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_历史高考模拟试卷
tamoadmin 2024-05-23 人已围观
简介1.历史模拟高考题!2.高考模拟历史题3.2020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12(附解答)4.一道高考模拟的历史题!5.人类的发明问题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由此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20世纪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最重大变革之一。只要看到出现 “新民主主义制度”,就立马要反应过来,这东西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P.s.原文如下:刘少奇说:“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它现在为巩固新民主主
1.历史模拟高考题!
2.高考模拟历史题
3.2020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12(附解答)
4.一道高考模拟的历史题!
5.人类的发明问题
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由此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20世纪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最重大变革之一。
只要看到出现 “新民主主义制度”,就立马要反应过来,这东西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P.s.原文如下:
刘少奇说:“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它现在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在将来要为转变到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最后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制度而斗争。”(1951年3月)
回答满意请采纳~
历史模拟高考题!
粗一看,这个话题难--难在"无字";再一想,容易--也容易在"无字"。说难,一个女人登上九五之尊,心思能不高深莫测?说易,一块空碑由你涂沫,绵延一千多年,有永远也表述不完的内涵。只要你把思路打开,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不写碑文?那隐含的文字是什么?--是留待后人评说,还是有难言的苦衷?是豁达大度,是超人的智慧,还是无奈,甚至只是出于偶然的误会?……
你会发现,除了别人写过的,总有留给你的一点空白,让你涂上你的色彩,写上只属于你自己的文字。写完了,读一遍,会意外地发现:"无字碑"上书写的竟是你自己--你的思想、你的意识、你的嬉笑努骂--不由得感激女皇留下了这一方天地。
[佳作选萃]
说沉默
上海 顾仿周
沉默者,闭口不说话也。为何沉默?有的是不愿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有的是情势所迫,不能说:有的呢,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抑或是这三者兼而有之,就如武后,她活着就有人骂她篡窃皇位,扰乱人伦,阴险狠毒。死后这个碑怎么立?武后选择了沉默,让空空一块"无字碑"留待后人评判去。
"沉默是金",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在灯红酒绿的大千世界,保持一份"闲静少言,不慕名利"的淡泊,在尘世的喧嚣聒噪中保待一份清醒的沉默,岂不是很好?日常生活,百忧劳心,万事劳形,更有力所不及、智所不能之事,怎么办?quot;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的就保持沉默。文过饰非、不懂装懂是自欺欺人的把戏,到头来是不得不沉默的。君不见,当年鼓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三个月进入共产主义",后来这声音只能沉默了。与其到时候捉襟见肘,留下一份沉默的尴尬,不如当时就主动沉默,实实在在地学一点、做一点。"沉默是金"还是官场的座右铭,官场倾轧,多言必败,为官之首就在乎三缄其口。可见主动沉默倒能给人一种睿智、机敏的印象。
鲁迅写道:"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窃以为这里说的沉默是为情势逼迫所导致的。这种被动的沉默,低眉顺眼,唯唯诺诺,就很可悲。如此一直沉默下去,就是懦弱,懦弱就要受欺,所以鲁迅要大声疾呼了。中国历史上向来缺乏民主,统治者以为他们既得天下,这天下就是他们的,别人不得妄议。于是奴才对于主子,言论是不自由的。即使个别宽宏大量的主子能容纳批评和议论,臣子也必须采爱莫能助和旁敲侧击的讽谏手法。而百姓对于官府,更是敢努不敢言,若有所不满,亦只有化作一腔无奈的沉默。然而身居高位的主子,言论却是不受限制和约束的。武则天身居皇位,到死却选择了沉默,可见她的苦衷!但武则天是绝顶聪明的,她成功地做到了反客为主,化被动无奈的沉默为坦率,立了?quot;无字碑"。让后人在观瞻它的时候,不由得慨汉这位女皇的过人之处。
在这一点上,现代人应该学学武后,把无奈的沉默作为武器,反过来再对付无奈,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民主制度下,沉默也是一种天赋人权。沉默的权利虽然人人都有,但未必人人都会使用。学会沉默,有时是要付出昂贵学费的,许多人是在遭遇世道变迁、饱尝人情冷暖之后才学会它的。少年气盛,尤其要学一学沉默。须知不能沉默,必吃"眼前亏"。倘能沉默片刻。就一定能体会到沉默的高妙之处。须知努发冲冠、仰天长啸体现了力和美,而深沉蕴蓄、俯首大地同样地体现了力和美。
无声胜有声
上海 沈湘萍
风雨的洗礼
添补你的空白
但你不甘
沉默
就是你的呐喊
其实后人明白
你的存在
无声胜有声
--写给"无字碑"
一
残缺也是一种美。
"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即断臂维纳斯,其优美之处,不仅在于雕像形体的转折变幻莫测、形体的曲线流畅,更在于让人浮想联翩的断臂。这残缺的一笔实在是比肢体完整更有悬念,它让人们去揣测那失去了的会是怎样的美。
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和形式,有时换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美感是以一定的思想内容为基础的,但在某些艺术作品中,在外表看来,表现得比较隐晦罢了。"(秦牧《艺海拾贝》)这种独特的美感,产生于无限的想象空间中,带给人的是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二
单纯中也能体现丰富。
荷兰画家蒙德里安认为抽象、无个性和无情感的艺术,才是最纯粹的艺术。他的作品,运用基本的线和色,互相组合。许多抽象作品可以说让人很难理解,也可以说很容易理解。观看后所产生的联想与油然而生的感觉,那就是你对作品的理解,它们可以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往往,看似随意几笔的简单勾画,反会让人思考得很深,回味咀嚼得很细。
有的抽象派画家主张从无意识出发,以追求新奇怪诞为目的,并无主题,也同样会带给人深邃的思考。有的作品,恰恰是它的简单吸引你久久地伫立,然而你不相信它会那么简音,于是无穷的丰富从中流泄……
三
"无声胜有声"--哑剧的表现形式。
哑剧正如其名,是一种不用台词而以动作和表情表达的戏剧,这种无声的表演逐渐形成为一门艺术。这种通过惟妙惟肖的肢体语言展露思想的表现形式,需要表演者全身心地融入其中,没有我们习惯了的传递信息的方式--语言,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艺术来源于真实,高于真实,因此,某个好的表现手法能够对"真实"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哑剧传达的有时比千言万语还要多,但往往又令你说不全道不齐它的种种。
这又让我想起了写文章,偶尔打个哑谜,达到的效果也许会好得多。"无字碑"也与后人打了个哑谜,它丰富了历史,真可谓是个不错的"表现形式"。
空白的魅力
上海 沈梦蝶
"无字碑",若说历史渊源,不及"十字碑";若论艺术精妙,不如"四绝碑",凭什么影响力却远远超过了它们?凭的,就是这"无字"的空白之谜。
为何树碑而不立传?有人以为武则天自认"功高莫名",文字不足以表达赞颂之意,因此索性无字;也有人以为碑上无字是因为武则天的临终遗言:"已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论";还人以为此碑只是一种装饰物,不需刻字……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有意义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引起人们不休争论的便是有价值的,能调动人们丰富联想的便是有魅力的。而"无字碑"的空白,就是这种调动人们主观联想的魅力。
比如纯数学?quot;空筐"结构、佛教中的"玄虚"、传统水墨画中的"空灵",它们的永久生命力,并不在于自身的构成,而在于它们给予人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人们不断更新体验得以融入其中。一块空白的"无字碑",令后人写出了成百上千的文字:"庄生梦蝶一场空",世人为它辗转冥想;琵琶女的"声暂歇",营造了"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意境;风靡许久的意识流派作品,想必也是抓住了空白的力量,留下一段段"没头没脑"的空白,在作者看似毫无联系的思想情感的一番自我表现之后,也让读者参与创造。这就是空白的魅力。
高原上淡蓝的天空,没有绚烂的云彩,没有欢鸣的鸟儿,只是一片空旷与寂寞,却能深深地震撼人的心灵,让人简直无法不信仰一点什么;一湾海域,没有飘跃的风浪,没有飞翔的海鸥,只是一片深蓝的饱和,却叫人心醉,叫你想?quot;天涯海角"、"天荒地老"……
美国著名学者桑塔亚那说:"……音乐和数学自身差不多就是一个世界,它能容纳全部的经历,从感觉成分到最终的精神和谐。"这也就是空白带给我们的独特感受:宽广、丰富、和谐。
空白虽"空",并不是虚无得什么也没有。为武则天写碑文并非什么也写不出,而褒贬不一,不知该写什么好。碑再空也是因为有碑的存在故事才流传至今,如同休止符离开了乐谱便真的空了。我们常听说?quot;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徒弟出去比武的时候,师傅让他忘记所有的套路;钢琴演奏家教学生:"忘记,让脑子一片空白,让心去弹奏!"然而,你能想象一个没学过琴的人"用心"弹出一首美妙绝伦的曲子么?至于让一个人不学套路就去比武,更是连命也要搭上了。可见,空白并不意味着虚幻,空白是无穷大,是一种极至、一种需要实实在在载体承载的极至。
"无字碑"上的风景
上海 施 辰
卞之琳先生有句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唐代女皇武则天生前风景无垠,死后却立块"无字碑",让它屹立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供后人"看风?quot;。
也许无言的纯朴所表达的情感,才是最丰富的,过多的言辞只会哗众取宠;也许语言原本就苍白无力;也许……"看风景"的人,你去猜测吧,因为立碑者放弃了申辩的机会--倒使她的墓地显得不同一般。
记得茨威格来到"世间最美的坟墓",为它的朴实崇高所感动,写下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使得托尔斯泰这位伟人又多了一道风景。
不能说"无字碑"的主人有多么明智。她固然懂得人才的重要,甚至看了络宾王的讨"武"檄文,不恼反赞:有如此文才而得不到重用,这是宰相的过错。那么她又为什么"造"出了唐代酷吏第一人--来俊臣,谋害了数不清的忠臣贤良呢?
她把所有的责问都留给了"无字碑"上的空白来回答了。
但我依然敬佩武则天的勇气。请看,历朝历代掌权的女性倒不少,但真正登上神坛、向历来由男性垄断宝座的现实挑战的只有她一位。作为冲破封建枷锁的胜利者,那片空白展示了女皇帝的冲天豪气。
李贺用诗记下一夜的愁苦:"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毛泽东在《浣溪沙》中套用的"雄鸡一唱天下白",来歌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武则天也有"拿云"之志,她那种"雄鸡一声"的魄力才干比在她之前的吕后、在她以后的慈禧要大得多。可惜她的成功被男人冠以"阴谋、篡权",于是这个在名利、心计中胜利了的女人,一想到百年之后,她的"灵魂"终究还是迷失了。当然李贺、毛泽东的诗句与武则天无关,可诗中的那个"白"字,那推开纷繁芜杂、让"天下白"的境界却正是她反追求的。于是,武则天置毁誉于度外,毅然树立了"无字碑",魄力非凡地留下了一片空白。
空白不是谦虚,空白也不是虚伪,它是一道风景……武则天的文治武功根本无需自己去书写,试问那"无字"的风景比高宗有字的墓碑精彩了多少倍?
[评析拓展]
学生的四篇作文,各有特色。《说沉默》把沉默分为主动的坦率与被动的懦弱,见解不俗。又能联系现实,说古论今,文风泼辣犀利,显示了一定的思想深度与语言文字功力。《无声胜有声》形式活泼,浑洒得开,从艺术独特性的审美角度来阐释"无字碑",给人启迪。《空白的魅力》,抓住"空白"展开想象与联想,文字优美、空灵,引人遐思,还有哲理的阐发,比如末段的"空"与"虚无",描述得深入浅出,让人赞叹。《"无字碑"上的风景》,围绕"碑"所展示的女皇的风采来写,也有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特别对那一个"白"字,用李贺、毛泽东的诗句来帮衬,倒也有特点,为短文增色不少。总之,四篇文章角度不同,思想各异,都值得一读。就连教师读了也深叹后生可畏。当然无字碑不是区区四篇短文能写尽的,我们读文章,如同与作者作了一回交流,我们会同意某些观点、赞赏某些段落,也会有不同的意见、产生新的想法。愿这四篇文章激起我们如潮的文思。
高考模拟历史题
选A,李立三是左倾冒险主义者,在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他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制定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主义计划,使革命事业遭到重大损失,因此是中共还没找到革命新道路,选A
2020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12(附解答)
选择A,农耕文明是内向的;运河主要是航运,解决粮食问题(唐朝有“上就食于洛阳”记载)而不是调水;题中没有涉及行政区域的问题;运河连接南北,沟通经济,巩固了南方经济的稳定发展,保证了北方的物资来源
一道高考模拟的历史题!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链接: 提取码: 32n5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人类的发明问题
首先这个答案中A错了,无关选项;
B的话,你好好看看提议,人家说了春秋时犹尊礼重信,犹论宗姓氏族,说明春秋时宗法还没崩溃,而事实上也是,礼法的崩溃实在战国时期。
C秦朝制度,在题中说的就是文武之道尽矣,解释为宗法礼乐制度等到秦朝时就被另一种新的制度代替,而所以为被代替是因为这些制度,从春秋到七国到秦朝,逐渐在崩溃,而在秦朝就彻底完蛋,被新的制度所代替,即秦制非一时一人之功。
而且你对题意理解的很正确,春秋时候宗法礼乐制度等啥事都很好,到了秦朝就完蛋了。
D选项无关
答案:A
山东昌乐200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政治制度是一定时期社会的最高文明水平体现。回答1——2题
1.“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在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中,民主政治制度的最高成就是
A.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B.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
C.社会主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
3.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实际上是建立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基础上的”。得出这种结论的理由包括①只有男性公民享受政治权利②妇女无政治权利③奴隶和外邦人无政治权利④工商业活动者享有公民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
A.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 B.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
C.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 D.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
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成果。回答5——7题
5.秦朝颁布秦律的目的是
A.富国强兵,统一六国 B.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C.倡导建立法制社会 D.提高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
6.下列选项中有关《十二铜表法》实质的内容有
①倡导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④提出所有权原则和契约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下列有关近代法制建设不正确的叙述是
A.罗马法奠定了近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B.法国《人权宣言》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C.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中国不仅是一个有着灿烂政治文化文明的国家,在经济上更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回答8——11题
8.“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经典唱词,在这里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①政治上农民遭受压迫奴役之苦 ②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地位的真实写照
③封建农民没有基本的人身自由 ④封建社会农业经济以男耕女织、自己自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9.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0.下图反映的是一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曲线,下列内容与这种经济不一致的是
A.它是一种进步的经济
B.它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C.它对新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安徽的农民中盛传一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从这首歌谣中我们看到
①分田到户,把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后的高兴心情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农民拥护③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④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曲辱史和抗争史。
回答12——14题
12.与右图事件所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A.中国的国门已经被迫打开
B.中国已经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C.中国完全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D.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重大进展
13.右图反映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B.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C.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带有笼统的排外思想
D.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洋教的影响
14.下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反抗外来侵略的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① ②
③ ④
思想的解放是人类社会不断有所进步和突破的重要杠杆。回答15——17题
15.“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种思想观点属于
A.古希腊哲学思想 B.早期人文主义思想 C.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16.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17.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与完善,是中国***人思想解放的产物和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对科学共产主义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
A.改革开放的理论 B.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C.一国两制的理论 D.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类历史前进的最伟大动力。回答18——22题
18.发明于11世纪的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的重要发明是
A.指南针用于航海 B.雕版印刷术的成熟
C.毕生发明的活字印刷 D.火药的广泛利用
19.“在中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是地球的主人,万物都是为了人类生活这个目的而由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被人们从宇宙中彻底驱除出去的事件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C.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D.1969年美国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
20.“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21.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阅读关于鸦片战争的电报
B.1905年,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1998年,中国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22.右图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是_______在________ 年首次飞上太空
A.加加林 1957年 B.加加林 1961年
C.阿姆莫斯特朗 1961年 D.阿姆莫斯特朗 1969年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声望日益提高。回答23——25题
23.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24.孔子曾经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下列外交活动中,用于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B.二战后北约和华约的组建
C.万隆会议的圆满召开 D.一战前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的建立
25.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0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蓝黑色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题号 一 二 总分
26 27 28 29 30 31
得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50分。其中26、27、28题必做题,29、30、31题选做其一。
得分 评卷人
26. 2006年11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该片以对大国成败兴衰的感悟,唤醒民众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在国人中引起强烈反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说:“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它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试以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德意志帝国的兴衰历史说明上述观点。(5分)
(2)欧盟现在试图走与以往的传统强国不同的道路,崛起成为国际力量中的重要一极。欧盟崛起有何特点?试分析欧盟国家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5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都有哪些共同因素?(2分)
得分 评卷人
27.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衣着服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6月27日的《大公报》在描述天津女子服饰时写到:“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一起。不剪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搞在两旁边的,梳在后头的,有知百个式样。”同年8月20日《时报》刊载的《苏州之士煞》一文,对苏州人士的装束评论说:“绸伞高擎足踏革履之女界学生华丽煞”,“马鞭高挥自穿之将弁人材气焰煞”,“草帽高带口衔雪茄之少年学生时髦煞”。当时,上海已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巴黎的时新服饰,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这里,各地又追踪上海。即使南京、苏州、北京也都昂首以瞻。可见,在此时人们的服饰变化已经日渐频繁,西方时装也越来越被中国百姓所接受。
(1)材料反映了当时天津、上海等地人们衣着服饰出现了哪些新气象?简要分析出现这些新气象的原因。(7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衣着服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解放初期解放初期,列宁装是最时髦的服装。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从90年代以来,伴随人民思想的解放,中国人民的着装,已经从灰蓝单调的服装走向五彩缤纷,不仅服装的颜色在变,而且服装的样式、服装的品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男装以西服和茄克衫为主,女装式样更多,牛仔服是青少年喜爱的款式,最为流行。大型服装商场经常举办服装表演,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时期人们的衣着服饰呈现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形成不同的时代特点的原因。(6分)
(3)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2分)
得分 评卷人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5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4分)
得分 评卷人
29.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公元前5—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的希腊则是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政治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试扼要指出双方在改革的背景、核心内容和结果上的不同之处?(6分)
(2)分别说出中国和希腊所进行改革的性质。(2分)
(3)希腊改革家们因政绩显赫而流芳百世,但中国改革家商鞅等人却惨遭不幸,导致中国改革家不幸命运的重要原因是。(2分)
得分 评卷人
30.(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服从,而只是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法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社会契约论》
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洛克和卢梭思想的核心,指出其与专制理论不同的根本原因。(4分)
(2)17世纪以来民主思想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指出其表现。(4分)
(3)从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进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得分 评卷人
31.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继“9.11”事件之后,恐怖分子又相继在印尼巴厘岛、在西班牙马德里、在英国伦敦等制造了大规模恐怖袭击,一次次向无辜平民挥起了屠刀。
(1)材料一中提出的确定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20世纪以来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材料和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概括当今威胁人类和平的主要因素。(5分)
材料二 当代几对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
中俄:面向21世纪的平等与互信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日俄:创造性合作伙伴关系。
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
中日:和平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2)材料二说明了当今世界的什么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当代几对伙伴关系的因素有哪些?(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2.B 3.A 4.C 5.B 6.C 7.B 8.C 9.B 10.D 11.B 12.A 13.D 14.B 15.C 16.D 17.C 18.C 19.C 20.A 21.A 22.B 23.D 24.C 2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50分。其中31、32、33题必做题,34、35、36题选做其一。
26.(1)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统一,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促进了德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强国。(2分)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倾向严重,推动德国走上了侵略战争道路。(2分)一战中德战败,使其丧失了强国地位。(1分)
(2)特点:欧洲国家走国家联合的道路;通过经济的合作,发展到政治的合作,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答对一点给1分,得分不超过2分)
原因:在两极格局背景下,出于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经济的需要;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潮流的推动(答对一点给1分,得分不超过3分)
(3)重视科学技术与教育,(科教兴国);建立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答“制度创新”也可以,单纯答“发展经济”不给分);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照搬别国发展模式;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化步伐。(答出任何一点给1分,得分不超过2分。)
27.(1)新气象:发式差异大;服装打破常规呈现多样化;上海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服饰变化已经日渐频繁;西方时装也越来越被中国百姓所接受。(4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得满分)
原因: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列强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文化侵略,西方工业文明、先进思想、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上海是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并且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较早涌入和接受外来服装文化;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等。(3分)
(2)建国初期,列宁装最时髦。原因:建国初期,中国把苏联看成社会主义老大哥,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有领域都在向苏联学习,穿着也不例外。(2分)
改革开放前,呈现 “蓝(灰)色的海洋”,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原因:物资奇缺,实行计划供应。(2分)
90年代以来五彩缤纷,日新月异。原因: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分)
(3)人们的衣着,基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的面貌。影响衣着服饰的因素包括物质生活水平、思想开放程度、社会政治气氛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8. (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2分)
分析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2分)
(2)特点: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3分)
思想根源:继承了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2分)
(3)发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该问得分不超过4分。)
29. (1)背景:中国——奴隶制走向崩溃,诸侯列国崛起称雄。希腊——城邦共和制逐步发展,平民与贵族阶级矛盾激烈对抗。(2分)
核心内容和结果:中国——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确立了封建制度,为统一天下打下基础。希腊——减轻贵族特权,扩大平民公民权;缓和了城邦阶级矛盾,扩大城邦统治基础,确立城邦共和国的民主与法制。(4分)
(2)中国是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希腊是奴隶主贵族进行的民主政治改革。(2分)
(3)原因:中国的政治专制制度决定,政治改革家是巩固君权统治的工具,容易成为牺牲品。(2分)。
30. (1)思想核心:洛克:人民主权、人民革命。(2分)
卢梭:反地君主专制、社会契约。(2分)
(2)英国通过《权利法案》,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于1787年制定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法国颁布《人权宣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斗争确立了共和政体;中国于19世纪晚期发生维新变法运动,继之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学生回答出日本、德国也可。)
(3)实现政治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民主政治需要不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树立民主和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2分)(回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31.(1)依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1分)
变化: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1分)。
因素: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宗教矛盾,领土矛盾等。(3分)
(2)主题:和平与发展。原因: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核战的毁灭性;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等。(5分)