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2017年高考的目的_2017年高考政策有哪些特点
tamoadmin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1.2017高考总分多少2.新高考一卷是哪些省3.高考改革的意义和影响4.2017年安徽对口高考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5.高考誓师大会的目的1、2017年高考使用全国Ⅰ卷的省份: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2、山东省部分科目使用全国Ⅰ卷:全国Ⅰ卷:外语、文综、理综, 自主命题:语文、文数、理数另:1、全国Ⅱ卷: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
1.2017高考总分多少
2.新高考一卷是哪些省
3.高考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4.2017年安徽对口高考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
5.高考誓师大会的目的
1、2017年高考使用全国Ⅰ卷的省份:
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
2、山东省部分科目使用全国Ⅰ卷:
全国Ⅰ卷:外语、文综、理综, 自主命题:语文、文数、理数
另:
1、全国Ⅱ卷: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
2、全国Ⅲ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3、海南省:全国Ⅱ卷(语、数、英)+单独命题(政、史、地、物、化、生)
4、江苏省: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5、北京市: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6、天津市: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7、上海市: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扩展资料全国卷,它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全国根据是否实行新课标划分出了“课标卷”与“大纲卷”。一些地区的自主命题权被收回,2013年起“课标卷”分为Ⅰ卷和Ⅱ卷(2016年起Ⅰ卷改称乙卷,Ⅱ卷改称甲卷),2016年在此基础上新增丙卷,被不同的地区所使用,总的来说新课标乙卷的难度比新课标甲卷难度大,而丙卷难度和甲卷相当。
而使用大纲卷的地区逐渐减少,2015年大纲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自主命题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包括难度不稳定,试题质量下降等,因此,教育部自2014年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后,逐步增加了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至2018年共有26个省份回归全国卷。
使用独立命题的省市也能在部分科目上采用全国统一试题,例如江苏卷英语听力部分一直采用全国Ⅰ卷,浙江省在2017年高考改革后英语科目使用全国卷。所有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
参考资料:
2017高考总分多少
2017年高考部分省份是全国卷。
具体如下:
1.全国Ⅰ卷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2.全国Ⅱ卷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
3.全国Ⅲ卷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4.海南省:全国Ⅱ卷(语、数、英)+单独命题(政、史、地、物、化、生)
5.山东省:全国Ⅰ卷(外语、文综、理综)+自主命题(语文、文数、理数)
其中自主命题的有:
1.江苏省: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2.北京市: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3.天津市: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4.上海市: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它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参考资料:
新高考一卷是哪些省
国内不同省份的具体高考政策有所不同,就大部分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而言,高考的总分是750分,因此,2017年高考的总分也是750分。
高考总分为750分的大部分省份,其分数构成为:
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综合300分。
全国卷:
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
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参考资料:
高考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新高考一卷省份有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共7省。
扩展资料:
1.新高考简介
新高考是指从2014年开始实行的新制高考,其目的是改革传统的高考招生制度,强调能力和素质,减轻单纯依靠考试成绩的压力。新高考包括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新高考的开展
新高考从2014年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湖南、陕西、广东等8个省市开始实行。2016年新增天津、重庆等地。而到了2017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全面启用新高考方案。
3.新高考的实施情况
在新高考中,除了高考必考科目外,各省还会根据当地情况确定“选考科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新高考还引入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成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4.新高考所带来的变化
新高考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新高考也为高校的招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强调综合素质及多元化评价的概念已经成为高校招生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结:新高考一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旨在改革传统的高考招生制度,强调能力和素质,减轻单纯依靠考试成绩的压力。新高考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考核的重点,实现了高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为培养全面素质人才提供了保障。
5.新高考的实验与推广
在新高考制度推行之前,教育主管部门对新高考进行了多年的试点和实验。比如在江苏、浙江等省份,先后进行了三次不同形式的新高考试点,将其应用于公办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新高考得到了越来越多省份的认可和采用。
2017年安徽对口高考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
高考改革的意义和影响:突破传统育人模式、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1、突破传统育人模式。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能力水平强的人才,改革之路确实需要更漫长的调整,突破各种局限迎接各种挑战,才会让改革的政策更为合理,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全面激发,自然就会给社会增添更多的人才,让高考发掘更多的综合人才。
2、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通过新高考改革,让考试变得更加公正公开,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还能更深入挖掘综合水平更强的学生,这个对学生来说就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在高考方面就能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让每个学生面对高考都会有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高效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条件,给社会挖掘更多的潜在人才。
新高考改革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政策落实,也并不单纯是家长和学校要关注的问题,而是要让各界参与到高考这个流程中的不同个体,都要积极响应新高考的政策落实,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深入到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中,让高考的传统形式发生改变。
新高考改革给高中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1、优势: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己喜欢的高校和专业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三门选考科目。
2、挑战:以浙江省为例,3门选考科目,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任意选择组合。这样的组合排列达到了35种,这么多的选择给学生选课和高中安排课程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导致某些高中只限定了几种选择,开设几种课程,学生只能在这几种选择中选课,否则无法开课。
35种选择形式,造成学生选课并非从兴趣和爱好的角度出发而选择,他们会从科目的难易程度出发。浙江省2017年公布的高考选科科目发现,物理是满足高校专业选科要求覆盖率最高的科目,达到了91%的覆盖率。但是学生在选择的时候,都避开了物理。从杭州市2016年10月公布的选考数据发现,选考最多的是化学,然后依次是地理、历史、政治、物理、生物、技术。
高考誓师大会的目的
安徽对口招生考试时间是每年三月份。
安徽对口高考是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从安徽省职业中学毕业生中招收高校学生的专项措施,以满足职业中学毕业生升入大学继续深造的要求。
也是国家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公平,突出以人为本,改革评价制度,完善职教体系,推进集团化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和形成特色而设立的一种考试制度。
安徽对口高考考试内容知识+技能,知识部分考试科目包括文化课和专业理论,总分为500分。其中,文化课考试实行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合卷,满分300分(其中语文、数学各120分,英语60分);专业理论满分200分。
技能测试总分为250分,计入总分。150分及以上为合格,150分以下为不合格。
知识部分和技能测试部分合计总分750分。
艺术、体育、学前教育类等专业的专业理论考试与技能测试可合并实施。
政策调整安排:?
为深化职业院校分类考试和招生制度改革,更好地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大力促进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强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结合我省职业教育实际,2017年将对我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考试和招生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在考试内容方面,进一步提高技能测试分值比重,优化知识+技能考试结构。
在考试方式上,文化课考试实行全省统一考试;专业理论考试和技能测试由牵头本科高校负责命题、组织考试或测试及阅卷评分等。在报名、志愿和录取方面,进一步完善考生专业报名办法、志愿设置、志愿填报及录取方式等。同时,进一步规范有关招生鼓励政策。
高考誓师大会目的通常为:
1、提高师生备战高考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备战高考斗志;
3、激发高三教职工在中考来临前的工作热情;
4、缓解学生在高三高考备战中的紧张情绪,亢奋心情;
5、促进高三学生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