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历史囗诀,高考历史记忆口诀
tamoadmin 2024-05-27 人已围观
简介1.面对高考,关于历史有没有好的经验?或者答题方面的?2.如何鉴赏古诗词3.高考历史怎么快速提高成绩4.历史第一轮复习怎么做5.求高中物理学历史背诵口诀 高考常考的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10-5-13 20:45:58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第六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单
1.面对高考,关于历史有没有好的经验?或者答题方面的?
2.如何鉴赏古诗词
3.高考历史怎么快速提高成绩
4.历史第一轮复习怎么做
5.求高中物理学历史背诵口诀 高考常考的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10-5-13 20:45:58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
第六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单元特征
总体特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特征: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一系列主权,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走上半殖民地化的道路,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及革命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特征:一方面列强经济入侵,中国经济开始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还未产生,呈现出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
思想特征:以林则徐、魏源、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开始摆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重新认识世界,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外交特征:清政府由闭关锁国转变为被迫开放,由原来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并且逐步妥协,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考点清单
1.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2)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3)鸦片战争的过程。
解析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鸦片战争的过程,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应分别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对比中国和欧美;对“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应分析鸦片走私的主要目的和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对“鸦片战争的过程”应体现清政府的妥协和部分爱国将士和人民的英勇抵抗。
2.鸦片战争的影响:(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解析《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对“《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应准确掌握其条款含义与影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应采用全面分析和辩证分析的观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3)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对“英法发动侵略战争”应重点分析战争背景、英法目的、战争性质,突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应注意识记其主要内容;对“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应联系《尼布楚条约》等与中俄关系相关的其它历史知识;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应突出分析“使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这一结论。
4.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2)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3)《天朝田亩制度》;(4)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提法改变);(5)《资政新篇》;(6)天京变乱与重建领导核心(2008、2009年考纲新增考点);(7)太平天国的防御战(2008、2009年考纲新增考点);(8)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解析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资政新篇》,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天京变乱与重建领导核心、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是08年全国文综高考历史考纲的新增考点。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应分阶级(根本)、民族和天灾三方面;对“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应重点分析拜上帝教,略述起义斗争经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应结合内容分析其革命性、空想性和落后性;对“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应联系具体方位明确北伐、西征、东征各自的战略任务和简单战况;对“《资政新篇》”主要是放在第一章第七节“新思想萌发”中复习;对“天京变乱与重建领导核心”应突出其内乱根源和重建后的领导核心成员;对“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应了解其局部取胜和整体受挫的状况;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应主要分析其主观、客观方面的败因和主要历史功绩。
5.新思想的萌发。
解析尽管考纲提得简单,但高考要求则准确而细致。本节内容中,新思想的萌发、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对“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应分思想文化专制、“经世致用”学风、船坚炮利惊醒三方面分析;对“新思想的萌发”应重点掌握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四人的主要贡献;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应主要掌握其内容与评价。
知识梳理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1)中外民族矛盾: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背景)
1.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弱)(经济、政治、军事、外交)
2.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强)(经济、政治、军事、外交)
(二)英国鸦片走私和中国禁烟运动(起因)
1.英国鸦片走私
(1)背景: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顺差)地位。(自然经济的排斥和闭关政策的限制)
(2)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3)危害:银荒兵弱,严重危及清朝的封建统治。
2.中国禁烟运动
(1)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高潮)。
(2)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抵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3.战争起因
(1)根本原因(必然性):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必然对外侵略。
(2)直接原因(偶然性):中国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三)鸦片战争的经过(过程)
1.侵略:爆发(1840年6月)—扩大(1841年)—结束(1842年8月)
2.反抗:
(1)人民群众自发反抗——三元里人民抗英
(2)部分将士英勇抵抗——爱国将领一览表
(四)中国战败原因(败因)
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历史教训:在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的时代,“落后就要挨打”;要坚持改革开放;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世界潮流。
二.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
(1)《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口岸、关税协商(“本质意图”的争论,有的说是开口岸,有的说是关税协商,但更多的人倾向于关税协商)。
(2)《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①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一体均沾”条款)
③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建立“租界”的法律依据)
2.中美:《望厦条约》:兵船巡查贸易,开医院建教堂。
3.中法:《黄埔条约》:天主教徒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清政府保护其教堂和坟地。
(二)鸦片战争的影响
1.战争性质
2.战争影响:(四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3)革命任务变化:由反封建统治变为既反本国封建主义又反外来资本主义侵略。
(4)思想文化变化(补充):中国人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新思想。
概念阐释与理解: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含义:“半殖民地”主要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主要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二者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中国由封建社会进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从鸦片地争开始的,结束于新中国成立,这是我国近代社会最基本的“国情”所在。
(2)理解:对此概念,既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的,一半是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的。更不能理解为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社会,正确理解应为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和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
2.旧民主主义革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起因)
1.根本原因(目的):英法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附:一鸦后输华商品滞销原因:自然经济抵制;不合中国人的习惯;买鸦片后购买力低。
2.借口:“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
3.实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性质)和扩大(危害)
4.帮凶:美(南北战争前夕)俄(克里米亚战败后)
5.联军委员会: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叶名琛“六不总督”;柏贵任原职)
(二)战争经过及相关条约(经过)
1.1856年10月袭击广州,战争爆发。
2.1857年联军组成,占领广州。
3.1858年占领天津,签订《天约》(中国与英、法、美、俄)
口诀一:公开自传(要)赔款。
口诀二:公使进北京;十处开口岸;长江自由行;内地游经传;赔款六百万。
口诀三:营(口)烟(台)汕(头),琼(州)台(湾)淡(水),长江镇南和九汉。
4.1859年借口换约,战争再起。
5.1860年10月,占领北京,签订《北约》(中国与英、法、俄),战争结束。
口诀一:准许华工天(约)天(津)陪(赔)酒(九)。
口诀二:承认天津开天津,九龙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运出国,赔款一千八百万。
(三)沙俄侵占北方领土(插曲)
1.东北:爱妃(珲)北京,外黑里酷(库) 约100万平方公里
2.西北:北、勘、改 约50万平方公里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影响)
总体上:使中国社会半殖半封程度加深。
政治上:丧失领土主权,开始中外勾结。
经济上:侵略势力向内地,倾销掠夺难抵挡。
(2)国内阶级斗争:沉重的封建剥削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使中国南方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封建统治和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目的:推翻清朝的统治。
(2)理论来源: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
(3)主要主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号召群众共灭“阎罗妖”(清统治者)。
(4)意义:将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有很大号召力。
2.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
3.从起义到定都
(1)金田起义
(2)东乡称王
(3)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杨东萧西冯南韦北开为翼)
(4)北上转战(全州—冯云山;长沙—萧朝贵;武昌—攻克的第一座省会城市)
(5)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思考:怎样看待定都天京(南京)?
肯定:六朝古都,设施好;物产丰富,易筹粮;南北对峙,有声威。
否定:清廷喘息,易重来;清廷未灭,不彻底;固守天京,不机动。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1)核心: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2)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
(3)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4)目的:建立“四同二无”的理想社会。
2.评价
(1)革命性:反映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从秦末到明末;只有明末李自成起义才涉及“均田”)
(2)空想性:战争环境无法保证广泛实施;绝对平均分配产品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3)落后性:它把小农经济作为理想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自然经济范畴,不适应时代潮流。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形势:
要推翻清朝,必然北伐;要巩固大本营,必须西征;要充实经济力量,必须东征。
2.北伐:
(1)败因: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2)意义:深入统治中心,牵制敌人兵力,为西征和东征创造条件。
3.西征:
(1)战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
(2)对手:曾国藩的湘军(招老乡,秀才将,憨厚兵,长夫之制,帐棚之制)
(3)战役:湖口大捷
3.东征:
攻破江北大营,摧毁江南大营。
归纳:太平军早期斗争取胜原因:
(1)主观:领导团结;军纪严明;战术灵活;人民支持。
(2)客观:清军战斗力弱;中外反动势力暂未勾结。
五.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一)天京变乱
1.原因:
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2.经过:杨秀清逼封万岁;韦昌辉滥杀无辜;石达开负气出走。
3.性质:太天平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4.根源: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级的狭隘自私性。(能同患难不能共享福)
5.影响:
(1)对天国:元气大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对清朝:乘机反扑。
(二)重建领导核心
最高领袖仍然是天王洪秀全;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负责军事指挥,领导后期防御战;干王洪仁玕,总理朝政,提出《资政新篇》。
(三)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1.陈李配合,以攻为守
(1)打垮江北大营;
(2)取得三河镇大捷;(李续宾部被全歼)
(3)攻破江南大营。(效法战国桂陵之战中的“围魏救赵”)
2.中外勾结,受挫收缩
(1)上海近郊遭联合进攻,退回苏州。(洋枪队领队:华尔—白齐文—奥加伦—戈登)
(2)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
3.天京陷落,惨遭失败。
归纳: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态度的变化:
(1)变化:伪装中立——参与镇压;
(2)原因:“中立”是借太平军给清政府施加压力;“镇压”是为了让清政府兑现侵华权益。
(3)实质:侵略目的相同,实施手段相反。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
1.天京陷落
(1)背景:统一指挥,分路围攻。 (2)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败因:
(1)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革命纲领不实际,革命目的不明确,特权思想在膨胀,战略失误是北伐)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太平天国。(如上海近郊战斗和天京陷落)
3.教训
(1)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农民革命必须要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4.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5.功绩:(口诀:加双比发动)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2)既反封又反侵,打破了侵略者把中国殖民地化的企图。
(3)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是几千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4)运动后期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推动了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理解:
1.理解“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1)阶级局限:农民阶级在经济上是落后的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在政治上提不出先进的纲领;在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无法保持内部团结。
(2)时代局限:处于中国半殖半封开始时代,中外两种反动势力同时存在并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反动势力异常强大。
2.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爆发原因复杂性:中外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天灾激化人祸。
(2)任务性质双重性:既反封又反侵;既是旧式农民战争又带有资本主义因素。
(3)斗争艺术先进性:有思想(拜上帝教)有组织(拜上帝会)有纲领(《制度》)。
(4)领导者的创新性: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思想文化变化:鸦片战争中,英国坚船利炮,惊醒了“天朝上国”迷梦中的一部分先进中国人,他们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
六.新思想萌发
(一)新思想萌发原因
1.原因:
(1)封建专制统治使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
(2)危机加深使有识之士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民族危机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地主阶级有识之士提出“经世致用”主张)
(3)鸦片战争使爱国分子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使中国一些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掀起“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2.核心:向西方学习(目的:巩固清朝统治或天国政权)
3.内涵:时代新(半殖半封开始);内容新(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二)新思想的萌发——人物与贡献
1.林则徐:
(1)设译馆,广东成窗口;
(2)译西书,为抗英服务;
(3)仿战船,建海军,第一人,第一步。
2.魏源: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先明史地,后学技术)
3.姚莹与徐继畲:《康车酋 纪行》;《瀛环志略》
历史认知:
1.新思想的特点和局限性:
(1)特点(见课本小字):鲜明的时代变化烙印;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2)局限性:仅仅认识到中国军事装备落后导致鸦片战争失败,还认识不到中国失败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只看到现象,没看到本质)
2.评价林则徐:
(1)功绩:禁烟;西学;治水;开荒。
(2)人格:公正廉明;大公无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死生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局限:地主阶级人士,维护清朝统治。(赴广西镇压太平军途中,于广东潮州病死)
(三)新思想的深入——《资政新篇》
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口诀)
(1)政治:法治新闻民选官; (2)经济:工商发明办保险;
(3)文教:学校医院和慈善,禁卖人口吸鸦片;
(4)外交:自由通商平等往,不准外人干内政。
3.评价:
(1)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迫切愿望。
(2)局限性: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分土地),根本没有实行。
4.未能实行的原因:
(1)根本: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劳动力、资金、市场等)还不具备。
(2)客观:当时军事斗争异常紧张,缺乏搞建设的和平环境。
(3)主观:《新篇》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简要区别:
(1)背景:《制度》颁于强盛时,《新篇》提于衰落时。
(2)主张:《制度》主张土地私有产品公有;《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
(3)基础:《制度》群众基础较广。
(4)作用:《制度》推动革命作用较大。
(5)特点:《制度》反映农民斗争水平高;《新篇》顺应了时代潮流。
要点透析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一个独立国家,夺取侵略权益,从政治上、经济上加以控制,使其国家主权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成为虽有本国政府但主权已不完整的国家,这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一个封建国家的大门以后,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权益,输出商品和资本,掠夺原料,将这个封建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使其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形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的一部分,这是历史的进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于鸦片战争,形成于《辛丑条约》的签订,结束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从原因上看: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从进程上看: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是英国军队,战火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了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天津和北京,破坏程度进一步扩大。
(3)从结果上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美法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使中国众多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等国强迫清政府《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丧失了更的主权和领土,中国半殖半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4)从性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都侵略性的资本主义殖民掠夺战争。
面对高考,关于历史有没有好的经验?或者答题方面的?
1. 学好语文学习的顺口溜
做预习,不可少。初读文,划生词。不明意,查字典。细读文,明内容。
不理解,打个问。课后题,动动笔。查资料,试解决。上新课,效率高。
听课前,作准备,书和笔,放好位,人坐正,心入定。重难点,
注意听;疑难处,动脑筋。脑眼手,齐参与。下课后,细回忆。
专心听,认真记,看板书,明要点,圈点划,作旁注,复习时,有依据。
细聆听,明问题,抓关键,精整理。有头尾,语通畅,口齿清,声宏亮。
通读文,查缺漏,再精读,攻难点。翻笔记,忆讲解。做练习,用新知。反复练,记得牢。
2. 高中各科顺口溜记忆历史知识的六种方法: 怎样听好数学课: 如何在学习上占第一: 尖子生的十大秘诀: 地理记忆顺口溜(超全~~): 物理学习方法: 理综考试要点: 有机化学中常见误区剖析: 高中生物结论性语句111条: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集: 要想进入高效率学习状态,一般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高中所有数学公式定理 : 高中数学知识口诀: 高中的学习方法 : 各科学习方法集---语文学习方法 各科学习方法集---数学学习方法 各科学习方法集---学习英语方法 各科学习方法集---物理学习方法 各科学习方法集---化学学习方法 各科学习方法集---政治学习方法 各科学习方法集---历史学习方法 各科学习方法集---地理学习方法 各科学习方法集---生物学习方法 摆脱心理压力20招 十种读书方法 怎样学好高中数学 高中阶段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如何解决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学习除了勤奋,还要讲究方法. 英语的不良阅读习惯 超级学习法 高中学习五大环节帮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文言文学习方法 高考常考文学常识 高中化学方程式 结合历次考试,初一初二的学习路程与其他一些有助于学习的好方法,在此我做一番小结——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其实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习的真谛。
下面,我将对各个学科逐一进行学法分析: 一、文科 学好文科的关键是积累,但积累多了思绪就容易乱了,因此就需要时常做好总结,保持清晰的思路。 Ⅰ、语文:重抓基础,学与运用。
学好语文: 1、抓牢基础,渗透课本。将字、词、义、文全攻克! 字词整理,例: 字词 音 义 矜持 jīn 竭力保持端庄严肃。
依次,分单元将重点字词分类归纳。 2、对课文内容,需熟读课文,该背则背,该默则默,不要在这方面丢分。
如何鉴赏古诗词
历史复习方法指导
历史备考复习是决定成绩优劣的关键时期,也是许多同学感到不知所措、疲于应付的阶段。或者被动地听 课做题,或者“跟着感觉走”,翻课本、练模拟,从而造成自我感觉良好、高考成绩不佳的结果。复习是一个 艰苦的再认识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再提高过程,要想在复习中出效率、见收获,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精度巩固知识点
1.精读课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词与词间、句与句间、段与段间的前后关系,弄清每 一个知识点,做到完整地回忆课本。如世界现代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目就要弄清四个 知识点:一是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二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三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四是这次经济危机产生 的影响。这四个知识点又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完整知识体系 。
2.把握内涵。在弄清知识点的基础上还须向细处分析,进一步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如上述第一 个知识点就包含以下三个要点:①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 能力的增长;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③人们醉心于 股票等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二、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
1.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义的前提。如1997年高考试题第7 题 “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 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理论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此题如果能正确理解“施政纲领”的内涵,即变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便可轻易选A。 又如第8题“‘门户开 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可使美国在 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 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该题主要考查门 户开放的外延,即影响,为“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2.完整归纳概念内容。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题“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 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此题已对历史概念的内容进行了部分归纳,要求选出符合项。选的过 程,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概念所含内容的归纳过程。经过归纳比较,显然②不是共同点,应选没有②的选项。
3.区别概念的异同。在复习中应把同类或相似、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区分其异同点,从而提高对概念的 准确把握。如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第26题“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①面临极 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 恢复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运用概念分析问题。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复 习中的理想境界。如运用“分封制”的概念来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实行郡县制、汉初分封等历史现象的 原因和结果。运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来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等。
三、高密度串连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是知识内在的点、线、面交织而成的有机整体。在复习中,必须抓住教材中各知识点的联系,把 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1.抓点。如士族制度问题,可抓住四个点:①魏晋时期,在地主阶级中形成士族制度;②东晋南朝时期, 士族势力发展;③南朝末年,士族势力渐衰;④唐朝末年,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士族被进一步摧垮。这样,对 士族问题就有了完整而明确的认识。
2.串线。“线”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县,两汉王国问题的 解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释兵权”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废丞相、 八股取士、军机处和文字狱,这些都是“点”,由这些点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建立、巩固、加强的发展史 。
3.铺面。“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
总之,只有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才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 阶段性特征,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四、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
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进行叙述的,是一个平面系统。但高考命题则往往抽取历史线索,挖掘知识联 系,古今中外、纵横交错形成立体系统。因此,备考复习不仅要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 拓宽、挖深、抬高,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形成立体知识体系。
1.相对完整的叙述+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如1996年高考第48题“简要说明18世纪—19世纪中叶法国社 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1789年革命与1848年二月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此题要 求对法国18世纪—19世纪中叶的历史进行相对完整的叙述,其中又含有对革命原因、革命任务、革命对象和革 命主体等方面的深层次分析。再如第47题“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唐文化的 特点和历史地位。”此题同样要求学生从原因、特点和历史地位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和归纳。从表面上看史 实明确易见,但对分析能力的要求却比较高。
2.宏观分析+微观考查。例如1997年高考第48题“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 系并举例说明。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此题主要考查对 历史现象的宏观分析能力,要求学生从宏观和整体的高度去认识协约国列强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要求对协约 国列强进行具体分析,也含有微观分析的成份。
3.显性联系+隐性联系。“显性联系”是教材中历史知识间较明显的联系,而“隐性联系”则隐藏于知识 之间。换言之,就是所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隐性问题是对显性问题的深化、概括、比较和系统化,显 性问题只有通过隐性问题才能提高其自身的价值。如1996年上海高考第46题“英国、法国、俄国和美国在资产 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各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土地问题的?各国土地问题的解决对其资本主义发展有何作用?”在这 个问题中,命题者就抓住了它们的隐性联系,即革命和改革中的土地问题,经过发掘,能力考查的层次就明显 提高了。
4.历史学科+相关学科。如1996年上海高考第39题:“1904年,章太炎为某人70大寿做联句一副。请读后 回答问题‘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 十割台湾,七十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①做七十大寿的‘某人’是______。②当 此人吸尽黎民膏血,歌庆‘五十’的时候,中国东南部的军民正在抵抗______国军队的大举进犯;而在祝其‘ 六十’‘万寿’的那一年,______舰队官兵的鲜血却染红了黄海的怒涛。”此题的文学性较强,解题时既需要 有扎实的历史基本功,又需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再如1996年高考第39题所要求学生填识的南北朝后期的形势图,该图在课本中并没有出现,而是命题者依 据教材所提供的有关知识设计出来的。它既考查了历史知识,也考查了地理知识,拓宽了能力要求。
又如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第42题“观察下面《美英两国首脑在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时的合影》后填空。① 在前排就坐的左是______, 右是______。”此题附有一幅,因而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多注意课外知识的积累 。
五、多角度比较人物事件
在历史测试的四种题型中,无一不涉及到比较能力,因此,学会科学的比较方法,掌握一定的比较技能, 尤为必要。
1.把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背景、特点、作用或实质等。如两次世界大战、三 次科技革命,各有其背景和特点;再如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作用,从政治上看主要有三类,一是“推翻”, 如秦末农民战争,西汉绿林赤眉起义,元末、明末农民战争;二是“瓦解”,如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唐末黄巢 起义;三是“打击”,如太平天国运动。
2.把性质相同但分布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比较,理清发展线索。如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几次 大的革命运动进行分析比较,既可以认识其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又可以系统地把握中国革命史的全过程。
3.把同类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进行比较。如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在工业革命前后就具有不同 的特点。
4.把某些表现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认清其不同实质。如唐代手工作坊和明代手工工场, 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现阶段我国向资本主义国家贷款等问题。
六、科学化评价人物事件
要想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要掌握 评价的尺度、角度和信度。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立场正确。要站在正确的阶级立场(人民的、爱国的立场)和社会立场(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国 际主义和改革探索等)上看问题。
2.观点鲜明。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时势造英雄”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两个基本观点。
3.方法得当、客观公正。要全面而准确地分析和评价,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区分不同的阶段,要运用 辩证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全面而综合的分析,切忌简单化、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注意 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局部和全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七、简化概括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浩瀚庞杂,要把其浓缩、概括、提炼成简明扼要、要点明确的知识点、知识链才能有效地掌握教 材。
1.抽取要点。即正确选用课本中的关键字词或章、节、目标题,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精炼准确地表达出来, 形成知识要点。比如苏维埃政府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提炼成①收企业;②征余粮;③禁商贸;④配物 品;⑤强劳动。
2.时间作序。即以时间为序来组织知识。如1997年高考第47题“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此题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 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勾勒答题题纲:①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④辛亥革命后迅速发展;⑤20世纪30—40年代陷入困境。
3.逻辑划块。即按照有关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分块概括。如中国古代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可以分析以 下方面:①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发展、社会繁荣;③民族融合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对外经 济文化交流的发展等。
八、灵活化运用历史理论
对任何历史问题的分析,都必须以理论为根据,否则就无法保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必须系统地掌握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注重运用理论分析历史问题。例如分析拿破仑的有关历史问题,就 可以运用不同的史学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可以运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分析拿破仑在政治舞台上 的出现;运用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分析拿破仑帝国的政权性质;运用质量互变原 理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性质的变化等等。只有坚持运用史学理论分析问题,史学理论水平、分析能力才能得到 提高。平时要选择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试题,进行史论结论合训练。有目的、经常性的练习,必然会促使灵活运 用理论的能力不断提高。
高考历史怎么快速提高成绩
问题一:如何赏析古诗? (1)鉴赏口诀: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舰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二、诗歌内容、思想情感
(一)、诗歌内容分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
问题二:如何鉴赏古诗词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手。依照诗词鉴赏家的观点,就是要注意“表情达意之美,语言特色之美、表达效果之美”。
一、语言内容
(一)从内容的角度分析,诗歌语言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典故语言。
1、意象语言(词语):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庾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其他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2、情感语言(词语):“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不堪”“强”写出了诗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时之佳境,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了,传达出内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
3、象征语言(诗句):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了无私心的道理。
4、典故语言(词语或诗句):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见《尸子》卷下:“(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鸿雁”指书信(见《汉书》载苏武归汉之事)等。它们大多源于历史典故,这方面需要学生平时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历史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二)从语法角度分析,要关注数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炼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
①五言炼第二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②五言炼第三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③五言炼第五字:“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④五言炼第二第五字:“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⑤七言炼第二字:“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⑥七言炼第五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⑦七言炼第七字:“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⑧七言炼第二第五字:“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候飞龙。”“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有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数量词
例 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2、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有送别相思之情的诗作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等意象。如赵嘏的《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游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而触发,化作无边的乡愁......>>
问题三:如何对古诗词赏析 在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古诗文的鉴赏有这样两个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以至做题时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关于积累,同学们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关于技巧我就以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第16题为例谈几点。此题就是考察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考查文化素养和底蕴的题目。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解析:
一、每一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所以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这些是鉴赏古诗词首先须考虑的问题,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初读原诗,注意作者戴复古下有注释,为南宋后期诗人,由此可以联想当时的背景,南宋非常懦弱,偏安一隅。戴复古就生于吾国日以小,边疆风正寒、人以廉称少,官从辟奏多的靡靡不振的南宋。其父戴敏愿山野吟诗而终身布衣不仕,名重当时。戴复古自晓事起便遂笃意古律。笃意古律,在台州海边一隅肯定缺少视角纵深,走,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复古先生咬咬牙,离开了吾家老茅屋,破漏尚可住的故乡,迈开沉重的脚步,开始了他遥遥无期的漂泊旅程,一走就是50年。戴复古的漂泊,从他第一步起就充满深深的忧愁。面对麦麦少朝充食,松明夜当灯,老妪逢人哭,吾儿死谢陵的同胞,诗人激动了!诗人愤怒了!诗人流泪了!是汉子要拍案而起,是匹夫要高歌直前!带上这份冲动,诗人无法掷投梭标,无法谋略救国,且以他泣国哀民的诗文呵护疮痍的山河,一抒心中之豪情,一吐胸头之块垒。
二、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中国古代的诗歌表达相对含蓄,往往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所以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也是鉴赏诗歌的关键。诗歌中的情往往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很明确得去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的各种技巧。
问题四:如何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谋篇布局、选材立意、遣词造句、塑造形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等方而运用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等;鉴赏,即对诗歌的表达技巧进行感受、理解、鉴定和欣赏,并作出自己的评判。
2.选择题。给出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若干选项,要求选出鉴赏正确(或错误)的一项,有时也采用多选的形式。这种题型通常与其他考点一起考查。
3.填空题。要求填人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或作用。
在平时的学习和圳练过程中,要注意理解、总结和归纳古代诗歌常用的各种表达技巧。只有把占代诗歌常用表达技巧的条日和作用熟记于心,做题时才能做到准确迁移。例如,2010?浙江卷考查的是王安石的《定林》,其第一小题是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只要平时在诗歌的修辞手法方面做了充足的储备,并准确地运用迁移的方法,孰不难看出诗句中的五和月运用的是拟人手法,都是以人写物.赋予了五和月以人的情感。
诗歌的表达技巧在设题和答题上都有一定的规律。平时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总结这些规律,并进一步归纳出基本的答题模式。这样,考试时就可套用模式,从而省时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写出了意象(特点).表现(抒发、突出)了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的作用。例如,2010?山东卷考查的是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其第一小题是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解答此题时,就可以套用 上述的基本答题模式;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风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怀。
审清题干要求,精心设计答案
试题中有关诗歌表达技巧的设问是多种多样的,做题时要仔细审题,明确问的是是什么,是为什么,还是两者兼而有之,解答时要根据问题作答。作答时也要尽可能地使用诗歌的原字原词.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稍微加以改造(即意释),同时要适当使用鉴赏术语,力求语言准确、优美、生动。例如,2010?全国卷I考查的是刘孝绰的《咏索蝶诗》,其第二小题第二问是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题干的要求是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未要求分析为什么。因此,做题时只要答出托物言志就可以得分。再如,2010?天津卷考查的是两首唐诗的比较阅读
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同一首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一般情况下也有多种。因此,在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时,要立足于全篇,从整体上把握,要弄明白全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哪此又是主要的;要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于法等多个角度明确所运用的表i^技巧。这样.在做题时,才会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例如.2010?安徽卷考查的是杜甫的《岁暮》,其第一小题是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仔细分析全诗,可以看出本诗在表达方式上,运用了叙进、捕写;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直抒胸臆;在修辞手法上,运用了借代、用典等,表述时根据题甘要求抓住最重要的点解答即可。考点分析考点一:表达方式
所谓表达方式,就是为了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于段。诗歌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足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说明般不用。
考点二:表现手法
所谓表现手法,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等。
考点三:修辞手法
所谓修辞手法,就是诗人为了使表达收到准确并具有感染力的效果而运用的语言方式、方法或技巧规律。古代诗歌常川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
感、对偶、排比等。......>>
问题五:考试中怎样赏析古诗词 主要是靠感觉和想象,
当然最直接的是一些提示意象的词语,会提示你是什么离别、思乡、闺怨。。。。之类的。。。
高中这些复习古诗词鉴赏的时候 见得题多了 你就经验丰富了
答这种题的得分技巧是――――要答对点 ;如果没对的话――――就要多写点东西;
如果你既没答对点又写的少――――悲剧!!!
历史第一轮复习怎么做
高考历史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如下:
1、理清历史线索,整理知识框架。每一本历史书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编排的。看懂目录,学生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将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可根据时间轴划分,也可根据同类事件划分。
2、背诵历史必考知识点。高中历史内容多且杂。学生可以根据老师上课是划得重点进行背诵。对于一些难背的知识点可以采取一些小技巧,比如说编个口诀等。背诵其实不是什么痛苦的过程,先理解后背诵是很简单的。
3、平时总结答题方法,注意书写规范,历史答题一眼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一片,仔细看才能勉强看清楚写的啥,一般老师看到这样的卷子直接把卷面分扣了,再大致扫一眼有没有得分点,有时候字迹太乱阅卷老师看不清就不给分了。
高三提高历史成绩的技巧:
学历史要扩大知识广度,如果说高一高二是基础阶段,那么高三就是提升阶段了,这个过程中,历史的变化尤为明显,以前很多知识都能从课本中找到,到了高三你会发现历史课本的知识不足以应对正常的学习,这时候,就需要扩大知识广度,来满足学习要求。
这些知识包括历史书籍,名家经典、历史评价、社会评论等等。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虽然不能立马体现,但是,在后续的学习中你会受益匪浅的。
求高中物理学历史背诵口诀 高考常考的
新学期伊始,高三历史教师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10个月的时间里安排73万多字高中教材内容 的复习。近年来高考强调考核能力,高三历史的复习方法也应由偏重传授知识转向强化能力培养。如果我们不 注重观念的更新和教法的改进,就既不能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也跟不上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步伐。因此 在高考历史复习中,要帮助学生构筑知识体系,重视思维训练,提高他们学科能力水平。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 学实践,认为在复习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六个“化”:
1.知识结构化。所谓知识结构,就是知识的相互联系。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杰罗 姆·布鲁姆说:“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与其说是学生理解掌握学 科的基本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 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构筑知识结构,就是要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 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首先 ,历史教材可分为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三块。其次,各大块又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中 国古代史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部分。再次,各部分又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中国奴隶社 会可以分成形成、发展、强盛、瓦解四部分。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历史概念往往也有它固有的结构,比如 讲到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叙述。分析背景,往往离不开下 列三方面内容:一是资本主义的兴起,新的生产关系出现;二是原有的封建王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 发展;三是新旧两种势力的矛盾斗争直至激化,爆发革命,象英、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如此。
经过这样的层层分解,就形成了整个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和经纬网络,形成了“知识之树”,既有主干, 又有细枝和树叶,这样可避免各部分历史知识的混淆、重迭、交叉,做到高屋建瓴,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 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努力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2.内容线索化。历史知识的时空性很强,线索化就是要根据列出的线索,打破时空界限,打破教材原有 体系,按同一类型、同一性质、同一方面,分门别类,重新梳理,从而形成关于某个历史问题的完整表象。
内容线索化可分为以下两类:
(1)从线索的范围大小来看,有粗线索和细线索之分。粗线索的范围比较广,比如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 史分成形成发展、民族融合、经济繁荣、继续发展、衰落五条线索。把中国近现代史分成中国人民的屈辱史、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三条线索。细线索范围较小,甚至可以直接由知识点串组成线。比如中 国近代史中,“国内阶级矛盾是如何向民族矛盾转化的”这条线索,可纵串下列知识点:南昌、秋收、广州起 义—→三次反“围剿”—→“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八一宣言》—→瓦窑 堡会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但“历史复习课仅停 留在重新组织教材,拉拉粗线的要求上,是不够的,应该发掘更细的线索。”从高考试卷来看,每一道问答题 实际上至少包含着一条细线索,如果我们的学生不具备理清线索的能力,答题时就会丢三落四,史实混乱。
(2)从线索的内容联系来看,有纵向线索和横向线索之分。线索化首先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使知识 更系统,更具条理和科学。纵向线索容易削弱知识的横向联系,因此,还要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如中国的抗 日战争分为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这可理解为抗日战争历史的纵向联系;抗日战争历史横向关系是日本 侵华、正面战场抗战、敌后战场抗战、国共关系。又如截取19世纪50年代这条时间纵线,横向地分析英、 法、美、俄、日、中等国的政治特点,这样通过纵横串联,就可以理清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点的座标体系,使 学生形成一个“竖成线、横成片”的立体知识网,便于把知识学活。
无论采用何种线索复习,都要求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变教为诱,学生变学为思” 。理出线索仅仅是引导学生探堂入室的第一步,而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串组成篇, 应在教师启发指导下通过学生思考、探索、发现来完成。如果缺少启发式的教学,那么内容的线索化也就失去 了它的本义。
3.理论系统化。《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历史教学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年代顺序 ,具体讲述历史,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结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对 考生能力要求的第8条也规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的本质,阐述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近年高考试卷来看,理论性较强的问答题、材料题,甚至理论性较强的选 择题的比重逐年增加。史论结合,寓论于史,既是平时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高三历史复习中需要加强的 重要方面。如果缺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力的提高就无从着手。而这些基本理论往往 是教材中的隐性内容,容易为教师所忽视。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系统地逐步对教材中蕴 含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作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强化训练。高考复习局限在形象思维的处理上是不够的。 这正如斯宾塞所说“教课应该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这种“抽象”体现在历史教学中,就是历史理论思 维。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原因和结果 、必然和偶然、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 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和个人的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
进行系统化的理论教学时,必须做到:①教师对理论教学要有规划,复习时既要注意纵向联系、横向联系 ,又要注意“垂直高度”,即把历史现象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也就是进行“立体复习”。②充分 运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观点,学生在政治课中已有所接触,教师要善于引 导学生学会“拿来主义”,从而减轻难度,提高效益。③运用辩证法,切莫搞片面性,陷入形而上学。要使学 生知道任何历史现象都是相对的,都在发展变化。史学理论观点虽具有普遍意义,但不能搞一刀切,走入极端 。正如剥削和奴役当然令人痛恨,可在奴隶社会刚出现时,是人类社会开始脱离原始状态的巨大进步。要使学 生明白,文天祥抗元和元灭南宋同样值得肯定,并不矛盾。郑成功收复台湾无疑是正义之举,可清政府消灭台 湾郑氏政权也同样适应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田到户,并不意味着建国初的农业合作化道路走错了。这样的举一反三,可以做到对理论教学的灵活运用 、逐步深化。
4.训练模拟化。它包含以下三层意思:其一,训练形式的模似化。指试卷的长度、题型、分值要跟高考 大体保持一致,试题要具有示范性。使学生熟悉高考的形式,形成先入为主的感性认识。其二,能力要求的模 似化。试题的难度及对能力的要求要相当于或略高于高考试题。设计模拟试题,要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 题型。比如选择题中有最佳选择题、组合选择题、排序选择题、比较选择题、因果选择题、类比选择题、史料 选料题、填图识图选择题、归类标准选择题等。向高考试题靠拢,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高考情景,营造高考氛围 ,使学生经受多次“实战演习”,以便在真正高考时做到临阵不慌。其三,讲评的模拟化。讲练结合,精讲精 练,是高考历史复习的良性循环。讲评的模拟化,要求教师钻研高考答案,尤其是主观性试题的答案;对审题 及题目的构思、行文等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学生复习和考试中暴露的带有普遍性问题,引 导学生深刻剖析错误的根源,同时进一步点拨思路,讲评方法,要把讲评看作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高 考研究专家指出:“一次好的讲评课,其功能往往超过多次单纯的习题训练。上好讲评课,可以节省多次不必 要的书面练习,有利于克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弊端,有利于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注意的是,模拟化训练必须有限度,如果滥用的话,一则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二则也会降低效度,起不 到应有的作用。
5.答题浓缩化。构筑体系、理清线索的目的是要把知识要点反映在答题上(尤其是问答题),它要求有 较强的概括能力。这方面高考参考答案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但学生答题通常是整段整段地写,密密麻麻,不得 要旨,这是缺乏提炼概括能力的表现。要帮助学生摒弃那种罗列知识点的简单做法,做到“答题要点化,要点 序列化,序列文章化”。“要点化”就是要求答案精炼、细密,做到文字、史实、观点正确。“序列化”要求 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分点叙述,有条不紊。“文章化”是要求句子通顺,不出现错别字,尽量使用历史 语言。平时问答题练习,可学习答题浓缩化,进行多种角度的大容量的问答题训练是必要的,浓缩答案要点是 充分利用时间、减轻记忆负担、提高效率的最佳方法,也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有效途径。
6.记忆趣味化。记忆能力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能力。一个记忆能力强的学生其思维往往呈多元化、发散 性的特点。在高考复习中使用趣味化的复习方法,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在于教给学生一个记 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各显身手,以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一般常用的趣味化复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1)谐音法。如763年,安史之乱结束。763谐吃禄山,想象成“七六三,七六三,吃掉安禄山” 。刘福通一身武艺(1351年),领导元末红巾军大起义。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一起起义(1771年) ,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谐音法除用作记忆年代外,还可用来记其他历史知识,如记日本的三都(大阪、江户、 京都),各取三个城市的第一个字,谐作“大将军”。记忆被蒙古先后臣服的政权(西夏、吐蕃、畏兀儿、金 ),各取其第一个字谐作“西湖味精”。记延安整风的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 取“主”、“宗”、“党”三字谐作“左宗棠”,等等。
(2)字头法。就是记住知识点的第一个字然后联想全部的方法。比如用“永通邗江”记隋大运河自北而 南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用“南汉九头镇,烟台淡营琼”,记1858年《天津条约》开辟 的十个通商口岸:南京、汉口、九江、汕头、镇江、烟台、台南、淡水、营口、琼州。
(3)口诀法。就是将有关内容编成易记易诵的口诀来记忆。比如记战国七雄及其地理位置:“齐楚秦燕 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记中英《南京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五口先通商”;记北宋加 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杯酒释兵权,解决节度使;文臣做知州,理财转运使;中央设禁军,强干而弱 枝”。
(4)简化法。即将记忆的内容简化、压缩。比如将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简化为劳动力、科技知识、资金 、市场:将1848年欧洲革命中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简化为:建国、颁令、行权、设厂、增税 、组队;将清朝的十个皇帝简化为:“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等等。
(5)特征法。即抓住知识点的特征来记忆。如前119年,西汉大败匈奴,“119”为火警电话;2 22年,孙权在建康称吴王(年代的三个数字相同);1234年,蒙古灭金(年代为连续自然数);实行三 十税一的皇帝是汉文帝、光武帝,记住文武两字。
总之,采用以上做法进行复习,其目的就是通过构筑知识结构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高复 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争取高考得到较好的成绩。
复习教学中,除了做到上述“六化”外,在知识内容的处理上,还要注意以下“四度”:
1.广度:从前 言到大事年表,从材料到图表,从注解到习题,都要引导学生注意。同时要处理好全面讲述与重点讲述的关系 。
2.深度:也就是要对教材内容作深层次的挖掘,发掘教材稳性内容,要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要有一定的难度要求。
3.适度:复习要围绕教学大纲、考纲和学生实际来进行,不要因追求难度而摘自《我要公文网》(www.51gongwen.com)超纲,也 不要因急于求成而提出过高要求,不可搞无限度的强化训练。4.跨度:复习内容不要孤立,适当的联系、对 比及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物理知识点实用口诀(必修+选修)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 ,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 ,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 ,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五、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六、电场 〖选修3--1〗
1.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平方比。
2.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 场力做功是qU ,动能定理不能忘。
4.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七、恒定电流〖选修3-1〗
1.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 t。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2.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 l比s 等电阻。
电流做功U I t , 电热I平方R t 。电功率,W比t,电压乘电流也是。
3.基本电路联串并,分压分流要分明。复杂电路动脑筋,等效电路是关键。
4.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路端电压内压降,和就等电动势,除于总阻电流是。
八、磁场〖选修3-1〗
1.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2.F比I l是场强,φ等B S 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场强度之名异。
3.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洛仑兹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别忘记。
九、电磁感应〖选修3-2〗
1.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
感应电动势大小,磁通变化率知晓。
2.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3.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则知i 向。
十、交流电〖选修3-2〗
1.匀强磁场有线圈,旋转产生交流电。电流电压电动势,变化规律是弦线。
中性面计时是正弦,平行面计时是余弦。
2.NBSω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
3.变压器供交流用,恒定电流不能用。
理想变压器,初级U I值,次级U I值,相等是原理。
电压之比值,正比匝数比;电流之比值,反比匝数比。
运用变压比,若求某匝数,化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远距输电用,升压降流送,否则耗损大,用户后降压。
十一、气态方程〖选修3-3〗
研究气体定质量,确定状态找参量。绝对温度用大T,体积就是容积量。
压强分析封闭物,牛顿定律帮你忙。状态参量要找准,PV比T是恒量。
十二、热力学定律
1.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放热,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十三、机械振动〖选修3--4〗
1.简谐振动要牢记,O为起点算位移,回复力的方向指,始终向平衡位置,
大小正比于位移,平衡位置u大极。
2.O点对称别忘记,振动强弱是振幅,振动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单摆周期l比g,再开方根乘2p,秒摆周期为2秒,摆长约等长1米。
到质心摆长行,单摆具有等时性。
3.振动图像描方向,从底往顶是向上,从顶往底是下向;振动图像描位移,顶点底点大位移,正负符号方向指。
十四、机械波〖选修3--4〗
1.左行左坡上,右行右坡上。峰点谷点无方向。
2.顺着传播方向吧,从谷往峰想上爬,脚底总得往下蹬,上下振动迁不动。
3.不同时刻的图像,Δt四分一或三,质点动向疑惑散,S等v t派用场。
十五、光学〖选修3-4〗
1.自行发光是光源,同种均匀直线传。若是遇见障碍物,传播路径要改变。
反射折射两定律,折射定律是重点。光介质有折射率,(它的)定义是正弦比值,还可运用速度比,波长比值也使然。
2.全反射,要牢记,入射光线在光密。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折射光线无处觅。
十六、物理光学
1.光是一种电磁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衍射有单缝和小孔,干涉有双缝和薄膜。单缝衍射中间宽,干涉(条纹)间距差不多。小孔衍射明暗环,薄膜干涉用处多。它可用来测工件,还可制成增透膜。泊松亮斑是衍射,干涉公式要把握。〖选修3-4〗
2.光照金属能生电,入射光线有极限。光电子动能大和小,与光子频率有关联。光电子数目多和少,与光线强弱紧相连。光电效应瞬间能发生,极限频率取决逸出功。〖选修3-5〗、
十七、动量 〖选修3--5〗
1.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
2.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外力冲量若为零,初态末态动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