不复清。

未有乌云,天何暝暝?赤乌既出,焜耀无复。看天下,鸟飞不下,鲜见狉狉,当此之时,何处貣青天? 所幸者,人知之也,人更之也。

然,上作网法,下偩几何未可知也。 今天下多灾。

北国井冞[shēn],阵主复至,当与孔张俱歾[mò]。南域之霖,大禹洊存,只得扼腕而叹息。

人不咎己而咎旱魃,不诮[qiào]己而诼共工。未之可也。

闤闠所趋,不可恈恈。当思子孙后代,人己知之。

然行之效,则体躆庙堂者思之,媕娿[ān ē]之徒,弃不婟[hù]嫪,国之大蠹,捐而必究。 吾所思者,河泮水墺,杨槐蓁蓁,町疃[tuǎn],柳榆其秝[lì]。

苾葌柅柅游屮[chè]葳蕤,见柳而人不攦,视草而众不蹸,日驾双軑[dài]之车,斐斐闾巷之间,目不复睺,鼻不再鼽[qiú],鸟不惊人,鲋游沴然。 人者,天地孕育。

今其反万物,此獍也。今其不宜瞡瞡,遗。

文言文的高考作文

高考语文考两项最核心的素养——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

高考语文都考内容如下:

1、考查内容:一、语言应用(20分);二、文言文阅读(35分);三、现代文阅读(35分);四、作文(60分)。

2、语言应用(20分):主要考查:词语、成语、熟语(3分);病句(3分);句子排序(3分);句子表达联贯得体(5分);语段的压缩和扩充、图文转换等(6分)

3、文言文阅读(35分):主要考查:文言文断句(3分);中国古代常见的文化常识(3分);对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3分);文言文翻译(10分,两道小题,各5分);古诗文理解性默写(5分,5个空,每空1分);诗歌鉴赏(11分,两道小题,分别为写作手法5分,情感分析6分);

4、现代文阅读(35分):主要考查:社科文阅读(9分,三道选择题,每道题3分,是高考的第一门学科的第一道题);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或散文,14分,三道小题,分别为3、5、6分);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或传记,12分,三道小题,分别为3、4、5分);

5、作文(60分):考查方向:给材料作文或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给材料作文,一般是给出一段或是几段材料,让学生针对所给材料进行论述或是结合(任选)几段材料进行论述。任务驱动作文,一般是给出三段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三段材料,要求学生针对某一段材料或是全部材料进行论述。

6、卷面布局:一、社科文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四、文言文阅读;五、诗词鉴赏;六、古诗文默写;七、语言应用;八、作文。

7、语文学科重在积累和练习,而且是工具类学科,所以学生绝对不要在本学科中掉以轻心,一定要高度重视,才能学好本学科和其它学科。

全国卷2语文考课内文言文吗

1. 高考两百字的文言文满分作文

高考写200字,你的字数就不够,怎么可能满分呢,附上高考文言的开创者《赤兔之死》,以供参考,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

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

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

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

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

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

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

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

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

’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

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2. 《当代学生》高中40 41篇文言文文章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

1.“东南”,唐代人的“东南”概念多指江南东道(包括今浙江、福建、上海全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南部分)。

2.“余杭郡”,指杭州,唐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间杭州尝改余杭郡,此处用作雅称。

3.“寻”,古代长度单位,为八尺。

4.“薰薰”,指花草的芳香。

5.“欣欣”,形容草木繁盛状。

6.“渟渟”,水停滞,水面平静。

7.“泠泠”,清冷。

8.“蠲”(读juān),免除。

9.“狎”(读xiá),指酒醒后疲乏如病的状态。

10.“矧”(读shěn),况且。

11.“潜利阴益”,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

12.“四封”,与“提封”同义,指四周行政边界之内的疆土。

13.“长庆”,唐穆宗年号,起始于公元821年,终于824年。(钱塘导读、注释)

14.灵隐寺:杭州著名的佛寺。

15.导和纳粹:纳入新鲜的空气,使人心情和畅。

16.蠲烦析酲:解除烦恼,免掉困倦。

17.濯:洗。

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优;在郡里,灵隐寺最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两寻,宽不逾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的草香薰薰,林树欣欣,在这里可以吐纳于清新空气之中,令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除酒困,令人心旷神怡。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间,水漫到亭阶之上。你坐着玩赏,可用床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门中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亡。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益处,哪能给你说得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斐棠棣,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象五个手指并列一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3. 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的满分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转折》

——————————————————————————————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於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

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於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

於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

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於大石者乎

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於石阴,遁於林洼,而不名於世,久之腐臭;择进者,遇阻无

畏,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於绝壁者乎?此风之转也

择趋避者,散於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

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於何择於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於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於

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於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

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

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於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

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

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

乃知骅骝骋於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於绝壁,

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於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

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

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於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

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於四海,流芳於

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4. 关于高考诗歌,文言文类的作文

夏日咏怀

夏日燕居久,朝朝慵还疏。平明犹贪睡,起来弄旧书。

自分非隐者,何能事幽独?百蝉充耳噪,氤氲笼敝庐。

都无凉风至,闷坐汗濡濡。而或雷霆斗,郁塞一旦无。

雨声清入夜,骋思聊以娱。沉吟缅逝川,不觉已冠年。

垂髫怡然乐,去去益缠绵。负笈出学子,怯步向人间。

所业非正道,所重唯交欢。折柳曾闻曲,古渡送征帆。

远别鸿鹄志,独我为愚顽。流年欺人行,深愧一无成。

未能驰塞外,未能老书经。未能奉宣室,未能请长缨。

衷怀转一叹,锁眉愁绪萦。去者不可谏,来者孰能轻?

试翼斯击水,绝云乃培风。烟尘视寰宇,犹许万 *** !

5. 说,有届高考满分作文用文言文写的

高考作文《诚信》——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

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

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

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

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

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

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

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

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

’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

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

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

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

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60分。

专访蒋昕捷:我如何写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以一篇《赤兔之死》赢得作文满分的蒋昕捷是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学生,高考考完后,他就和几个好朋友结伴去泰山玩了,昨天夜里才赶回南京。今天上午,他在家中接受了扬子晚报记者的专访。

蒋昕捷是在妈妈的电话中得知自己的作文得了满分,他说,当时很难形容自己的心情,因为用古白话书写高考作文,能否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心里也没个底,但他坚持认为,写这样的故事用古白话更恰当,表现历史人物更生动,当然自己运用起来也更自如。刚拿到题目时,他觉得这次作文题目入手比较容易,但要写好很难,当做到现代文阅读时,文章中恰好提到了赤兔马,他一下子像见到了老朋友,随之吕布和关羽的形象也浮现在脑海中,他联想到这两个人物都与“诚信”相关,可以用到作文上,但如果单纯做成人物评论,作文就缺乏感染力。

接着他想到赤兔马早年跟从吕布,后来又追随关羽,关于“诚信”的话题,它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于是就编撰出赤兔之死的故事。整个写作花了50分钟的时间。

一位阅卷老师在作文评语中写到“明白晓畅,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在高考临场作文时如何能发挥得如此自如?蒋昕捷告诉记者这要归功于平时的积累。从5岁的时候,他就迷上了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小小的半导体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一天要听七八场书。

上小学后,他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他酷爱文中描写的那个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时代,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和一些名人传记。

也许是因为阅读广泛的原因,他的语文成绩一向不错。高中开始,老师要求他们写日记、周记,文体不限,他就最喜欢用自己擅长的古白话抒写,偶尔也作诗、填词。

但蒋昕捷也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议论文常写不好。 虽然对文学有如此之浓的兴趣,蒋昕捷的高考志愿却填的全是计算机系。

他说,从高中开始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编程方面。古今中外不少学者都是文理兼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是融会贯通的,自己也希。

6. 文言文的作文高考可以写吗

首先说可以。

高考作文是文体不限的(诗歌除外),所以高考作文写成文言文体例没什么不可以。而且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现在称作标杆作文)中确有这方面的优秀之作,包括江苏省王云飞同学于2014年高考写成的骈体文,轰动一时。

其次说要慎重。高考作文毕竟是限时之作,短时间内完成将近一千字的写作,还要求扣题完成,这对考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除非对文言文的笔法驾轻就熟,否则写起来可能会磕磕绊绊,文思打乱,结果连篇幅可能都写不够,而且写出来的成品还可能很多句子不符合文言文的文法要求,写出来的是“伪文言文”,这样不但不能得高分,甚至连基本分都得不到。

高中文言文考试时的步骤

1. 高考全国卷2语文必背古文

1. 《论语》十则

2. 《鱼我所欲也》-孟子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 《曹刿论战》-《左转》

5.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 《出师表》-诸葛亮

7. 《桃花源记》-陶渊明

8. 《三峡》-郦道元

9. 《马说》-韩愈

10. 《陋室铭》-刘禹锡

11. 《小石潭记》-柳宗元

12. 《岳阳楼记》-范仲淹

13. 《醉翁亭记》-欧阳修

14. 《爱莲说》-周敦颐

15.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 《关雎》-《诗经》

18. 《蒹葭》-《诗经》

19. 《观沧海》-曹操

20. 《饮酒》-陶渊明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 《次北固山下》-王湾

23. 《使至塞上》-王维

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 《行路难》-李白

26. 《望岳》-杜甫

27. 《春望》-杜甫

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 《观刈麦》-白居易

2. 高考全国卷2语文必背古文

《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曹刿论战》-《左转》《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出师表》-诸葛亮《桃花源记》-陶渊明《三峡》-郦道元《马说》-韩愈《陋室铭》-刘禹锡《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爱莲说》-周敦颐《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关雎》-《诗经》《蒹葭》-《诗经》《观沧海》-曹操《饮酒》-陶渊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次北固山下》-王湾《使至塞上》-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李白《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观刈麦》-白居易。

3. 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

199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

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

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 ①扬州辟从事史。

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A.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 B.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 C.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 D.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 D.卖出、买入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 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 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 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2分) 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B.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C.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D.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16.实未及养,何以希禄?(3分) A.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B.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C.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D.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17.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扶侍私庭;②顿绝方苏 A.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B.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C.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D.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3分) 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②何心独飨白粲。 ③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④实未及养,何以希禄? 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⑥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19.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12.(2分)C 13.(2分)D 14.(2分)C 15.(2分)B 16.(3分)D 17.(3分)A18.(3分)C 19.(3分)D1995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

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 床,于障后察之。

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 食。

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

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 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 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xǐ,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

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12.对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

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 致:导致。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

高考能考到什么样的文言文

1. 高中文言文考试的做题步骤

第一:先看题目

第二:大致的翻译文章

第三:一般题目的第一二问都是判断加点字的解释,除去错误的后剩下的都可以被自己所用,带入文章逐字翻译

第四:翻译句子先逐字翻译考虑其是否是特殊句式,注意翻译时的调理(当然,我们老师说过抓住关键字,老师改分就是看关键字,所以关键字必须要翻译清楚,直译不要意译)

第五:关于文章内容分析的,先看选项,先选出可以确定,最好在上面做下修改痕迹,再通览全文,进行最终确定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平时训练啦,我每次文言文都是抱着古汉语字典的,一有不熟的就查,然后再文章上作注释,不知道这个方法不知道是不是用你,仅供参考

2. 高中文言文答题步骤

一、以题解文

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不很懂。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是最后的内容概括判断题,仔细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那么通过解读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二、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1994年试题,“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白粲”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三、以注解文

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例如1991年试题中有一句“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命题者给“叔段、州吁”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对于琅阝王邪 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原因是(什么)。”“这实际上考查学生以事解文的能力。”

四、以理解文。

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善于了解事理。例如1994年“以给供养”一句中“给”,到底讲成“给以”还是“使……丰足?”似乎都可以。但从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使……丰足”。因为何子平做为退职官员,“竭身运力”就是不满足于一般的供养,而要“使之丰足”。再比如“扶持私庭”的译法,是“在家奉养母亲,”还是“扶助母亲理家”?抛开词义的规定性不谈,仅从情理上看,也不能讲成“扶助母亲理家”。因为这“理家”的重任还要靠年近八十的母亲,何子平何孝之有?

高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作为高考,面对的当然是具有这样能力的高中毕业生了。

3. 高中文言文题目在考试中的小技巧,经验,过程,以及大概一题所花时间

1、网上找一下,输入关键词,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 文言文虚词推断技巧

2文言文一共30多分,语文考试拟题一般这样计算,一分钟解答一分的题目,比如:你这道题3分,一般花3分钟,做文言文一般花30分钟左右的,当然各人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3、翻译方法

1.对译。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多)音节词。例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够发现千里马。句中的“世”可译为“世上”。

2.替换。把古代词换成构词成分完全不同的现代词。例如上例中的“有”,可译为“发现”。至于有些意思含蓄深奥的句子,虽然把其中的古代词换成了现代词,但仍不能表达清楚时,就只好意译了。例如: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句中的“为刎颈之交”,若直译为“成为割脖子的朋友”,那会使人感动莫名其妙,因此必须意译为“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等才能表达清楚。

3.保留。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一些专有名词(人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职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等)可保留不译。例如前边例子中的古今通用的词“有”“然后”、人物名“伯乐”“千里马”就不必译了。

4. 高一语文考试时阅读题答题步骤

一、答题步骤和要求:

1. 读懂题目,逐字逐句去看,一定要理解题目。

2. 找出题干中的核心信息,也就是关键词(答题的重要词语)。

3. 根据关键词,迅速(粗略去看文章)从文中找到阅读区域(某段或者某句话)。

4. 从阅读区域内找出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

5. 提取所有相关信息,不要遗漏。

6. 检查是否找全了答案(还是根据关键词进行核对)。

7. 认真书写答案,但要注意分点答题,即分成①②③④⑤等答题,而且用竖直并列形式书写,决不能一个接一个连在一起,更不能一股脑不分点笼统地去答,否则,会被扣分。

二、阅读考点及答法:

现代文

注意(一):现代文的考试已经不再考课文中的内容,所以平时要加强课外阅读,要尽可能多阅读,如《读者》、《中华活页文选》、《读写月报》、《中学生阅读》等,阅读时要带着问题去思考,怎样思考和做题呢?词语、句子、段落三大块(见下面)。

一、考词语

题型:

1.(说明文中)请你说说下面一句话中加点词(确数或概数)的表达效果(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记叙文或散文中)请你说说顺理成章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请你写出文中“某某”(词语)的意思。

答案:

使用了确数“某某”或概数“某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凝练、简洁。

(动词或形容词)(运用比喻、拟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栩栩如生,让读者觉得如在眼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领起下文,承上启下。

点明主旨,突出中心。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二、考句子

题型:

1. 简要分析上文第三段中划线句子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2. 上文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 文中最后一句话在你看来有什么特点?

4. 你对文中哪句话最感兴趣,请摘抄下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答案:

1.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如: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语句生动形象,让读者觉得好像就在眼前,栩栩如生,很传神。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某某”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和性格特点,把“某某”写的活灵活现,生动可爱。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语句如长江之水,一泻而下,气势磅礴,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具有音乐美。

运用对偶(或骈文)的修辞手法,句式整散结合,富有表现力 如:“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该句句式整齐,基本对称,用整散结合的方法,极富有表现力。

引用古诗,恰到好处,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入手,如:

运用了肖像(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脸部(或衣物穿着打扮)进行细致的描写,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如在眼前。

运用神态描写,把人物高兴(或兴奋悲伤愤激沮丧等)的神情细致地描绘了出来,非常传神逼真,令读者感动。

运用自然景物描写,以动写静,把静态的景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体现景物的美,令人赞叹。

运用象征的手法,借物言志(情),表面上是表达了作者对“物”的喜爱,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对某一种(个或类)“人”的喜爱或赞美之情。

运用对比烘托(衬托)的手法,情感鲜明、炽热,进一步突出作者对“某某”的喜爱(或偏爱、憎恶、痛恨)之情。

3.从文章结构的角度入手,如:

该句的前半句紧接上文,下半句引领下文,在全文(段)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文章结构鲜明,层次清晰分明,起了很好的过渡的作用。

这一句在本文(段)中起领起下文的作用,下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句展开叙述(论述)的。

这一句在本文(段)中起总结全文(段)的作用,画龙点睛,收束全篇。

4.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入手,如:

(通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这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深化了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通常在某一段的开头或结尾),这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它概括了本段的主要的内容,有助于读者迅速地理解本段内容。

5.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题一直都非常稳定,历年的考试都没有太大的意外发生。一般也是从实词、虚词、性格表现和内容归纳四个方向设置题目。所占分值为12分,一般设置3-4个题目。

一般来说,最后一道题目是从全文的角度上进行考核,所以首先应该阅读最后一道题目,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要仔细的阅读原文,凭借自己的语感进行初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加点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题目进行理解。第三步就进入到了实际的解题环节:

1、文言实词题。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4、内容归纳题。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

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 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

第二: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掌握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先把高考常考的120实词18虚词的意思用法先掌握起来.

高考文言文涉及的题材

1. 高考语文都考什么

全国卷高考语文一共有四道大题,第一道大题是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第二道大题是古文阅读,满分同样是35分;第三道大题是基础知识部分,满分20分;第四道大题是作文,满分是60分。

高考文言文除了考纲确定的64篇,还要考其他的课外文言文,而且文言文阅读一项中的文言文都是来自课外的,涉及人物传记的尤其多。

对于这样一个概括的题型分析,大家可能还存在疑惑,不知道具体每道大题里面考什么内容。作文,毫无疑问,一般是根据材料进行拟题,一般写成议论文比较好写。

而现代文部分分为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等几种文体,古文题型则包括文言文、古诗词以及默写。基础题部分题型有成语、病句及语言运用等。

高中的语文学习,扩大阅读量,强化阅读能力,注重积累,注重实际运用。

在阅读中,提高对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和认识水平

如今年的北京卷,多文本阅读(科技文阅读)第4题要求考生推断时间,需要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扩展资料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2、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3、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4、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5、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人民网-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百度百科-文言文

2. 高考的18个古文言文虚词及意思

高考的18个古文言文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一 、而 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 二、以 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 ----------------------------------------------------------------- 三、为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

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

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

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

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3. 我马上高考了

用一年的时间,如果你语文基础不好的话,可以重点从基础入手,课本上的知识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有背喽,但是我有一点小诀窍可以让你记住不那么容易忘:譬如说你第一天背一篇课文(编号1)用时若是40分钟,到第二天你再用25分钟复习1,然后背第二篇课文(编号2)同样用40分钟,第三天用15分钟复习1,用25分钟复习2,然后背第三篇课文同样用40分钟,到第四天用10分钟复习1,用15分钟复习2,用25分钟复习3,再继续背诵第四篇课文同样用40分钟,到第五天用5分钟复习课文1,用10分钟复习课文2,用15分钟复习课文3,用25分钟复习课文4,然后再背第五篇课文同样用40分钟,到第六天就不用再复习课文1了,可以这样:用5分钟复习课文2,用10分钟复习课文3,用15分钟复习课文4,用25分钟复习课文5,然后继续背第六篇课文同样用40分钟,这样以后每天都要复习四篇,然后背一篇新课文,我这里说的只是一种方法,没必要拘泥于时间,我想已经是高三了,课文以前都是背过的,根本用不了40分钟的,对吧?这是根据记忆规律来安排的,因为同样的的东西你必须要记忆5遍才能够永久记住,否则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这个方法很好用的,因为这是高考状元亲身实践过的呀,我也用过了,效果不错,而且不光在语文上,英语上也可以用,至于作文,如果基础差并不是那么好补的,不过可以背一些好的文章,这是高考前提高作文成绩的最好、最快的方法了,若每两天背一篇,用不了半年,你会发现那些优美的句子都会从你的笔下源源不断的冒出了以下部分是我下载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取得好成绩哦! 特级教师指导: 新高三语文复习从“读”开始 “读”不易走神——聚精会神是取得复习效果的基本条件;“读”不易忘记——刻骨铭心是获得知识的主要目的;“读”易引发联想――融会贯通是赢得高分的重要保障;“读”易触发灵感——心有灵犀是立意创新的源源活水。

你有朗读的习惯吗?你有天天朗读的爱好吗?你从朗读中获得过愉悦或惊喜吗?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三,我们怎样在这个暑里针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确定策略?怎样针对自己语文学习的现状制定?用怎样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这些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每一个新高三同学面前,我们期待着寻觅好策略、好方法、好技巧。其实这种策略、方法、技巧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那就是——“读”。

这里所说的“读”指的是具体的、狭义的“朗读”:读现代文,读文言文,读古诗词,读优秀作文。这里所指的“读”是有声、有情地朗读或轻读。

读文言文可以增强“语感”,读诗词可以品尝“情感”,读散文可以品味“美感”,读议论文可以揣摩“逻辑感”。言之确凿,言之实在。

保持、坚持天天“读”是暑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高考语文复习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它是高三学习必须经历的过程。 如果说“看”是与知识近距离接触的话,那么,“读”是与知识“零距离”的接触。

“读”让你轻易、轻松走进知识的殿堂,领略殿堂的绚丽和辉煌。 设想一下,每天你的朗朗读书声,穿透晨雾,目送夕阳,让行人驻足,让邻居侧耳,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情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 面对语文学习的对象——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词、优秀作文,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方法: 现代文——可以轻声读 在“朗读”中你去发现文章主旨、观点,你去揣摩文章结构、层次,你去感悟呈现文章逻辑关系和表现情感关系的精彩语言。

如果读议论性文章,要读出文章的逻辑——是并列还是层进?是总分还是分总?还要读出文章的观点——全文的中心观点,局部的分观点;如果读优美的散文,要读出文章的结构——叙述、描写的顺序;要读出文章的含意——文本意义和作者通过文字想表达的深层意义;要读出文章的语言——在语境中的特殊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含蓄意义。 文言文——可以大声读 在“朗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词汇,加深文意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曾说:要亲切地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就必须花一番功夫去吟诵白话与文言。正因为这样,我们就需要通过朗读来巩固我们所积累的知识,需要通过朗读来训练文言的阅读能力及语感。

如果是传记性的文章,就要读出情节的脉络、的缘由,要读出人物的关系、人物的品行;如果是游记、随笔、小品类的文章,要读出描写的层次,要读出寓于景物描写中的道理,要读出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古诗词——可以根据诗词的内容需要有情感地读,读出诗词的主旨、节奏、韵味、精美的语言。

优秀作文——可以轻声读 在朗读中,充满诗意的文字会带给你想象的美丽,蕴涵才气的文字会带给你文字的魅力。 如果是议论、说理性的作文,也可以静静地吟诵,把情感频道“调”到“思考”这一档,想一想,文章阐述的道理我是否理解,文章说理的论据我是否知晓,文章呈现的结构我是否娴熟。

在朗读中,你会慢慢体会到作者新颖独特的观点,品味到作者丰厚、丰实的积累。 要想自己有佳作的产生,必须要朗读大量优秀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语感积累,积累的流水,常常在朗读中润物细无声地潜移默化地流淌入你。

4. 高考语文考哪些内容

高考考的是知识的迁移能力 文言文考的是课外的 不过都是书上演变过来的 课文也不考 不过高中语文考的太广 基础知识考选择题 类龙是拼音 错别字 成语 标点符号 词语活用 修改病句 各一题 科技文阅读共三题 文言文阅读共三题 选择共12题 每小题三分 总计36分 接下来全是主观题 文言文翻译10分 古诗鉴赏6分 默写8分 基本是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及古诗 现代文阅读25分 语文知识的应用12分 一般是仿句 概括大意 缩句 最后一题是作文 60分的 语文试卷总分是150分。

新课标高中文言文考纲要求

1. 全国高考语文2019必背的古文有哪些

解释如下目前考纲并无变化:高中课标必背14篇 1劝学 2逍遥游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初中课标必背50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其五)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行路难(其一)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观刈麦 33钱塘湖春行 34雁门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 39相见欢 40渔家傲·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飞来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44水调歌头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

2. 求高考古文篇目

一、初中课内必背古诗文汇集(50篇) 1、孔子语录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高中部分有哪些高考必背的文言文

4)李清照9.声声慢(寻寻觅觅.滕王阁序(2-3段,2)陶渊明4. 蜀道难(3)李白5,2)王羲之3.游褒禅山记(第三段,2)王安石4,1) 《战国策》2,5)陶渊明11. 短歌行(2)曹操3. 归园田居(其一,5)李密10.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4)司马迁9.陈情表(全文. 秋兴八首(其一,3)杜甫6. 咏怀古迹 (其三,3) 杜甫7. 登高(3)杜甫8.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赤壁赋(全文,2)苏轼5.寡人之于国也(全文,3)《孟子》6.劝学(全文,3)《荀子》7.过秦论(后三段,3)贾谊8.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部分.兰亭集序(全文,4)李清照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辛弃疾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辛弃疾二、文言文部分: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高考必背古诗文目录(括号内的阿拉伯数字为必修课本的册数)一、古诗词部分:1. 氓(2)《诗经》2。

4. 高中部分有哪些高考必背的文言文

高考必背古诗文目录

(括号内的阿拉伯数字为必修课本的册数)

一、古诗词部分:

1. 氓(2)《诗经》

2. 短歌行(2)曹操

3. 归园田居(其一,2)陶渊明

4. 蜀道难(3)李白

5. 秋兴八首(其一,3)杜甫

6. 咏怀古迹 (其三,3) 杜甫

7. 登高(3)杜甫

8.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4)李清照

9.声声慢(寻寻觅觅,4)李清照

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辛弃疾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辛弃疾

二、文言文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1) 《战国策》

2.兰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

3.游褒禅山记(第三段,2)王安石

4.赤壁赋(全文,2)苏轼

5.寡人之于国也(全文,3)《孟子》

6.劝学(全文,3)《荀子》

7.过秦论(后三段,3)贾谊

8.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部分,4)司马迁

9.陈情表(全文,5)李密

10.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5)陶渊明

11.滕王阁序(2-3段,5)王勃

高考文言文阅读应考要点

1.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纲要求必备的古诗文篇目有哪些

14篇高中的,50篇初中的,共64篇(有本万维出的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必背古诗文上面很全的)高中必背篇目(14篇) 1.劝学(君子日: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3.念奴娇 赤壁怀古 14.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初中必背篇目(50篇)1.孔子语录2.鱼我所欲也 孟 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 子4.曹刿论战 左 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6.出师表 诸葛亮7.桃花源记 陶 潜8.三峡 郦道元9.杂说(四) 韩 愈10.陋室铭 刘禹锡11.小石潭记 柳宗元12.岳阳楼记 范仲淹13.醉翁亭记 欧阳修14.爱莲说 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18.蒹葭(蒹葭苍苍) 诗 经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 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 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 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 湾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 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 李 白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 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 甫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 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 杜 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 岑 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 韩 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 刘禹锡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 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 牧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 牧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 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 殊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 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 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 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50.己亥杂诗(浩荡离) 龚自珍 这些是新课标高考大纲里面的,我们老师统一给定了这本书~~。

2. 文言文高中考纲要求是什么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 的名篇。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

2.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3.学习创造性阅读。

4.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5.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6.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 参考资料 大学生考试网:/。

3. 高中课标要求的必备古诗文篇目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背诵易水送别)必修二:涉江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背诵第2——3段)必修三:蜀道难;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琵琶行; 寡人之于国也(背诵全文) 《孟 子》 劝学(背诵全文) 《荀 子》 过秦论(背诵最后三段) 贾 谊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背诵全文) 苏 轼 定风波(背诵全文) 苏轼 水龙吟 (背诵全文)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背诵全文) 辛弃疾 醉花阴(背诵全文) 李清照 声声慢(背诵全文) 李清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背诵最后五段) 《史记》这是我们学校的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但必修五我忘记了~不知道适不适合楼主学校的要求~。

4.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纲要求必备的古诗文篇目有哪些

14篇高中的,50篇初中的,共64篇(有本万维出的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必背古诗文上面很全的)

高中必背篇目(14篇)

1.劝学(君子日: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3.念奴娇 赤壁怀古

14.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中必背篇目(50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 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 子

4.曹刿论战 左 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 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 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 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 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 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 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 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 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 李 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 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 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 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 杜 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 岑 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 韩 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 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 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 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 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 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 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 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 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 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 龚自珍

这些是新课标高考大纲里面的,我们老师统一给定了这本书~~

5. 新课标高考要考什么文言文

当然。2011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背诵篇目

(一)古文(17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2.劝学 《荀子》

3. 曹刿论战 《左传》

4.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5.逍遥游(“北冥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

6.出师表 诸葛亮

7.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李密

8.归去来兮辞(不包括“序”) 陶潜

9.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 王羲之

10.滕王阁序(“豫章故郡------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11.师说(“嗟乎------其可怪也欤”) 韩愈

12.陋室铭 刘禹锡

13.阿房宫赋(“嗟乎------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

14.岳阳楼记 范仲淹

15.醉翁亭记 欧阳修

16.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

17.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

(二)诗词曲(21首)

1.氓 《诗经》

2.国殇 屈原

3.《归园田居》其一 陶潜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6.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8.春夜喜雨 杜甫

9.登高 杜甫

10.琵琶行(不包括“序”) 白居易

11.泊秦淮 杜牧

12.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13.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1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15.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16.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

17.书愤 陆游

18.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19.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

20.窦娥冤(滚绣球) 关汉卿

21.沁园春?长沙 ***

(共计38篇,其中初中有10篇●,人教版有3篇)

6. 河北省新课标语文必背古诗文所有课本上要求背的古诗文名,特别

语文第一册: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悯农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语文第二册: 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识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近,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语文第三册: 悯农(二)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语文第四册: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绿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语文第五册: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鹰恰恰啼.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蓠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峰.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雨夜归人.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语文第六册: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儿垂钓 唐 胡令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舟夜书所见 清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第七册: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落九天.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平乐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语文第八册: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文第九册: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终南忘余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语文第十册: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

7. 高中新课标高考需要背诵的文言文

背诵篇目建议必修(一)1.沁园春 长沙 —— *** P32.兰亭集序 ——王羲之 P193.赤壁赋 ——苏轼 P22必修(二)1.氓 ——《诗经》 P212.离骚 ——屈原 P243.涉江芙蓉 ——《古诗十九首》P334.短歌行 ——曹操 P335.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P346.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P367.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 ——《战国策》 P38必修(三)1.蜀道难 ——李白 P452.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P473.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P474.登高 ——杜甫 P485.锦瑟 ——李商隐 P526.马嵬(其二) ——李商隐 P527.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P558.劝学 ——《荀子》 P579.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宜 P59必修(四)1.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P412.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P423.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P43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P445.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P456.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P46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P488.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P489.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P69必修(五)1.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P252.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P293.陈情表 ——李密 P36。

8. 高中语文有哪些重要的文言实词

2011届新课程高中语文考纲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曾规定要掌握120个文言实词。

爱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六国论》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诗经静女》译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安 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 《失街亭》/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六国论》/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赤壁之战》/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赤壁之战》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 《曹刿论战》被 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杨修之死》②覆盖(动词)/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③遭受,遇到,蒙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秦王》④加/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⑤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陈涉世家》②披散,披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屈原列传》倍 ①通"背",背叛,违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鸿门宴》②一倍,加倍/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孙子?谋攻》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治平篇》③增加/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烛之吴退秦师》④越发、更加、倍加/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鄙 ①边界地方/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为学》②动词,轻视/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训俭示康》③庸俗,见识浅,鄙陋/肉食者鄙(庸俗,见识浅,鄙陋)《曹刿论战》④复合词:/鄙人a自称的谦词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史记?冯唐列传》b鄙俗,不开化的人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c乡下人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史记?李将军列传》鄙贱:粗野而又地位低微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兵 ①兵器,武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武器) 《过秦论》②用兵器左右欲兵之(用兵器) 《史记?伯夷列传》③战争,军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战争,军事)《论积贮疏》④士兵,军队/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廉颇蔺相如列传》起视四境,而秦并又至矣《六国论》⑤用兵策略,战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孙子谋攻》⑥复合词:兵符/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信陵君窃符救赵》病①疾病/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扁鹊见蔡桓公》②生病/而江浙之梅皆病矣(生病)《病梅馆记》③使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病态)《病梅馆记》④困苦不堪,困乏/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捕蛇者说》⑤筋疲力尽/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筋疲力尽)《赤壁之战》⑥毛病,缺点/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原毁》⑦担心,忧虑/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⑧损害/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史记?货殖列传》⑨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训俭示康》 察 ①仔细看,观察/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石钟山记》②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看清楚) 《齐桓晋文之事》③考察,审察/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察,审察) 《赤壁之战》④明察,了解,弄清楚/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曹刿论战》⑤考察后加以推荐察臣孝廉(考察后加以推荐)《陈情表》⑥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明)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⑦察察 ,洁净的样子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察察 ,洁净的样子) 《屈原列传》乘读音一:chéng ①驾,坐, 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赤壁之战》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驾,坐)《石钟山记》②升,登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

1. 高考语文文言文部分答题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题一直都非常稳定,历年的考试都没有太大的意外发生。

一般也是从实词、虚词、性格表现和内容归纳四个方向设置题目。所占分值为12分,一般设置3-4个题目。

一般来说,最后一道题目是从全文的角度上进行考核,所以首先应该阅读最后一道题目,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要仔细的阅读原文,凭借自己的语感进行初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加点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题目进行理解。

第三步就进入到了实际的解题环节:1、文言实词题。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

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4、内容归纳题。

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 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第二: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掌握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先把高考常考的120实词18虚词的意思用法先掌握起来。.。

2. 怎么复习一篇文言文 要分几个步骤 说清楚一点

一、整体把握阶段 (一)、明确要求和考点。

在进行高考文言文条块复习前,我们务必要抽出一堂课时间讲解文言高考要求以及历年高考相关情况,使同学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知己知彼,做到有的放矢。

1、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浅易的标准是: (1)词汇: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

(2)语法结构:用常见的文言句式。 (3)体裁:非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

(4)内容:较少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5)风 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白话不在考查之列)。

刘国正先生曾举出了四部书作为浅易文言文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孟子》、《史记》的传记部分、《梦溪笔谈》、《聊斋志异》。 2、具体的考点要求: (1)、理解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高职高考仍是在文章内容的理解或翻译上涉及)。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牢固树立知识树,初步把握各考点所涉及的基本知识 通过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已有一定的积累,但在脑海中是较为凌乱的,欠系统化。这时,应帮助学生依据考点牢固地树立起文言文知识树。

知识树主体框架有文字、词语、句式、翻译。文字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有实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虚词如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还有兼词与双音词如连绵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复式虚词等以及一些语义比较固定的语词;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疑问句、成分省略句等;翻译涉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牢固地建立知识树会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个更为全面、系统的整体上的把握,复习才会更有针对性。 那么,怎样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地树立起知识树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依据知识树的走势,利用三周左右的时间由下而上地帮助学生对各考点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是较为全面的,以帮助学生进行初步地识记和理解。

以学习实词这个考点为例,内容大致有:精析考点;对有关此考点的近二三年的高考题进行回顾,以了解其考法;更重要的是要对此考点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如以单音节为主、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字等)进行归纳,归纳工作应做得详细一些,如对于1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要归纳出其常用义项,尽可能多的把课文中的例句找出来加以印证。其它考点的学习、梳理与归纳也大致如此。

二、夯实课本中的文言文知识阶段 在目前紧张的复习备考中,不少老师及考生在文言文的复习时,往往忽略了课本。一些考生认为,高考中的文言文测试,选文全部出自课外,没有必要对课本上的文言文花费太大气力;有些老师在辅导中也只注重了针对考纲的系统的考点复习,而没有对课本予以充分重视。

笔者在辅导高考的实践中和对高考试卷的解读中深刻认识到,对教材中的课文弃之不顾,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第一,学习文言文培养语感最为重要。

只有多读,在长期的日积月累中,才能逐渐体悟进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随着对文言文语言感受力的逐渐增强,那么你的文言文语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而教材中的文言文,历经专家学者对古典文学的精心筛选后,集中安排在中学课本中,可谓是最为经典,最为集中,最为规范。如果把这些文章学深读透,应该说基本奠定了一个人的文言基础。

在考前,如对课本中的所有文言文篇目再熟读巩固,甚而成诵,再把文后注释温习几遍,加深记忆,对高考肯定会大有裨益! 第二,高考的命题原则应该说还是以课本上的知识点为基础和标准,命题者绝不会脱离课本随意从课外选取文章来拟题考核。说到底,高考测试就是课本知识向课外的迁移和延伸,就是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课外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或者说,题目在课外,而答案在课内。文言文的考核内容无外乎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理解等方面,只要把课本上出现的实词、虚词、句式等很好的掌握了,那么对于高考中的这些知识点的考核也就不难解决了,对于高考中课外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也就容易了。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均有上述特点。现以2006年的广东省高考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为例略作分析。

第一题是这样的: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 C项中的“谢”是一个多义项的常见实词,除有“道歉”、“辞别”、“感谢”、“告诉”、“凋落”等意义外,用作“推辞、谢绝”也是常用义项。如《孔雀东南飞》:“阿母谢媒人”。

根据原文常允恭的母亲张氏无所依,想投靠儿子的朋友谭敬先而不被接纳,最后只好到金陵找杜一元这个语境,可断定“谢”的意义应是“谢绝”而不是“道歉”。B项中的“诣”,只有“往、到”的意思,根据上下文,常母是跟随人往见谭敬先,所以解为“往。

3. 求高考文言文常识总结

文学常识不得记混记杂,要时刻注意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如记清一些不同流派的文学主张和代表人物等等;名句名篇的背诵最终要通过默写落实在卷面上,在复习中,一定要背默结合,默写时还要细心,不要出现错字、漏字、前后颠倒等错误,此外,还应注意标点和语气。

考点达标⒈."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 )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答案:C(对联中嵌有屈原诗歌《招魂》《九歌》名,屈原的诗中以芳草自喻品质的高洁。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

从内容上看,与屈原事相合;从感情上看,表达了惋惜、同情的心意。)⒉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国 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 《唐璜》-拜伦-英国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红与黑》-莫泊桑-法国 答案:C(A.《神曲》的作者但丁是意大利人,不是德国人;B.《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是清代人,不是明代人;D.《红与黑》的作者是法国的司汤达,不是莫泊桑。

) ⒊"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答案:B(题干中的一首诗是朱德同志为四川三苏祠而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项。

A项中,曹操、曹丕、曹植虽是三父子,也都是大文豪,而且也都有诗赋流传于今,但他们不符合诗中“峨眉共比高”这一内容。C项中,班彪、班固、班超虽为三父子,其中班彪、班固均以史学著称,而班超有是名将,所以与诗中“都是大文豪”内容不符。

D项中杜甫、杜牧、杜荀鹤不是父子关系,因此更不符合诗意了。)。

4. 高考文言文怎么复习才好呢

第一步,从高一开始,每学完一册书,利用寒暑,要求学生将所有要求背诵的篇目(这里也有老师要求的),在日里,复习背诵并且默写在作业本上,三年一贯,“学而时习之”。

这是疏通重点的一步,旨在熟记要点,形成口笔交互效果,增强记忆。第二步,在高三上半年,利用晨读,将1---6册课本所有文言篇目(这时,最好不包括古诗与戏剧,这两部分单独复习,效果会更好),取5、4、3、2、1、6的先后顺序,每周三节晨读,一周一个单元,十一周可以复习完。

要求学生每篇必读两遍,第一遍连注释一起读,重点读注释,解义;第二遍,通读全篇,如有背诵,复习背诵。之所以照前面顺序安排,是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一般高三先讲第五册,大约两个月后能讲到第六册,如此安排这两册就可以及时复习)。

这一步,是以学生个体的活动为主,教师仅指导而已,目的在于熟悉课文内容,在浅表意义上,力图增强语感和熟悉程度。第三步,在高三上学期末,利用一个月的课上时间,师生共同逐篇复习课文。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尤其是对于第二步的深化与提高。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形式上,好象是在串讲文言文,而实质上,教师一定要对全套教材每篇文言文的知识要点烂熟于胸,在课上复习时,要拎出要领,触类旁通,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总结规律,授之以渔。

所以,这一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做到每课有得,充分体现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相关性和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才能从浅表的熟识达到深层的理解进而从容的运用。

5. 怎样学好高中语文(重点是文言文和阅读)

学习文言文就是三点:多读、多背、多练。

古人学习文言文,讲究烂熟于心,“熟读

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但其重视诵读的习惯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所说的“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有机会的话,还应当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如“

”、“

”、

等,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视野。“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

的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默写下来,连

也不要弄错!不过千万别以为这只是“死记硬背”,倘若你能坚持到底,那么,在潜移默化当中,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

的方法,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的培养起来了。“多练”是提

言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我的文言文一直都不错,高考那年也几乎是满分,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我的语感比较好,因为我喜欢历史读的书也多,所以一般情况下都知道一点,再加上平时记了一点重点字词,对

,

,

都掌握的很好,所以一般文言文都难不倒我,但是因为大学毕业之后就不接触了所以慢慢的也就忘记了,现在好多都忘记了。

阅读理解学习:

阅读理解在高考中也占一个大项,我觉得需要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培养语感,阅读理解一般差不多都是概括文章大意,或者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其实只要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理解文章大意就ok啦。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想要成绩突飞猛进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最好的办法。

扩大阅读量,包括现代文,文言文,诗词,中国历史。这样对阅读、诗词鉴赏、作文、文言文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读的多了,语感就加强了,有些题目不用问为什么就知道答案是啥了。

6. 文言文阅读技巧

学习文言文重点主要是文言文的读音,断句,对句意的理解,对精美语段的背诵,对文章内容的要点的概括这五个方面,近年来为了更好的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扩大了对课本以外的浅显的文言文阅读。

学法指导: 1.读准字音 借助课本(书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字;古代人名;地名仍保留古音的字。

这些都是学习的重点。 2、学会断句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词之间的停顿根据文意,古汉语大多用单音词表意,不要把两个相邻的单音词误读为现代汉语的合成词。

长句可根据文意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可停顿。 3.理解句意 ①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理解句意。

②了解古今词义变化,正确理解句意。 ③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4.对精美选段进行背诵 要想背得快、记得牢,首先要读准课文,一字不差,不丢字,不多字,不错字,认真地逐字读,待到读熟后,再考虑背诵,一篇新课文,最主要的是先读正确,否则读错的地方形成习惯很难纠正。其次,边读边理解,已有理解内容,才能背得准确。

第三,背诵时可将较长的文章分成小段,“个个击破”。第四,借助联想,形体动作,辅导记忆背诵。

第五,不断复习,任何人记忆不可能一次完成,有地进行反复训练,可以增强记忆。第六,背诵中心难点易错之处,可摘重点写笔记。

5、对内容要点的概括 针对文章的内容,一般设问:写什么人,叙了什么事,介绍了什么物品的特点,阐述了怎样的道理,答这些问题,就要逐句逐层逐段理解文章,在阅读方法上是与现代文相同的,文言文虽然因距离我们生活较远,但它的学习是有明确范围的,无论那个知识题,都以课本为主。所以一般同学只要肯下力气,文言文的成绩就会较好。

7. 请问高考古文阅读有什么秘诀,最好分条举例解说.谢谢.

解析历年春季高考古文阅读题 -------------------------------------------------------------------------------- 分析2002年和2003年的春考古文题。

这两年春考语文卷中的古文阅读试题均为两大题:其中一题都是关于艺术(绘画)的评论;另一题前者为两段记叙短文的比较阅读,后者为人物记叙文的阅读。 考测的内容有:1、虚词析;2、实词解释;3、成语意义理解和作用分析;4、句子翻译,特点比较;5、文章归纳;6、特色理解;7、简要拓展发挥;8、通字。

试题涉及了高中文言文阅读的大多数要点,所以学习和复习必须扎实而全面。我们试举实例来加以具体说明: 2002年春考阅读题(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A。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B。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2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三易马而三后今君后则欲逮臣乙竟日亡所获也子意乎鱼24、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①而先后心在于臣/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②用之则过也/乃投竿问甲曰A、①意思相同②意思不同B、①②意思都相同C、①②意思都不同D、①意思不相同②意思相同2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26、两文所写不同,事理剖析上A段侧重一方,B段则;人物表现上,A段以对话为主,B段除有人物对话外,还有,因而记叙更具完整性。 两文所含之理相同,可概括为。

解答23题,一靠知识积累,二靠简单语法分析,三靠句意理解。 “易”常作形容词,为“容易、简单”之意;用为动词时有①“轻视、小看、”,②“交易、交换”,③“变换、改变”等意。

此句中的“易”是动词,看文句应是③“换、更换”。 “逮”在古文中的常用义有①抓住、逮捕,②追上、赶上,③比得上、及得上(表比较)等,看文句是赛驾车,所以应为②“赶上”、“追上”。

“竟”在古文中有“竟然”及“整”“完、完毕”等义,“竟日”则为“整天”之意。“意”在古文中有动词和名词两种基本用法,为“意料、料想”和“意图、心思、希望”等义,句子与钓鱼相关,而且“意”为句子主语,所以应是“意图”、“目的”、“愿望”、“希望”之义。

所以,我们必须注重积累,把握常用实词用法,并且学会作语法分析和语境分析。 24题考常用虚词的辩析,同样需要知识积累和语法分析。

“而”在古文中的常见用法是作连词、或表顺接、或表转折、或表并列,或表修饰,有时“而”还通“尔”;“但”在现代文中表转折,是连词,在古文中却是副词,意为“只、只是”。 ②中的“则”和“乃”都有连接作用,但“用之则过也”与文中的“术已尽”形成转折关系,这个“则”是“却”的意思;“乃投竿问甲”和前文是先后相承关系,这个“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由此判定,②中的“则”、“乃”意思不同,选C。 要解答好25题这样的翻译题,知识积累和语法分析必不可少,否则就读不懂文句,难以准确译为现代文。

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通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固定的复词。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中的“之”在主谓之间,不必译。

“御”是“驾车”不是“骑马”,“未尽”是说明“教”的,句子应为“把”字句,所以可译为“你没有把驾车的技术完全教给我”。 由此可见,要把古文句子翻译好,把握词的用法特点和句子的结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26题考简单的写作特点分析和文意归纳。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读懂文章,其次要把握要点和特点,第三要仔细审题,有的放矢。

26题第一空前一句既是限制又是提示。前句又说“不同”,那么不同于“一方”的必定是“双方”或“多方”,观文章确定为“双方对比”。

第二空应注意“人物表现”即“如何表现人物”(描写),而后句又有“记叙”前句更有“人物对话”,所以此空决不可填“叙述”。观文章,则很容易确定为“动作描述”。

第三空是归纳两文的共同之处,这就要抓关键句。A文中有反问句“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强调“心”要在马。

B文有“目不瞬、神不变”之句和“予叹”之句,强调的是“意”不能动。两者的共同点,自然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杂念”了。

综上所述,古文学习、复习必须注重积累,及对积累的知识进行分析,把握其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训练,在训练中学会语法和语境分析,学会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从根本上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文章标签: # 文言文 # 高考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